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海天之間
大不列顛島像一只巨大的馬靴。
馬靴底部,相對平直的海岸線向著開闊的英吉利海峽,沿岸分布著一個個明珠般的港口城市,宛若一條濱海星光大道,人類文明的熠熠星光在海天之間閃耀。
這些港口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時期。古羅馬人在這里建立定居點,把愷撒和屋大維的威儀向著遙遠的天盡頭展示。后來,這些初具規(guī)模的城鎮(zhèn),又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注定成為日不落帝國征服全球的驛站和后花園,體驗了征服的沖動,也享受著征服的果實。
年復一年,這方水土色調(diào)依然:秀美、富裕而帶幾分野性,安恬、靜謐又存幾許蠻荒……
伊斯特本,就是這些港口城市之一。它位于這個城市群的中心地帶,又處在倫敦正南方,盡享地利。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使伊斯特本儼然成了倫敦的一個衛(wèi)星城市。
一本現(xiàn)代旅游小冊子這樣描述伊斯特本:
伊斯特本是英國南部海岸的一個悠閑小鎮(zhèn)
伊斯特本是位于英國南部海岸的一個繁忙而活躍的海邊城鎮(zhèn),城鎮(zhèn)干凈明亮、安全舒適、精致富裕。這里的特色美景令人著迷:長達4英里的白色美麗的海灘,典型的英國鄉(xiāng)村房屋和綠茵小徑,美麗的公園,還有郁郁蔥蔥的草原森林。
作為熱門海濱度假勝地,伊斯特本被公認為英國南部最安全、陽光最充足的城鎮(zhèn)。退休老人是當?shù)厝丝诮Y構的主體。在這里,你的步調(diào)會輕松而自在,沒有汽車的烏煙瘴氣,沒有工業(yè)的污染,只有清新的空氣、美麗的海景和干凈的市容。當?shù)氐木用褚卜浅SH切和善,民風淳樸,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是學子游學的好地點。
伊斯特本對外交通十分便利,到倫敦約90分鐘車程,到布萊頓只要半小時,搭乘歐洲之星高速列車到肯特,只需40分鐘。
伊斯特本的獨特,除了擁有天生的地理之利,還因一段特別的歷史機緣。1895年8月27日清晨,伊斯特本的海灘靜靜的,晨起游泳的人并不多。雖值旅游旺季,卻感覺不到浮躁的人流氣息,撲面而來的是一陣陣激情而溫潤的海風。
當那表情嚴肅的三男一女出現(xiàn)以前,今天的海灘與昨天沒有兩樣??伤麄兂霈F(xiàn)了,在初露的晨曦中顯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諧,卻也那么凝重。他們的到來,把伊斯特本這個以前并不怎么知名的海濱小鎮(zhèn),變成了歷史長河中一個閃光的凝結。
從此,一個燦若星河的名字——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同它永遠連在了一起。
恩格斯今天到伊斯特本,是來向這個他十分鐘愛的夏季休養(yǎng)地告別,同時也是向他生活了75年的人世間告別。主持告別儀式的,是他的老朋友、年屆古稀的國際工人活動家列斯納。恩格斯一向十分疼愛的馬克思的小女兒愛琳娜和丈夫艾威林,還有恩格斯得意門生伯恩施坦,一起參加了這個儀式。
儀式簡樸而莊重。
一只雙槳小木船靜靜地劃過海面,仿佛海天云水之間游弋著一個驚嘆號。艄公默默地劃著槳,他雖然不可能理解船上乘客此時的心情,但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嚴肅。
這份嚴肅,感染了并不知情的艄公;而艄公嚴肅中的勞作,又加深了這份嚴肅。木槳刺破海水的“嘩嘩”聲,在每一個人的心底激蕩……
心潮如水,靜靜地涌動。
在起伏的海浪中,隱約可見西面一塊巨大的白堊巖礁石,從海岸向大海延伸,逐漸往上,高達500多英尺,氣勢雄偉。臨海一面,是風雨長年剝蝕而形成的峭壁懸崖,直插入海。崖壁底部被海水沖刷成千姿百態(tài)的巖角和洞穴,海浪沖來,激起絢爛的水柱和浪花。連接陸地的一面,坡勢較緩,有一條彎曲的小路供游人登臨崖頂。退潮的時候,每每有一些膽大的游客沿這條小路攀援而上。不過,這樣做是很冒險的。如果還沒有爬上巖頂,海潮又很快卷到,他們可就進退維谷了。
愛琳娜捧著一個不大的骨灰罐,小心翼翼地坐在小船正中間。船身的輕微晃動,一次次觸動她的神經(jīng)。她深知,懷里護著的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骨灰,它是一顆慈父的心,一個不朽的靈魂。丈夫艾威林靜靜地坐在她身邊,一只手臂挽住她的肩頭,給她緊張而悲痛的心一份穩(wěn)穩(wěn)的支撐。對面坐著列斯納和伯恩施坦,一樣的默默無語,一樣的浮想聯(lián)翩。
望著恩格斯的骨灰罐,列斯納陷入深深的回憶之中。
48年的交往,半個世紀的友誼,如潮水般涌來的往事,超出了記憶的承載??蛇@份交往的源頭,卻并不因歲月的消磨而稍有褪色,反而在歷史的沉淀中愈加鮮明。
現(xiàn)在想來,那個多霧的倫敦的冬季,是多么的不平凡。
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產(chǎn)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倫敦召開。雖然出席大會的絕大多數(shù)代表都是德意志人,但由于大會具有空前的國際視野,它實際上奠定了現(xiàn)代國際工人運動的基礎。
馬克思和恩格斯雙雙參加大會,并接受大會委托,負責為共產(chǎn)主義者同盟起草綱領。那個綱領,就是后來震驚了全世界的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經(jīng)典文獻《共產(chǎn)黨宣言》。
同盟盟員、年僅22歲的德國裁縫列斯納,正是在這次會議上結識了比他年長5歲的恩格斯。兩人長達半個世紀的戰(zhàn)斗友誼從此開始。恩格斯后來親切地稱列斯納是自己的“御用裁縫”。
列斯納不善交際,也不喜歡出頭露面。他同恩格斯的最初交往,只是彼此見面點點頭,打個招呼,像戰(zhàn)友一樣地相互問候。但他很清楚,這位彬彬有禮的紳士般的戰(zhàn)友,將是一個令舊秩序顫抖的勇敢斗士。
兩年前,列斯納讀過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而今,他又親耳聆聽了恩格斯富于激情和理性的演講。
友誼始于尊敬,尊敬始于信服,信服始于理解。在列斯納看來,人們只有深入地認識并理解了恩格斯,才能真正喜歡他。恩格斯的外表和馬克思很不一樣,他身材魁梧勻稱,舉止敏捷穩(wěn)健,說話簡潔有力,氣概英武,活脫脫一副軍人模樣。他樂觀豁達,談吐詼諧而中肯。凡是和他接觸的人,立即就會得到一種印象:這是一個天賦極高的人。
可是,恩格斯在和不熟悉的人接觸時,態(tài)度卻十分審慎,透出一種威嚴。每每有人在列斯納面前說恩格斯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和藹可親時,列斯納總是富有智慧地解釋道:要給恩格斯一個正確的評價,就應當對他有很深刻的了解。同樣,恩格斯在信任某人之前,也要對這個人進行一番仔細的考察。
毫無疑問,在恩格斯面前裝模作樣是不行的,他能馬上辨明別人對他講的是謊言還是真話。
恩格斯特別慷慨,他曾無條件地幫助過不少人,幫他們擺脫困境和疾病的折磨。他還為此吃過一些苦頭,受到過包括乞丐團體等很多不相干的人和組織的打擾。后來,在和列斯納相交相知以后,恩格斯一般是先向列斯納了解,是否認識某某人,品性如何,然后再決定是否見面。有一段時間,他甚至把援助別人的支配權也交給了列斯納。
恩格斯從不因工作繁忙而拒絕對朋友的幫助,也不因自己的博學和崇高威望而有絲毫驕傲。即便是在晚年,他仍舊非常謙遜,非常重視別人的工作,和年輕時沒有兩樣。
恩格斯始終是一個好客的主人。熱情爽朗、沉著真誠的性格,睿智幽默,妙語連珠,每每使他成為談話的主角。無論問他什么問題,他都能給予簡潔的令人信服的回答。他會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并不刻意顧慮對方的感受。但他總是面帶笑容,一舉一動純樸而坦率,富于感染力。無論是接見歐文主義者、憲章主義者、工聯(lián)主義者,還是其他社會主義者,他都能很巧妙地營造出一種氣氛,使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輕松愉快。
恩格斯的客人既有黨內(nèi)同志,也有黨外朋友。當19世紀80年代末《社會民主黨人報》編輯部從蘇黎世遷到倫敦時,拜訪他的人就更多了。列斯納作為恩格斯家的???,深得他的信任。在恩格斯的客人特別多的日子里,列斯納為了不過多地打擾他的休息,便很少登門。而當他再去的時候,恩格斯會馬上追問列斯納為什么不去看他,是不是忘了老朋友。
這便是恩格斯,他是戰(zhàn)友,更是朋友。
列斯納深有感觸,恩格斯是多么積極地投身于工人階級的解放運動。他非常熱心地支持工人爭取8小時工作制的斗爭,而自己則經(jīng)常一天工作16小時,直至深夜。年過七旬,恩格斯仍然積極參加每年五一勞動節(jié)的集會,甚至登上工人活動家們用作講臺的馬車,即興發(fā)表演說。
恩格斯既要投身實際運動,又要從事理論研究。他是多么的熱愛工作,工作能力又是多么的強!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語言專家,精通10多種語言。70多歲的時候,為了閱讀易卜生和謝蘭的原著,他還開始學習挪威文。
兩年前,73歲高齡的恩格斯赴歐洲大陸,作了生平最后一次巡回旅行,并沿途發(fā)表演講。他在第二國際蘇黎世代表大會上的講話,贏得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隨后,他取道慕尼黑和薩爾茨堡赴維也納,再從維也納經(jīng)布拉格和卡爾斯巴德到柏林,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烈歡迎。
列斯納不止一次地聽恩格斯談起過這次旅行。恩格斯說他非常感動,為歐洲工人運動的蓬勃開展而深感欣慰。他稱這次德國、瑞士和奧匈帝國之行,是一次“思想的勝利進軍”,并為馬克思未能看到這種情景而深深惋惜。
半個世紀的交往,列斯納對恩格斯知之甚深??扇f萬沒有想到,兩個多月前,樂觀豁達的恩格斯前往伊斯特本療養(yǎng),竟成了他在人世間的最后一段旅程。
恩格斯在伊斯特本待了將近兩個月,病情未見好轉,便于7月24日返回倫敦。愛琳娜對他的病況十分不安,連忙寫信告訴列斯納。列斯納為了不打擾恩格斯,決定暫時不去看望,以免他見了自己激動,受刺激。沒成想,這卻使列斯納失去了在倫敦最后一次同他深深敬仰的老戰(zhàn)友晤面的機會。
記得是8月5日傍晚,列斯納接到伯恩施坦的通知,說恩格斯的病勢已經(jīng)非常嚴重,他如果想和我們這位偉大的朋友再見一面,就必須趕快去。列斯納決定第二天一早就去探望恩格斯??伤€是沒有想到,死亡對于生命力極其旺盛的恩格斯會來得這樣快:清晨第一班郵差送來了恩格斯秘書路易莎的快信,恩格斯于8月5日午夜11至12點之間逝世。列斯納震驚不已,他立即趕到恩格斯寓所,只見恩格斯僵臥在床上……
一陣壓抑的抽泣聲,打斷了列斯納的回憶。小船已經(jīng)駛離海岸好幾百米,上船以來一直默默流淚的愛琳娜,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了。
父親馬克思去世的時候,28歲的愛琳娜正與現(xiàn)在的丈夫艾威林熱戀。遽然而至的悲痛,把她打蒙了。父親去世的兩個月前,她才剛失去心愛的大姐燕妮。要不是親如慈父的恩格斯百般安慰和解勸,愛琳娜簡直無法想象自己怎樣才能熬過那段艱難的日子。
恩格斯同馬克思的友誼是舉世無雙的。用威廉·李卜克內(nèi)西的話說,他是馬克思的“第二個自我”。恩格斯還把對馬克思的友情擴展到馬克思全家,馬克思的女兒就是他的女兒。愛琳娜自己、大姐燕妮、二姐勞拉都把恩格斯當作第二個父親。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更是成了孩子們在世的唯一父親。他從政治上幫助和保護她們,經(jīng)濟上支持她們,生活上關心她們,非常認真地擔負起父親的職責,盡量使孩子們過得稱心,過得舒適。
恩格斯與馬克思、燕妮、勞拉、愛琳娜在一起
無數(shù)的感人場面,在愛琳娜腦海中切換。往事歷歷,靜靜地從心底滑過——
那場和二姐勞拉的小誤會已經(jīng)過去12年了,現(xiàn)在想來仍讓人感懷不已。馬克思去世不久,愛琳娜為了能讓父親的大量手稿早日面世,多次去同恩格斯商議。她告訴恩格斯,馬克思臨終前曾親口對她講,希望由她協(xié)助恩格斯整理自己的全部文稿,并盡可能地把其中重要的篇章,如《資本論》第二卷和一些數(shù)學手稿,公開發(fā)表。恩格斯自然感到責無旁貸,他在1883年5月3日第19號《社會民主黨人報》上發(fā)表了《卡爾·馬克思的逝世》一文,以這樣一句話作為文章的結束語:“他親口指定他的幼女愛琳娜和我為他在著作方面的遺囑執(zhí)行人?!?/p>
勞拉看了恩格斯的文章很不解:為什么父親會指定年僅28歲的妹妹作為遺著處理人,而不叫自己(當時勞拉已經(jīng)38歲)來完成這項工作呢?馬克思逝世時,勞拉不在跟前,她很想知道父親臨終囑咐的詳情。勞拉寫信向恩格斯詢問,父親是否真的親口這樣交代過。恩格斯當時正處在馬克思逝世后的千頭萬緒之中,勞拉的信沒有引起他的重視,他沒有及時回復。
大約半個月后,勞拉再次寫信給恩格斯,明顯表露出不滿的情緒。她說,自己曾經(jīng)陪父親在斐維住過一段時間,父親親口對她說,要把編寫一部第一國際的歷史所需的一切文件和材料都給她,并要她著手翻譯《資本論》。后來,父親又邀她一同住到文特諾爾去,以便親自指導她工作。她不相信父親在交辦遺著處理問題時會把自己排除在外。父親一生酷愛平等,對自己的女兒,他不可能厚此薄彼,何況大姐燕妮去世后,自己就是長女了。
對勞拉的誤解,恩格斯深感不安。馬克思不在了,自己就是理所當然的父親。調(diào)解好姐妹倆的關系,整理好馬克思的遺著,以便“以應有的方式使摩爾永世長存”,這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他不敢怠慢,向勞拉作了詳細解釋——
馬克思逝世時住在倫敦,后事自然就得在倫敦辦理。而根據(jù)英國法律,只有同死者生前住在一起的直系親屬才能成為死者的法定代理人。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愛琳娜,只要她不放棄這項權利,也不提出其他人(同樣必須居住在英國)代理,就只能由她來處理。如果勞拉當時也住在倫敦,馬克思肯定會叫他們?nèi)艘煌瑏硖幚碜约旱倪z著的。事實上,愛琳娜也時時處處在避免承擔獨立做主的責任,很多事情都要恩格斯拿主意。當然,即便是這樣,如果勞拉現(xiàn)在愿意來倫敦,共同商量處理馬克思的遺稿,恩格斯和愛琳娜都會非常高興的。
恩格斯的解釋入情入理,勞拉消除了誤會,姐妹倆和好如初。這件事情的處理過程,恩格斯沒有告訴愛琳娜,他怕又由此生出新的誤會。但后來愛琳娜還是知道了,她對恩格斯的由衷感激簡直難以言說。在剛剛失去大姐和父親之后,如果又失去二姐的信任,那將如何是好?雖然母親一共生了7個孩子,可長大成人的只有她們?nèi)忝谩?/p>
“慈父與摯友兼于一身,威嚴與詼諧統(tǒng)于一體”,這是愛琳娜對恩格斯的印象。愛琳娜由于同恩格斯共同生活的時間較長,得到的愛護和幫助比她兩個姐姐都多,她對恩格斯的記憶甚至超過了對自己的親生父母。
她依稀記得13歲那年春天,二姐勞拉和拉法格在倫敦舉行婚禮。大姐燕妮給參加婚禮的每位賓客都提了十幾個游戲性的問題,要他們照實回答。專程從曼徹斯特趕來的恩格斯,以其機智和幽默贏得滿堂喝彩,成了宴會上最受歡迎的人。
燕妮首先問恩格斯,他喜愛的優(yōu)點是什么。
48歲的恩格斯不假思索地回答:“愉快。”接著又補充道,“這是普遍而言。具體地說,男人的優(yōu)點貴在莫管閑事,女人的優(yōu)點莫過于妥善安置物品?!?/p>
“那么,您自己的特點是什么?”燕妮緊追不舍。
“凡事一知半解。”恩格斯隨口答道,并夸張地聳聳肩。
“您對幸福的理解?”
“喝葡萄酒?!?/p>
“您對不幸的理解?”
“找牙科醫(yī)生。”
客人們發(fā)出會心的微笑,周圍人越聚越多,氣氛漸趨熱烈。燕妮接著問道:“您能原諒的缺點是什么?”
“各種各樣的無節(jié)制?!?/p>
“不能原諒的缺點呢?”
“偽善。”
“您厭惡的是……”
“矯揉造作、傲慢不遜的女人?!?/p>
“您喜歡做的是……”
“捉弄人和被人捉弄?!?/p>
提問妙趣橫生,回答應對自如,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速度越來越快,興味越來越濃。時而爆發(fā)的笑聲,幾乎吸引了大廳內(nèi)所有人的注意力。香檳、笑聲和智慧,醞釀在洋洋的喜氣中。
“您喜愛的男英雄是誰?”燕妮繼續(xù)問道。
“一個也沒有?!倍鞲袼购敛缓鼗卮稹?/p>
“您喜愛的女英雄是誰?”
“太多了,一個也舉不出來?!?/p>
“您喜愛的格言?”
“一無所有。”
“您喜愛的箴言?”
“從容不迫?!?/p>
問答繼續(xù)著,機智繼續(xù)著,幽默繼續(xù)著……
游戲,通常是人生的另一種表達。一個人的修養(yǎng)、品性和志向,都可以在游戲中展露出來,而其中的玩笑和幽默,更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學識與智慧。恩格斯正是以他特有的魅力和風范,以他卓越的智慧和愛心,譜寫出了豐富多彩的生命旅程。
愛琳娜清楚地記得,父親特別欣賞和推崇恩格斯的幽默感和思辨才能。他有時讀著恩格斯的來信,笑得眼淚都流了出來,有時則拿著恩格斯的信自言自語,或爭辯,或贊同,好像寫信的人就站在面前似的??锤赣H讀恩格斯的來信,竟成了愛琳娜童年時代最初的記憶之一。
在愛琳娜的印象中,恩格斯總是樂觀的,朝氣蓬勃的。他的外表和舉止總是要比實際年齡年輕,內(nèi)心則更年輕了。到了晚年,尤其如此。愛琳娜一直認為,與同代人相比,恩格斯始終是她所認識的人當中最年輕的一個。
有人把恩格斯描繪成一個尖酸刻薄的批評家,描繪成專制君主、獨裁者,這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愛琳娜固執(zhí)地認為,再沒有一個人像恩格斯那樣對別人溫柔,再沒有一個人像恩格斯那樣樂于助人。特別是對年輕人,他充滿了慈愛。
唯一不能得到恩格斯寬恕的,是虛假。他認為,不誠實是一個人最不可饒恕的罪惡。恩格斯干工作一絲不茍,責任感極強,但絲毫沒有清教徒那種拘謹。他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對別人的種種缺點,只要不是偽善,都能痛快地給予原諒。
大家把恩格斯親切地稱作“將軍”。那是在1870年普法戰(zhàn)爭期間,恩格斯當時在曼徹斯特開工廠。他憑著非凡的軍事洞察力,給報紙寫了一系列出色的軍事通訊和評論,準確地預測了德國人將在色當戰(zhàn)役中對法國人取得決定性勝利?!皩④姟边@個綽號從此便在友人中叫開了。他的學生和晚輩們叫得更歡,二姐勞拉說他簡直就是總參謀部。
事實上,恩格斯身高6英尺,隨時保持挺拔的軍人風度,果敢的舉止和輕快的步伐倒也頗和這個綽號相稱。他自己也常常這么自稱,在給勞拉的信中每每落款“愛你的將軍”“愛你的冒牌將軍”“永遠是你的將軍”等等。
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恩格斯的風趣仍不減當年。
就在恩格斯去世前一個多月,他感到自己的病情不斷惡化,很希望多看到一些親人。勞拉、愛琳娜、艾威林,還有大姐燕妮的孩子們,都陸續(xù)來到伊斯特本。只有二姐夫拉法格每次都說要來,就是一直不見人影。恩格斯便同愛琳娜、艾威林、勞拉聯(lián)名寫了一封短信,責備“言而無信”的拉法格:
如果山不到穆罕默德那里去,穆罕默德就到山那里去。如果保爾(注:保爾·拉法格)不愿意到伊斯特本來,伊斯特本就到他那里去。所以說,穆罕默德沒有能夠實現(xiàn)的,保爾在轉瞬之間就能實現(xiàn)。特此證明。
通常,和一個人關系太親近了,交往容易變得瑣碎,反而不容易產(chǎn)生敬意??蓪哿漳葋碚f,這位她一出世就認識的朋友、導師和父親,在日常的繁雜和瑣碎中展現(xiàn)出來的睿智和慈愛,就足以構筑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那銳利而慈祥的目光仿佛還在眼前,那富有感染力的爽朗的笑聲猶在耳際??墒?,無情的陰陽相隔,正把這一切積淀成永恒的回憶。
懷里的骨灰罐很輕,卻又分外沉重……
艾威林明顯感覺到了愛琳娜雙肩的抽動,但他沒有說話,只是緊了緊自己的手臂,讓妻子更緊地靠住自己的肩頭。作為倫敦瑞琴特公園路122號的???,艾威林也是深得恩格斯關心和幫助的。他同其他各國社會主義者一樣,把恩格斯這個晚年住處當作了自己的麥加。
每個星期天,是瑞琴特公園路122號聚會的日子。那些難忘的周日聚會,已成為艾威林最深刻的記憶,成為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珍藏在腦海里。
倫敦瑞琴特公園路122號,恩格斯晚年住處
聚會的話題主要是關于政治和黨務。恩格斯是一個學識廣博、饒有風趣的健談者,他可以用多種語言與來自不同國度的客人交談。過人的智慧、豪爽的性格被完美地結合起來,人們從恩格斯精辟的分析和幽默的言談中學到了很多很多。朋友們常說,凡是恩格斯接觸過的東西,都被他的光芒照亮了。
當然,除了嚴肅的話題,聚會中也不乏風趣輕松的談話和游戲,伴隨著由衷的歡笑。有時候,只是幾個至愛親朋相聚,恩格斯便會邀大家打牌,小賭怡情,一打籌碼的輸贏合半個便士。暢飲烈性啤酒、猛抽雪茄煙,也是恩格斯的喜愛,他把這視為人生樂事。如果由于身體原因,自己不能再喝、再抽時,他就津津有味地看著別人喝、別人抽,并認為這是人生又一大樂事。
星期日聚會(素描)(袁廣作)
艾威林發(fā)現(xiàn),他常常為恩格斯的這種“忘我精神”所感動,并從中受到某種自由主義的教育,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受到一種社會主義的教育。
德國選舉日晚上,是雷打不動的聚會。恩格斯要為此買來大桶德國特制啤酒,準備豐盛的晚餐,邀請最好的朋友,靜候選舉結果。深夜,電報會從德國四面八方飛來,恩格斯便一封封拆開,向大家高聲朗讀,并言簡意賅地作出分析。
如果是勝利的消息,大家就干一杯;
如果是失敗的消息,大家也干一杯。
艾威林深切地感受到,恩格斯有著強烈的愛,也有著強烈的恨。他處事嚴謹,愛憎分明,在政治關系和社會關系上表現(xiàn)出一種難以形容的可信、實在和一絲不茍。
想起1887年初發(fā)生的那場“假賬單”風波,艾威林感觸尤深。要不是恩格斯親自出面,向各地發(fā)了十幾封信為他辯護,他和愛琳娜的聲譽不知要遭到多么嚴重的損害。
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
1886年9月,艾威林夫婦同李卜克內(nèi)西一起,應邀赴美國進行宣傳旅行,為德國社會民主黨募集選舉基金。旅行時間為四個月。按事先約定,李卜克內(nèi)西和艾威林的全部費用由北美社會主義工人黨執(zhí)行委員會承擔,愛琳娜只報銷旅費,生活費及其他費用自理。
恩格斯得知這個安排后,很為艾威林夫婦擔心。他認為,在工人運動最初的秘密階段,即工人還受著傳統(tǒng)偏見影響的階段,出身于資產(chǎn)階級或受過較高教育的人參加了運動,并不慎同工人發(fā)生了金錢關系,他是會吃苦頭的。那很容易引發(fā)關于現(xiàn)金賬目方面的爭吵,而且馬上就會被夸大為試圖剝削。要是這個“資產(chǎn)者”在理論問題或策略問題上的觀點與大多數(shù)人甚至少數(shù)人不一致的話,就更是如此。這種缺點在德國人中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盡管在德國本土,由于運動的開展,已不再可能發(fā)生類似事情,但在國外的德國人中間還沒有完全根除這個惡習,而北美社會主義工人黨又恰恰是一個主要由德國移民組成的政黨。
正是出于這個考慮,恩格斯和馬克思一樣,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力求避免同黨發(fā)生任何金錢上的關系。可艾威林和愛琳娜畢竟還年輕,考慮問題不會像老一輩那樣周到。如果哪個環(huán)節(jié)稍有閃失,處理得不好,不但會損害他們自己的聲譽,而且還會影響到馬克思。好在他們是跟李卜克內(nèi)西一道去,恩格斯才稍微放心一點。李卜克內(nèi)西是個富有經(jīng)驗的人,他知道應當怎樣對待這樣的非難。如果有人試圖對他提出任何這類控告,那只會使控告者自己成為德國和整個歐洲的笑料。
可是,這次旅行后來還是鬧出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美國之行總的來講是成功的。李卜克內(nèi)西和艾威林夫婦就社會主義的理論和歷史、歐洲工人運動狀況及其他有關問題,在多個城市作了報告和演講,受到工人們的歡迎,效果很好。
宣傳旅行期間,艾威林每個星期向北美社會主義工人黨執(zhí)行委員會寄去一次賬單,有的是他和李卜克內(nèi)西的共同開支,有的是他個人的費用。執(zhí)行委員會對收到的賬單一直沒有表示異議,但在旅行即將結束的時候,有人質疑艾威林報了假賬。質疑者想當然地認為,艾威林可能并沒有把錢裝進自己的腰包,但他編造賬目想抵補他妻子的開支。
艾威林得知這一情況后,明確表示:“我不能同黨爭論錢的問題,凡是社會主義工人黨全國執(zhí)行委員會認為正確的,我都準備毫無意見地接受?!?/p>
他們離開美國前夕,執(zhí)行委員會提出一份修改的賬單,刪除了艾威林所報賬目中的幾項。根據(jù)這份賬單,執(zhí)行委員會還應付給艾威林176美元。艾威林立即表示接受。后來,艾威林因美國之行受到某些人的誹謗,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拒絕接受這本來名正言順的176美元,分兩次退給了執(zhí)行委員會。
回國后,艾威林向恩格斯匯報了事情的經(jīng)過及有關問題的處理情況。恩格斯稱贊他做得很對??墒?,事情并沒有完結。艾威林他們前腳剛走,執(zhí)行委員會接著就給黨的地方組織發(fā)了一封通告信,揭露艾威林的“欺騙”行為,并要求各支部在兩個月內(nèi)對這個問題作出決議。隨后,執(zhí)行委員會又在黨的宣傳讀物《紐約人民報》上發(fā)表文章,公開提出這一問題。
恩格斯得到消息后非常氣憤,也非常著急。他一方面同艾威林反復商量,幫助艾威林寫文章,駁斥執(zhí)行委員會的污蔑,同時親自向歐美各國工人運動的活動家們廣泛去信,澄清對艾威林的錯誤看法。左爾格、威士涅威茨基夫人、拉法格、考茨基等人都收到了恩格斯為艾威林辯護的信。
恩格斯為此事奔忙了將近四個月,親自寫了13封信,并協(xié)助艾威林向北美社會主義工人黨各支部寄出大量澄清事實的通告。恩格斯明確指出,馬克思逝世了,他有責任為馬克思的孩子們主持公道,他要盡自己的一切力量使他們不受欺負。哪怕有50個執(zhí)行委員和他作對,他也要履行這個職責。
恩格斯在信中強調(diào),他認識艾威林已經(jīng)四年了,知道他的才能并相信他的為人。艾威林經(jīng)歷過相當艱苦的環(huán)境,經(jīng)受過各種各樣的考驗。他曾經(jīng)為了自己的信仰,兩次犧牲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地位。不然的話,他也許會成為英國某所大學的教授和著名的生理學家,而不會像今天這樣,當一個收入極其沒有保障、工作負擔很重的新聞工作者?,F(xiàn)在紐約有些人,憑一些毫無根據(jù)的流言蜚語來給他下評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至于控告還涉及愛琳娜,至少在恩格斯看來,這樣的控告是完全荒謬的。愛琳娜是他看著長大的,而最近17年來,她更是經(jīng)常在自己身邊,恩格斯對她的情況了如指掌。恩格斯指出,說馬克思的女兒欺騙工人階級,簡直是笑話!
在恩格斯和艾威林的共同努力下,真相終于大白。北美社會主義工人黨許多支部都給艾威林寫信,對他表示同情、信任和支持,有的還寄來了否定執(zhí)行委員會通告信的支部決議。在這種情況下,執(zhí)行委員會發(fā)出第二封通告信,措辭大為緩和,并承認了一些對艾威林極其有利的事實。接著,北美社會主義工人黨監(jiān)察委員會致信艾威林夫婦,希望這件事情就此了結。
可是,個別支部態(tài)度仍很強硬,并對支持艾威林的黨員進行了組織處理。威士涅威茨基夫婦當初也聽信流言,認為艾威林在美國的行為“簡直是個騙子”,并致信恩格斯,要求恩格斯盡一切力量,把這個“騙子”從黨的報刊中趕出去。后來,夫婦倆弄清了事實真相,完全站到艾威林一邊,并在他們所在的紐約支部里盡力為艾威林主持公道。結果,紐約支部把威士涅威茨基夫婦雙雙開除,并得到了執(zhí)行委員會的批準。
得知這一情況后,恩格斯非常氣憤。他說,這樣的執(zhí)行委員會要是在德國早就給罷免了。這些人大概以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黨也會跟著他們?nèi)ジ皽富?。這伙看來越來越渾的德國人,要求美國人聽從他們的擺布,簡直是天方夜譚。果真如此,這樣的黨也就算不得政黨了,至多只能是一個小小的宗派。
恩格斯在整個事件中表現(xiàn)出來的大義凜然、樂于助人、疾惡如仇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給艾威林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常常在滿懷崇敬中想起李卜克內(nèi)西贈給恩格斯的雅號——歐洲第一號粗暴漢。
恩格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在四年后艾威林再次遇到類似麻煩時,又一次得到充分展現(xiàn)。
1891年8月,第二國際在布魯塞爾召開代表大會。其間,德國新聞工作者吉勒斯,在英國社會民主聯(lián)盟領導人海德門的指使下,對艾威林發(fā)起了一次誹謗性的攻擊。他在出席大會的德國代表中散布謠言,說艾威林為了同愛琳娜結婚,拋棄了原配妻子和三個孩子,使他們陷入極端窘困的境地;他岳父很氣憤,要砸爛他的腦袋。吉勒斯還把他編造的這一套塞給資產(chǎn)階級報紙。唯恐找不到誣蔑社會主義者的資產(chǎn)階級報刊,自然不放過這一難得的機會,對此事進行了大肆渲染,借以敗壞社會主義運動的聲譽。
艾威林不便于在大會期間采取任何反擊措施,他怕比利時警察當局以此為借口破壞代表大會?;氐絺惗睾?,艾威林立即向恩格斯講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并分析了事件的惡劣影響。他表示,要當面質問吉勒斯,并揍他一頓。
恩格斯當即表示支持:“對,就應該這么辦?!?/p>
恩格斯很清楚,艾威林根本不存在拋棄原配妻子和孩子的問題。相反,是他的前妻跟一個牧師私奔而離開了他。他和前妻并沒有生孩子。在同愛琳娜正式結婚前,艾威林同妻子已經(jīng)辦好了離婚手續(xù)。而艾威林同愛琳娜結婚時,馬克思早已去世??梢?,謠言是極其荒誕不經(jīng)的。況且,艾威林在同前妻離婚時,還十分大度地把一筆每年可以得到500多英鎊收入的財產(chǎn)讓給了前妻,所以她的所謂“窘困”也是無從談起的。
得到恩格斯的支持,艾威林同路易莎一道去吉勒斯家里,義正辭嚴地駁斥了他的無賴行徑,并狠狠地打了他兩記耳光。隨后,艾威林寫了一份聲明,揭露吉勒斯的造謠和誹謗,并正大光明地把自己對他的反擊公之于眾。
聲明在德國社會民主黨中央機關報《前進報》上發(fā)表后,引起較大反響。吉勒斯為了挽回面子,也在德國的報紙上發(fā)表了一份反聲明,說他也打了艾威林。
艾威林認為這有損他的聲譽,便請路易莎作證,以兩人的名義又寫了一份澄清事實真相的聲明。可這次《前進報》卻沒有刊登,編輯部認為黨報不應再在這種事上糾纏,以免引起人們的誤會。
恩格斯對此大為不滿,立即去信批評《前進報》編輯部剝奪了自己朋友講話的機會,并指出編輯部的種種疑慮純屬多余。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海德門策劃的反對第二國際路線的一場陰謀,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充分利用這一事件來揭露海德門。
看來,只要一有需要,老“將軍”就會親自披掛上陣。
艾威林深切地體會到,恩格斯無疑是世界上最愿意幫助別人的人。他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樂觀主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只要他一出場,人心就會振奮。恩格斯的逝世,對經(jīng)常從他那里獲得教誨和幫助的人來說,是難以補償?shù)膿p失。由于他的逝世而形成的空白,人們很快就會感受到。而愛琳娜、艾威林這些和他最親近的人,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種空白。
一個浪頭打來,小船左右晃動,艄公連忙扳舵。
艾威林從回憶中驚醒,更緊地摟著懷抱骨灰罐的愛琳娜,并提醒坐在對面的列斯納老人當心。
小船繼續(xù)向深海駛去。伯恩施坦在小船離岸不久,就起身站到船頭,若有所思地抽著雪茄。此時,他正扶住船舷邊一根豎立的木桿,順著船身的晃動調(diào)整了一下站姿,穩(wěn)住身子,繼續(xù)遙望大海深處。
在伯恩施坦看來,伊斯特本這個風平浪靜的早晨,無疑是一個孕育風暴的日子。敏感的他已經(jīng)意識到,歐洲社會主義運動正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富有現(xiàn)實責任感的社會主義者去研究和回答。可是,在這世紀交替之際、時代更替之秋,導師卻已溘然長逝,如何叫他不心潮起伏、百結縈懷。
對伯恩施坦來說,同恩格斯20多年的交往,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是至為關鍵的。而立之年能與這位百年難逢的智者相識,是伯恩施坦的幸運。隨著友誼的加深和思想的碰撞,伯恩施坦不斷地從恩格斯那里吸取精神養(yǎng)料。同時,他也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華,豐富著恩格斯的某些思考。
不過,兩人最初打交道卻不是從愉快開始的。
愛德華·伯恩施坦(1850-1932)
那是1880年11月底,伯恩施坦同倍倍爾一道,去倫敦拜訪馬克思和恩格斯。當時,“蘇黎世三人團”事件已鬧得沸沸揚揚,馬克思、恩格斯對伯恩施坦等三人聯(lián)名發(fā)表《德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回顧》一文極為惱火,親自起草通告,就其中的機會主義觀點提出嚴厲批評。
伯恩施坦心里不服,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評有誤會,自己并不是一個自命不凡的書齋社會主義者,而是全心全意投身于實際運動的人,在原則的堅定性方面也比當時德國黨的許多領導人要強,只是方法更加靈活些而已。
這次倫敦之行,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德國社會民主黨這兩位精神之父的諒解。
伯恩施坦是年30歲,恩格斯的年齡正好比他大一倍,剛剛過完60歲生日。伯恩施坦知道恩格斯性格豪放、愛憎分明,對這次拜謁,自己心中很有些忐忑。
為了心理上有個充分的準備,伯恩施坦和倍倍爾到倫敦后沒有直接去拜訪恩格斯。他們先在一個小客店住下,第二天早晨才動身去瑞琴特公園路122號。
伯恩施坦原本打算送倍倍爾到恩格斯住處后,自己先回去,等恩格斯給他發(fā)出正式邀請后再來。倍倍爾這次來是恩格斯邀請的,而伯恩施坦沒有得到邀請,他不想冒昧行事。
可是,正當伯恩施坦和倍倍爾在樓門前告別時,恩格斯從樓里出來了,他不由分說地把兩人一塊兒拉上樓去。
到了樓上,談話很快就涉及政治問題。恩格斯熱情奔放,他那萊茵人天生的樂觀態(tài)度,使得談話氣氛很寬松,也很熱烈。伯恩施坦深受鼓舞,一切不快仿佛都已化解。
“喝吧,年輕人?!痹跓崃业挠懻撝?,恩格斯總是不忘給伯恩施坦的杯子里斟滿家里常備的波爾多葡萄酒。
伯恩施坦沒想到,60歲的老人竟有如此旺盛的精力。
討論大概過了一個多小時,恩格斯突然說:“現(xiàn)在該上馬克思那兒去了?!?/p>
大家穿上外套,隨恩格斯下樓。
伯恩施坦沒有做好拜訪馬克思的思想準備,打算告辭。恩格斯卻爽朗地喊道:“別走,別走,跟我們一塊兒到摩爾那兒去。”
“到摩爾那兒去?摩爾是誰呀?”伯恩施坦大惑不解。
“就是馬克思?!倍鞲袼挂桓睗M不在乎的口氣,好像天下人都應該知道摩爾就是馬克思似的。
其實,摩爾是馬克思的孩子們給父親起的綽號。當時歐洲人習慣管黑皮膚的人叫“摩爾”,因為“摩爾”一詞的希臘文原意是“黝黑的”。馬克思臉色黝黑,長著滿頭蓬松的黑發(fā)和滿腮烏黑的胡子,孩子們就親昵地給父親取了這么一個綽號。
穿過長長的倫敦街道時,身材瘦高的恩格斯健步如飛,比同行中最年輕的人走得還要快。伯恩施坦想,自己雖然只有30歲,但要和恩格斯比走路,恐怕不是輕易可以獲勝的。不過,后來他才知道,若是和恩格斯比喝酒,自己就更不是對手了。
伯恩施坦在倫敦逗留了一個星期,他認為此行的使命已經(jīng)圓滿完成。其間有很多細節(jié),迄今想來仍恍若昨日。
記得有一次,他略帶愧色地跟恩格斯講,自己已經(jīng)30歲了,但還沒有寫過一本書。恩格斯竟然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高興,他大聲喊道:“什么,您還沒有寫過書?這可太好了!”接著,他便激烈地譴責當時德國有些所謂的理論家,年紀輕輕,還沒有學到任何正經(jīng)的東西,就什么書都寫。
伯恩施坦本想立即反駁他:一個人要是真有出息的話,24歲就可以寫出一本像《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那樣劃時代的書來了,但他終于忍住沒有說。
四年后,伯恩施坦應恩格斯之邀,第二次來到倫敦,就住在恩格斯家里。這時候,恩格斯對伯恩施坦已相當信任,他請伯恩施坦來是教他辨認馬克思的手跡,以幫助自己整理馬克思的遺稿。
幾乎每天晚上,恩格斯都要選擇一部分手稿,逐字逐句地念給伯恩施坦聽,然后再同他一起分析馬克思手書的特點。伯恩施坦記得,有幾本馬克思關于美國學者路易斯·摩爾根《古代社會》的摘錄和札記,是恩格斯每晚必拿出來的。恩格斯說,這些札記比較典型地反映了馬克思手書的幾種風格。
他倆一般都工作到深夜,第二天早上便起來得比較晚。吃過早飯,看點報紙,處理來往信件,接著頭天晚上的活繼續(xù)干。午飯通常很簡單,飯后一起散步,翻越櫻草丘,穿過瑞琴特公園,然后又回到家里干活。7點鐘享用正餐,喝點波爾多葡萄酒,伴隨著愉快的談話。晚飯后恩格斯先小睡一會兒,醒來之后,又坐在壁爐旁給伯恩施坦講述馬克思的著作,或者念手稿。
這種生活日復一日,伯恩施坦覺得從中學到了很多很多,兩人的友誼也不知不覺地加深了。
自此以后,伯恩施坦同恩格斯的接觸更加頻繁,也更加深入。他越來越清晰地看到,恩格斯不僅思想非常民主,待人接物也平等親切。這從他生活方式的某些細節(jié)就可以看出來。恩格斯出身于講究資產(chǎn)階級禮儀的家庭,卻和工人的女兒結為伴侶。他結交朋友也不分階級,一個人只要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運動,富有才華,不管他出身于哪個階級,都必定能成為恩格斯的好朋友。一個社會主義者,并非必須是馬克思主義者,有時候甚至非社會民主黨人,也會受到恩格斯熱情的接待。
伯恩施坦正是從這一點上感受到,這位馬克思主義學派的奠基人,并沒有多少學究氣。事實上,伯恩施坦后來的思想發(fā)展,受這一點的影響確實非常大。
當時有一位德國流亡者,名叫魯?shù)婪颉み~耶爾,原是《柏林評論》的保守派編輯,在倫敦逗留期間竟經(jīng)常成為恩格斯家中的座上客。恩格斯之所以接納他,是因為他在政治經(jīng)濟學方面有特長,而且是受到俾斯麥政府迫害才流亡海外的。
一個圣誕節(jié)的晚上,邁耶爾在恩格斯家里喝得痛快之極。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一遍又一遍地用有些發(fā)硬的舌頭喊道:“不,人家會對我說,你這個普魯士保守派,有一天在倫敦這個地方,‘醉倒’在革命的共產(chǎn)黨人身邊。”
看著邁耶爾那副滑稽的樣子,恩格斯在一旁含笑不語。
伯恩施坦由衷地感嘆,只要在恩格斯家里,誰都會遇到這種事情,誰都會這樣忘我。
恩格斯的魅力,是思想的魅力、人格的魅力。
在恩格斯的果敢、樂觀和豁達面前,伯恩施坦每每為自己的優(yōu)柔寡斷、郁郁寡歡而汗顏。
他清楚地記得10年前恩格斯給他寫的那封信:
看來,我還得再給你寫幾句。不然的話,我想你會過于憂郁。你和考茨基兩人,大概都在互相助長沮喪的情緒,真可以湊成一部完整的聲調(diào)憂郁的協(xié)奏曲。完全和瓦格納的小號一樣,什么時候發(fā)生某種不幸的事,它就在什么時候加進來。每當聽到壞消息的時候,你們總是忘記那句舊諺語:鬼并不像描繪的那樣可怕。
伯恩施坦心里很清楚,自己在這方面確實同恩格斯不完全一致。他也不是不想改,但不知道是性格上有差異,還是思維方式相左,總是改不了。
比如對費邊社,伯恩施坦和恩格斯的看法就很不相同。恩格斯說費邊社是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組織,伯恩施坦不以為然。在內(nèi)心深處,伯恩施坦是同情上層階級的“高級政治”的,因而對改良主義情有獨鐘。
恩格斯對此并沒有過多計較,只是時不時地戲稱他是“世界上最不可救藥的哈姆雷特”。
現(xiàn)在,恩格斯已經(jīng)長眠。鼓勵聽不到了,批評也聽不到了,可前面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是時候了,孩子?!绷兴辜{輕輕地對愛琳娜說,蒼老的聲音格外凝重。他凝視著愛琳娜懷里的骨灰罐,心中默默念道:“親愛的弗雷德,你放心地上路吧?!?/p>
伯恩施坦緩緩抱過骨灰罐,緊了緊雙手,低聲吟哦著但丁的詩句:“我將到處追隨你那勇士般的靈魂……”
艾威林小心翼翼地接過骨灰罐,交回愛琳娜。
愛琳娜走到船舷邊,蒼白的面頰緊貼骨灰罐,淚流滿面。
時間仿佛停止——
終于,愛琳娜彎下腰,手慢慢松開,嗓音嘶啞地說:“別了,將軍!”
骨灰罐靜靜地沒入海水之中,冒出三三兩兩的水泡。
大海不再咆哮,海浪被悲傷凝固。
葬禮結束了。短短5海里的航行,把無數(shù)思緒濃縮成海天之間一份恒遠的崇敬。7年后,列斯納回憶道:“這次航行給我引起的感觸,絕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
這次航行,對葬禮的主人來說,是給燦爛人生注上最后一個富有寓意的坐標。滄海有容而成博大,高山無欲而筑巍峨。75年的生命航程,充滿跋涉的艱辛、奮斗的快樂和事業(yè)的輝煌,而最終以一種平淡歸于永恒。
航程的起點,在那遙遠的伍珀河谷。
投葬恩格斯骨灰罐的伊斯特本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