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謁金門·風(fēng)絲裊

那朵風(fēng)蘭獨自香:納蘭性德的悠美傷愁 作者:亭后西栗


謁金門·風(fēng)絲裊

風(fēng)絲裊。水浸碧天清曉

一鏡濕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夢里輕螺誰掃。簾外落花紅小。

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

淺顯注釋:

①浸:浸染。該句化用宋代歐陽修《蝶戀花》中“水浸碧天風(fēng)皺浪”一句,在宋代米芾、孫浩然的作品中,也有“水浸碧天”之句。

②青未了:青色一望無際,語出唐代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③草草:匆忙倉促之意?!对娊?jīng)·小雅》中“驕人好好,勞人草草”。唐代李白《新林浦阻風(fēng)詩》中“紛紛江上雪,草草客中悲”。元代仇遠《更漏子》中“春草草,草離離。離人歸未歸”。

④輕螺:用螺黛畫出的淡淡眉色。螺黛是隋唐時期女子畫眉時常用的墨色顏料,也叫螺子黛,產(chǎn)自波斯。螺黛經(jīng)過加工,被制成各種形狀的黛塊,使用時蘸水即可,因其使用方便,得到時人青睞,到宋代螺黛的使用更加廣泛。

對章小賞

《謁金門》為唐代教坊曲目,后被用作詞牌,詞分上下兩片,屬于小令。

這是一首景色動人、情愁撩心的作品,上片繪景,下片抒情,用詞工巧,可解作春怨情懷,也可理解為納蘭的思人之作。

風(fēng)動無影,柳枝卻輕輕搖蕩,“風(fēng)絲”便是風(fēng)中的“綠絲絳”,首句只三字,便讓微風(fēng)吹拂下柳條的柔軟優(yōu)美之態(tài)躍然紙上。

碧藍的天空落入水中,凈水洗過的早晨,格外清朗。此處的“浸”字有相互滲透之意,用在水天之間,描繪了水天相映、水色與天色相融難辨的景致,是為“天光似水碧,水色染天藍”。而時間尚早,曉色清透,這般藍天映在水中,更是與水色融為一體。

天上的云朵也倒映在水波中,但納蘭卻沒有寫天上云,而是直接撈起了水中云。

水平如鏡,云影沐浴在水中,是為“濕云”,它也染了水色的碧綠,濕潤欲滴。不過,若與下文的“雨晴”相聯(lián)系,“濕云”也可以理解為剛下過雨,還沒有收去陰濕的青云。

雨晴后,春色來得匆匆忙忙,藏身于春風(fēng)與綠樹之間,掠過水面,在天光云影之上,溫潤而潮濕。

本是美好的春色,何來草草之說?

“草草”意為匆忙,落在上片的最后,是從景入情的關(guān)鍵。

上片是清晨的景色,而下片是前夜的夢境。

在恍如仙境的一宵春夢中,是誰手握螺黛,在眉間輕輕描繪?重彩為描,輕繪為掃,一個“掃”字,如一場夢般輕盈。

這里的畫眉之人,可以理解為納蘭所思慕的女子,也可以理解為給女子畫眉的良人。不論是對鏡畫眉的嫻雅女子,或是體貼入微的溫良男子,都令這個夢境無比美好。

一心沉醉于夢境,而夜雨中,花落知多少,紛飛的花瓣在春雨中黏成小小的紅點,如同夢中的淚滴,散落一地。

轉(zhuǎn)醒時,依舊一人?!蔼毸饋怼?,是一人入眠,一人春夢,直至獨自醒來。夢境已斷,情思卻還纏繞在心頭,無處訴說,又該將它寄托于何景何物?只能細數(shù)簾外落花,看夜雨歇止后,云朵在水天之間徘徊。

“悄悄”有“淡淡”之意,更有“綿綿”之感,寫出情的溫柔與婉約,也為整首詞添上“情仇萬般無可消”的一筆。

步韻詞祭

謁金門·步韻納蘭《風(fēng)絲裊》

情絲裊。風(fēng)骨竟誰知曉。

旖旎閣中愁未了。寄身天地草。

花徑何嘗空掃。爭道女兒心小。

顛倒世情聲悄悄。納蘭詞正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