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是真(代序)
新聞記錄歷史,散文顯現(xiàn)真情,題材不同,寫法不一,但都是以真實為基礎(chǔ)的。
搞新聞幾十年,耳聞目睹許許多多感人肺腑的人和事。但有些人和事雖令人感慨,令人難以忘懷,可作為新聞是不容易發(fā)表的。于是,我萌生了寫雜文,想以此彌補不能發(fā)表的遺憾。隔行不取利,這話確有道理。天天寫新聞,猛的要寫雜文,從選題到筆法,一直去不掉新聞上那一套真人真事的痕跡。我發(fā)表的雜文都是有其人有其事,并且是我十分熟悉的人和事,只是沒寫上真姓真名罷了。我寫的雜文以“真”為宗旨,靠“實”作支撐,拉家常,說平話,與“陽春白雪”相差千里。這些不起眼的雜文,實際上寫起來很費勁,比寫新聞難。一日,去平頂山碰見一位新聞界的老領(lǐng)導(dǎo),他說:“你的生活散文寫的不錯,報紙上發(fā)的我都看了。文章感人、可信,以后有空多寫點?!崩项I(lǐng)導(dǎo)的話使我深受啟發(fā),這些雜七雜八的文章,把它定位于生活散文倒挺合適。
我寫的所謂“生活散文”,都是自己親歷、感慨、激動、難忘的。大部分文章幾乎都是當時的真情實景,沒有絲毫修飾和夸張,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平淡是真,平淡顯真情。有朋友說:“你寫的雜文像白開水,雖平淡無味,但人家還是要看下去,看后覺得還算行?!濒斏娇h委有位同事對我說:“你寫的文章好比是鐵鍋木柴熬玉米糝,看似平平常常的飯,但越吃覺得越有味?!闭f這些,并不是在自吹自擂我寫的文章有多好,而是想說明,我寫的文章太平常、太一般了,好賴認識幾百個漢字的人都能寫出來,只是大家沒動筆寫罷了。不少熟人對我說:“你寫的事我見的也不少,總覺得都是平常事,有些還是發(fā)生在自己家,我們咋就沒寫呢?”
長期搞新聞,轉(zhuǎn)地方多,見生人多,也算屬江湖一族。但我這人自控能力弱,脾氣直愛激動,心里藏不住事。你說的對,我立馬支持,你說的明明不正確還非要我支持,堅決不干。一遇見令我感受極深的人和事,不發(fā)表出來覺得心里有愧,大有失職之感。寫這些生活散文往往是激動之余,揮筆成章。有人說,你多寫一類這樣的文章。我說,不經(jīng)歷、不激動,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不來。
魯山景區(qū)星羅棋布,旅游資源極其豐富,不少景區(qū)我都是數(shù)次采訪過。山與山不同,景與景不同,把優(yōu)美的景觀介紹給讀者,是記者的職責。這幾年,我胡亂湊合了一些游記,意在讓沒去過某景區(qū)的同志心里有個大概的認識。同時,我凡去過的外地景區(qū),基本是每到一處寫一篇文章,一則加深自己回憶,二則讓未到過的同志有個了解。這些游記一并收錄在本書。
本書將要出版,不想勞駕別人看稿作序,就絮絮叨叨寫了以上這些文字,權(quán)以此代序吧。
段孝和
2011年3月于魯山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