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楨
劉楨(170—217),字公干,東平(今山東泰安附近)人?!敖ò财咦印敝?。在七子中,以詩見稱。其五言詩更負盛名。其著述有《劉公干集》。
贈從弟(三首選一)
亭亭山上松
亭亭山上松(1),瑟瑟谷中風(2)。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3)?松柏有本性。
【簡釋】
(1) 亭亭:高高聳立貌。
(2) 瑟瑟:風聲。
(3) 罹(lí):遭受。凝:嚴。
這是劉楨與其堂弟的贈答之作。全詩以物喻人,揭示了松柏耐寒不凋的本性,并勉勵其弟保持堅貞不屈的品格。本詩重立意,不雕琢字法。
大暑賦
其為暑也,羲和總駕發(fā)扶木(1),太陽為輿達炎燭,威靈參乘步朱轂(2)。赫赫炎炎,烈烈暉暉(3),若熾燎之附體,又溫泉而沈肌(4)。獸喘氣于玄景,鳥戢翼于高危。(5)農畯捉而去疇,織女釋杼而下機。(6)溫風至而增熱,歊悒慴而無依(7)。披衿領而長嘯,冀微風之來思。(8)
【簡釋】
(1) 羲和:日神。總駕:起程意。扶木:扶桑樹,太陽升起的地方。
(2) 輿:車。威靈:南方赤帝神。參:同“驂”。朱轂(gǔ):紅色車轂,喻車華盛。
(3) 赫赫:熱盛貌。《詩經·大雅·云漢》:“赫赫炎炎,云我無所?!?/p>
(4) 熾燎:熾熱猛烈。沈:通“沉”。
(5) 玄景:黑影。戢(jí):收。
(6) 畯(jùn):古時田官。:農具。疇:田畝。去:離開。釋:放。
(7) 歊(xiāo):氣上沖貌。悒慴(yì zhé):憂郁。
(8) 衿(jīn):襟。冀:希望。
本詩言簡意賅,由酷熱聯想農織,反映了作者正視和關心民情的態(tài)度。這也是建安文學特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