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楚辭》:中華文明的藝術奇葩

流傳千古的文學名著(上冊) 作者:林之滿 蕭楓 等著


《楚辭》:中華文明的藝術奇葩

〔中國〕劉向

作者簡介

《楚辭》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詩歌集,是由西漢末年著名文學家、目錄學家劉向編纂而成的。

它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和宋玉。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年)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楚國秭縣(今湖北省秭縣)人,是楚國的同姓貴族,年輕時受到楚懷王的高度信任,官為左徒,是楚國內政外交的核心人物。后因上官大夫在懷王面前進讒,轉任三閭大夫,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后來,楚國因接連遭到秦、齊、韓、魏的圍攻而陷入困境。屈原眼看曾經興旺的國家已經衰敗腐朽,悲憤交加,懷抱石頭自沉于汨羅江,傳說那一天正是農歷的五月初五。

屈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外交方針上,屈原主張聯(lián)合齊國與強秦對抗,很有遠見;在內政方面,屈原主張“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實行使國家富強的“美政”,對政治抱有某種理想主義的態(tài)度。

同時,屈原還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作品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

背景介紹

楚文化的興起比中原文化遲,原始宗教——巫教的盛行可以說是楚文化落后的表現(xiàn)。但在其他方面,楚文化有許多地方甚至遠遠超過中原文化。在楚國,藝術,無論娛神的還是娛人的,都是在審美愉悅的方向上發(fā)展,展示的是人的活躍的情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楚地的歌謠演變出了楚辭。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受《詩經》的某些影響如《九章》中的《橘頌》全詩都用四言句,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看作是《詩經》體式的滲透。但同它有直接血緣關系的,是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以前楚地歌謠僅一鱗半爪地存于歷史記載中,只是到了戰(zhàn)國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xiàn)在楚國文壇之后,“楚辭”才成為一種文學樣式。

漢代起,“楚辭”成為屈原等人作品的總集名。內容概述

《楚辭》是以先秦楚國詩人屈原作品為主體的詩歌總集。收入屈原所作《離騷》、《九歌》(共11篇)、《天問》、《九章》(共9篇)、《遠游》、《卜居》、《漁父》,宋玉所作《九辯》、《招魂》,舊題景差所作的《大招》,舊題賈誼所作的《惜誓》,淮南小山所作的《招隱士》,東方朔所作《七諫》,嚴忌所作《哀時命》,王褒所作《九懷》,劉向所作《九嘆》,共16部作品。

下面我們著重介紹一部分重要篇章的內容梗概:

(1)《離騷》

《離騷》是《楚辭》中最重要的作品,經常被用作《楚辭》的代名詞。它集中反映了屈原兩個意義上的斗爭與掙扎,一則與楚國群小黨人激烈的沖突,二則在困境中與自己猶豫一面的沖突,兩種沖突激起的感情強烈燃燒,以至于使他的苦悶、哀傷不可遏止的更番迸發(fā),從而形成他詩歌形式上的回旋復沓。長詩的最后一部分記述屈原驅使龍鳳,揮斥云霓,遨游于廣闊無垠的幻境之中,他的精神超脫了現(xiàn)實的羈絆,離開了人間苦痛的深淵。

他那知識分子的獨善情懷、高潔品格,政治家的用世激情,愛國者的依依鄉(xiāng)戀與殘酷、無奈、失意的現(xiàn)狀交織在一起,化作悲劇性詩的火焰,在屈原心中灼燒,詩人快要自焚了,這時的屈原已近乎癲狂狀態(tài)了,他以峨冠博帶、與日月爭光的形象自許,但行吟在汨羅江畔的他卻是形容枯槁、顏色憔悴了,披頭散發(fā)落魄已極了,他要以詩人的方式全美自己,他也只能以詩人的方式全美自己!偉大而孤獨的詩人在重重困境中以命中注定的悲劇的方式堅守了自己的心靈與理想,汨羅江的浪花永遠吟唱著屈大夫最雄偉壯麗的詩篇——《離騷》。

(2)《湘君》、《湘夫人》

此二篇出自《九歌》,是主祭湘水男、女二神的。《湘君》是一篇凄婉的悲歌。湘夫人在江邊徘徊,若有所待。她看到湘君的身影,便乘著桂舟去迎接,吹著鳳簫相召喚。湘君終于駕著飛龍降臨了,他向北走,涉洞庭之波,絕大江之口,見湘夫人在為想戀他而嘆息,他則欲言而未言。全篇寫湘夫人對湘君的追求和渴望,而湘君的態(tài)度則較冷淡?!断娣蛉恕吠瑯邮且磺?。湘君在洞庭興波、木葉凋零的季節(jié)迎候湘夫人,但可望而不可即。湘夫人終于降臨了,她雖有思念湘君之心,卻不敢明言。湘君以水中宮殿等待湘夫人,但湘夫人旋來即返。全篇也都寫湘君對湘夫人的追求與愛慕,但結果只能忍恨終生。

(3)《山鬼》

《山鬼》是《九歌》中最美的一篇。

在朦朧的深山幽曲處,美麗的山鬼閃現(xiàn)了一下,她身披蘿帶荔、乘豹從貍、含情帶笑,以山中女神特有的風韻神采出場了,匆匆赴約的路上她沒忘記折一枝香花給自己的情人,還自我埋怨別誤了幽會。帶著最熱切的期待和渴望來到相約的地方,她登山眺望,急切找尋與等待情人,忽然間濃云晝晦、東風飄雨襲來,癡情的山鬼仍苦苦等待。夜雨滂沱,猿猴哀鳴,風聲颯颯,木葉蕭蕭,山鬼一片癡情卻未得到應有回報,她陷入了深深的思戀與惆悵中。多么美麗,多么癡情,多么幽怨的山神啊!

(4)《橘頌》

這是一篇借詠物以抒情之作,名義是頌橘,實際上是以橘自喻,通過頌橘來述志。橘的純潔品德,高尚情操恰恰是詩人“深固難徙,更壹志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不凡心志的寫照。

欣賞與評析

楚辭原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的一種詩歌形式,到西漢前期,已成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總稱。《楚辭》是自《詩經》問世后最優(yōu)秀的詩作,它標志著作家文學的出現(xiàn)?!对娊洝贰ⅰ冻o》并稱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但是它們又有著質的區(qū)別,我們在《楚辭》中可以看到《詩經》中所沒有的浪漫主義的特質。

深婉細膩的情致和無處不在的“我”?!对娊洝返那榇蠖嗟溲牌胶?,可到了《楚辭》中,感情則變得熾烈、激越、昂揚或纏綿、細膩、深沉了;同時詩中有了“我”,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有了個性,詩的生命也就充滿了內質與魅力,直指向我們的心靈深處,給我們帶來感動、眼淚、歡喜、惆悵。屈原的筆有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他將充滿原始意味的神巫故事、寓言神話引來了,他將楚人的俗詞鄙語、淫祀巫風引來了,它們化作神秘的氣氛、浪漫的情調、優(yōu)雅的韻致、綺麗的色彩、迷狂的激情點染著《楚辭》;他又引來天地萬物驅遣比興,他用蘭花香草、荷衣蓉裳來象征自己品格之純潔高尚,他將群小黨人比作蕭艾臭草、惡禽穢物。這一切的特色,專家們往往稱之為浪漫主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