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 王昌齡/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一生最愛古詩詞 作者:吳玲 著


8 王昌齡/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初唐,國家鼎盛,從軍遠(yuǎn)征成為男人們心目中的不二理想。多年寒窗苦讀考得一個半個功名,似乎已不再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biāo)。男人,要成家,要立業(yè),要在朝廷混出個官職,靠的不是飽讀詩書,而是殺敵立功。

戰(zhàn)馬和刀槍似乎自古以來就是男人的浪漫,真正的鐵血漢子,決不能足不出戶吟誦軟綿綿的詩句,一定要提槍上馬,馳騁黃沙。

那是一個尚武的時代,或者說,每個朝代的初期,都有著尚武的情結(jié)。剛剛用刀槍打下的天下,迎來的和平,每個人骨子里都有著執(zhí)劍保家衛(wèi)國的思想,滿腔熱血,等待著有朝一日揮灑疆場。

男人離家出征只為“覓封侯”,卻留得妻子在家獨受冷清孤獨。閨怨詩便是產(chǎn)生于這種情景之下。

男人生來就有著英雄情結(jié),又生于如此鼎盛的時代,人人有著抗擊外敵保家衛(wèi)國的心,任何一個鐵血男兒都不甘落后于人,紛紛奔赴戰(zhàn)場。戰(zhàn)士們的離去留得年輕的少婦們獨守深閨,終日沉浸于離別和相思的愁苦之中。

詩中的女子,天真爛漫,懷著一顆單純的心,支持著自己的心上人。這時的她,還不知道離愁別緒為何物,相思之情是什么。天真無邪的她,只知道女子應(yīng)該三從四德,她一心一意地支持著夫君的選擇,為他趕制遠(yuǎn)行的衣裳,為他披上保暖的大氅,打點好行裝,送他遠(yuǎn)行。她被丈夫從軍報國的熱血所感染,也有著一腔熱血,渴望著自己的丈夫能夠在邊關(guān)殺敵立功,建功立業(yè),多年以后,滿載軍功而歸,衣錦還鄉(xiāng)。

她每天都幻想著丈夫歸來時的場景:他策馬揚鞭,從地平線處突然出現(xiàn),馬蹄后卷著滾滾黃沙,他披著戰(zhàn)甲,提著長槍,明明那么遠(yuǎn),她還是看到了他臉上豪氣而憨厚的笑容。他呼喚著她的名字,提槍的手向她揮了又揮,每向著她行進(jìn)一點,臉上的笑容都更燦爛一些。他仿佛從天邊而來,那么遠(yuǎn),馬兒奔跑得那么快。她從家門飛奔出來,跑跑又停停,直到跑不動了,便站在原地,不停地?fù)]手,生怕他看不到自己似的。

她站在那里,時間仿佛靜止了,他跨在戰(zhàn)馬上飛奔的樣子那么高大,那么英俊,她呆呆地望著,仿佛生命剩下的時間里,都是他策馬飛奔向她的場景。而時間仿佛又過得那么快,就在她出神的時間里,她腦海中空空一片,只有丈夫的身影,什么還沒來得及想,他就來到了她的面前。他從高高的戰(zhàn)馬上一躍而下,來不及拴好踏起前蹄嘶鳴的戰(zhàn)馬,就沖到她面前,迫不及待地緊緊握起她的手,細(xì)細(xì)地端詳著多年未曾相見的清秀面容。

他載譽而歸,幾年的戎馬生活,終于為他們帶來了富足的日子,他終于做到了他的承諾,為她帶來了好日子。

她依偎在他的肩頭,喜極而泣,這么多年的等待沒有白費,他終于回來,帶著高官俸祿,帶著沉甸甸的愛。

一直以來,她都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告訴自己的。

丈夫離開之前,她滿心歡喜,她沒有想過離別之后的事,更沒有想過離別的愁苦,相思的孤寂。那時的她,只知道,她的丈夫,是個大英雄,要為祖國建功立業(yè)了,也要為她贏得更加優(yōu)越的生活了。她支持丈夫去邊關(guān)從軍,甚至盼望他早點去,早點建功立業(yè)。她歡天喜地地為丈夫準(zhǔn)備離別的行裝,并沒有意識到,兩個人相守的無憂無慮的時光就要結(jié)束了,她將要面對的,是漫長的等待,和飲不盡的孤獨。

沒有經(jīng)歷過人生波折、大風(fēng)大浪,是無法理解憂愁的滋味的。詩中的少婦身處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她的丈夫離家之前,她每日晌午慵懶起床,家中侍女服侍著,端坐在梳妝鏡前,挽一個精致的發(fā)髻,戴上簪花,在院中悠閑散步。時而坐在樹下石凳上,沏一壺茶,獨酌至傍晚,一天就這么過去。夜晚來臨,丈夫也回到家中,她有時會親手燒一桌好菜,兩人一邊享受著美味佳肴,她一邊聽著丈夫為她講述白天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或聽丈夫發(fā)幾句牢騷,她安慰之余掩面輕笑。

丈夫離家之后,她的夜晚,沒有陪伴,無人再對她講述外面的紛繁世界。有時她拉過侍女,對著侍女們嘮嘮叨叨,訴說自己一天之中遇到的瑣事。也有時,她百無聊賴中拈花賞月,看著滿天繁星,直到倦意襲來,稍稍收拾,便沉沉睡去,再迎來另一個清晨。

最初,她并沒有因為丈夫不在身邊而感到不自在。也許是因為身處優(yōu)越的環(huán)境,她白日走出家門,來到集市,感受外面世界的熱鬧,覺得甚是有趣;也許她年紀(jì)尚小,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離別。她反而十分享受這種新的生活,把丈夫的離家當(dāng)作另一種生活方式,依然無憂無慮。

詩人的妙筆之下,寫閨怨詩,開頭卻不提閨怨,反而敘述女子“不知愁”,讓人不由得好奇,這首詩的主人公的怨恨在何處。文思實在精妙,一句詩的反轉(zhuǎn),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好奇心,忍不住讀下去,看看這位女子的故事,這位女子的心緒。

丈夫離家已是一年多光景,又一年春天來臨,窗外花紅柳綠,惹人愛憐。如此美好的時節(jié),獨自身在閨中的女子,突發(fā)奇想,換上最精致美麗的衣裳,坐在梳妝鏡前,為自己化了最秀麗精美的妝。她如此精心打扮,只是為了不輸給這生機盎然的美麗春天。

女子推開屋門,看著滿園春色,翠綠的柳樹枝丫那么惹人憐愛,不由得加快了腳步,登上自己家中高高的樓閣。

立于樓閣之上,才清晰地感覺到春天已撲面而來。一整個冬天,北風(fēng)寒冷刺骨,院子里的積雪,剛剛清掃干凈,便又是一天的大雪,堆滿了庭院。在冬天里,她幾乎足不出戶,每天裹著厚厚的棉衣,懷抱著小手爐,與侍女們談天說地,幾乎忘記了外面世界的樣子。

而今登上樓閣,仿佛突然打開了一扇門,冬天已過,滿目春意盎然,路邊的柳樹已吐了新芽,春天的美景令人不忍移開視線。

在尋常人看來,春天的到來,柳樹的發(fā)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春色之美總能讓人聯(lián)想到美好的事物,令人不由得心情愉悅,滿眼希望。然而在詩中的女子眼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詩行至此,突然轉(zhuǎn)折,整個情緒急轉(zhuǎn)直下,前一秒還在無憂無慮的少婦,突然憑空生出許多的哀怨,無法自持。

看著這滿城春色,恍惚間,仿佛感覺身邊缺少了什么。她頓時醒悟,時間過得那么快,轉(zhuǎn)瞬便是又一年春天,而她的丈夫已經(jīng)離家那么久,他們已經(jīng)分別那么久。僅僅一眼瞥見的花紅柳綠,便引起萬千思緒,情緒瞬間跌至谷底,這巨大的落差讓她終于感受到了離愁是什么。

詩前兩句反向鋪墊的情緒,至此全部迸發(fā)出來,化為更深的離愁別緒,更引人潸然淚下。品嘗到愁苦滋味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這位年少天真“不知愁”的女子,總會有一個契機,使她有了復(fù)雜的心思。而春色中路邊的楊柳,就是這么一個引子。

她呆呆地望著飄綠的柳枝,回憶起丈夫離家之前,兩人一起登樓遠(yuǎn)望,他指抽芽的柳枝給她看,她站在他身旁嬌憨地笑。兩人就這么嬉鬧著欣賞爛漫的春光,看著路上的行人,享受著溫暖的時光。

丈夫在外征戰(zhàn)一年,她每日獨自做些閑散事情,未曾察覺分別給她帶來的苦楚。而近日登上樓閣,獨自欣賞春色的場景,與兩人并肩而立,嬉笑著看風(fēng)景的畫面重合了。同樣的亭臺樓閣,同樣的燦爛春光,樓下同樣的行人,她同樣為自己打點了精致的妝,唯一不同的是,身邊少了陪伴的人。

古時的女子,嫁了一個男人,這個男人便是她生命中的一切了,她除了侍奉丈夫,似乎也沒有其他的生活目標(biāo)了。而她生活的重心不在身邊了,她天真無邪的性格也不能讓她無憂無慮很久,終有一天,她明白了什么是離愁,而這一天,到來得這么快。

她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jīng)做的那些美夢,是多么不切實際。保家衛(wèi)國也好,建功立業(yè)也好,跟她又有多大的關(guān)系呢?她只不過是生活在深閨中的一個小婦人而已,只要國家還是平安的,她的生活依然會繼續(xù),不起波瀾。那萬里之外的戰(zhàn)場上,也并不缺少她丈夫一人。以她的小女子眼光看來,他奔赴戰(zhàn)場,殺敵的大軍中不過是多了一人,多一人少一人,戰(zhàn)斗都還會繼續(xù)。然而對于這個家,少了一個人,天就塌了,她便失去了整個生活的重心。

站在這欣欣向榮的春光之中,她卻如同身處寒冬,看到了別人執(zhí)手相伴,看到萬物生機勃勃,才突然感覺到了自己的孤獨。回想這一年來,始終一個人游玩,一個人賞月,苦悶的心情無人可以訴說,瑰麗的美景無人可以分享,只有相思和孤獨,在夜晚擾得人徹夜難眠。

女子陷入回憶中,后悔不已,后悔當(dāng)初希望丈夫為取得功名而奔赴戰(zhàn)場。相比之下,英雄情結(jié)、功名利祿,有哪一樣,能比得上兩人日日夜夜長相廝守更重要呢。少了丈夫的陪伴,才懂得平凡生活的珍貴。她寧可自己的丈夫一生平凡,她也寧愿不要那些榮華富貴,只要當(dāng)她看到動人的美景時,能夠有人分享,有人陪她笑,就足夠。

若人生還有再選擇一次的機會,她一定不會讓他征戰(zhàn)沙場覓封侯,只要兩人長相廝守,便足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