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婚年
男女之年以相配為主,大率以男稍長于女為常。
《漢書》六十八《霍光傳》云:光長女為桀(上官桀)子安妻,有女,年與帝(昭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蓋主內(nèi)安女后官,為婕妤。數(shù)月,立為皇后。又九十七《外戚·孝昭上官后傳》云:昭帝始立,年八歲。安女入為婕妤,月余,遂立為皇后,年甫六歲。
《后漢書》七十六《循吏·任延傳》云:駱越之民無嫁娶禮法,延乃移書屬縣,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齡相配,同時(shí)相娶者二千余人。
男年十六女年十四而人道通,
《漢書》九十九《王莽傳》上云:其秋,莽以皇后有子孫瑞,通子午道,張晏曰:時(shí)年十四,始有婦人之道也。
而男子有年十五而娶者。
《后漢書》八《靈帝紀(jì)》云:建寧四年四月癸丑,立貴人宋氏為皇后。樹達(dá)按:帝于建寧元年即位,年十二,是年年十五歲。
《后漢書》九《獻(xiàn)帝紀(jì)》云:興平二年夏四月甲午,立貴人伏氏為皇后。樹達(dá)按:帝九歲即位,越六年立后,年十五歲。有十六而娶者。
《漢書》六十三《武五子傳》云:戾太子據(jù),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年七歲矣。元鼎四年,納史良娣。樹達(dá)按:元狩元年己未,戾太子七歲,則當(dāng)生于武帝元朔元年癸丑。至元鼎四年戊辰,年十六歲。是戾太子以十六歲結(jié)婚也。
《后漢書》七《桓帝紀(jì)》云:建和元年秋七月乙未,立皇
后梁氏。樹達(dá)按:桓帝年十五歲即位,是年年十六歲。
有十八而娶者。
《隸釋》十五《金廣延母徐氏紀(jì)產(chǎn)碑》云:收從孫,即廣延,立以為后,年十八,娶婦徐氏。
女子有年十三而嫁者。
《后漢書》十上《昭德馬皇后紀(jì)》云:后從兄嚴(yán)不勝憂憤,白太夫人絕竇氏婚,求進(jìn)女掖庭,由是選后入太子宮,時(shí)年十三。奉承陰后,傍接同列,禮則修備,上下安之,遂見寵異。有十四五而嫁者。
《漢書》九十七上《外戚傳》云:宣帝求得外祖母王媼。王媼家本涿郡蠡吾平鄉(xiāng),年十四,嫁為同鄉(xiāng)王更得妻。
《漢書》九十七上《孝宣許后傳》云:許廣漢有女平君,年十四五,當(dāng)為內(nèi)者令歐侯氏子?jì)D。臨當(dāng)入,歐侯氏子死。
《蔡中郎集·太傅安樂侯胡公夫人靈表》云:年十有五,爰初來嫁。
《后漢書》八十四《曹世叔妻傳》云:作女誡七篇,其辭曰: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馀寵,賴母師之典訓(xùn),年十有四,執(zhí)箕帚于曹氏。
有十六而嫁者。
《后漢書》十上《章德竇皇后傳》云:梁貴人者,梁竦之女也。年十六,建初二年,亦與中姊俱選入掖庭,為貴人。
《后漢書》十上《和熹鄧后傳》云:永元八年冬,入掖庭為貴人,時(shí)年十六。
《西京雜記》二云:卓文君十七而寡。按:嫁年當(dāng)在十七以前,以不可確知,附記于此。
有十七八而嫁者。
《后漢書》八十四《陰瑜妻傳》云:南陽陰瑜妻者,潁川荀爽之女也。年十七,適陰氏。
古詩《孔雀東南飛》云:十七嫁為婦,心中常苦悲。
《論衡》三《骨相篇》云:丞相黃次公故為陽夏游徼,與善相者同車俱行,見一婦人,年十七八。相者指之,曰:“此婦人當(dāng)大富貴,為封侯者夫人。”次公止車審視之。相者曰:“今此婦人不富貴,卜書不用也。”次公問之,乃其旁里人巫家子也。即娶以為妻。
有十九而嫁者。
《后漢書》十上《光烈陰皇后傳》云:更始元年六月,遂納后于宛成當(dāng)里,時(shí)年十九。
古禮所稱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者,皆不行焉。
《論衡》十八《齊世篇》云:禮雖言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法制張?jiān)O(shè),未必奉行。何以效之?以今不奉行也。
故王吉深譏嫁娶之太早云。
《漢書》七十二《王吉傳》云:吉意以為:“夫婦,人倫大綱,夭壽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為人父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p>
至若上官安之女,六歲立為皇后以待年,則后世童養(yǎng)媳之俗也。
《漢書》九十七《外戚傳》云:安女遂立為皇后,年甫六歲。周壽昌云:雖立為后,亦待年也。
《后漢書》十下《獻(xiàn)穆曹皇后傳》云:建安十八年,操進(jìn)三女憲、節(jié)、華為夫人,聘以束帛玄五萬匹,小者待年于國。按:此亦待年,附記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