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春暮
宋·朱藻
題考:萬樹的《詞律》在《丑奴兒》注中說:“全唐詩作《采桑子》。此調(diào)為唐教坊大曲,一名《采?!?,一名《楊下采桑》;南卓《揭鼓錄》作《涼下采?!?,屬太簇角。馮正中詞,名《羅敷艷歌》,李后主詞,名《采桑子令》。宋初皆名《采桑子》,陳無己名《羅敷媚》,惟黃山谷名《丑奴兒》。”這里所說的黃庭堅的《丑奴兒》,即是 “得意許多時”那首,共62字,本首詞區(qū)別較大,因而詞調(diào)《采桑子》可能與《丑奴兒》并無關(guān)涉。
作法:本詞調(diào)共46字,上下兩闋完全相同。首句七字,無須用韻。第二、第三兩句都是四字句,平仄句法相同,前者起韻,后者協(xié)韻。第四句是仄起平韻的七言句,協(xié)韻。
幛泥油壁⑴人歸后,滿院花陰,樓影沉沉,中有傷春一片心。
⊙○⊙● ○○● ⊙●○△ ⊙●○△ ⊙●○○⊙●△
閑穿綠樹尋梅子,斜日籠明,團(tuán)扇⑵風(fēng)輕,一徑楊花不避人。
⊙○⊙●○○● ⊙●○△ ⊙● ○△ ⊙●○○⊙●△
注釋:
⑴ 障泥:垂置于馬腹兩側(cè),用來遮擋塵土的障物。油壁:婦女所乘坐的裝飾精美的輕便車。因車壁用油涂飾而得名。
⑵ 團(tuán)扇:又名宮扇、紈扇,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
評析:這是一首惜春之作,同時也包含著詞人對一位女子的愛慕與惆悵。春意闌珊,這位女子乘著油壁香車回去了,原來喧鬧的庭院便霎時間冷清起來了。花陰寂寂,樓影沉沉,只有剩下詞人獨自傷心徘徊,卻無人知。他信步穿過已成濃蔭的樹叢,尋找梅子。“尋梅子”表現(xiàn)了春末夏初的風(fēng)景特點,同時可能又有其他含義。唐杜牧有一首《嘆花》詩:“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fēng)擺花狼藉,綠葉成蔭子滿枝?!北驹~的“尋梅子”或有詞人擔(dān)心那位女子另屬他人之意,然不能確定。這時候夕陽返照,使得樹林也亮麗起來。詞人想到那位女子曾經(jīng)用美麗的團(tuán)扇搖出輕柔的風(fēng),可是她歸去的路上現(xiàn)在卻落滿了楊花。最后一句的以景作結(jié),將詞人難言的愛慕與惆悵遮掩了起來,卻讓讀者對其感受得更為深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