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家解讀

納蘭性德詩詞 作者:楊雨(選注)注


名家解讀

淺析納蘭性德詞之魅力


楊雨


曾有人說:唐、宋詞堪稱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美的詩歌形式,唐、五代至宋更是詞人薈萃的時期。如果將唐、宋詞壇比喻成群星閃耀的天空,那么,溫庭筠、李煜、柳永、歐陽修、晏幾道、蘇軾、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都曾是那個時代詞壇“星空”中璀璨的名家。以至于此后的元、明兩朝,雖然不乏成就卓著的詞人,但從整體上來看,尚未出現(xiàn)哪一朝能在詞的創(chuàng)作成就上超越唐、宋兩代。宋詞,幾乎成了后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然而,詞在經(jīng)歷了元、明兩代的相對衰落之后,到了清朝初年,又儼然出現(xiàn)了復(fù)興的勢頭,納蘭性德就是其中鰲頭獨占的重要人物,為清代詞壇的中興做出了巨大貢獻(xiàn)。他的小令被認(rèn)為深得唐、宋詞之神韻,其藝術(shù)成就直逼唐、宋詞人,甚至“置唐、五代詞中往往不能辨”,“最得詞家之正”〔1〕。清末詞壇四大家之一、著名學(xué)者王鵬運曾高度評價他在詞史上的地位:“我朝唯納蘭公子,深入北宋堂奧?!?sup >〔2〕連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這樣苛刻的人,也不得不承認(rèn):納蘭性德在詞史上的地位可謂是“北宋以來,一人而已”〔3〕

納蘭性德,初名成德,后因避皇太子保成諱改名性德,字容若,又名成容若,號楞伽山人;出生于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乳名冬郎。有《側(cè)帽詞》,后更名為《飲水詞》刊行問世,存詞348首。其詞不僅受到評論界的高度贊譽,《飲水詞》甚至與李清照《漱玉詞》并稱為中國詞壇雙璧〔4〕。納蘭詞在民間也是人人傳唱,家喻戶曉,以至于曹寅撰詩云“家家爭唱《飲水詞》”,其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肚迨妨袀鳌芬草d:納蘭詞“當(dāng)時傳寫,遍于村校郵壁”,甚至達(dá)到了“孺子知名”的地步。

納蘭詞題材豐富,愛情、友情、親情、邊塞、詠物、題畫等等,無不囊括入內(nèi),他對于人生、社會、歷史的思考也無不包蘊其中。

首先,納蘭詞反映了他對個體生命的思考,是其人生價值觀的體現(xiàn)。作為一代名相納蘭明珠的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jì)格的女兒愛新覺羅氏,納蘭出生于滿洲正黃旗的皇室貴胄,與康熙皇帝是五服之內(nèi)的表兄弟。擁有如此高貴的出身,納蘭的生活環(huán)境可謂是錦衣玉食。然而,其父明珠雖位高權(quán)重、政績卓著,卻也不乏貪污納賄、結(jié)黨營私的劣跡。天性純良的納蘭容若,一方面為父親的功績而驕傲,另一方面卻又不愿意和父親同流合污。例如他在《采桑子》(非關(guān)癖愛輕模樣)一詞中,就借塞外雪花的清涼高潔以自喻,表明紛紛擾擾、追名逐利的富貴塵世并非他安身立命的家園,宣稱他“不是人間富貴花”,在價值觀上,他和父親是背道而馳的?!芭e世皆濁我獨清”,在濁世中保持精神的純潔與高貴,是他深刻反思后的人生態(tài)度。

納蘭在仕途上也可謂一帆風(fēng)順:二十二歲即高中進(jìn)士,旋為康熙欽點為三等侍衛(wèi),后晉升為一等侍衛(wèi),成為天子近臣,賞賜無數(shù),“臣子光榮,于斯至矣”〔5〕。納蘭在侍衛(wèi)任上最大的政績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的“奉使覘梭倫諸羌”(《清史列傳》)。這是他第一次作為皇帝的特派使臣出使塞外,目的是“有所宣撫”,是對游牧在梭倫這個地方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進(jìn)行宣撫,也就是傳達(dá)康熙皇帝的旨意,安撫民眾。這是康熙實施邊防政策的一個重要步驟。納蘭此行既要探清少數(shù)民族部落的虛實,又要顯示清廷的威信和安撫的誠意??滴鹾苡锌赡馨抵惺谝饧{蘭隨機應(yīng)變:如果他們確實一心歸順,那就和平安撫;如果他們發(fā)動叛亂,那就用武力征討。這也是康熙一貫的“亂則聲討,治則撫綏”的方針。此次覘梭倫納蘭圓滿地完成了朝廷使命,就在他出使回來兩年后,梭倫各部落宣布正式歸附清朝,并且派遣了龐大的使團(tuán)來北京朝貢??滴鯇{蘭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如若天假以年,可以想象納蘭的前途無可限量。

然而,別人看來御前侍衛(wèi)的輝煌榮耀,在納蘭的內(nèi)心卻充溢著用非其志的悲哀。伴君如伴虎的焦慮,朝廷內(nèi)部政治斗爭的險惡等等,無不讓納蘭時刻“惴惴有臨履之憂”〔6〕。每每與朋友聊天,他“相與敘生平之聚散,究人事之終始,語有所及,愴然傷懷”〔7〕。越是接近權(quán)力中樞,納蘭對官場看得越透徹;越是成為一名表面榮耀的天子寵臣,內(nèi)心卻越是向往無羈無絆的人格獨立與精神自由。因此,即使是在仕途鼎盛時期寫下的詞,如《蝶戀花》(今古河山無定據(jù)),在其中我們也看不到事業(yè)輝煌的意氣風(fēng)發(fā),只感受到“滿目荒涼”的心靈沙漠。

其次,納蘭詞反映了他對友情的期許,對情義的珍視。納蘭一生真正的財富,不是父親積累下來的萬貫家財,而是一群意氣相投、生死相許的朋友。納蘭的至情至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對愛情的刻骨銘心,也體現(xiàn)在他對友情的執(zhí)著無悔。

例如他的成名作《金縷曲》(德也狂生耳)即是為他與至交好友顧貞觀的相識、相知而作,此詞曾被學(xué)者評價為:“率真無飾,至令人驚絕?!?sup >〔8〕納蘭的朋友,多是流落江湖的漢族文人,甚至還有不少是明朝遺民文人。在文字獄頻發(fā),滿漢矛盾還很復(fù)雜、微妙的清初,納蘭不顧身份差異,傾心結(jié)交漢族文人。此舉招致不少謠言和誹謗,然而,對待這些猜忌,納蘭的態(tài)度很堅決:“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他的真誠、信任、純潔、重情重義,溫暖了一大批流落江湖的漢族文人;納蘭府上的淥水亭,是漢族文人雅集的勝地,成為了滿漢友誼的象征。

康熙十五年(1676),納蘭應(yīng)顧貞觀請求,允諾以五年為期,營救被冤流放寧古塔的詩人吳兆騫。吳兆騫是在順治年間的科場案中獲罪被貶的,也是滿漢斗爭的犧牲品。按當(dāng)時的規(guī)定,流放寧古塔的漢人,不但生還的可能性十分渺茫,而且即便是死了,連靈柩都“例不得歸葬”。因此,要赦免吳兆騫等于是讓康熙皇帝否定父親順治皇帝的決定,再加上朝廷中滿漢矛盾仍然尖銳、黨派斗爭尤其激烈,營救吳兆騫的難度可想而知。然而納蘭被顧貞觀的友情所打動,鄭重承諾:“絕塞生還吳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閑事。知我者,梁汾耳?!保ā督鹂|曲·簡梁汾》)讓吳兆騫從塞外活著回來,居然變成了納蘭的一大奮斗目標(biāo)。經(jīng)過納蘭父子多方奔走與上下疏通,納蘭更是傾盡全力、不計代價,吳兆騫終于在康熙二十年(1681)得以還京。這一年,離納蘭對顧貞觀許下承諾過去了正好五年。吳兆騫抵京之日,漢族士子感慨萬分,“抱頭執(zhí)手為悲喜交集者久之”〔9〕,納蘭因此而賢名大著。君子一諾千金,重情重義,也在此次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再次,納蘭詞體現(xiàn)了他對歷史的反思和對邊塞詞意境的開拓。納蘭入仕后以康熙御前侍衛(wèi)的身份,多次護(hù)駕出塞,巡視邊關(guān),還曾經(jīng)奉使率軍出使西域、宣撫邊疆少數(shù)民族。作為一位文武雙修的詞人,這些獨特經(jīng)歷使得他的眼界比一般詞人更加開闊,并且大大拓展了邊塞詞的意境。例如他的《長相思》(山一程)即先后獲得王國維、唐圭璋等詞學(xué)家的美譽。王國維認(rèn)為詞中“夜深千帳燈”所呈現(xiàn)出來的壯觀的塞外景象,足堪媲美唐詩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經(jīng)典名句。當(dāng)代詞學(xué)家唐圭璋先生也曾評價:“《花間》有句云‘紅紗一點燈’,此言‘夜深千帳燈’,境界一大一小,然各極其妙。”(《納蘭容若評傳》)

此外,納蘭邊塞詞還將思想的觸角從眼前的邊關(guān)戰(zhàn)場擴(kuò)展到了歷史的維度,將個體的人生歷程與歷史的興衰糅合成一體,凸顯出時光與歷史的強大力量和悲劇意識。如他的《南鄉(xiāng)子》(何處淬吳鉤)詞中“多少英雄只廢丘”等句,讀之“令人慷慨生哀”(唐圭璋語)。從這些詞中不難窺視到納蘭的人生態(tài)度:身份的尊榮、浮世的功名都只不過是一時的輝煌,山河會變化,王朝有興亡,只有內(nèi)心的至情,是永恒不變的。這種至情,其實就是對人生的一種悲憫情懷,對人類苦難的深刻體悟和對人性的透徹觀照。

最后,納蘭還是一個對自然有著敏銳感受和細(xì)膩情感的詞人。他的詞中不僅呈現(xiàn)出北方大漠的雄壯、塞外的蒼茫與荒涼;隨康熙下江南的經(jīng)歷,還使這位成長于北方的詞人對江南風(fēng)景產(chǎn)生了由衷的癡迷。帝王南巡的盛況,江南水鄉(xiāng)不同于北國邊塞的秀美旖旎,促生了十闋如畫如幻、清新婉麗的《夢江南》組詞……

當(dāng)然,在納蘭所有詞作中,最深入人心的還是他的愛情詞,其中又尤以其悼亡詞“極哀怨之致”〔10〕,最能動人心弦。

一般認(rèn)為,納蘭一生至少有三段愛情:初戀;與結(jié)發(fā)妻子盧氏的生死絕戀;以及在他生命的最后階段與江南才女沈宛的凄婉戀情。其初戀因不明原因而中途夭折;與摯愛的妻子盧氏結(jié)縭之后不過三年,盧氏因難產(chǎn)臥病去世,這一變故導(dǎo)致了納蘭后半生愛情世界的凄涼,也成就了不少悼亡名篇;與沈宛的戀情也以悲劇告終。除這三段戀情之外,納蘭尚有側(cè)室顏氏,以及盧氏歿后續(xù)娶的妻子官氏。納蘭的愛情詞大多是以初戀情人、結(jié)發(fā)妻子盧氏以及沈宛為抒情對象的。尤其是他為盧氏所作悼亡詞更是血淚交溢,語癡入骨,幾乎首首堪稱經(jīng)典,尤為膾炙人口,傳誦至今。

筆者以為,納蘭詞之所以具有如此之魅力,其特點可以大致歸納為如下四點:

第一,“真情”?!罢媲椤笔羌{蘭詞的情感內(nèi)核。納蘭處世待人以真情,其詞也都是由身邊事、眼中人寫起,讀來感覺十分真實。恰如當(dāng)代學(xué)者張任政在《清納蘭容若先生年譜自序》中評價的那樣:“先生之待人也以真;其所為詞,亦正得一‘真’字,此其所以冠一代、排余子也。同時之以詞名家者如朱彝尊、陳維崧輩,非皆不工,只是欠一真切耳?!蓖瑫r代的其他詞人,寫詞固然各有千秋,但在“真切”這一點上,較之納蘭卻稍顯遜色了。

真性情之人,必為真性情之詞,納蘭其所謂乎?

第二,“自然”?!白匀弧笔羌{蘭詞的表現(xiàn)特點。其詞自然平易,朗朗上口,看上去沒有很多刻意的雕琢,因此容易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可以說是過目不忘。

王國維曾這樣評價納蘭詞的特點:“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fēng)氣,故能真切如此?!?sup >〔11〕納蘭不像很多漢族文人那樣喜好在詩詞中堆砌典故、使用晦澀生僻的詞句以顯示自己的博學(xué);或者因種種原因而瞻前顧后,不敢在詞中盡情袒露心曲,他只是將自己看到的、自己心中所感受到的,自自然然、甚至是平平淡淡地表達(dá)出來,反而更顯真實動人。

第三,“追憶”?!白窇洝笔羌{蘭詞的基本思路。讀他的詞,會發(fā)現(xiàn)詞人似乎總是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之中,沉浸在刻骨銘心的追思之中,因此其詞呈現(xiàn)出一種如夢如幻的朦朧美。他時而描寫往事,時而回到現(xiàn)實;時而寫自己,時而想象對方,自如地穿越其中,在追憶中帶出濃濃的情感。這與同樣以“追憶”為基本特色的晏幾道頗有幾分相似之處。但他們的同中之異是:晏幾道往往只是寫一己之追憶,而納蘭卻多分寫兩頭;此外,晏幾道的追憶往往很少實指某一具體對象,納蘭的追憶卻大多凝聚在幾乎是唯一的對象上,因此就“追憶”的內(nèi)涵來看,納蘭詞更具有情感聚焦后的沖擊力和穿透力。

第四,“傷心”?!皞摹笔羌{蘭詞的情感類型。顧貞觀曾說:“容若詞一種凄婉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12〕納蘭詞最大的特點是情感的哀傷,如“落葉哀蟬,動人凄怨”〔13〕。這種哀傷也會深深感染到讀者的情緒,甚至讓讀者也隨之傷心到無法繼續(xù)讀下去的地步。

“凄婉”幾乎是前人對納蘭詞評價的一個定論。納蘭常常被視為南唐后主李煜的化身,也被認(rèn)為其詞風(fēng)直追北宋詞壇名家晏幾道。這三位詞人確有許多共同點:除了他們都有驕人的貴族出身之外,他們的詞作都具有自然、率真、凄婉的共同特點。而且,李煜身為亡國之君,后期以亡國奴的身份被囚禁在北宋都城;晏幾道作為北宋名相晏殊第七子,父親去世后經(jīng)歷了由盛而衰的轉(zhuǎn)折,后期生活孤苦無依。他們的詞都是以血淚和成,往往沉浸在對往昔繁華的深切追憶與傷懷之中,呈現(xiàn)出夢幻般的凄美。

因此,“真情”、“自然”、“追憶”、“傷心”也是納蘭與李煜、晏幾道詞風(fēng)的相似點。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三十一歲的納蘭性德因病去世,他去世的日期,與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盧氏完全相同——八年前,康熙十六年(1677)的五月三十日,正是盧氏去世的日子。這樣的巧合,是不是冥冥中的天意呢?在妻子盧氏去世八周年的忌日里,納蘭追尋他心愛的人去了!也許只有在另一個世界里,他才能與愛妻長相廝守,他才不會再傷心。

清詞大家陳維崧曾經(jīng)這樣評價納蘭的詞:“《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彼^“哀感頑艷”主要是指在作品中蘊含的強大的悲情意識,而這種濃郁的悲情對讀者(聽者)而言也是極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詩人詞客抒發(fā)的也許只是一己之情,但真正偉大的詞人,必能以一人之心、一己之情通萬古眾人之情;偉大作品之所以流傳不朽,正是基于人性深處的情感共鳴。天才的詞人納蘭性德,就像一顆流星劃過人間,然而隕落的只是他的生命,他在詞中銘刻下的真情、自然、追憶和傷心,將繼續(xù)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文史知識——2012年“詩詞中國”增刊第一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