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木天禁語·詩學禁臠 作者:(元) 范槨(撰) 著 魯華峰(評注) 注


前言

在中國古代數(shù)量豐富的詩學批評著作中,有一類專門探討詩的法度、規(guī)則等問題的書,叫做“詩格”。

詩格往往和詩話混在一起,被人們看成是詩話。實際上,二者還是存在較明顯的差異的。首先,從產(chǎn)生背景上看,詩話主要是為了記載文人圈中有關詩歌的議論,而詩格則主要是為了適應初學者或應舉者的需要而撰寫;其次,從產(chǎn)生的時間上看,詩話產(chǎn)生于北宋,歐陽修的《六一詩話》為第一部詩話,而詩格早在初唐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比詩話早了大約四百年;再次,從內(nèi)容上看,詩話主要是“辨句法、備古今、紀盛德、錄異事、正訛誤”(許《彥周詩話》),而詩格則主要講述作詩的規(guī)則、范式,既有“論詩而及事”的,也有“論詩而及辭”的(見章學誠《文史通義》卷五《詩話》);另外,從形式上看,盡管詩話和詩格都是隨筆體,但由于內(nèi)容的決定,詩話的體裁比詩格要顯得更輕松隨意一些。(參見張伯偉《詩格論》,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鳳凰出版社2002年版)

在嚴格意義上的詩話還沒有出現(xiàn)之前,詩格是唐迄宋初的詩學批評著作最重要的形式。北宋中期以后,詩話開始大量出現(xiàn),詩格類著作一方面繼續(xù)以“詩格”、“詩式”或“詩法”命名而單獨存在,另一方面也開始向詩話滲透。因此,有的詩話中就包含了詩格的內(nèi)容,時間一長,就逐漸將這二者混為一談了。比如,元代鄭樵《通志?藝文略》中將總集、詩論、詩格、秀句、句圖、詩話等總稱為詩話,就已經(jīng)開始將二者混淆了。這種情況到明代更為突出,如胡應麟《詩藪》雜編卷二將唐人詩格統(tǒng)稱為“唐人詩話”,并以此作為批駁“唐無詩話”的證據(jù)。清代何文煥編《歷代詩話》,除了收錄詩話,還收錄了《詩式》、《詩法家數(shù)》、《木天禁語》、《詩學禁臠》等四種詩格,這說明清人已經(jīng)對二者完全不做區(qū)分了(同上)。這種觀念一直影響到現(xiàn)在。

宋元以前的詩格,主要經(jīng)歷了兩個發(fā)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盛唐時期。由于律詩在初唐的逐步形成,當時的人非常重視去除詩歌中的“瑕累”(指聲律、病犯等問題),加上當時的進士考試要考詩賦,而考詩賦又主要在于檢驗應試者對聲律、對偶、病犯等的掌握程度如何。因此,這個時期的詩格主要探討的就是聲韻、病犯、對偶、體勢等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晚唐和宋初時期。由于創(chuàng)作風氣的轉移以及中唐皎然的詩格著作《詩式》的巨大影響,這個時期的詩格討論得最多、最深入的是“門”、“體勢”、“物象”等三方面的問題(同上)。

宋元明時期是詩格發(fā)展的第三個階段。這個時期的詩格著作轉為以“格”、“法”為主要內(nèi)容,專門分析和討論詩歌的規(guī)則、范式。這是由兩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一是唐詩的巨大成就和創(chuàng)作中的豐富遺產(chǎn),為后人提供了理論概括和總結的原料;二是將前人創(chuàng)作的格式加以總結,可以方便后人學習寫詩。宋元時期,民間詩社開始涌現(xiàn)。這些民間詩社的成員,主要來自于社會的中下層,或為屠兒,或貨角梳,或業(yè)質庫,或營酒肆,不可能有多深的詩學修養(yǎng),只是因為喜好“平仄之學”才結為詩社。所以,學習“詩格”、“詩法”有助于他們盡快掌握詩歌創(chuàng)作規(guī)則。民間既然有廣泛的學詩要求,那么論詩自然會集中到“詩格”、“詩法”上來,以適應當時這種普及詩法的社會需要。于是,關于“詩法”類著作的翻印、匯編,層出不窮。黃昇《詩人玉屑序》中說:“方今海內(nèi)詩人林立,是書既行,皆得靈方。”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對這類書籍的需求之旺。一些書賈為了牟利,甚至不惜假托名人、雜纂偽造(同上)。包括《木天禁語》和《詩學禁臠》在內(nèi)的眾多元代詩格著作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

《木天禁語》和《詩學禁臠》是元代詩格著作中比較有名的兩部,明代很多詩法匯編著作中都曾收過此二書(具體情況分別見于兩書前言),使之流傳甚廣。到了清代,何文煥輯《歷代詩話》收入二書后,其流傳更廣、影響更大。

《木天禁語》和《詩學禁臠》均署名為范德機撰。范德機(1272—1330),名梈,字亨父,一字德機,臨江清江(今屬江西)人。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作客京師,聲名漸著,御史中丞董士選聘之為塾師。后因朝臣舉薦,為翰林院編修官。任滿后,由御史臺擢升為海南海北道廉訪司照磨。在任頗有政聲。旋遷江西湖東道。隨后,又由御史臺提升為福建閩海道知事。天歷二年(1329),朝廷任之為湖南嶺北道廉訪司經(jīng)歷,因母病重,辭不赴任,歸清江故里。同年,母親病亡,抑郁成疾,次年十月病卒,終年59歲。范梈善詩能文。其文據(jù)稱有秦漢之風,但多已失傳。其詩名尤高,與虞集、揭傒斯、楊載并稱為“元詩四大家”,是元代成就較高、影響較大的詩人。今存《范德機詩集》七卷,收詩557首。

《木天禁語》和《詩學禁臠》這樣的詩格著作原本就是針對學詩入門者而編撰的,對今天有志于古體詩的創(chuàng)作卻苦于找不到門徑的初學者來說,其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初學者如能充分的研讀這些著作,可以比較快地掌握一些作詩的具體技法,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作水平。當然,它們提供的畢竟是詩之“技”,而非詩之“道”,創(chuàng)作的真諦、秘訣并不在此,學詩者可以借鑒參考,但絕不可當成創(chuàng)作的金科玉律,被其束縛了手腳。

魯華峰

二〇一三年元月于安徽師大文津寓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