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長安二年(702)中進(jìn)士。張九齡守正嫉邪,敢言直諫,被視為開元賢相。有《曲江張先生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存其詩三卷。
張九齡的詩作,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五言古詩,詞旨沖融,委婉深秀,上追漢魏而下開盛唐;尤其是《感遇》十二首,感事寄興,歷來與陳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并稱。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簽》中說:“張曲江五言以興寄為主,而結(jié)體簡貴,選言清泠,如玉磬含風(fēng),晶盤盛露,故當(dāng)于塵外置賞?!鼻迳虻聺撛凇短圃妱e裁集》中說:“唐初五言古漸趨于律,風(fēng)格未遒。陳正字(子昂)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繼續(xù)而詩品乃醇?!鼻骞苁楞懺凇蹲x雪山房唐詩鈔序例》中說:“張曲江襟情高邁,有遺世獨(dú)立之意,《感遇》諸詩,與子昂稱岱、華矣。”
感遇(1)二首
張九齡
其一
蘭葉春葳蕤(2),桂華秋皎潔(3)。
欣欣此生意(4),自爾為佳節(jié)(5)。
誰知林棲者(6),聞風(fēng)坐相悅(7)。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8)。
【注釋】
(1)原詩共有十二首,作于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時。本詩借歌詠蘭草和桂花抒發(fā)自己不慕權(quán)貴、不求名利的高尚情操。
(2)蘭:即蘭草,古人視蘭草為香草,用來比喻高潔的操守。葳蕤(wēi ruí):指草木枝葉茂盛的樣子。
(3)桂華:即桂花,也是香草。古人常以“蘭桂”連稱。皎潔:明凈。
(4)欣欣:欣欣向榮,指草木蓬勃茂盛。生意:即生機(jī)。
(5)自爾:從此。佳節(jié):指春秋二季因?yàn)橛辛颂m桂而成了最好的季節(jié)。
(6)林棲者:指山林隱士。
(7)聞風(fēng):指沐浴在蘭桂的芬芳里。坐:因。悅:愛,賞。
(8)“草木”二句:春蘭和秋桂競相開放,吐露芬芳是它們的天性,并不是為了取悅于人,讓人們摘取欣賞的。作者以此比喻自己要尊從美好的天性,行芳志潔,而不求人賞識,博取名利。本心,本質(zhì),天性。
其二
江南有丹橘(1),經(jīng)冬猶綠林(2)。
豈伊地氣暖(3),自有歲寒心(4)。
可以薦嘉客(5),奈何阻重深。
運(yùn)命惟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6)。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7)。
【注釋】
(1)橘為嘉木,屈原曾作《橘頌》,稱贊它志向高潔。此詩是作者借歌詠丹橘,來傾訴遭受排擠的憤懣心情,進(jìn)而表達(dá)自己堅貞不屈的態(tài)度。丹橘:紅橘。
(2)經(jīng)冬:經(jīng)過了整個冬天。猶:尚,還。
(3)豈:難道。伊:那里,此指江南。
(4)歲寒心:據(jù)《論語·子罕》,孔子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語,后用以比喻節(jié)操堅貞。此指橘具有耐寒的本性。
(5)薦:贈給。
(6)“運(yùn)命”二句:人的命運(yùn)只能隨境遇的起伏沉降而定,循環(huán)往復(fù),其中的道理沒法預(yù)料追尋。運(yùn)命,猶言命運(yùn)。
(7)“徒言”二句:只聽有人說種桃樹、李樹,能得其蔽,能吃其果實(shí),難道這橘樹就沒有綠蔭嗎?樹桃李,《韓詩外傳》記載,趙簡子說:“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shí)?!睒?,種植。陰,同“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