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與香煙畫片
香煙東來實錄
說香煙畫片先要說說香煙在中國的歷史,而空口說白話,似乎如孔夫子說的“文獻不足征也”,總是不夠好的,因而不如先做個文抄公,抄點文獻資料,來證實一下香煙在中國的歷史。
中國人吸煙的歷史并不長,一般是明末清初才開始的。一九二三年胡祖德編的《滬諺外編》民國二十五年增補版收有一支禁煙歌,對吸煙歷史有簡明扼要的記錄。歌云:“明朝時代沒有煙,只有上等官僚吃潮煙,五更坐朝待漏院,吸一筒淡煙解解厭。清朝盛行黃廣水八仙,長毛以后增水煙,道光季年又增鴉片煙,英國運來害盡中國美少年。廣東撫臺林則徐,一意嚴禁禁不絕。民國又增香煙雪茄煙,吸者眾多幾遍地,種種耗費難盡言?!保ò?,林則徐先是欽差大臣后是總督,歌詞誤作撫臺。)
至于香煙,歌中所記在民國,但實際上應該更早。據(jù)早期上海聞人李平書《且頑七十自敘》辛亥年十月記云:
十月,程雪樓都督委余為江蘇民政司長……自前清甲午以后,中國始盛行紙卷香煙。日甚一日,風行甚速。皆為中國人日吸之紙煙,支支銜接,可環(huán)遍地球,洵不虛也。自辛亥年,滬上有志之士,見斯禍亟于鴉片,乃創(chuàng)設禁吸紙煙會。五月初七日,張氏味莼園開大會,先一日伍秩庸先生邀余演說,余思生平固未吸紙煙,然日必吸呂宋煙三四支。今勸人不吸紙煙,何異五十步笑一百步,莫可往?繼念此舉適合吾意,若托詞不往,于良心上亦說不過去,乃決計犧牲此三四支呂宋煙,是日登臺先陳明向日不吸紙煙,獨吸呂宋煙,今為奉勸大眾,從今日起立志不吸。乃痛言吸煙之害,聞者頗動容。于是各業(yè)開會,莫不邀余隨伍先生后。至九月初,路上幾不見口銜紙煙之人?!涣瞎鈴鸵院螅魈巶ト四晃鼞T紙煙,堂堂都督府客廳陳以款客,而紙煙之命運,垂絕復蘇,以至于今,竟無大力者起而議禁,吾不知此害伊于何底也。
李平書(一八五四至一九二七),名安曾,祖籍蘇州,世居上海西門內(nèi)。少年時任職《字林西報》,后游歷新加坡,數(shù)任廣東陸豐、新寧等縣知縣,罷官后回上海辦實業(yè)。《自敘》是一九二二年寫的,記紙煙事頗詳,自是可靠。不過單文孤證,還感不夠,不妨再看楊蔭深《事物掌故叢談》所記,在“飲料食品”章“煙”中記云:
煙由煙草的葉所制成的,煙草原產(chǎn)于美洲,故今猶以美國弗吉尼亞(Virginia)所出的煙葉相號召,其傳入我國,則自呂宋……至于用紙卷的煙,即俗稱紙煙或卷煙,那還是近數(shù)十年來的事,先由外洋所輸入,至光緒二十八年,上海始有英美煙公司,就地制造,以其攜帶便利,吸者遂眾。于是原有的旱煙水煙,遂漸漸地被它所淘汰完了。
楊氏的書是一九四五年世界書局出版的,所說香煙歷史與李平書《自敘》同。這樣我說的香煙歷史就比較確切了。不過這還是上海和江南一帶的情況,傳至北京及北方小城鎮(zhèn)那還要晚些。宣統(tǒng)元年蘭陵憂患生《京華百二竹枝詞》中有一首道:“貧富人人抽紙煙,每天至少幾銅元。蘭花潮味香無比,冷落當年萬寶全?!痹姾笞⒃疲骸疤m花潮煙,李鐵拐斜街萬寶全最為著名,自紙煙盛行,不論貧富爭相購吸,以趨時尚,蘭花潮煙,幾無人過問矣?!?/p>
先父漢英公青年時,正是宣統(tǒng)末年、民國初年的時代。六十年代初,有一次在北京家中,一位比他小一兩歲的長輩親戚來家做客,老弟兄在飯桌前邊吃邊談,當時自然災害時期,香煙很難買,發(fā)票供應。因而說起宣統(tǒng)年間香煙公司,作廣告推銷香煙的情況。先是在北京各鬧市街頭,用洋車拉著整車香煙,抬著廣告牌子,敲著洋鼓,吹著洋號,行人經(jīng)過,拉著衣袖,往手里塞整盒香煙,有的人還不要,隨手又扔在路邊。在故鄉(xiāng)山西縣城里,鎮(zhèn)上,則拉著整車香煙,吹吹打打,穿街而過,一邊走,一邊向兩面柜臺里扔整盒的香煙……兩位老弟兄,邊慨嘆此時的一盒次煙,還要憑票供應,十分緊張;一邊神采飛揚,揮手比勢,形容當年香煙推銷時的不值錢,沒人要……說來真像夢一樣。而我今日寫此文時,兩位老人興高采烈、談話時的神情亦歷歷如在目前,正如古人所說:后之視今,亦如今之視昔,真不勝時光如馳之感了。
悠悠百年,不知幾度滄桑,說到香煙,也是一樣。李平書所記的“禁吸紙煙會”,父親與他老表弟感慨話古所說的滿街扔香煙、不要錢等等在我的記憶中是沒有的了。我有記憶時,已是滿街貼著“還是它好”的大號哈德門香煙廣告、孩子們爭著玩香煙畫片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