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26 浣溪沙

納蘭詞 作者:[清] 納蘭容若,子艮 著


026 浣溪沙

欲問江梅瘦幾分,只看愁損翠羅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枇杷花底校書人

詞譯

相思的時節(jié),不期而至。梅花一樣消瘦的女子,獨佇在江邊。

靜靜地,脈脈地。春風來時,她立在風中,裙也翩翩,發(fā)也翩翩。春風來時,她凝睇遠方,思念如河,漣漪如歌。

黃昏。她寂寂地彈著琵琶,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月滿西樓的時候,她還戀戀地等著,那個說過“曾經滄海難為水”的男子,來敲門。

卻不知,在那株枇杷樹下,青春原是一本傷感的書,愛情原是一只沒有槳的小船。

評析

這闋詞是納蘭性德寫給沈宛的。盧氏逝世后,納蘭續(xù)弦了官氏,但此遠未能撫平納蘭性德心靈上對盧氏的深切懷念,以及由此而帶來的苦楚和憂傷。文友顧貞觀目睹詞人的影只形單,片羽告之“峰泖之間,頗饒佳麗”,愿親自“泛舟一往”,從而帶來了江南才女沈宛。沈氏從迢迢江南,不遠萬里,別親離戚,就只為了能和仰慕許久、詩才斐然的納蘭性德相見。二人一見如故,并盟誓次年聯(lián)姻。然而他們的金石之盟卻遭到了素來疼愛納蘭的明珠所阻,琴瑟相和不足半年,沈宛就凄然返回江南。而納蘭自是深陷入思念之中,每當江梅盛開時,他便會想起他的那位“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的宛妹。

詞作從江梅寫起,大概是“花稍小而疏瘦有韻”的梅花總讓詞人不由想起他的那位宛妹。否則詞人怎么會問,要知江邊的梅樹瘦消了幾分,只要看看她的腰肢如何清瘦便知曉了呢。顯然,“欲問”兩句用了互喻的手法,以梅喻人,又以人喻梅,看是梅瘦幾分,實則是說人比梅瘦。而人為什么會消瘦呢,顯然是愁情過度所致。“麝篝衾冷惜余熏”轉而寫室內環(huán)境。麝香的熏籠在獨自燃燒,被子因無人擁蓋而變得寒冷,而那麝香燃后的余熱總讓人心生憐惜。此處“惜”字既是寫熏香,也是寫女主人公追懷往事的心緒,既是惜香,也是惜人,寫出了在這美好的春光里愁極無聊,寂寞無緒的情態(tài)。

下闋“可耐”二句同上闋“欲問”二句一樣用了折進的手法,婉轉含蓄地刻畫其孤獨愁苦的形影情狀?!翱赡湍汉L倚竹”一句,翻用杜甫《佳人》中詩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寫天寒日暮之際,女主人公倚修竹而臨風,表現她形容憔悴和內心的寂寞哀怨。“便教春好不開門”,則把這種悒悒無聊之感深化一番,故而又透過一層。結句“枇杷花底校書人”,“校書人”原指唐蜀妓女薛濤,此處當指沈宛。此句寫她站在枇杷樹下,無限悵惘。“枇杷”音同“琵琶”,而琵琶在古詩詞里是哀怨的象征,不禁讓人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此結句,堪稱簡潔平易而幽婉杳渺。

  1. 江梅:野梅。此處以江梅喻離去的侍妾沈宛。
  2. 愁損:因愁情而使人消瘦。
  3. 麝篝:燃燒麝香的熏籠。余熏:麝香燃后的余熱。
  4. 可耐:可奈,無可奈何。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li>
  5. 便教:即便是,縱然是。
  6. 校書人:唐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毖翘拼?,能詩,故后世稱能詩文的妓女為女校書。這里借指花下讀書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