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天祥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也是南宋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和哲學(xué)家,是宋元之際影響深遠(yuǎn)的詩人和文學(xué)家。
千百年來,文天祥的名字已深深地刻印在人們的心扉。他萬死不悔的愛國故事在人們中間廣泛流傳,他熱血滾燙的愛國詩章在人們口頭傳唱不歇,他杜鵑啼血般的愛國精神教育過千百萬血性的中國人……
文天祥是歷史長河中名標(biāo)青史萬古不朽的堂堂正正的中華民族的男子漢,是為中華民族而死的民族英雄!
一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小名云孫,小字從龍,自號文山道人,又號浮丘道人。南宋理宗趙昀端平三年五月二日生于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富川文家村。
文天祥的父親文儀是一位非常好學(xué)的謙謙君子。文儀“嗜書如飴,終日忘飲餐”,“蓄書如山,經(jīng)史子集皆手自標(biāo)序,無一紊”,“一援筆,云行水流無凝滯”。在治學(xué)方法上,文儀反對“滯學(xué)守固”,主張“化學(xué)來新”[1]。文儀親自教授天祥兄弟讀書,嚴(yán)父良師,集于一身。天祥“幼被家庭之訓(xùn),頗欲得其本心”[2],從小受到良好的家教。
文天祥的母親曾氏,“生有摯性,事舅姑盡孝,相夫子以儉勤,自奉極菲薄。延師教子,至鬻簪珥給費無吝色”[3]。
文天祥的父母都曾以盡忠報國來要求他。文儀臨終時諄諄告誡天祥:“我死,汝惟盡心報國家”[4]。文天祥自己在哭母詩中記述道:“母嘗教我忠,我不違母志”[5],“當(dāng)年嫠緯意謂何?親曾撫我夜枕戈”[6]。文天祥就是在這樣的家庭良好教育下成長起來的。
文天祥二十歲時,進(jìn)入著名學(xué)者歐陽守道主持的廬陵白鷺洲書院攻讀。歐陽守道治學(xué)以“有益于時用”為宗旨。文天祥在《祭歐陽巽齋先生文》中寫道:“先生之學(xué),如布帛菽粟,求為有益于世用,而不為高談虛語以自標(biāo)榜于一時……與人臣言,依于忠;與人子言,依于孝,不為曼衍而支離。”歐陽守道和文天祥志同道合,師生情篤:“某弱冠登先生之門,先生愛某如子弟,某事先生如執(zhí)經(jīng),蓋有年于茲。先生與他人言,或終日不當(dāng)意;至某,雖拂意逆志,莫不為之解頤?!睙o疑,儒學(xué)大師歐陽守道的道德文章,對文天祥產(chǎn)生了良好而深遠(yuǎn)的影響。
文天祥的家鄉(xiāng)廬陵,自古都是人文薈萃之地,僅宋代,就出現(xiàn)了“四忠一節(jié)”(歐陽修謚文忠,楊邦乂謚忠襄,胡銓謚忠簡,周必大謚文忠,楊萬里謚文節(jié))等著名人物。地域文化對文天祥的思想也產(chǎn)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劉岳申《文丞相傳》載:“(天祥)稍長,游鄉(xiāng)校,見歐陽文忠公、楊忠襄公、胡忠簡公、周文忠公、楊文節(jié)公祠像,慨然曰:‘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
文天祥就在這樣的文化背景的熏陶和哺育下成長起來。
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文天祥在臨安參加禮部考試中選,集英殿對策,洋洋萬言,一揮而成??脊偻鯌?yīng)麟稱贊這篇策論“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7],理宗皇帝親擢為第一,給予莫大的殊榮。
文天祥這篇策論針對“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8]的弊病,以“法天不息”作為中心來闡述,希望朝廷“法天地之不息”,從而興利除弊不息,改革官吏制度不息。他列舉了大量的事實,把宋朝民政、吏政、兵政、財政以及對外關(guān)系方面急待改革的弊端揭露得淋漓盡致,提出“重宰相以開公道之門”、“收君子以壽直道之脈”的執(zhí)政方針,認(rèn)為皇帝應(yīng)把權(quán)力下放給宰相和三省六部,貪官污吏必須由正人君子取而代之,“以公道總政要”,“以直道糾官邪”,那么,政績就會馬上顯現(xiàn)出來。全文洋洋灑灑,一氣呵成,條理明達(dá),氣勢磅礴,慧眼卓識,切中時弊,表現(xiàn)了青年文天祥卓越的政治家頭腦和改革家氣魄,是宋末不可多得的宏文巨篇。
就在文天祥狀元及第后的第四天,送他和文璧來應(yīng)試的父親文儀不幸病逝于臨安客舍。天祥兄弟護父喪南歸,丁憂守制,如是三年。其間,有人勸他通書權(quán)奸丁大全求仕,他斷然拒絕:“仕如是其汲汲耶?”[9]
開慶元年(1259)正月,文天祥攜弟文璧赴臨安應(yīng)廷試,五月殿試,文璧進(jìn)士及第。文天祥被旨“差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朝廷檢會照格,授承事郎”[[10]。乞行進(jìn)士門謝禮,旨令門謝訖赴任。這時,江上烽煙起,邊報日急,京師勢危,人心惶惶,內(nèi)侍董宋臣慫恿理宗帝遷都以避寇警,文天祥立即上疏:“六師一動,變生無方,臣恐京畿為血為肉者,今已不可勝計矣!小人誤國之心,可勝誅哉!臣愚以為今日之事急矣,不斬董宋臣以謝宗廟神靈,以解中外怨怒,以明陛下悔悟之實,則中書之政,必有所撓而不得行;賢者之車,必有所忌而不敢至;都人之異議,何從而消?敵人之心膽,何從而破?將士忠義之氣,何自激昂?軍民感泣之淚,何自奮發(fā)?禍難之來,未有卒平之日也!”他懇求理宗“下臣此章,付之有司,暴其罪惡,明正典型,傳首三年以殉”[11],以此使天下震動,人心喜悅,將士感泣而思奮發(fā),虜寇駭愕而謀退兵。同時,在上疏中還提出仿方鎮(zhèn)建守,團結(jié)抽兵,破格用人數(shù)事。書奏,不報,文天祥悲憤還鄉(xiāng)。
景定二年(1261)十月,文天祥抱著“公爾忘私,國爾忘家”的信念,出任秘書省正字。次年四月,“供正字職,尋兼景獻(xiàn)府教授”。五月,“充殿試考官,進(jìn)校書郎”。四年正月,又“除著作佐郎,二月,兼權(quán)刑部郎官。八月,以董宋臣復(fù)出為都知,上書論其惡,不報”。書中指斥董宋臣“兇鷙慘毒,不可向邇”,“倚恃權(quán)勢,無所不至”,警告理宗:“其人心性殘忍,群不肖所宗。竊恐復(fù)用之后,勢焰肆張,植根既深,傳種益廣,末流之禍,莫知所屆?!奔热焕碜诘鄄焕聿俏奶煜榈闹已灾敝G,文天祥便憤而“束擔(dān)將出關(guān)”,丞相賈似道“遣人謂公不可,差知瑞州”[12]。
景定四年十一月,文天祥離開臨安,出知瑞州,時間僅一年有奇,即政績顯著。五年十一月,除江西提刑。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四月,被臺臣黃萬石以不職論罷。他回到家鄉(xiāng),開辟文山,以為笑傲吟詠之所。兩年后,咸淳三年九月,被起用為尚書左郎。四年正月,兼學(xué)士院權(quán)直,兼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被臺臣黃鏞奏免,除福建提刑,又被臺臣陳懋欽奏寢新命。這一年,是他第二次被排擠出官場。直到咸淳五年,江萬里被任命為左丞相,文天祥才于四月被起用為寧國府知府。一個月多點的時間內(nèi),文天祥把“極雕弊”的寧國府“爬梳條理”得“曠然無事”,又奏罷民間稅務(wù),別以郡計以補課額,“百姓歡舞。去后,爭醵錢立祠”[13]。
咸淳六年(1270),文天祥兼崇政殿說書,學(xué)士院權(quán)直、玉牒所檢討。權(quán)奸賈似道托疾歸紹興,乞致仕。旨令學(xué)士院降不允詔。文天祥當(dāng)制,見賈有“要君之志”,即在制文中“裁之以正義”,“直道而行,遂忤賈意”,賈似道便指使臺臣張志立奏免文天祥所居官。這是文天祥第三次被排擠出官場?!爱?dāng)年只為青山誤,直草君王一詔歸?!蔽奶煜楸苡吧钌剑]門卻掃,卻又時時為國事?lián)鷳n。
咸淳九年正月,文天祥被任命為湖南提刑,四月赴任,參與了平定秦孟四的戰(zhàn)役,疏決淹滯,道路肅清。是年冬,乞便郡侍親,差知贛州。如是直到咸淳十年十一月接到哀痛詔起兵勤王。
文天祥自進(jìn)入官場以來,十五年間三起三落,受人排擠,但他抱定“公爾忘私,國爾忘家”的信念,敢犯龍顏,敢忤權(quán)奸,忠正鯁直,鐵骨錚錚,表現(xiàn)了非凡的氣魄和膽識。
二
咸淳十年九月,元世祖忽必烈命丞相伯顏率軍二十萬侵宋,長驅(qū)大進(jìn),宋軍或敗或降,城池要塞紛紛陷落,太皇太后謝氏降頒《哀痛詔》:“憤茲丑虜,闖我長江,乘隙抵巇,誘逆犯順?!眲菸B谋鸺比济?,召喚天下文經(jīng)武緯之臣、忠肝義膽之士,起兵勤王。
歷史把文天祥推到了風(fēng)口浪尖之上?!芭跬琳虾楹?,一繩維大廈”[14],文天祥義不容辭地?fù)?dān)負(fù)起歷史的重任。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正月十三日,文天祥在知贛州任上接到勤王詔書,立即移檄諸路,聚兵積糧,短期內(nèi)即聚兵五萬,自己盡以家貲為軍費,在“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guān)”的情況下[15],于四月毅然率軍下吉州,八月至闕下,駐兵西湖上。九月,除浙西江東制置使,兼江西安撫大使,知平江府事。天祥陛辭上疏,乞斬呂師孟釁鼓,不報。遣軍解圍常州,敗于五木。朝命以獨松關(guān)危急,趣師入衛(wèi),未至而關(guān)破。
德祐二年正月二日,除臨安知府,辭不拜。詣闕陳救亡大計,又見不到當(dāng)國者,鎮(zhèn)日憂心如焚。十八日,伯顏大軍進(jìn)駐高亭山,臨安危在旦夕,宰相陳宜中逃走,朝臣早已作鳥獸散,兵將紛紛解甲投降,人心渙散,國已不國。十九日,文天祥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兵馬。二十日,伯顏邀宋朝當(dāng)國者相見,大小官員競相勸文天祥前往,天祥也希望憑口舌打動元軍,存趙宋國脈一線,更希望通過此行了解元軍情況,歸而求救國之策。于是,辭相印不拜,以端明殿學(xué)士身份赴元營。
到了元營,文天祥抗辭慷慨,舌戰(zhàn)敵酋,令對方“為之辭屈而不敢怒”,“相顧動色,稱為丈夫”[16]。元軍無奈,強行扣留文天祥。二十一日,太皇太后謝氏派遣宰相吳堅、賈余慶以國降,南宋滅亡。二月五日,賈余慶、吳堅、家鉉翁、謝堂、劉岊等組成的祈請使奉降表赴元京大都,文天祥不在使者之列,亦被脅迫北行?!俺跣藿当砦覠o名,不是隨班拜舞人。誰遣附庸祈請使,要教索虜識忠臣!”[17]
“不是謀歸全趙璧,東南那個是男兒!”[18]文天祥一路都在計劃脫身南歸,再造河山。到了京口,他在幕客杜滸的幫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難,逃脫虎口,九死一生到達(dá)宋軍據(jù)守的真州。在《指南錄》中,文天祥以“定計難、謀人難、踏路難、得船難、紿北難、定變難、出門難、出巷難、出隘難、候船難、上江難、得風(fēng)難、望城難、上岸難、入城難”為詩題,分別描述了這次脫逃歷險的艱難經(jīng)歷,在《指南錄后序》中,又連用了二十二個“死”字來形容這次萬死南歸的危險歷程。
到達(dá)真州,守將苗再成熱情接待了他。文天祥運籌帷幄,策劃淮東、淮西水陸并進(jìn),連兵大舉,中興希望,在此一役。無奈淮西制置使夏貴早已舉淮西降元,淮東制置使李庭芝猜疑文天祥,下逐客之令,文天祥的中興希望頓化泡影,只得又開始艱難跋涉。他經(jīng)揚州、高郵、泰州、通州,輾轉(zhuǎn)經(jīng)溫州至福安。當(dāng)時,陳宜中、張世杰擁立益王趙昰即位于福安,是為端宗,改元景炎。輾轉(zhuǎn)南歸的文天祥被任命為通議大夫,右丞相,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景炎元年(1276)七月十四日,文天祥到南劍州聚兵抗元,成立督府,一時人才濟濟,又露出一線中興希望。盡管文天祥處處遭到陳宜中、張世杰等人的掣肘,仍然打了不少勝仗,收復(fù)了一些被元軍占領(lǐng)的州郡。
景炎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空坑戰(zhàn)敗,文天祥僥幸脫身,妻子歐陽夫人,妾顏孺人、黃孺人,兒子佛生,女兒柳娘、環(huán)娘悉被俘虜。
景炎三年二月,文天祥進(jìn)兵惠州海豐縣。五月,帝昺即位,改元祥興。八月,授少保信國公。十一月進(jìn)屯潮州。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廣東海豐縣北五坡嶺不幸被捕,趙宋光復(fù)的最后一線希望破滅了。
臨危受命,氣折強虜,萬死南歸,勇赴國難,屢敗屢戰(zhàn),丹心昭日月,精神動天地,文天祥用他的實際行動,為國家和民族譜寫了一曲催人淚下的正氣歌。
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9]文天祥被捕后,即服腦子(冰片)二兩自殺,未死。祥興二年(1279)二月六日,他被拘禁在船上,親自目擊了趙宋最后一個據(jù)點——厓山滅亡的全部經(jīng)過,痛徹肺腑。他懷著“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的義憤[20],幾度謀死而未成。押送北上途中,他又曾絕食八日,以期死在廬陵,盡首丘之義,又不死。
元朝統(tǒng)治者看中了文天祥這根巍巍不倒的旗桿,妄圖說服文天祥投降。反元志士們則希望文天祥一死以全大節(jié),太學(xué)生王炎午寫了著名的《生祭文丞相文》,敦促其速死,“輕一死于鴻毛,虧一簣于泰山”,那時將“鑄錯已無鐵。噬臍寧有口乎?”文天祥的鄉(xiāng)人王幼孫也幾度作詩文生祭追餞。其實,元朝統(tǒng)治者的算盤注定落空,抗元志士們的擔(dān)心也嫌多余,文天祥早已抱定“誓不與賊俱生”的決心,精鋼百煉,忠肝烈膽,浩然正氣在胸,生死早置之度外,元蒙統(tǒng)治者其奈他何!
元至元十六年(1279)四月十二日,元軍押送文天祥北上燕京。盡管趙宋已亡,江山易主,文天祥對民族的未來仍然充滿信心。從家鄉(xiāng)吉州上路的時候,他高唱:“正氣未亡人未息,青原萬丈光赫赫,大江東去日夜白!”[21]他面對“還障天東半壁”的廬山,唱出了“乾坤未歇,地靈尚有人杰”的心曲。在另一首詞中,他又再次朗吟“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的高歌[22] 。
十月一日到達(dá)燕京,枷項縛手,拘囚于兵馬司。十一月九日,文天祥以俘虜?shù)纳矸?,與元朝宰相博羅、平章政事張弘范進(jìn)行了一場唇槍舌劍的交鋒,懸河般的辯口,駁得博羅惱羞成怒:“你要死,我不教你便死,禁持你!”[23]從此,文天祥開始了四年漫長而艱難的囚徒生活。
在獄中,文天祥身處臭穢蒸濕的土牢,“金石之性,要終愈硬”[24]。他以詩歌為武器,堅持與敵人斗爭;他以詩歌為號角,召喚鐵蹄蹂躪下的人民。于是,“北人傳好句,大半獄中成”[25];于是,“有詩有詩《吟嘯集》,紙上飛蛇噴香汁”[26]。元蒙統(tǒng)治者不但無法折斷這一大旗,反而使它在黃河南北人民心中獵獵飄舞,影響深遠(yuǎn)。敵人只好慨嘆:“(文天祥)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27]他們害怕夜長夢多,中山府薛寶住聚眾數(shù)千要來劫文天祥,猛虎一旦出籠,后果更難設(shè)想。于是,他們只好氣急敗壞地殺掉了文天祥。
元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八日,文天祥在元世祖忽必烈面前長揖不拜,嚴(yán)辭拒絕了最后的誘降。十二月九日,文天祥首戴黃冠,意氣揚揚,面對燕京柴市如堵的觀者,且行且歌,留下三首慷慨悲涼的絕命詩[28],南向再拜,從容就義,實現(xiàn)了他首丘的夙愿?!坝⑵侵鄙仙灬椋窆怵ê彰鹘馂?。”
“忠肝義膽不可狀,要與人間留好樣!”[29]文天祥以他四十七歲光輝的生命歷程,告訴人們,他的忠,不是岳武穆式的愚忠,而是對祖國、民族和人民的耿耿忠誠。
四
文天祥是南宋末世最有成就的詩人和散文家。《四庫提要》云:“天祥平生大節(jié),照耀今古,而著作亦極雄贍,如長江大河,浩瀚無際。其庭試對策及上理宗諸書,持論剴直,尤不愧肝膽如鐵石之目。故長谷真逸《農(nóng)田余話》曰:‘宋南渡后,文體破碎,詩體卑弱,惟范石湖、陸放翁為平正。至晦庵諸子,始欲一變時習(xí),模仿古作,故有神頭鬼面之論。時人漸染既久,莫之或改。及文天祥留意杜詩,所作頓去當(dāng)時之凡陋。觀指南前后《錄》可見,不獨忠義貫于一時,亦斯文間氣之發(fā)見也?!边@段評述基本揭示了文天祥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
文天祥主張:“詩所以發(fā)性情之和也,性情未發(fā),詩為無聲;性情既發(fā),詩為有聲。之無聲,詩之精;宣于有聲,詩之跡?!?sup>[30]直承《詩經(jīng)》以來的傳統(tǒng)。
以德祐元年起兵勤王為界,文天祥的詩歌創(chuàng)作大致可分前后兩個時期。
前期詩作約三百首左右,除部分酬唱贈答之作內(nèi)容比較貧乏,藝術(shù)上亦嫌平平之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抒寫性情的好詩,生氣勃勃,意味雋永,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其中不少還是膾炙人口的佳句。他寫梅花:“惟渠不變凌霜操,千古風(fēng)標(biāo)只自如”(《題陳正獻(xiàn)公六梅亭》),“嶺頭更有高寒處,卻是東南第一枝”(《贈南安黃梅峰》),既是詠梅,又是自況,意境高昂。他歌唱春天:“一水樓臺開曉鏡,萬山花木放春闈”(《用前人韻招山行以春為期》),“啼鵑春浩蕩,回雁曉殷勤”(《某叨臬衡湘……》),“倚檻云來去,閉簾花送迎。江湖春汗漫,歲月老崢嶸”(《將母赴贛道西昌》),鳥語花香,水凈云高,春光融融,芳香襲人。他抒寫情懷:“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夜坐》),“夜闌拂劍碧光寒,握手相期出云表”(《生日和謝愛山長句》),“朝游昆侖暮崆峒,駕風(fēng)鞭霆迎我公。丹崖翠壁千萬丈,與公上上上上上”(《生日謝朱約山和來韻》),豪邁奔放,雄健壯闊。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體味到青年文天祥蓬勃向上、積極進(jìn)取的火熱情懷。
德祐以后,國難當(dāng)頭,國破家亡,身為楚囚,文天祥以詩紀(jì)所遭,以詩紀(jì)時事,詩風(fēng)效法杜甫,沉郁頓挫,慷慨悲涼。正如人們把杜甫“安史之亂”時期的詩歌看作“詩史”一樣,文天祥在德祐以后所作的詩歌,也被視為詩史。前后《指南錄》和《吟嘯集》,以及《集杜詩》二百首,正是用高度形象化的語言譜寫的宋末史詩,它們高度概括地記述了朝廷的昏庸無能,奸臣的專權(quán)誤國,志士的浴血奮戰(zhàn)和元軍的鐵蹄野蠻,更詳細(xì)地展示了作為民族英雄的文天祥驚天地、泣鬼神,不屈不撓的斗爭史。
文天祥后期的詩歌,是文天祥全部詩作的精華部分,也是南宋末期詩壇少見的瑰寶奇珍。著名的《金陵驛》、《過零丁洋》、《正氣歌》早已成為盡人皆知的傳世名篇,在中國詩歌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陡呱车乐小愤@首五言長詩,則是繼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六百年后再度振起的奇響。《二月六日海上大戰(zhàn)》用高度形象化的語言描述了厓山大海戰(zhàn)的慘烈,與正史互為表里。《六歌》描寫了叱咤風(fēng)云的英雄內(nèi)心世界的另一個側(cè)面:對骨肉親人的纏綿悱惻的惺惺之愛。《平原》通過對古代英雄的贊頌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堆灾尽繁磉_(dá)以死殉國的決心。汪水云《浮邱道人招魂歌》是這樣贊頌文天祥的詩歌的:“杜陵寶唾手親拾,滄海月明老珠泣。天地長留國風(fēng)什,鬼神呵護六丁立。我公筆勢人莫及,每一呻吟淚痕濕。”可謂知音之言。
文天祥流傳下來的詞作不多,但都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清人劉熙載評文天祥詞云:“文文山詞有‘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之意,不知者以為變聲,其實乃變之正也。”[31]
文天祥的散文盡洗南渡后“文體破碎”的弊病,持論剴直,宏論滔滔,有如長江大河。他的政論文感情充沛,說理透徹,氣勢磅礴,代表作就是洋洋萬言的《御試策》。名篇《指南錄后序》把序詩、敘情、抒情、說理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達(dá)到了較高的藝術(shù)境界。記敘文《文山觀大水記》移步換形,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寫觀大水的情景,給人以較高的審美享受。而《衡州上元觀燈記》則用工筆畫的手法,細(xì)致入微地勾畫出一幅聲色俱麗的古代民俗圖。
文天祥的詩文集簡稱《文山集》。由于作者在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巨大影響,《文山集》在元明清三代一再翻刻印行,除部分版本散佚不傳外,現(xiàn)存明清刻本約有二十種以上,各本的編次和卷次也不盡相同,而《指南錄》等詩集單刻本更是難以統(tǒng)計?,F(xiàn)在通行本為商務(wù)印書館影印明萬歷三年(1575)胡應(yīng)皋刻本《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
本書所據(jù)底本即商務(wù)影印本,并以明景泰間韓雍、陳價刻本和嘉靖鄢刻本相校。所選作品大都是《文山集》中有代表性的,力圖展示文天祥在文學(xué)上的成就和特色,以及他戰(zhàn)斗一生的歷史軌跡。對個別有爭議的作品,自己經(jīng)縝密考證之后可以肯定的,也酌情入選。同時,也適當(dāng)選入一些近年發(fā)現(xiàn)的文天祥佚作。注釋力求準(zhǔn)確,翻譯盡量忠實于原作。但強以新詩譯舊詩,以今文譯古文,難免時有力不從心之感,望讀者批評指正。
鄧碧清(樂山廣播電視報社)
注釋
[1]文天祥《先君子革齋先生事實》。
[2]文天祥《謝何樞密夢然啟》。
[3]文璧《齊魏兩國夫人行實》。
[4]鄭思肖《文丞相敘》。
[5]文天祥《邳州哭母小祥》。
[6]文天祥《哭母大祥》。
[7]俱見《宋史·文天祥傳》。
[8]俱見《宋史·文天祥傳》。
[9]俱見《紀(jì)年錄》。
[10]俱見《紀(jì)年錄》。
[11]文天祥《己未上皇帝書》。
[12]《紀(jì)年錄·癸亥》。
[13]《紀(jì)年錄·己巳》。
[14]鄧光薦《哭文丞相》。
[15]《宋史》本傳。
[16]文天祥《指南錄·紀(jì)事》序。
[17]文天祥《指南錄·使北》。
[18]文天祥《真州雜賦》。
[19]《過零丁洋》詩。
[20]《指南錄后序》。
[21]《發(fā)吉州》詩。
[22]《南康軍和東坡〈酹江月〉》。
[23]《紀(jì)年錄·己卯》。
[24]《紀(jì)年錄·己卯》。
[25]鄧光薦《哭文丞相》詩。
[26]汪水云《浮邱道人招魂歌》。
[27]《宋史·文天祥傳論》。
[28]文天祥的三首絕命詩,見元趙弼《效顰集·文山傳》。
[29]汪水云《浮邱道人招魂歌》。
[30]《羅主簿一鶚詩序》。
[31]《藝概·詞曲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