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壹

古詩詞賦觀止(全2冊(cè)) 作者:張顥瀚 編


趙壹

趙壹(生卒年不詳),字元叔,漢陽西縣(今甘肅天水)人。性耿直,不趨炎附勢,為權(quán)奸所忌。

刺世嫉邪賦

伊五帝之不同禮,三王亦又不同樂。(1)數(shù)極自然變化,非是故相反駁。(2)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shí)清濁?(3)春秋時(shí)禍敗之始,戰(zhàn)國愈復(fù)增其荼毒(4)。秦漢無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5)寧計(jì)生民之命(6),唯利己而自足。

于茲迄今,情偽萬方。(7)佞諂日熾,剛克消亡(8)。舐痔結(jié)駟(9),正色徒行。嫗名勢,撫拍豪強(qiáng)。(10)偃蹇反俗(11),立致咎殃。捷懾逐物(12),日富月昌。渾然同惑,孰溫孰涼(13)?邪夫顯進(jìn),直士幽藏(14)。

原斯瘼之攸興(15),實(shí)執(zhí)政之匪賢。女謁掩其視聽兮,近習(xí)秉其威權(quán)。(16)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17)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絕崄而靡緣(18)。九重既不可啟,又群吠之狺狺。(19)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20)。奚異涉海之失柂(21),積薪而待燃?榮納由于閃榆,孰知辨其蚩妍?(22)故法禁屈撓于勢族,恩澤不逮于單門。(23)寧饑寒于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于當(dāng)今之豐年。乘理雖死而非亡(24),違義雖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25),乃為詩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26)順風(fēng)激靡草(27),富貴者稱賢。文籍雖滿腹(28),不如一囊錢。伊優(yōu)北堂上,抗臟倚門邊。(29)

魯生聞此辭,系而作歌曰(30):勢家多所宜(31),咳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32)賢者雖獨(dú)悟,所困在群愚(33)。且各守爾分,勿復(fù)空馳驅(qū)(34)。哀哉復(fù)哀哉,此是命矣夫!

【簡釋】

(1) 伊:發(fā)語詞。五帝:按《史記》稱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一說是伏羲、神農(nóng)、黃帝、少皞、顓頊。禮:禮儀、禮制。三王:夏、商、周的開國帝王夏禹、商湯、周文王。也有把周武王與周文王并到一起的。樂:音樂,古代亦歸于禮法。

(2) 數(shù):氣數(shù)。極:限度。非是故相反駁:此句講不是有意排斥更張。駁:反對(duì)。

(3) 德政:仁政。溷:同“混”。賞罰:指法家的賞功罰罪的政治主張。清:使……清。

(4) 荼毒:指苦難。荼:一種苦菜。

(5) 逾越:超過。怨:怨恨。

(6) 寧計(jì):難道還考慮。命:命運(yùn)。

(7) 于茲迄今:從這時(shí)(春秋)到現(xiàn)在。情偽:真情、虛假,指社會(huì)弊端。萬方:指極多。方:地方。

(8) 剛:剛直。克:勝,這里指正直。

(9) 舐(shì)痔:《莊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醫(yī),破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斌拢禾?。這里指卑鄙無恥者。結(jié)駟:指車馬結(jié)隊(duì),比喻榮華富貴。駟:四馬拉的車。

(10) 嫗(yǔ qǔ):傴僂,指卑躬者。撫拍:指拍馬奉迎。

(11) 偃蹇:高傲。反俗:與世俗相逆。

(12) 捷懾:指趨炎附勢。逐物:追逐名利權(quán)勢。

(13) 溫、涼:指優(yōu)、劣,好、壞。

(14) 幽藏:隱退、埋沒。

(15) 原:推究。斯:這些。瘼:弊病。攸:所。

(16) 女謁:干預(yù)朝政的宮妃等。近習(xí):近侍的宦官等。

(17) 此二句講對(duì)所喜歡的人則盡力顯示他的本來沒有的好處;對(duì)所不喜歡的人則盡力找出他本不存在的缺點(diǎn)。

(18) 靡緣:沒有機(jī)緣。

(19) 九重:指宮門。狺狺(yín):犬吠聲。

(20) 肆:放縱。嗜欲:貪欲。

(21) 奚異:何異。柂:通“柁”、“舵”。

(22) 榮納:受寵、重用。閃榆:諂媚。蚩妍:丑美。

(23) 撓:曲。逮:達(dá)。單門:寒門。

(24) 乘:順。

(25) 秦客:秦地人。與下文“魯生”都是假設(shè)人物。

(26) 俟:等待。延:延長。

(27) 激:激蕩、吹動(dòng)。

(28) 文籍:學(xué)問。

(29) 伊優(yōu):卑躬阿諛狀。北堂:官府??古K:剛直。倚門邊:失意狀。

(30) 系:連屬。

(31) 多所宜:多是對(duì)的。

(32) 被:披。褐:粗布衣。金玉:高尚品德。出于《老子》:“圣人被褐懷玉?!碧m、蕙:均為香草名,喻指賢者。芻:草。比喻被輕賤。

(33) 群愚:一幫愚蠢的人。

(34) 馳驅(qū):奔走。

東漢桓、靈間,宦官專權(quán),賢惡顛倒。此賦正是對(duì)這種社會(huì)現(xiàn)實(shí)的譴責(zé)和諷刺。在這方面繼承了《楚辭》的優(yōu)點(diǎn),但較之《楚辭》,“惟徑直露骨,未能如屈、宋之味余文外耳”(劉熙載《藝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