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 盤古是怎樣的神話?

中國神話探秘百題 作者:劉夫德


伏羲女媧神話

八 盤古是怎樣的神話?

盤古神話是公元3世紀的時候,三國吳的徐整在《三五歷紀》中記錄的一則神話: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數(shù)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處于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13

原書已佚,這一章節(jié)現(xiàn)在保存在《藝文類聚》這部書中。清馬的《繹史》又引徐整的另一本叫作《五運歷年紀》的書說: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云,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發(fā)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

明的董斯張在《廣博物志》這部書中也引用了《五運歷年紀》,但文字很有些不同:

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后骨節(jié)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發(fā)為草木。

南朝梁的任窻撰的《述異記》中也采錄了這一神話:

盤古氏,天地萬物之祖也,然則生物始于盤古。昔,盤古之死也,頭為四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fā)為草木。秦漢間俗說:盤古頭為東岳,腹為中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先儒說:盤古泣為江河,氣為風,聲音為雷,目瞳為電。古說: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亙?nèi)倮?,俗云后人追葬盤古之魂也。桂林有盤古祠,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為姓。

明周游的《開辟衍繹通俗志傳》道:

(盤古氏)將身一伸,天即漸高,地便墜下,而天地更有相連者,左手執(zhí)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鑿開,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氣升降,清者上為天,濁者下為地,自是而混沌開矣。

以上是一些關于盤古的文獻資料,在后世和少數(shù)民族中間,有關盤古的資料還有很多,其內(nèi)容大同小異。

這是一則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宇宙起源神話,由開辟型和尸體化生型結合在一起。這則神話在歷史書上出現(xiàn)得比較晚,最初是不是漢民族的神話,或者其源自哪里,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夏曾佑曾認為:

盤古之名,古籍不見,疑非漢族舊有之說?;虮P古槃瓠音近,槃瓠為南蠻之祖,此為南蠻自論其天地開辟之文,吾人誤以為己有也。(《中國古代史》)

茅盾先生曾在他的大作《中國神話研究ABC》中論及盤古神話起源時說:

徐整是吳人,大概這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當時就流行在南方(假定是兩粵),到三國時始傳播到東南的吳。如果這是北部和中部本有的神話,則秦漢之書不應毫無說及;又假定是南方兩粵地方的神話,雖則漢文以后始通南粵,但隨著征伐的增多,交通的開辟,到三國時有神話傳到吳越,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范文瀾先生也認為盤古的傳說,是古代先民吸收了南方少數(shù)民族中“盤瓠” 或“盤古”傳說,加以古代經(jīng)典中的哲理成分和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用于填補鴻蒙時代空白的(《中國通史》)。盤古在南方確實遺留有許多遺跡,《述異記》中就提到南方一些地方有盤古地名、祭祀盤古的祠廟及祝祀活動。另外《路史》的注也提到南方的湘鄉(xiāng)、雩都、荊湖等地區(qū)有許多盤古遺跡和紀念活動。不過,同時也提到成都、淮安、京兆也皆有廟祀。盤古神話曾在中國許多民族中廣泛流傳也是無疑的,當元代蒙古人占領中原時,文天祥被擄,元丞相博羅曾對文天祥說: “你道有興有廢,且道盤古到今幾帝幾王?” 由此可知,當時包括蒙古人在內(nèi)也知道盤古是傳說中最初的帝王。據(jù)《路史·發(fā)揮》說,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也有對于盤古的記載,但今本不見?!堵肥贰で凹o一》羅蘋注曾引《六韜·大明》曰:“盤古之宗,不可動也,動者必兇?!保玻笆兰o80年代,張振犁先生在中原進行了田野調(diào)查和搜集資料,認為此神話出自中原地區(qū)(《中原古典神話流變論考》,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中原確實也存在許多盤古遺跡。

盤古神話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理念與《天問》《淮南子》等書確有不同。后者是一種自然演化型的宇宙起源觀,認為起初天地未形,混混茫茫,大道運行其中,與盤古神話的形象化意境截然有別。不過,那也許是時代造成的差別。盤古神話盛于南方并不能否認它不是泛中國的神話,曾經(jīng)居于中原的人民后來許多都南遷了,它也可能是中原人民南徙時帶過去的,由于人民的遷徙流動,在中原反而不比在南方流行了?;蛘咚皇窍嗤愋偷纳裨挼囊粋€分支。

九 伏羲、女媧是怎樣的神話?

在中原,和盤古開辟神話類同的有女媧補天的神話,《淮南子·覽冥訓》: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14

在這里,女媧雖然沒有開天辟地,但是她也是世界秩序的建立者,這一點與天地開辟具有同樣的意義。另外的巧合是與盤古的“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的造人行為相匹配,女媧也有造人傳說,《風俗通義》云:

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務劇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絙人也。

此外,女媧也和盤古一樣是“人首蛇身”。據(jù)《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郭璞的注說:

“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郭璞還說女媧“一日中七十變”。而女媧的變化,不也和盤古的“一日九變” 相類同嗎?另外女媧也化為叫作“女媧之腸” 的山川了, 《淮南子·覽冥訓》高誘注說: “媧,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女媧的化萬物和盤古的化萬物有什么區(qū)別呢?所以非常懷疑他們是一個神話所分化。

女媧造人有兩個版本,除上述一個之外,另一個是女媧和伏羲共同造人:

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昆侖山,咒曰: “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 于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唐李冗《獨異志》)

許多學者認為伏羲和盤古是同一個“人”,是一個事物的分化。如常任俠認為盤古即伏羲。他說:

伏羲一名,古無定書,或作伏戲、庖犧、宓羲、芻犧,同聲俱可相假……伏羲、庖犧、盤古、槃瓠,聲訓可通,殆屬一詞,無問漢苗,俱自承為盤古之后,兩者神話,蓋同出于一源也。(《重慶沙坪壩出土之石棺畫像研究》,《說文月刊》第一卷)

胡小石先生也認為:

我以為從語根來說,“庖羲” 即“盤古” 的變稱;因為從這兩個名詞的音來說,盤之于庖,古之于羲,于犧,聲根是相同的,盤古庖犧是一聲之轉。又《后漢書》記西南蠻族以“槃瓠” 為始祖,同時我以為如果仍以語根相同來說,則槃瓠亦即“盤古”“伏羲”之異稱。(《胡小石論文集》,第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伏羲、女媧都是“蛇身人面”,顯然最初是一神所分化?!杜f唐書·音樂志》載唐張說《享太廟樂章·鈞天舞》曰:

合位媧后,同稱伏羲。

可知女媧和伏羲在一起可以合稱之為“伏羲”。也就是說,上述女媧和盤古的那些共同特征也就是盤古和伏羲的共同特征。在盤古神話和伏羲、女媧神話之間,除上述的許多共同點外,還有如盤古也有夫妻二人開辟和造人之說(參馬卉欣《盤古之神》,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伏羲、女媧有上昆侖山的記載,盤古也有上昆侖山的傳說等。因此,有人認為盤古神話是北方部落從黃河流域遷徙南方以后,由伏羲的傳說演變而來,流傳于南方少數(shù)民族當中的。

十 槃瓠是怎樣的神話?

在我國南方瑤、畬等少數(shù)民族中,同為人祖?zhèn)髡f的又有槃瓠。認為“槃瓠” 即“盤古”的學者非常多。根據(jù)晉干寶《搜神記》(《漢魏叢書》本)卷三的記載,這個神話是這樣的:

高辛氏時,有房王作亂,憂國危亡,帝乃召群臣,有能得房氏首者賜千金,分賞美女。群臣見房氏兵強馬壯,難以獲之。辛帝有犬名槃瓠,其毛五色,常隨帝出入。其日,忽失其犬,經(jīng)三日以上,不知所在,帝甚怪之。其犬走投房王,房王見之,大悅,謂左右曰:辛氏其喪乎?犬猶棄王投吾,吾必興也。房氏乃大張宴會,為犬作樂。其夜房氏飲酒而臥,槃瓠銜王首而還。辛見犬銜房首,大悅。厚與肉糜飼之,竟不食,經(jīng)一日,帝呼犬也不起。帝曰:如何不食?呼又不來?莫是恨朕不賞乎?今當依募賞汝物,得否?槃瓠聞帝此言,即起跳躍。帝乃封槃瓠為會稽侯,美女五人,食會稽郡一千戶。后生三男三女。其男當生之時,雖似人形,猶有犬尾。其后子孫昌盛,號為犬戎之國。

15

《搜神記》單行本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

高辛氏有老婦人居于王宮,得耳疾歷時。醫(yī)為挑治,出頂蟲,大如繭。婦人去后,置之以瓠籬,覆之以盤。俄爾頂蟲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槃瓠,遂畜之。時戎吳強盛,數(shù)侵邊境。遣將征討,不能擒勝。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吳將軍首者,賜金千斤,封邑萬戶,又賜以少女。后槃瓠銜得一頭,將造王闕。王診視之,即是戎吳。為之奈何?群臣皆曰:槃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雖有功,無施也。少女聞之,啟王曰:大王既以我許天下矣,盤瓠銜首而來,為國除害,此天命使然,豈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軀,而負明約于天下,國之禍也。王懼而從之。令少女從槃瓠。槃瓠將女上南山,草木茂盛,無人行跡。于是女解去衣裳,為仆豎之結,著獨立之衣,隨槃瓠升山入谷,止于石室之中。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云晦,往者莫至。蓋經(jīng)三年,產(chǎn)六男六女。槃瓠死,后自相配偶,因為夫婦??椏兡酒ぃ疽圆輰?,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后母歸,以語王,王遣使迎諸男女,天不復雨。衣服褊褳,言語侏,飲食蹲踞,好山惡都。帝順其意,賜以名山廣澤,號曰蠻夷。蠻夷者,外癡內(nèi)黠,安土重舊,以其受異氣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賈販,無關符傳租稅之賦,有邑,君長皆賜印綬。冠用獺皮,取其游食于水。今即梁漢、巴蜀、武陵、長沙、廬江郡夷是也。用糝,雜魚肉,叩槽而號,以祭槃瓠,其俗至今。故世稱“赤髀橫裙,槃瓠子孫”。

范曄的《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記載這則神話說: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訪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賜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時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帝大喜,而計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無封爵之道,議欲有報而未知所宜。女聞之,以為帝皇下令,不可違信,因請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槃瓠得女,負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處險絕,人跡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為仆豎之結,著獨立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尋求,輒遇風雨震晦,使者不得進。經(jīng)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槃瓠死后,因自相夫婦??椏兡酒?,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其母后歸,以狀白帝,于是使迎致諸子。衣裳斑斕,語言侏118,好入山壑,不樂平曠。帝順其意,賜以名山廣澤。其后滋蔓,號曰蠻夷。外癡內(nèi)黠,安土重舊。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賈販,無關梁符傳,租稅之賦。有邑君長,皆賜印綬。冠用獺皮,名渠帥曰精夫,相呼為穒徒。今長沙武陵蠻是也。

這個故事早在唐代杜佑的《通典》里,就被認為怪誕不經(jīng),后羅泌等人也曾非難過。其實,天下神話皆荒誕不經(jīng),但都自有被認為真實的原因。許多學者認為這一神話中的盤瓠其實就是盤古,持這一觀點的有蘇時學、李慈銘、劉錫蕃、夏曾佑、楊寬、常任俠、胡小石等人。蘇時學的《爻山筆話》,以為盤古乃“槃瓠”音轉。同意此說并以為破千古之謎者有李慈銘《越縵堂日記》乙集。劉錫蕃則認為槃瓠是“盤王” 誤傳。夏曾佑先生其《中國古代史》中認為“盤古槃瓠音近,槃瓠為南蠻之祖,而盤古為南蠻自論其天地開辟之文,吾人誤以為已有也”。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認為槃瓠就是伏羲,其雖屬兩系,然細加分析,兩者仍出同源。槃瓠與“包羲字異而聲義同,在本初系一人為二民族共同之祖。”

反對盤古即槃瓠的有呂思勉等先生,呂先生初也認同夏先生的說法,其后則加以否定,認為我國古帝如伏羲、女媧大多為蛇身或龍身,盤古也有是說,而槃瓠則為神犬,二者不同,不能相混。且槃瓠與高辛氏時代相同,盤古的年代遠在高辛之前,安得與槃瓠之說并為一談?(呂思勉《盤古考》,《呂思勉讀史札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