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周莊的一些意外
在2006年7月之前,我腦子里所有關(guān)于周莊的概念,都源于過去許多年里的聽聞——書面的、口頭的。我的耳根比較軟,每一種說法,只要聽上去不過于荒誕,都能輕而易舉地影響我。所以在去周莊之前,我已經(jīng)對周莊有了一些比較固定的想法。一個運營得頗為成熟的、商業(yè)化的江南水鄉(xiāng)。我想。
既然已經(jīng)有了較為成型的看法,一旦得知真要起程去周莊的時候,就少了一分好奇心。觸角舒適慵懶地蜷縮在別人的看法之中,并不期待著意外。
可是意外就在最不經(jīng)意間來臨了。
周莊是我7月中國之行中的公事部分的最后一站,是上?!氨泵澜?jīng)典五重奏”新書發(fā)布會之后的一個旅游點,至此我該開的會都開完了,該發(fā)和不該發(fā)的言也都發(fā)過了。周莊是我卸下千斤重擔之后的那張床。我對床并不挑剔,能歇腳就好。
抵達周莊時已是夜里十點多。那夜極是悶熱,云孕育了一天的雨,可是雨卻遲遲沒能成勢。走進周莊的牌樓大門,幾乎所有的店鋪都已經(jīng)關(guān)閉了。路燈把我們的身影拖得長長的扔在青石板路上,行李的滾輪在靜謐中顯得格外響亮。依稀看得見沿街紅燈籠的輪廓,可是燈籠也已熄滅。水和橋都是影子,是看不清的,看見的只是燈在水面上的浮影。橋頭有三兩只狗,見人來,懶懶地抬起頭,輕輕地吠了幾聲,便依舊睡去。一直到走進下榻之處,才想起始終沒有見到期待中的霓虹燈和音樂聲。
周莊至今還沒有開發(fā)出像樣的夜生活。
文友略帶惋惜地說。
我一怔,才突然明白,我對周莊的一個成見,已經(jīng)被砰然擊碎。
不,這并不完全是一個商業(yè)化的旅游景點。至少夜晚不是。夜晚的周莊依舊是一個按照它固有的生活方式運行的,自然無奇的水鄉(xiāng)。
我的觸角猛然張開,我想,也許這個地方,值得我用我自己的眼睛去看一遍,而不是間接地使用別人的經(jīng)驗。
我們住的地方,是一家顯然已經(jīng)有了多年接待經(jīng)驗的民居,一個三進的院子。略微拐了幾個彎,我就迷了路。被人迷迷糊糊地引領(lǐng)著,走過一段吱扭生響的樓梯,就到了我的房間。簡陋的木門,打開來,里面出乎意料地寬敞。藍布花窗簾,藍布花床單,藍布花枕頭。椅子桌子柜子,每一樣家具都鏤著花。門縫很寬,隔壁房間的行動基本在可監(jiān)聽范圍之內(nèi)。往木椅上一坐,突然就有了多年前那種鄰里雞犬相聞的親近。
是夜,在舒適的空調(diào)中睡得很深,第二天早上睜開眼睛,正是六點,下樓來才看清了昨晚不曾看清楚的庭院。晨光里堂屋已經(jīng)很是亮堂了。一邊的墻上掛著蓑衣、篩子和鋤頭,另一面墻上掛著畫和條幅。畫是關(guān)于年成的,條幅是關(guān)于勤儉持家的。桌子上的粗瓷茶杯掀著蓋,仿佛主人剛放下喝了一半的茶急急地出門了。走出堂屋是天井,天井里有一眼小小的水井,井上蓋了一塊石頭,井邊倒扣著一個洗過的馬桶。走到大門口我忍不住感嘆,這是一種何等小心的,落實到每一個細節(jié)的設(shè)計呀。西方有一句諺語是“最高級的贊賞是模仿”(The highest form of admiration is imitation)。周莊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如此逼真地模仿著他們祖先的生活習性,除了商業(yè)的理由,難道不也蘊涵著他們對淳樸的勞動觀念所心存的敬畏嗎?
走到街上,才發(fā)現(xiàn)昨夜下過雨了,路上到處是水洼。天依舊陰郁,空氣卻極是清新。這大概是一天中最好的時候,游客的腳印還沒來得及踩臟青石板路,照相機的閃光燈也還沒污染城墻。我踮著腳尖在水洼中穿行,剛行到水邊,雨卻又下了起來。雨在水面上砸出一個又一個的圓圈,雨瞬間就把一個沉睡了一夜的水城砸醒了。我聽見一扇又一扇的門咿呀地打開,有人探出身子刷牙洗臉,也有人在堂屋里唰唰地扇著煤爐,被青煙熏得咳嗽。再走幾步,有一婦人接著屋檐的雨水在刷馬桶。街上的狗餓了一夜,開始在街巷之間穿梭尋食。我想,這是一個還來不及梳妝的周莊。再等一兩個小時,當游客蜂擁而來的時候,這一切都將像一張畫卷一樣被迅速地收卷起來,藏進不為人知的角落里。那時周莊將梳妝完畢,展開華麗的、職業(yè)性的笑容。
我把初醒的赤裸的素面朝天的周莊逮了個正著。
我很慶幸。
再走幾步,就到了被陳逸飛的油畫定格為永恒的雙橋。煙雨之中,站在橋上,就看見一個頭戴蓑笠的漁夫,搖著一只小船遙遙地過來。船是空的,卻站滿了魚鷹。再近些,就看見了魚鷹脖子上的繩索——大概是準備好給游客表演捕魚的。他從橋下?lián)u過,看了我一眼,停了一停,也許在等待我招呼他唱一支漁歌。我很想聽,卻沒有說話,生怕這凝固在靜謐之中無限脆弱的美麗,被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響擊破。
走下橋的時候,路上已經(jīng)陸陸續(xù)續(xù)地出現(xiàn)了人。臉是看不清的,看清的只是傘。藍色的,紅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如霧如花在煙雨的街上移動。
周莊的人說起陳逸飛,感激之心溢于言表。據(jù)說陳逸飛去世的時候,全周莊的人“傾巢出動”,自發(fā)地送這位藝術(shù)家上路。沒有陳逸飛就沒有周莊。我聽見很多人在很多場合里說過這樣的話。
不知周莊的人是否想過,也許,是周莊成就了陳逸飛?
一個獨特的藝術(shù)家,遭遇了一道獨特的景致,于是,他們彼此造就。
這樣的說法,周莊人可以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