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jié) 雄心壯志

中華典故 作者:張林


第五節(jié) 雄心壯志

1.“夸父逐日”的典故

典故出于《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夸父族的一個首領(lǐng)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里面,于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干了黃河、渭水,準(zhǔn)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鄧林。

“夸父逐日”表現(xiàn)了古代先民企圖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縛以及對生命永恒的渴求的精神。

2.“鯤鵬展翅”的典故

典故出于《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yùn)則將徙于南冥。

在那很北的北面,有一片大海。海中有一種魚,它的名字叫鯤。這個鯤很大,說不清楚有幾千里。后來變成了一只鳥,它的名字叫鵬。這個鵬很大很大,僅它的脊背,就說不清有幾千里。它鼓起翅膀振翅而飛,翅膀像是遮天的烏云。這只鳥啊,在海上飛翔,是要飛到南海去。

“鯤鵬展翅”常用鯤鵬比喻一些宏偉之事,一句俗語曰:“學(xué)做鯤鵬飛萬里,不做燕雀戀子巢?!薄蚌H鵬展翅”也指人胸有壯志,前程遠(yuǎn)大。

3.“攬轡澄清”的典故

典故出于《后漢書·黨錮列傳》: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jié),為州里所服……時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fēng)解印綬去。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縣人,從小磨礪出高潔的節(jié)操,受到州郡和鄉(xiāng)里人的欽佩。冀州地區(qū)發(fā)生饑荒,盜賊紛紛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為清詔使,派他前去巡行查辦。范滂走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穢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縣令知道自己貪污受賄,聽說范滂來了,都自動辭官而去。

攬轡:拉住馬韁;澄清:平治天下?!皵堔\澄清”的典故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f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