正文

食人鬼

怪談·奇譚 作者:(日)小泉八云 著; 匡匡 譯




昔時,禪宗高僧夢窗國師曾孤身遠游美濃國[1]行腳化緣,不想在山間迷失去路。他彷徨良久,欲尋一鄉(xiāng)人求問,卻四顧悄然不見人影,一籌莫展間,正盤算覓一棲身處過夜時,卻見暮日西斜,最后一抹余暉映照的山崗上,立著間小小茅舍,名作“庵室”。所謂庵室,是專為獨自潛修于山間的僧人修造的小屋。此屋腐朽飄搖,似已荒廢日久??v然如此,慶幸能夠得一瓦檐遮蔽,夢窗禪師仍加緊步伐,向那破屋急急行去。誰知進屋一看,卻見有位老僧早已落腳其內(nèi)。夢窗懇請老僧收留一宿,竟遭到對方不由分說的拒絕。不過,那老僧倒也指點了夢窗一個去處:據(jù)說附近山谷間有一村落,在那里應該能夠求得食宿。

夢窗無計,只得依言下山,來到一處聚居著約十一二戶人家的小村莊。他的到訪,受到了村長家的欣然恭迎。甫一進門,便見四五十人聚坐在廳堂之上,而仆傭卻獨獨將他一人領至隔壁小廂房內(nèi),款以餐飯,并鋪設好臥具,供其歇息。夢窗疲累已極,不久便躺下,酣然入夢。及至夜半,忽從鄰間傳來陣陣哀哭之聲,將夢窗驚醒。

俄頃,紙門向左右兩側輕輕拉開,一名年輕后生手提燈籠入得屋來,恭謙地欠身行過一禮,對夢窗道:“大師,深夜驚擾,實為惶恐,只因在下有一事相稟。在下原乃一門長子,因家父數(shù)時辰前不幸故去,此際已接掌家業(yè),忝列一家之主。方才正堂內(nèi)所坐列位賓客,皆乃本村鄰眾,專為祭奠家父而來。在下見您旅途勞頓,面露疲色,不欲再添煩擾,便未將原委當即陳明。此事說來頗難啟齒:依照此地習俗,舉凡誰家有人深夜亡去,村中男女老少一概不得擅留,皆須離開本村,前往一里之外的鄰村過夜。而停放死者遺體的家中,總會發(fā)生些匪夷所思的怪事。此刻,在下已為亡靈奉好供物,超度完畢,接下來,便將隨同鄉(xiāng)眾往鄰村去了。念此緣由,還盼禪師移步與吾等一道前往為妙。至于食宿用具,彼處皆亦為您預備妥當。自然,倘若大師法眼之中,妖邪鬼魅一概不足畏懼,與亡者遺體共處一室亦無妨礙的話,寒舍盡可供您歇宿。只是今夜在此宿泊者,除大師以外,便再無他人了。此點還望您多多涵諒?!?/p>

夢窗聞言,答道:“施主款待周至,一番盛情,貧僧深表感念。方才抵達之際,倘蒙告知令尊往生之事,貧僧雖道學疏淺,旅途略有勞乏,然而為逝者誦經(jīng)薦亡,乃分所應為,自當不吝薄力,趕在鄉(xiāng)眾動身之前為乃父念佛超度,持辦法事。事已至此,深感抱憾,且容貧僧今夜稽留此處,待眾人離去之后,陪伴令尊身畔,誦佛直至明晨,聊盡職責罷。至于方才您所稱獨留此處會遭遇的諸般怪力亂神之事,究竟何所指,貧僧不便妄測。不過,既為出家奉佛之人,自是無所畏懼。請不必為此掛懷?!?/p>

少主人聞言,面露欣慰之色,再三致禮。不一刻,諸位家屬們與聚集于正廳的村民,聞說禪師慈悲為懷,承諾欲為亡者守靈,亦紛紛前來向禪師拜謝。

眾人一一致謝禮畢,少主人又道:“大師,獨留您一人在此,在下深為歉意,但此刻我等已不得不動身告辭了。按照這村內(nèi)的規(guī)矩,任何人皆不可逗留超過子時。我等離去之后,您身邊無人照應,還望多多保重。村人不在這段時辰,若您目睹到什么離奇異象,待明晨我等回村之際,萬請相告。”


交待完畢,眾人留下禪師,悉數(shù)告辭而去。夢窗來到安置遺體的廳房,見堂前供著各色物品,燭燈瑩然,于是誦經(jīng)念禱,持完法事,便安然打坐,默想入定。幾炷香過去,四下一片岑寂。當夜愈深濃,燈燭燃燒的聲響亦漸次微弱時,一個巨大而模糊的黑影,悄無聲息地飄入房來。夢窗頓感渾身癱軟,動彈不得,喉間亦發(fā)不出聲來,猶如被抽去了所有氣力,只眼睜睜看那黑影,竟雙手攬起尸身,咔嚓咔嚓狼吞虎咽起來。那情狀,比貓吃耗子還要迅疾,先自頭部啃起,連同頭發(fā)、骨頭、渾身上下,乃至死者的壽衣,轉眼都給吃得精光,一絲不剩??辛T尸體,那妖怪又轉向供品,也統(tǒng)統(tǒng)吃了個干凈。而后,便同來時一樣,攜卷著一股莫名怪力,倏地飄然不知遁向何處去了。


翌日清晨,眾人回村,見夢窗早已立在村長家門前等候,便紛紛上前問安,又魚貫入屋,將四下一番查看,見死者遺體連同桌上供物統(tǒng)統(tǒng)消失無蹤,竟無一人面露詫色。

少家主向禪師道:“大師,想必昨夜您定是目睹到了什么不悅之事吧?我等一直為您懸心,此刻看您神色無恙,毫發(fā)無傷,胸中深為快慰。若有可能,我等本十分愿意留下來相陪,然而正如我昨夜所言,依據(jù)村約,舉凡村中誰家有人亡去,皆須將死者單獨留下,而全數(shù)村民即刻離去。若然膽敢違約不尊,接下來村中每每便會有大禍臨頭。反之,如若謹守村規(guī),則死者遺體與供奉的祭品就會在眾人離去的夜晚消失。不知大師是否對其中緣由有所親見?”

于是,夢窗便將自己目睹一只朦朧可怖的黑影妖怪如何潛入安置遺體的廳房,又如何吞吃遺體與供物之事細說了一遍。禪師語畢,在場村眾皆面色坦然,仿佛絲毫不感意外。

少家主則道:“大師您適才所言,與本村從古至今世代相傳的說法完全符合?!?/p>

夢窗便問:“山崗上那間庵室內(nèi)的老僧,莫非從不曾為本村的亡者持法超度?”

“哪位老僧?”少家主反問。

“昨夜我是得一老僧指點,方才尋到路前來貴村投宿的。”禪師答道,“我本欲在山頭那間庵室內(nèi)落腳一宿,因而向其中的老僧求問,孰料被其斷然回絕,反而倒是指給我一條來此的路徑。”

村人聞言面面相覷,一瞬間莫不啞然。

少家主則道:“大師,對面山頂何曾住著和尚,也更沒有什么庵室啊!吾等村民祖祖輩輩居于此地,附近一帶還從未有過和尚居住。”

夢窗聞言,便不再多語。盛情款待自己的這些村民們,各個狐疑之色溢于言表,顯然都認為禪師是在來此的路上撞見什么鬼怪,被其迷惑了。夢窗與村人辭別,又請教了道路,決定再往山頭的那間庵室去探探究竟,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遭到了誆騙。找到庵室并不費力,這次那老僧還將夢窗請進了庵內(nèi)。禪師入得屋來,卻見那老庵主竟然戰(zhàn)戰(zhàn)兢兢伏下身去,拜在自己腳前,悲聲道:“老衲實在慚愧!慚愧!慚愧得緊啊!”

“哪里哪里,您不過拒我在此留宿一晚罷了,何需惶恐自責至此?”夢窗慌忙打斷對方道,“況且幸得您指點,方能尋到那間村落,受到盛情周至的款待,這番好意,貧僧自當感激不盡?!?/p>

“以此刻老衲之身,實是無法收留任何人在此過夜。”老僧答道,“在下并非為此愧悔,而是想到自己的真面目必定為您所看破,才這般惶恐難耐。昨夜您眼見那個吞吃死尸與供物的妖怪,不是別的,正是在下。大師,在下其實是個專噬人肉的食人鬼。還盼大師慈悲為懷,且容在下將過往隱瞞不告的罪孽,與自己墮落至此的原委,向您一一懺悔。

“很早很早以前,我在這僻無人煙的地方事奉僧職。方圓數(shù)里內(nèi),除我之外,再無第二個僧人。當時,山民之中若有人往生,大家就要翻山越嶺,不辭勞苦踏過數(shù)里山路,將死者的遺體抬到此處,由我為其誦經(jīng)薦亡。但于我而言,無論是唱經(jīng)超度,還是持辦法事,皆不過為著生計與溫飽,例行公事罷了。心中所算計的,唯有憑借僧人身份之便,獲取的衣食資糧、利益供養(yǎng)而已。因我奉佛之心不誠,累下種種貪業(yè),死后遭受果報,墮入餓鬼道,投胎成食人鬼模樣,專噬剛死之人的尸體。此后,這一帶舉凡誰家有人亡故,正如您昨夜所見,我就不得不去吃那尸體方能活命。大師,懇求您憐我苦不堪言,為我辦一場施餓鬼的法會,以您誦經(jīng)念禱的殊勝法力,加持我早日解脫出凄厲鬼道罷?!?/p>


話音方落,便見老庵主的身形驟然散去,連同著那間庵室,一起消失了蹤影。只余夢窗禪師,獨自跪在萋萋長草叢中,身畔立著一座覆滿了青苔的古墳。那苔痕深深的碑石,呈五輪塔[2]形狀,據(jù)說似乎就是早年間不知哪位和尚的墓塔。


[1]美濃國:日本古時令制國之一,相當于今岐阜縣南部地域,最早亦稱“三野國”或“御野國”。

[2]五輪塔:為佛塔的一種,多見于供養(yǎng)塔、墓塔。又稱“五輪卒塔婆”、“五輪解脫”。五輪塔的形狀發(fā)祥于印度,本來作為安置舍利子的容器而使用,如今在印度、中國、朝鮮已絕跡。在日本,自平安時代末期起,開始多用于供養(yǎng)塔、供養(yǎng)墓。塔身由五塊形狀各異的石頭組成。在教理上,方形的塔基象征地輪,而后依次向上為圓形的水輪、三角形的火輪、半月形的風輪,和頂端橢圓形的空輪,分別代表著佛教中土、水、火、風、空五個方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