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
張衡(76—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市北)人。安帝時為太史令,順帝時遷侍中,后拜尚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科學家,是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的發(fā)明人。在文學上以賦見長,代表作有《二京賦》等,他也是中國詩史上較早作七言詩的人,《四愁詩》為詩史上七言詩之濫觴。
四愁詩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1)。側身東望涕沾翰(2)。美人贈我金錯刀(3),何以報之英瓊瑤(4)。路遠莫致倚逍遙(5),何為懷憂心煩勞?
我所思兮在桂林(6),欲往從之湘水深。側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贈我琴瑯玕(7),何以報之雙玉盤。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怏(8)?
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9)。側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贈我貂襜褕(10),何以報之明月珠。路遠莫致倚踟躕(11),何為懷憂心煩紆(12)?
我所思兮在雁門(13),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贈我錦繡緞,何以報之青玉案(14)。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15)?
【簡釋】
(1) 梁父:泰山附近小山名。
(2) 翰:衣襟。
(3) 錯:鍍。
(4) 英:“瑛”的假借字,如玉的美石。瓊、瑤:兩種美玉。
(5) 倚:通“猗”,語中助詞。
(6) 桂林:漢代郡名,郡治在今廣西桂林。
(7) 琴瑯玕(láng gān):用瑯玕裝飾的琴。琴:一作“金”?,槴\:像玉的美石。
(8) 怏:一作“傷”。
(9) 隴阪:陜西隴縣西北山名。
(10) 襜褕(chán yú):直襟的單衣。
(11) 踟躕:徘徊。
(12) 紆(yū):曲折,紛亂。
(13) 雁門:漢郡名,在山西省西北。
(14) 案:放食物的盤。
(15) 惋(wǎn):怨。
據《昭明文選》載:張衡做河間王相時,國王驕奢,天下漸弊,張衡郁郁不得志,作此詩。此詩在比興手法上仿效屈原,在藝術方式上,既有騷體的印跡,更有七言詩的開創(chuàng)。
歸田賦
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1);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2)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3)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4)超埃塵以遐逝(5),與世事乎長辭。
于是仲春令月(6),時和氣清,原隰郁茂,(7)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鸧鹒哀鳴,(8)交頸頡頏,關關嚶嚶。(9)于焉逍遙(10),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11)仰飛纖繳(12),俯釣長流,觸矢而斃(13),貪餌吞鉤,落云間之逸禽,懸淵沉之。(14)
于時曜靈俄景,系以望舒。(15)極般游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16)感老氏之遺誡(17),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18)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19)茍縱心于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20)
【簡釋】
(1) 都邑:京都洛陽。永久:長期停留。明略:明智的謀略。佐時:輔佐君主。
(2) 徒:空?!痘茨献印ふf林訓》:“臨流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贝司渲v空有愿望,無法實現。俟:等待。河清:喻盛世。河:黃河。傳說黃河水一千年清一次?!蹲髠鳌は骞四辍罚骸百购又?,人壽幾何。”此句講如等待政治清明的到來,但不可預期。
(3) 蔡子:戰(zhàn)國時游士蔡澤。燕國人,久不得志,請看相人唐舉問前程,說他還有四十三年的壽數。后發(fā)憤入秦,終于代范雎為相。唐生:即唐舉。決疑:判決疑慮。
(4) 諒:實在、確實。微昧:幽隱不明。漁父:屈原《楚辭·漁父》中所假設的漁父,避塵世而隱身,獨釣為樂。這里即指此。
(5) 遐逝:遠走。
(6) 仲春:農歷二月。令月:好的月份。
(7) 隰(xí):低濕的平地。
(8) 王雎(jū):雎鳩鳥。鸧鹒:即倉庚,黃鸝。
(9) 頡頏(xié háng):鳥上下飛翔。關關嚶嚶:鳥鳴聲。
(10) 于焉逍遙:出于《詩經》,意即在此獲得自由。
(11) 爾乃:于是。方:大。此句指如龍歸海如虎歸山,得自由自在。
(12) 纖繳(zhuó):系有絲條的箭。
(13) 觸矢:中箭。
(14) 逸禽:高飛的鳥。(shā liú):兩種魚名。
(15) 曜靈:太陽。俄景:日影偏斜。系:繼。望舒:月亮。
(16) 極:盡。般游:游樂。般:同“盤”。劬(qú):勞累。
(17) 老氏:老子。遺誡:遺留的誡訓。老子《道德經》:“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p>
(18) 五弦:五弦琴。妙指:美妙的樂趣。指:通“旨”。周孔:周公、孔子。
(19) 奮藻:發(fā)揮辭藻,指寫文章。三皇:傳說中的伏羲、神農、黃帝。一說為禹、湯、文王。軌模:法規(guī)。
(20) 茍:假如??v:放縱。物外:世外。所如:所歸、結果。
《歸田賦》是張衡的晚期作品,當時順帝幼弱無能,宦官專權,朝政腐敗。作者屢上書伸張正義,終為宦官所讒害。賦中正表達了作者對朝政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羨慕。如李善說:“《歸田賦》者,張衡仕不得志,欲歸于田,因作此賦?!痹趯懽魇址ㄉ贤形镅灾荆~語清新,情景交融,音調協和,擺脫了早期大賦的鋪采摘文的舊規(guī),為小賦創(chuàng)制了定則,為后世文學家所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