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江亭夜月送別‖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詠蟬‖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陳子昂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獨(dú)不見‖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夏日南亭懷辛大│夜歸鹿門山歌│春曉│過故人莊│宿建德江‖王維凝碧池‖王之渙涼州詞│登鸛雀樓‖王昌齡從軍行│出塞│閨怨│采蓮曲│芙蓉樓送辛漸│送人歸江夏│長信秋詞‖高適塞下曲│薊門行│哭單父梁九少府│塞上聽吹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詠柳
李白俠客行│行路難│將進(jìn)酒│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月下獨(dú)酌‖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春夜喜雨│登高│春望│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韓愈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柳宗元籠鷹詞│江雪‖李賀致酒行│高軒過│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元稹遣悲懷│織婦詞│離思‖白居易對酒│長恨歌│賣炭翁‖薛濤十離詩│春望詞│池上雙鳥‖劉禹錫再游玄都觀│堤上行│竹枝詞│學(xué)阮公體‖杜牧赤壁│泊秦淮│過華清宮絕句│嘆花│江南春絕句│山行‖溫庭筠蘇武廟│商山早行│瑤瑟怨│咸陽值雨│過分水嶺‖李商隱錦瑟│無題│夜雨寄北│夢澤│咸陽│同崔八詣藥山訪融禪師│正月崇讓宅│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guān)遇雪‖韓偓詠手│詠浴│聞雨│繞廊│五更‖韋莊秦婦吟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少年游十首│菊花新·中呂調(diào)│紅窗迥·小園東‖張先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一叢花·傷高懷遠(yuǎn)幾時窮‖范仲淹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漁家傲·秋思‖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朝中措·平山堂│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玉樓春·夜來枕上爭閑事‖晏殊踏莎行·祖席離歌│木蘭花·燕鴻過后鶯歸去│破陣子·春景‖晏幾道蝶戀花·卷絮風(fēng)頭寒欲盡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定風(fēng)波·三月七日│望江南·超然臺作│南鄉(xiāng)子·送述古‖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郴州旅舍‖賀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西江月·攜手看花深徑│踏莎行·楊柳回塘‖周邦彥青玉案·良夜燈光簇如豆│洛陽春·眉共春山爭秀│大酺·春雨│蘭陵王·柳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蝶戀花·上巳召親族│永遇樂·落日熔金│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聲聲慢·尋尋覓覓‖姜夔揚(yáng)州慢·淮左名都‖吳文英喜遷鶯·同丁基仲過希道家看牡丹│鶯啼序·春晚感懷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青玉案·元夕│鷓鴣天·代人賦│祝英臺近·晚春│一剪梅·記得同燒此夜香│西江月·遣興│卜算子·修竹翠羅寒│臨江仙·手拈黃花無意緒│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第一編 唐詩大觀
唐詩最為可觀之處,就在于如何從初唐氣壯如牛的言志,演變成晚唐溫柔婉約的抒情。所謂漢唐之氣,以初唐最為豐沛,盛唐、中唐次第遞減,至晚唐轉(zhuǎn)為風(fēng)月之情。
韋莊的《浣花集》與溫庭筠在《花間集》里的詞作,還有韓偓《香奩集》,是南唐二主和馮延巳的先驅(qū)。
《香奩集》是一汪清水,一直流到《紅樓夢》的那條靈河里。唐代詩人當(dāng)中,初唐的劉庭芝,晚唐的韓偓,與《紅樓夢》最具文化上、審美上的血脈關(guān)系。
引言
深研隋唐制度和唐代政治的陳寅恪,于唐詩、唐代文學(xué)也給世人留下了一部《元白詩箋證稿》。有道是:
以是欲了解元詩者,依論世知人之旨,固不可不研究微之之仕宦與婚姻問題。而欲明當(dāng)日士大夫階級之仕宦與婚姻問題,則不可不知南北朝以來,至唐高宗武則天時,所發(fā)生之統(tǒng)治與社會風(fēng)氣之變動。
那是什么樣的社會風(fēng)氣之變動呢?寅恪先生指出:
重詞賦而不重經(jīng)學(xué),尚才華而不尚禮法。以故唐代進(jìn)士科,為浮薄放蕩之徒所歸聚,與倡伎文學(xué)殊有關(guān)聯(lián)。觀孫棨《北里志》,及韓偓《香奩集》,即其例證。
寅恪先生立足史家以治唐詩,無可厚非。更何況其間也不乏真知灼見。比如為元稹始亂終棄辯解:“舍棄寒女,而別婚高門,當(dāng)日社會所公認(rèn)之正當(dāng)行為也?!毕喈?dāng)?shù)膶?shí)事求是,并不屈就后世的道德觀念,而是強(qiáng)調(diào)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氣如彼。再如以質(zhì)疑朱彝尊的楊貴妃是處女入宮之說證明李唐“源于夷狄”而“闈門失禮”,亦即不拘禮法,無疑是獨(dú)到見地,指出了李唐王朝不以漢族禮法為囿的歷史事實(shí)。事實(shí)上,也正是李唐的這種特色,致使女性在唐朝的地位、聲譽(yù)乃至軼聞之類,要比其他王朝耀眼亮麗得多。不僅有稱帝的武則天,有千古傳誦的楊貴妃,尚有令元稹傾倒的薛濤、讓溫庭筠折服的魚玄機(jī),還有《會真記》的崔鶯鶯,還有被孫棨寫入《北里志》的一眾風(fēng)采各異的青樓歌妓。寅恪先生秉董狐之筆據(jù)實(shí)言之,能否讓學(xué)問家如錢鍾書者讀懂,其實(shí)并不要緊;要緊的是,寅恪先生何以要將唐代進(jìn)士科比作“浮薄放蕩之徒所歸聚”?并且還以孫棨《北里志》、韓偓《香奩集》為例?韓偓詩作倘若去掉《香奩集》,成就至少減半。至于孫棨的《北里志》,更是唐朝的文史經(jīng)典,足以令后世五代王仁裕的筆記小說《開元天寶遺事》猶如零星補(bǔ)遺,不僅研唐詩者必讀,治唐史者也理當(dāng)細(xì)閱?!侗崩镏尽返牟煌岔懺谟?,一舉打破了《史記》、《漢書》以降只為男人寫史、只寫男人歷史的帝王將相傳統(tǒng),為女性同時也為以女性為主角的世俗人生、日常細(xì)瑣寫照,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老實(shí)說,這樣的女性傳記文學(xué),在中國歷史上不是太多,而實(shí)在是太少太少。孫棨在《北里志》中理直氣壯地聲稱:“比常聞蜀妓薛濤之才辯,必謂人過言,及睹北里二三子之徒,則薛濤遠(yuǎn)有慚德矣?!贝搜圆惶?。盡管早在唐初詩人盧照鄰的《長安古意》中,就已經(jīng)濃筆渲染過長安城中的青樓景象,“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tài)情非一。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但真正將煙花女子的辛酸苦辣詳加記述,卻直到晚唐的《北里志》方才有案可稽。唐朝的繁榮昌盛之中,青樓是不可或缺的一景。一邊是“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一邊是“專權(quán)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fēng)”。袞袞諸公嫖妓嫖得意氣風(fēng)發(fā),失意書生不過寫一寫歌妓生涯怎么就“浮薄放蕩”了呢?難道女子一定要像《半生緣》里的女主角那樣出將入相,才能入寅恪先生法眼么?事實(shí)上,寅恪先生后來也曾為“倚門婉欒之少女,綢繆鼓瑟之小婦”柳如是作傳。早知今日,何必當(dāng)初?寫作《柳如是別傳》的寅恪先生與寫作《元白詩箋證稿》的寅恪先生,似乎不太一樣。當(dāng)然,一以貫之的是寅恪先生的家國情懷:愛情必須與家國興亡相關(guān)才算愛情,或如孟麗君,或如柳如是,否則就有浮薄放蕩之嫌疑。寅恪先生曾經(jīng)感嘆過中國文化缺乏純粹思辨,但從來沒有感嘆過鮮有中國士大夫由衷贊嘆純粹的不計(jì)功利、不較門第、不涉家國興亡的愛情。由此觀之,寅恪先生讀不懂《紅樓夢》一語,似可成立。此語出自王元化先生,當(dāng)年私下聊及寅恪先生與《紅樓夢》。
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論說唐代科舉如是:
蓋唐代科舉之盛,肇于高宗之時,成于玄宗之代,而極于德宗之世。德宗本為崇獎文詞之君主,自貞元以后,尤欲以文治粉飾茍安之政局。
且不說貞元以后的王朝政治如何茍安,重要的是晚唐的世風(fēng)更重詞賦,更尚才華,以致漢唐之氣到了晚唐發(fā)生了由氣及情的轉(zhuǎn)折。不僅有孫棨著《北里志》,有元稹寫《會真記》,有韓偓寫《香奩集》,還出現(xiàn)了韋莊、溫庭筠等以情入詞的一批晚唐詞人詞作,最后匯成一部《花間集》傳世。此乃晚唐不可磨滅的詩詞成就。
倘若說,唐初詩壇,像劉希夷那樣吟詠“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的詩人鳳毛麟角,那么及至晚唐已然蔚為大觀。而唐詩最為可觀之處,就在于如何從初唐氣壯如牛的言志,演變成晚唐溫柔婉約的抒情。所謂漢唐之氣,以初唐最為豐沛,盛唐、中唐次第遞減,至晚唐轉(zhuǎn)為風(fēng)月之情。這一軌跡,很像北宋詞風(fēng),由官氣而風(fēng)情,及至柳永蔚為大觀,最后從周邦彥飄拂開去。從文學(xué)演變的次序上說,自然是唐詩宋詞;但就審美價值而言,唐詩的成就其實(shí)遜于宋詞。遺憾的是,史家只坐實(shí)歷史細(xì)節(jié),不考據(jù)審美價值。
一 初唐:每一個詩人,都是一部傳奇
唐詩的初唐氣象,與其說是氣象在詩歌上,不如說是氣象在詩人上。王楊盧駱,個性獨(dú)具,一個比一個睥睨濁世。王勃才華驚世,一篇《滕王閣序》庶幾與《離騷》遙遙相望。三尺微命,一介書生。詩作天然渾成,信手拈來一般隨意:“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不知楊炯何出此言:“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p>
楊炯的《盂蘭盆賦》遜色《滕王閣序》太多,首句“粵大周如意元年秋七月,圣神皇帝御洛城南門”便讓人倒足胃口。更不用說“圣神皇帝乃冠通天,佩玉璽,冕旒垂目,紞纊塞耳。前后正臣,左右直史,身為法度,聲為宮徵,穆穆然南面以觀矣”。就算有進(jìn)言如“任賢相,淳風(fēng)俗,遠(yuǎn)佞人,措刑獄,省游宴,披圖箓,捐珠璣,寶菽粟”,然比之《滕王閣序》,僅一句“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便足以令楊炯無地自容。當(dāng)時宰相張說的贊語“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yōu)于盧,亦不減王”,官場湊趣罷了,且不知到底是在贊賞楊炯呢,還是間接取悅武皇。及至送別楊炯上任盈川令時的贈言,才是老狐貍的真心話:“才勿驕吝,政無苛煩。”才華在身別太張狂,為政宜簡從寬。
楊炯憑著那么一篇勞什子排名第二,已經(jīng)非常榮幸。須知,駱賓王的《討武曌檄》,才真正叫作“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對照楊炯的“圣神皇帝乃冠通天”,駱賓王可是毫不留情,憤然指斥“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順便說一句,后來《紅樓夢》里的《芙蓉女兒誄》中那句“高標(biāo)見嫉”便出典于此。不過,比駱賓王檄文更為精彩的,當(dāng)數(shù)被伐討對象武則天。女皇帝讀到駱子“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之句,感嘆道:“宰相安得失此人?!眱H此一嘆,其氣度就比駱子雍容開闊,更不用說會讓楊炯、張相羞慚難當(dāng)??磥恚鋭t天確實(shí)應(yīng)該稱帝,且不說其他,僅對照這些個須眉官僚,就已然鶴立雞群。
駱賓王的人品、才華均在楊炯之上。只是腦子比較“漿糊”一些。人家權(quán)爭,與你何干?武則天“入門見嫉”,那徐敬業(yè)又算是哪門子真命天子?要你瞎起勁個什么?檄文固然是鋒芒與才華俱佳,但罵到武則天頭上,與罵到徐敬業(yè)頭上,又有什么兩樣?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這天下跟你有什么關(guān)系了?當(dāng)年?duì)帄Z天下者哪個是高潔的?就算是李世民,也是經(jīng)由玄武門之變,踏著血跡走向權(quán)力寶座。真是可惜了如此灼灼才華。一千多年之后,輪到曾國藩出兵討逆時,卻再也沒有駱賓王那樣的才子起草檄文了,只能自己動筆,匆匆寫了篇十分平庸的《討粵匪檄》以告天下。講述庸俗的爭奪天下,文采飛揚(yáng);真正的濟(jì)世偉業(yè),卻了無文采可言。世事無常。
駱賓王的個性倒是與陳蕃頗為相近,“不汲汲于榮名,不戚戚于卑位”。其自畫像乃是“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處幽不昧,居照斯晦。隨隱顯而動息,候昏明以進(jìn)退。委性命兮幽元,任物理兮推遷?;径剩莶荻?zé)?。不貪熱而茍進(jìn),每和光而曲全”,還有“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或者“黃金銷鑠素絲變,一貴一賤交情見”,等等。從這些詩句里,很可以看出其骨鯁高傲的品格。
其實(shí),楊炯雖然作《盂蘭盆賦》求官心切,但個性也有張揚(yáng)不羈一面。諸如“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或者“風(fēng)霜但自保,窮達(dá)任皇天”。并且,偶爾也會同情一下為戰(zhàn)爭所苦的女子,“邊地遙無極,征人去不還。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望斷流星驛,心馳明月關(guān)。藁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楊炯其人雖不如駱賓王那么剛直,但至少比宋之問之流要像樣得多了。
四杰之中,盧照鄰的才華僅次于王勃。比起骨鯁的駱賓王和張揚(yáng)的楊炯,盧照鄰可能風(fēng)疾在身的緣故,多了一重孤獨(dú)感。感嘆“聞有雍容地,千年無四鄰”,又有自況似的“獨(dú)舞依磐石,群飛動輕浪”,被楊炯譽(yù)為“人間才杰”,并非浪得虛名。一首《長安古意》,便足以傲視諸多唐初詩家: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luò)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游蜂戲蝶千門側(cè),碧樹銀臺萬種色。
復(fù)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云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jīng)學(xué)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wù)婵闪w,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tài)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
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zhuǎn)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quán)判不容蕭相。
專權(quán)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fēng)。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jié)物風(fēng)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yáng)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dú)有南山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裾。
與楊炯《盂蘭盆賦》里皇家宮闕的金碧輝煌迥然有別的是,盧照鄰筆下的長安“鳳吐流蘇”,并且于“碧樹銀臺”、“梁家畫閣”之間,還濃筆鋪陳了男女之情,“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當(dāng)然,也沒落下青樓景觀,“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弄得“別有豪華稱將相,轉(zhuǎn)日回天不相讓”。一派鶯歌燕舞、醉生夢死之際,詩鋒陡然一轉(zhuǎn):“節(jié)物風(fēng)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比缓笤儆汕嗨烧廴虢Y(jié)句,道出書生所在:“寂寂寥寥揚(yáng)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dú)有南山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裾?!倍际械臒狒[,書生的孤寂,一動一靜之間,對照鮮明。既沒有“圣神皇帝乃冠通天,佩玉璽,冕旒垂目,紞纊塞耳”的心境,亦了無“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的激情。書生的本色,無非就是“寂寂寥寥”。有此徹悟,南山桂花發(fā)不發(fā)都沒什么要緊。倘若再向前邁一步,便是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dú)愴然而涕下”的壯闊了。
世人將盧照鄰的《長安古意》與駱賓王的《帝京篇》比肩而立。不以為然?!兜劬┢菲鸸P便俗:“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通篇皆是臭男人的雄心豪氣,仿佛京都里的女人全都死絕了一般。就算偶爾有個活著的,也是“紅顏宿昔白頭新,脫粟布衣輕故人”。駱子知道“黃金銷鑠素絲變,一貴一賤交情見”,難道就不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么?難怪會那么仇視武則天,看不慣女人做皇帝。倘若駱子能有盧子那種“年年歲歲一床書”的自得其樂,或許也就不會跟著人家為了爭奪天下發(fā)神經(jīng)了。
真正能夠與《長安古意》比肩而立的,并且還要更高出一頭的,應(yīng)該是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fù)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fù)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fēng)。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zhàn)?,?yīng)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人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zhuǎn)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人生無常,青春倏忽。公子王孫也罷,蛾眉紅顏也罷,都只是過眼煙云。古來歌舞地,黃昏鳥雀悲。劉希夷的目光,不要說楊炯,即便駱賓王,都遠(yuǎn)為不逮。非但不見帝王宮闕,就連都市繁華,都不入眼簾?!奥尻柍菛|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后世《紅樓夢》里的林黛玉《葬花詞》應(yīng)該是由此生發(fā)出來的:“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難怪曹雪芹特地將劉庭芝列入賈寶玉的來歷者流。若要說審美境界之高,環(huán)顧初唐詩叢,以此為最。
能夠?qū)⑾R牡摹澳昴隁q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進(jìn)一步廓開去,擴(kuò)展為更為浩瀚的時空之初唐詩作,惟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一句“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恍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回響一般,在月夜里縈繞??展茸阋?。更為空谷足音的是,張若虛竟然如同其名其詩一樣地全然消逝在浩瀚的時空里。不僅詩作虛無縹緲若隱若現(xiàn),即便其生卒年月也無從查考。比起唐初四杰有名有姓地見諸史籍書傳,張若虛可謂無名無臭,仿佛一片云彩,從初唐上空悠悠然飄過。
初唐經(jīng)典詩作的作者,幾乎每一個都是一部傳奇,結(jié)局令人唏噓不已。王勃溺水而亡,盧照鄰是自殺了結(jié),駱賓王不知所終,陳子昂遭人陷害,劉希夷竟然因?yàn)樵娮魈^出色,被舅舅宋之問強(qiáng)取豪奪不成而虐殺。相形之下,楊炯的做官做死,非但不像是正常的,反而還顯得不無喜劇?;畹媚敲锤C囊,還好意思“恥居王后”。
陳子昂也為官,但秉性耿直,見識獨(dú)到。除了《登幽州臺歌》傳誦于世,尚有《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等詩作。其中有關(guān)鄒衍那首,意味深長:
大運(yùn)淪三代,天人罕有窺。
鄒子何寥廓,漫說九瀛垂。
興亡已千載,今也則無推。
鄒衍乃先秦與老莊齊名的大學(xué)者,卻遭歷代儒生屏蔽。陳子昂贊譽(yù)“鄒子何寥廓”,卓識過人??梢娮影弘m然學(xué)富五車,卻并非是個死讀書讀死書的書生,于經(jīng)史子集頗有己見。但又偏偏就是這樣的人物,容易為權(quán)貴所不容,最后死于非命。
初唐詩人尚有沈宋之稱。宋之問不值一提。沈佺期有些同情怨婦的詩作,頗見憐憫之心。諸如“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那首《獨(dú)不見》似更為沉郁: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dú)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從詩風(fēng)上,此作開了后來邊塞詩的渾厚之先聲;從詩意上,此作比后世宋詞“將軍白發(fā)征夫淚”更為深切。
初唐詩人,楊炯填底,張若虛標(biāo)高。然后是王勃、劉希夷雙星并列。再是陳子昂,盧照鄰,駱賓王,沈佺期。楊炯底下,才輪到宋之問算一個。至于李世民之類,就免了吧。那年頭,好像是個男人都寫詩。詩人實(shí)在太過泛濫,出類拔萃者寥寥。然唐詩大觀,也就觀在這寥寥者之間矣。
二 盛唐:一朵富麗堂皇的牡丹花
倘若可以將初唐詩人詩作比作春寒料峭時節(jié)的梅花,那么盛唐詩人詩歌好比富麗堂皇的牡丹。盛唐的這朵牡丹要從張九齡講起,而要講這位相國,又不得不提唐明皇李隆基。李隆基者,乃李唐所有皇帝之中最有治國成就又最詩意盎然的一個。大凡為人處世,有頭腦的未必有性情,而有性情的又未必有頭腦?;实垡餐瑯尤绱恕L铺谟蓄^腦,但了無性情可言。宋徽宗有性情,卻沒頭腦。惟玄宗者,既有頭腦,又有性情。故而,玄宗在位的開元天寶年間,最著名的賢臣有張九齡,最亮麗的詩星有李太白。每每有人向朝廷推薦人才,玄宗都會垂問道:“風(fēng)度得如九齡否?”因?yàn)樗朗裁礃拥娜耸枪呻胖迹蝗缢览畎讓懺娛翘觳?,但從政太搞笑,所以欣賞過后,請出宮門。亦如他聽到孟浩然向他誦讀“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馬上回應(yīng):“卿不求朕,朕豈棄卿?何不云:‘氣蒸云夢澤,波動岳陽城’?”李隆基寫詩固然寫不過孟浩然,但智商顯然要比那位詩人高多了。開元盛世不是憑空而降的。張九齡遇到李隆基這樣的君主,應(yīng)該說是太幸運(yùn)了。在山水與廟堂之間忸怩作態(tài)的孟浩然,得不到唐玄宗重用,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李隆基爭奪天下的本事固然不如李世民,但治理國家卻遠(yuǎn)勝唐太宗。故而玄宗治理出一個李唐盛世,卻轉(zhuǎn)而差點(diǎn)失了李唐的天下。這其實(shí)跟李隆基談不談戀愛無關(guān)。大凡詩家過于興旺,國家就會變得文弱。這種例子不只玄宗一朝,古今中外,不勝枚舉。雅典曾是古希臘最有文化的城邦,結(jié)果被尚武的斯巴達(dá)給滅了。伏羲族是開創(chuàng)華夏文化的農(nóng)耕民族,結(jié)果給游牧民族黃帝族給滅了。后來的姬周滅殷商、嬴政統(tǒng)一天下,幾乎就是那場野蠻戰(zhàn)勝文明的炎黃之戰(zhàn)的重復(fù)。即便是開元天寶盛世的衰敗,也前有李淵、李世民父子滅了隋煬帝的先例為鏡,后有金兵攻陷趙宋東京的歷史重演。
由此可見,當(dāng)張九齡上奏:“穰苴出軍,必誅莊賈;孫武行令,亦斬宮嬪。守珪軍令若行,祿山不宜免死。”李隆基斷然駁回:“卿豈以王夷甫識石勒,便臆斷祿山難制耶?”絕非毫無來由。這要放在李世民,安祿山必死無疑。但李隆基不是李世民。打天下的李世民有鐵石心腸,治天下的李隆基乃性情中人,一顆悲憫之心柔軟得幾近后來的南唐后主李重光。更何況張九齡又很不明智地例舉孫武斬宮嬪的典故。就算李隆基不聯(lián)想到楊貴妃頭上,也會傷到他那顆面對女人時的柔軟之心。好在張九齡畢竟是玄宗愛卿,不會惹出龍顏大怒。再說,當(dāng)年玄宗賜死宋之問,是因?yàn)槟菑P已然劣跡斑斑,再加上皇權(quán)爭奪中站錯了隊(duì)。然而這在安祿山,卻只是犯了軍法,其時并不至十惡不赦更不曾流露謀逆行跡,玄宗憑什么判其死刑?后世有人以唐玄宗拒絕處死安祿山來證明張九齡比唐玄宗高明,唐玄宗沒有張九齡那么明察秋毫,是不能成立的。誅殺惡人,也得有實(shí)實(shí)在在的證據(jù)才是。因此,唐玄宗說張九齡臆斷并沒有說錯。
唐明皇最遭非議的,當(dāng)然是與楊貴妃的那場愛情。就連白居易都在《長恨歌》中指責(zé)“漢皇重色思傾國”。真是的。白樂天也不想想,能夠“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專情皇帝,能有幾個?因?yàn)榛实垡獫M足情欲太容易了,不容易的是,皇帝能夠與心上人“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樂天一生閱女無數(shù),卻從來難曾有過山盟海誓的愛情經(jīng)歷,所以看到人家愛得死去活來,就斷言人家“思傾國”了。殊不知,這恰好是李隆基其人的詩意所在。倘若要評出一個開元天寶年間最富詩意的人物,非李隆基莫屬。因此,要解讀盛唐詩歌的奧義秘辛,李隆基的詩意性情,乃是不可忽略的歷史密碼。路易十四式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至少有三位。除了李后主,宋徽宗,應(yīng)該就是李隆基了。且不論政治成就如何,若要說才情詩意,他們?nèi)荚诼芬资闹稀?/p>
在中國歷史上,賢臣通常是幸逢了明主才得以成立。諸葛亮再能干,也得碰上劉備才能施展。故而張九齡言“夫人之所以為貴者,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qiáng),亦云惟信與義”不知就里。王朝國家,得碰上明君才撞上好運(yùn),與信義無關(guān)。倘若唐明皇與劉阿斗一樣,能有開元盛世么?就算李世民在李隆基的位置上,也未必能夠治國昌盛如彼。張九齡的政治成就,與其說是識破安祿山,不如說是開鑿大庾嶺,修通梅關(guān)古道,從而使他的另一句名言“相知無遠(yuǎn)近,萬里尚為鄰”有了點(diǎn)實(shí)際的意味。中國歷史上的文官政治是頗有文明內(nèi)涵的,只是中國文人為政都習(xí)慣于言義不言利,張九齡也未能免俗。但又因?yàn)槿绱酥亓x輕利,才能得到后世儒生仰慕,也為同時代的杜甫盛贊如斯:“相國生南紀(jì),金璞無留礦。仙鶴下人間,獨(dú)立霜毛整?!碧热魪埦琵g言利不言義,杜甫會說“仙鶴下人間”么?
如此的言義習(xí)慣,構(gòu)成了張九齡的詩歌特色,下意識地表白如何潔身自好。哪怕再是“白云愁不見,滄海飛無翼”,才要“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所以就有了《在郡秋懷》中的“宦成名不立,志存歲已馳。五十而無聞,古人深所疵。平生去外飾,直道如不羈。未得操割效,忽復(fù)寒暑移”。最后的結(jié)句,道破真諦:“蘭艾若不分,安用馨香為?!币谎砸员沃?,操守比成就更為重要??梢?,哪怕有本事出仕入相如張九齡者,在詩歌里也得優(yōu)先強(qiáng)調(diào)道德操守。因此,張九齡的詩歌之美,美在高潔,以《望月懷遠(yuǎn)》最為經(jīng)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美得一塵不染,美得十分矜持。但就詩歌而言,總覺得缺了什么。這樣的缺失,得比較一下李白的狂野,方知緣由。先看張九齡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飛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fēng)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好,現(xiàn)在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來了: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一者是“奔飛下雜樹”,一者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一者是“灑落出重云”,一者是“疑是銀河落九天”。隴西少年雖然也向往宮闕樓臺,但畢竟了無儒生的為官心態(tài),所以能夠在詩歌里心無旁騖,飛流直下。詩歌的審美境界,就是這么區(qū)分出來的。
這就要說到孟浩然的困境。僅以詩才而論,孟浩然并不遜于李白,當(dāng)初曾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名動京城。但一碰到張九齡,窘態(tài)畢露。那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首鼠兩端: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可見,后來唐玄宗那句“何不云:‘氣蒸云夢澤,波動岳陽城’”端的是明察秋毫,一針見血。詩人孟既然有“氣蒸云夢澤,波動岳陽城”那樣的浩瀚,又何以躬身“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還要“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這首詩的前半部分與后半部分,仿佛兩張面孔:一張大氣磅礴,一張低聲下氣。所以唐玄宗會棒喝:你就不能把腰背挺挺直么?這么個沒出息的,只能放歸襄陽算了。但即便如此,人家也沒有剝奪詩人孟繼續(xù)進(jìn)京赴考的權(quán)利。至于一再落第,怪不得皇帝,只能怪自己太不科舉,根本不是個做官的料子,只好“徒有羨魚情”了。話再說回來,這個孟浩然也太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了。按說,丞相也見了,皇帝也見了,應(yīng)該明白自己不像是個做官坯子,理當(dāng)知難而退,怎么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進(jìn)京赴考?官本位文化,果然荼毒。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盛贊孟詩:“骨貌淑清,風(fēng)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背錆M堆砌辭藻的快感,像泥水匠砌磚一般。且不說六根是否清凈,至少可說孟詩老是被為官的欲望糾纏得苦。在丞相面前幾近哀求,在皇帝面前語無倫次,即便閑適之作,也會寫得魂不守舍。不信讀一讀這首《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詩人孟所謂的“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乃自欺而已。散發(fā)乘涼之際,都會“恨無知音賞”,哪里“自怡悅”了?有人還說孟詩“沖淡中有壯逸之氣”,更加離譜。理當(dāng)改為“神游時懷廟堂之冀”才是。所謂沖淡,非但不是孟詩特色,而且是孟詩的著相之處所在。詩人孟經(jīng)常寫出追求沖淡的詩作,初看淡泊,細(xì)讀方知,著了沖淡之相。比如《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這首被人稱作有隱逸情懷的七言古詩,我相人相眾生相三相俱在。最后“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亮出了底牌,恍如后世陸游的“寂寞開無主”。此處的情懷,像極了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山水之間,孟浩然感受到的不是樂趣,而是寂寥??梢?,蘇軾評介孟詩“韻高而才短”,恰好說反了,應(yīng)當(dāng)是才高而氣短。孟浩然的詩才,一點(diǎn)不短,起碼在王維之上。倘若詩人孟不為及第出仕所苦,隨手一揮,便天然渾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春曉》才短么?才高八斗。僅以詩才而論,孟浩然絕對一流。但孟詩的精彩并非在于沖淡,而是在于樸實(shí),通常很不經(jīng)意地就會寫出杰作來: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首《過故人莊》乃上乘佳作,宛如陶潛再世。親切,自然,布衣芒鞋的感覺,也許拄杖,也許不拄杖。全詩不用典,淡辭藻,日常人生,家常人情。以“綠樹”、“青山”勾勒景致,以“重陽日”、“就菊花”點(diǎn)明時節(jié),以“面場圃”、“話桑麻”鋪陳相聚。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此作可說是孟詩之冠,足以與李白的《月下獨(dú)酌》、崔顥的《黃鶴樓》比肩而立。孟浩然的詩才,可令蘇軾仰止。詩人孟的窩囊是窩囊在氣短: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