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采桑子·撥燈書盡紅箋也

那朵風(fēng)蘭獨自香:納蘭性德的悠美傷愁 作者:亭后西栗


采桑子·撥燈書盡紅箋也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里寒花隔玉簫

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淺顯注釋:

①紅箋:原指薛濤箋,是一種制作精美的染色信箋,用于題寫詩詞。

②無聊:感情上沒有慰藉、無處寄托之意,其意與“百無聊賴”相似。

③玉漏:即漏壺,古代的計時裝置。

④寒花:寒冷時節(jié)所開的花,一般指菊花?!∮窈崳喝嗣?。唐代范攄《云溪友議》載韋皋與姜家婢女玉簫情事,后人常以“玉簫”作為情人訂盟的典故,亦稱玉簫侶約。

⑤分付:交給、托付之意?!∏锍保呵锾斓某彼?,語出唐代駱賓王《冬日野望》“洞浦漲秋潮”一句。

⑥雙魚:代指書信。漢代蔡邕《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人遂以“雙鯉魚”“雙魚”指代書信。謝橋:謝娘橋,借指情人所居之處。相傳六朝時即有此橋名,多代指游玩之所,或是情人相會之地。謝娘指唐時名妓謝秋娘,還有人說是指“詠絮才女”謝道韞。

對章小賞

夜深人靜,愁心獨醒,這首詞便是這一夜思念的最好寫照。

上片自燈下寫信開始,極言思念之遙遠(yuǎn)。

古時油燈以燈芯浸于油中,露出一端點燃,一段時間后,燈油減少,燈芯漸長,容易彎折落進(jìn)燈油中,使燈光轉(zhuǎn)暗甚至熄滅,所以有“撥燈”一說。

油燈需要撥亮,是時間已久的表現(xiàn)。納蘭在燈下坐了很久,面前的信箋已經(jīng)寫滿,卻依舊有很多話無法訴說,心中惆悵無處寄托。

紅箋本指薛濤箋,由唐代女詩人薛濤發(fā)明。唐人唱和時,將詩詞寫在紙上,當(dāng)時紙張較大,詩行短小,有失美觀。薛濤讓造紙工匠修改尺寸,做小箋為作詩專用,又自創(chuàng)染色技法,能染出深紅、粉紅、明黃、深青、淺綠等十種顏色,世稱“十樣變箋”,而薛濤尤愛深紅,常以花瓣點綴,深受追捧。

在這首詞中,紅箋未必特指薛濤箋,而是用薛濤箋的意象美化自己的這封信。此信寫滿溫柔纏綿的相思,其優(yōu)美婉轉(zhuǎn)、芬芳馥郁,與花瓣點綴的深紅詩箋無異。

可是,即使是這樣一紙情真意切的書信,也無法承載滿滿的思念之情,在漏壺的滴水聲中,美人的容貌只能在夢里一見。

古代漏壺多是金屬制成,并非玉制,玉漏只是詩歌中常用的美化修辭,如金井、玉笛等?!坝衤┨鎏觥币痪?,很可能直接套用了北宋秦觀《南歌子》中“玉漏迢迢盡”一句。“玉漏迢迢”,是為“時間漫漫,長夜無邊空寂寥”之意。

之后的“寒花隔玉簫”,更是取自韋皋的愛情故事。

韋皋乃中唐名臣,少年時游于江夏,在姜使君家教其子荊寶讀書。荊寶尊韋皋,常遣一婢女侍奉韋皋起居,其名玉簫,年僅十歲。兩年后使君離家求官,韋皋遷至廟中,玉簫時常探望侍奉,日久生情。后韋皋叔父托江夏一位舊交資助韋皋盤纏,讓他回家。臨行時韋皋以玉指環(huán)贈玉簫,約定“少則五載,多則七年,定當(dāng)迎娶”。

此后韋皋出仕為官,屢立戰(zhàn)功。玉簫苦等七年不見韋皋,第八年春仍無音訊,終于心灰意冷絕食而亡。姜家憐其守節(jié)癡情,將指環(huán)戴在玉簫中指,隨其入葬。

后韋皋官至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坐鎮(zhèn)蜀州,聽聞玉簫之事,哀嘆神傷,請人畫其像,日日香火禮敬,又廣印佛經(jīng)傳發(fā),以求告慰玉簫在天之靈。一方士感其誠心,以法術(shù)令兩人陰陽相見。玉簫稱,因為韋皋禮佛傳經(jīng),以善舉超度,她不久便可投胎人世,并與韋皋約定,十三年后再續(xù)前緣。又十?dāng)?shù)年,韋皋為南唐郡王,永鎮(zhèn)西川,長留蜀地。生日時有官員送來一名歌妓,年十三歲,名玉簫,果如當(dāng)年容貌,右手中指上有肉環(huán)隱隱隆起,恰似指環(huán)…… 

長夜孤燈,夢中人像玉簫那般邈遠(yuǎn),夢里花開,伊人身影隔著一層又一層的花朵,雖然癡情一片,卻終是無法碰觸。

上片四句寫情、寫夢、寫思念,將所有的情愫都投入夜色之中,可以說是“縱是寂寥無人應(yīng),也做紅箋夜半歌”,此一幕,便將心上愁思刻畫淋漓。

下片首兩句是實景。

寫過房中,再寫庭院景象,修竹夜雨,細(xì)長的葉子在雨中輕抖,如同燈下的心緒,蕭條無聲。“葉葉”以疊字對“蕭蕭”,是強調(diào)“每一片”之意,讀到此處,無論是修竹、夜雨,還是房內(nèi)的孤燈、只影,都隨著一片片竹葉,在雨聲中暗自蕭索。

心神空蕩、夢境縹緲、夜雨凄迷,一切都是那樣憂傷,于是剛剛寫下的這封書信,就成了納蘭的全部寄托。

說是寄出信件,也沒有實寫,而是用常見的意象代替。最后兩句中,“雙魚”是書信,而“謝橋”則是思念之人所處之地。將魚兒送至橋頭,也只有潮水可以勝任,所以才有了“分付秋潮”一句。

“分付”一詞,是寄托也是托付,納蘭將自己的全部希望都托付其中,唯盼書信早日寄到,其間的鄭重與誠摯,與唐代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臨別殷勤重寄詞”異曲同工。

有人將“秋潮”解作書信的代稱,恐牽強。這里的秋潮,可能只是實寫,是“雙魚”和“謝橋”意象之間的勾連。

夢中出現(xiàn)的“寒花”秋菊,夜半三更的雨落,都讓“秋潮”一詞變得真實可見,它是秋天涌動的潮水,也是納蘭暗涌的柔情,卻未必是書信的代名詞。

縱觀全篇,這首詞中充滿了如水一般的悵然柔情,就連用詞也多與水有關(guān),“漏壺”多以水計時,三更時分的夜雨,秋潮與謝橋,這些意象攜著潮濕微寒的秋意,渲染著納蘭寂寞、微傷的心情,也讓這首詞在思人不得的空虛中,透出一絲清幽。

步韻詞祭

采桑子·步韻納蘭《撥燈書盡紅箋也》

幽情自古傷離別,新月無聊。孤雁迢迢。何處芳心弄玉簫。

屏間瓔珞凝如血,帷幔蕭蕭。夢入春潮。雙袖龍鐘向斷橋。

  1.  攄:讀音sh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