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1〕
誰翻樂府凄涼曲〔2〕,風(fēng)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恢问驴M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3〕。
【注釋】
〔1〕《采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艷歌》、《羅敷媚》。唐教坊大曲有《楊下采?!?,南卓《羯鼓錄》作《涼下采?!贰4穗p調(diào)小令,蓋大曲中截取一遍為之。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韻。
〔2〕翻樂府:翻,按舊有曲調(diào)填寫新歌詞;樂府,秦漢時設(shè)樂府,為音樂機構(gòu),后來作為一種詩體的名稱,也泛指入樂的詩歌。因詞本為音樂文學(xué),故有“樂府”、“曲子詞”等別名。此處樂府代指詞。翻樂府即填詞之意。
〔3〕謝橋:唐代宰相李德裕有侍妾名謝秋娘,為當(dāng)時著名歌妓,后來詩詞中常用“謝娘”泛指歌妓。謝橋則是謝娘家附近的小橋。后人也常稱戀人為“謝娘”,以“謝家”、“謝橋”等代指戀人居處。
【評析】
此詞哀婉凄切,抒發(fā)詞人相思之苦?!笆荼M燈花又一宵”,極寫詞人因相思而終夜無眠;“夢也何曾到謝橋”,翻用北宋詞人晏幾道“夢魂慣得無拘撿,又踏楊花過謝橋”詞意。只是晏詞所敘之相思尚有夢魂可以安慰,可以讓無拘無束的夢境帶著詞人的思念一次又一次踏訪戀人所居之“謝橋”,而性德詞之哀感卻是連夢境都無法撫慰的,“夢也何曾到謝橋”,連夢都被現(xiàn)實的距離所阻礙,詞人的相思哀愁又如何能夠得到慰藉?難怪前人評價“容若詞固自哀感頑艷,有令人不忍卒讀者”(譚瑩粵雅堂本《飲水集》跋)。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曾有外號曰“李三瘦”,因為她寫過三句帶“瘦”字的經(jīng)典名句:“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性德也有三“瘦”,足堪與“李三瘦”媲美:其一便是此詞中的“瘦盡燈花又一宵”,其二是“生憐瘦減一分花”,其三是“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這三“瘦”,道盡詞人輾轉(zhuǎn)人世的惆悵與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