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春景
宋·秦觀
題考:后唐莊宗李存勖自度曲,有詞云:“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于是樂府取“如夢”二字作為曲名。也有說法如是:“莊宗修內苑,掘土有繡花碧色,中得斷碑,載此詞。”該詞調復加一疊,則名《如意令》。后唐莊宗李存勖制此詞時,本名《憶仙姿》,有說蘇軾以其詞中有“如夢、如夢”疊句,因而改名為《如夢令》。由此可以推斷,該詞調創(chuàng)始于五代,而調名《如夢令》可能是宋代才有的。此外,該詞調又名《晏桃源》、《比梅》等。
作法:本詞調共33字。全詞以六言句為主。第一、第二句的第一字可以平仄不拘,但是第三字以用仄聲為佳,第五字則以用平聲為佳。因為這兩句要對偶,所以平仄要格外注意,最好以一三五字平仄相對。第三句為仄起平收的五言句,無需用韻。第四句和最后一句,與第一、第二句相同;只是第一字個以用平生為佳。第五、六為兩字疊句,協(xié)韻。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剪波綠皺。指冷玉笙寒⑴,吹徹小梅⑵春透。
⊙●⊙○○▲ ⊙●⊙○⊙▲ ⊙●●○○ ⊙●⊙○ ○▲
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 ○▲ ⊙●●○◎▲
注釋:
⑴玉笙寒:玉笙是對笙的美稱,笙吹久了,簧片會變得濕潤,因此說“寒”,需要用微火烘干才能合律。
⑵ 吹徹:徹,是大曲的最后一遍;吹徹意為吹到最后一曲。 小梅:樂曲名。唐《大角曲》里面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評析:該詞作者一說為黃庭堅,元至正本《草堂詩餘》作無名氏詞。這首詞主要寫一個吹笙人在春日中的寂寞心情。前兩句描寫美麗的春日風光:黃鶯用嘴啄弄花瓣,使得花瓣靜靜滑落;輕靈的燕子用剪刀一般的尾翼輕點水面,使這片湖泛起層層綠波。這一片輕柔美麗的春日風光,但是此詞偏要用樂景來寫哀情。這位吹笙人孤獨地將小梅曲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笙的簧片都已經濕潤,可是依然沒有人來聽,依然只有吹笙人自己。在這大好的春光之中,吹笙人還如從前一樣寂寞哀愁。吹笙人究竟為何而愁,詞中沒有提到,讀者有廣闊的想象空間。只是這位寂寞的吹笙人,因為哀愁而憔悴,竟然變得像那湖邊的柳樹一樣消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