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nèi)⒌奶煺嫒涡?/p>
我有一個朋友,近些年愛把一切任性妄為的行徑歸結于“我都三十歲了”。例如:“我都三十歲了,憑什么還要被人指點人生?”“我都三十歲了,干嗎還要去討好領導?”“我都三十歲了,就應該率性而為,讓自己開心。”
好像,三十歲便是一個成人禮,可以把二十幾歲初入社會的怯懦、軟弱、拘謹報復性地還給這個社會。
如此宣言,氣勢如虹,擲地有聲,而這個世界并沒有給三十歲的人豁免苦難的權利。我們不是王菲,我們還得在內(nèi)心的出世和生活的入世間尋找平衡。
就像在柯晗新年第一篇公號文章里一位六十歲的研究員說的:
年輕時我總認為,人生會在不久的將來迎來一個黃金時代,一切都變得順利、有序、直接。我現(xiàn)在六十歲了,而我想告訴你,這個黃金時代從沒有出現(xiàn)過。
相反,我過了三十歲卻變得杯弓蛇影了。記得十幾歲的時候,為了一點小事跟一個男生打架,那時候男女體格發(fā)育已經(jīng)分化,男生的力氣已經(jīng)遠超女生,而關于禮儀修養(yǎng)的淑女范兒已經(jīng)開始在女生心里萌芽,而我為了那一點不能服軟的自尊,在大庭廣眾下跟他拼個魚死網(wǎng)破。
再大一點,因為數(shù)學老師徇私舞弊,給去她那兒補課的同學改卷子加分數(shù)的特權,我?guī)ь^在課堂上跟老師作對,并聯(lián)合全班大部分同學寫聯(lián)名舉報信,為了給十幾歲時對于公平的理解討回一個公道。
小時候?qū)τ谏嵘×x的壯舉,大概重點從來不是所謂的“義”,而是一種不能認的心態(tài),滋長出來不為瓦全的野蠻。小學五年級,班里的女生已經(jīng)學會拉幫結派杯葛某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因為不愿意“同流合污”成為新一個被孤立的對象:文具盒被悄悄摔壞,出操的時候被扔石子,作業(yè)本上被寫上亂七八糟的羞辱句子。我希望媽媽能去學校幫我出頭。我媽卻告訴我,父母不可能庇佑子女一輩子,你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后來,有諸多困境,竟憑著這般“因為沒有人保護,所以才要更強悍”的心態(tài),跌跌撞撞地走過來。以至于成年后初次見面的人,總對我有一種錯覺,認為我孤冷,這大概便是過分自尊的后遺癥。
三十歲過后,好像突然松懈下來,也許是皮糙肉厚了,覺得偶爾認個也沒太大關系。也許是明白“苦難”這個詞有了更實質(zhì)性的意義,不單是孤勇可以抗衡的。或者偶爾我也愿意把這種改變美化成一種圓融和成長。
記得八年前,在東二環(huán)通往簋街的路上,我跟師兄李因為“人是否能初心不改”爭執(zhí)得差點跳車走人的時候,是多么相信人只要有一技傍身,便能天下無敵。所謂一技,或是才華,或是美貌,或是財富,或是對于所求之物愚鈍的執(zhí)著。那個時候,對于世界的理解單純而扁平,有些偏執(zhí)的一元論,不太能理解成敗隨緣、聚散有時,沒見識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命運起伏。
記得十幾歲的時候,跟我媽抱怨她沒有給我一副靠天吃飯的好皮囊,想必之后的人生一定坎坷不平,而我當時的好朋友膚白貌美,以后必定叫天天應,叫地地靈,一生無憂。我媽也不認真跟我理論,只是笑著說,人生還長。
后來,我未見得有自己想象中的命途多舛,而我那位美麗的女同學也并非一帆風順。再加上隨著年齡漸長,外貌的天然差異不再明顯,而審美觀念也愈加多元化,我們并未就此過上天差地遠的人生。
《陸犯焉識》里恩娘馮儀芳對陸焉識的三字總結是“沒用場”。一般此類“沒用場”的人,都有一身本事,誤以為本事可以讓他們凌駕于人,讓人們有求于他們的本事,在榨取他們本事的同時,至少可以容他們清高,容他們獨立自由地過完一生。但他們從來不懂,他們的本事若在孤立狀態(tài)下很少派得上用場,本事被榨干也沒人會饒過他們,不意間自身已陷入一堆卑瑣事務,甚至參與了利益勾結和人際紛爭,失去了他們最看重的獨立自由。想必才華也并非遺世獨立的不二法門。
也許是明白“苦難”這個詞有了更實質(zhì)性的意義,不單是孤勇可以抗衡的。
現(xiàn)在的我,縱使尚未懂得對命運感恩,卻也難免謹小慎微,明白這一時的歡愉、順遂大概也只是問天來借數(shù)十年。我卻很喜歡那位朋友“我都三十歲了,憑什么還要委屈自己”的豪言壯語,有些倚老賣老的天真任性。好像在這個無常的世界里,熬過了年頭,便有現(xiàn)世安穩(wěn);好像在不遠的將來,真的有屬于我們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