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堇菜 周原膴膴 堇荼如飴
堇菜孟春即生,葉似柳而短,花形似西洋高帽,色紫紅,后人謂“堇色”,自堇菜之花始。花后結角,作三杈狀,裂后現(xiàn)籽若粟米。堇菜花開一季,繁于四野,然不過立夏,皆倏忽凋亡。舊以堇菜根莖并嫩葉為食,或言味苦,或言味甘,爭辯無休。
苦堇有靈定周原
亶父竟然決定向那些蠻夷之輩屈服了?聽聞亶父即將退避之訊,豳地百姓無不心懷惴惴。狄人興兵來犯,亶父居豳,以仁義為 治,不忍見兵戎血光,乃至生靈涂炭,故而以皮毛錢幣之屬,贈予狄人,意欲講和,豈料狄人不允。復贈犬馬牲畜,乃至珠寶美玉,仍不得免。亶父乃悟:“狄人之所欲,吾土地?!卑@自身失德,不能感化夷狄,亶父決定不興刀兵,拋棄封地,遠走他鄉(xiāng)。豳地百姓為其仁德感召,紛紛棄故土隨行。
行至岐山,亶父操琴作歌曰:“狄戎侵兮土地移,遷邦邑兮適於岐。烝民不憂兮誰者知,嗟嗟奈何予命遭斯?!贬街锨∮袝缫埃秸裁?,亶父眾人便在此停歇。但見叢草之間,生出苦堇之苗,擷而烹食,其味甘甜;又有別樣野草,名為“苦荼”,其味原本苦澀,然則生于此處者,味亦甚佳。亶父見此地水草肥美,隱隱有靈氣,更有堇荼二草味美,似兆天意,更兼占卜得吉,便決意留下。——此處名為“周原”,而后文王武王皆出于此,待武王伐紂,商滅周興,亶父也被尊為“古公”?!对娊?jīng)·大雅·綿》即為贊頌亶父之篇,其中有詞句曰:“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辟濏炛茉烂?,苦堇味美,龜卜吉兆,周朝先民才由此定居,繼而繁衍開去。
圖說:堇菜家族在我國各地都可見到。北京城市草坪中,春季最常見的是早開堇菜[左下圖],常可成片開放[上圖],初夏果實成熟[右下圖]。
蓼蟲不識堇味甘
古公亶父在周原所遇的野菜,其名為堇,今人呼作堇菜。至于此物的味道,卻終于成了千古奇案——或曰堇菜之味苦澀而不堪食,或曰甜美滑嫩,古人多以為蔬?!稜栄拧分袑⑤啦朔Q為“苦堇”,于是有人將《詩經(jīng)》里的詞句看作:苦堇與苦荼,這兩種野菜原本粗鄙苦澀,難適口腹,然而在周原,縱然如此頑劣的植物,竟也香甜如飴。由此之故,周朝先民所居之地,想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有神明冥冥之中庇護。甚至本草學家所謂的“堇汁味甘”,也被強解為,此乃古人反語,以甘稱苦堇,猶如稱良藥甘草之味大苦。
南朝劉宋鮑照《代放歌行》詩中有言:“蓼蟲避葵堇,習苦不言非。小人自齷齪,安知曠士懷。”蓼者,辛辣之草,蓼蟲久以惡草為食,而不知堇菜、葵菜乃甘美之物,猶如小人難解君子胸懷?!颂庉啦税抵妇樱湮兑才c古人長久食用的美味葵菜相提并論,想必應當甜美才是。郭璞注《說文》亦如此描述:“葉如柳,子如米,汋食之滑?!狈堑墒澄睹?,而且葉和種子的形狀,儼然與如今的堇菜相同,郭璞稱之為“堇葵”,想來也是因其葉滑如葵的特性之故。
古之堇菜,或曰并非今之堇菜,而是指水芹、紫堇等物,故而有關其味之辯,始終未休。今人所謂的堇菜,我卻是實實在在品嘗過的——年幼時春日里拎著小鏟子,似模似樣地幫忙挖野菜,原本需挖薺菜、蒲公英之流,我卻將松軟泥土中大凡可見的葉子,都挖將回來,自免不了被說教幾句。既已采回,家中長輩便不舍得扔掉,可食種類無論味美與否,統(tǒng)統(tǒng)烹制了端上餐桌。那里頭就有堇菜,嫩葉如同短小的柳葉,成簇會集于筷子般粗細的根莖之上,吃時根莖已然去除,嫩葉卻沒有太過特殊的味道,既不似古人夸贊得宛如珍饈,亦不若批駁得那般苦澀難咽。后來我才聽說,堇菜是要吃根莖的,洗凈蒸熟,味似山藥,但這終究無緣嘗試了。于是在我的記憶里頭,堇菜的味道就是味薄而寡淡的尋常野菜,大約我也如那蓼蟲,不識堇菜的妙處吧。
毒物緣何怨堇花
相較于堇菜的滋味,今人想必對堇菜的花朵更為熟悉:春日草地上,似柳葉而狹長的葉子叢中,生出一兩朵形態(tài)奇異的小花,顏色約莫當算作紫色,卻多少偏向些紫紅,至于形態(tài),則更加難以用言語形容——正面看去,似裝扮作鬼臉的面具,而側面看來,則像是西方巫師所戴的錐形帽子。因著堇菜之花顏色特異,這種色彩,被古人單獨命名為“堇色”。
至于堇菜之名的由來,有人以為,開堇紫色花的野菜,名叫堇菜,端得順理成章——這卻本末倒置了。古人曰“堇”,其字通“謹”,更有“天謹”之說,指突如其來的天災,堇菜春日發(fā)生,生機滿滿,至若開花結果,不出一個月的工夫,待到初夏,往往興旺一時之堇菜,已統(tǒng)統(tǒng)消亡不見,恍若天災所致。故而堇菜之名,當由其短命特性而來。
圖說:南京紫金山上的心葉堇菜[上圖]在驚蟄時已然綻放;西藏林芝海拔四千米的高山草甸上,雙花黃堇菜[下圖]則要到小暑節(jié)氣才會開花。
倒是自從堇菜之花的顏色被稱作堇色之后,多有花色相似的植物,也被冠以“堇”名。先秦時一出知名的陷害案例,就有“堇”參與其間。驪姬為晉獻公所寵,為扶其子上位,設計陷害太子申生:申生獻肉胙于晉獻公,驪姬暗使人“置堇于肉”,而囑獻公勿食,以犬及小內(nèi)侍試之,食者皆死。晉獻公疑太子存有加害之心,意欲誅之,眾公子中,唯重耳得以逃脫,周游列國,終平晉亂而成就“春秋五霸”之業(yè)?!浅鲞@一系列故事的起因,藏于肉中的名叫“堇”的毒藥,自然并非古人品評滋味的堇菜,而是名為烏頭的劇毒之草。烏頭花開,絕類堇菜之色,形又略似,故而亦被稱作“堇”,其根莖有大毒,雖可入藥,卻亦是古時常用的殺人毒物。
圖說: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的濕草地上,夏至時節(jié)開放的長蔓堇菜[右圖]花形獨特,因花色常雜糅,又名雜花堇菜。它與常見栽種的花卉三色堇[左圖]相似而植株較嬌小。
春花最喜是尋常
堇菜最令人歡愉之處,卻并非那懸而未決的味道,也非正人君子的喻義,而是在城市里頭,縱使人工草坪四下充斥,鋼鐵怪獸吐霧吞云,它們也能夠頑強地生長,在春風未暖的時節(jié),便早早為荒蕪涂抹上星星點點的顏色?!v使是北方,過了驚蟄節(jié)氣,在向陽的墻根下或荒草叢中,就有些許堇菜迫不及待一般,伸出新葉,插上堇紫色的小花。約莫半個月之后,尚未返青的草坪,就已是堇菜的天下。
因著極為常見,在春日里又幾乎不可能被忽視,堇菜是我幼年時就能認出的少數(shù)幾種植物之一。那時卻只知道是堇菜,區(qū)分不清具體的種類,直到許多年后,我才勉強能夠分得出,葉子略寬大、開花較早的乃是“早開堇菜”,葉子狹長、花期稍晚的是“紫花地丁”,這兩種是城市里最常見的,卻又總是相互混淆。至于那些靠名字和葉形對應就能識別得出的“心葉堇菜”“戟葉堇菜”,乃至山間更多的其他種類堇菜,真?zhèn)€一一相見,才知道堇菜的花色其實非只有堇紫色一種,淡粉色、紫紅色、藍紫色、白色甚至黃色,若非識得花朵的獨特形態(tài),怕是不敢相認了。
實則尚有另一種堇菜,潛藏在都市許久了,只是人們不將它當作堇菜看待而已。那種堇菜確也生得特異,花朵不似巫師的高帽,更近扁平,顏色也并非單一,而常混著紫色、黃色、白色的諸般色彩,更兼花瓣上的條紋搭配,儼然作一副擠眉弄眼的面龐狀,形如臉譜一般。這花卉源自歐洲,本叫作“三色堇”的,卻為人們稱作“貓臉花”“鬼臉花”抑或“蝴蝶花”。三十年前,這還算作奇特花卉,如今卻因大肆栽種,終究淪為了裝點街道或花壇布景的尋常之物。
然而在花盆或公園里相見,是一番感悟,真?zhèn)€在野外草叢中遇到,卻是別樣體味。在新疆阿勒泰的濕草地之間,我忽而望見了迷你版的三色堇,花雖小了許多,卻顯得精致而不蠢笨,它們躲在草叢里,仿佛窺探的精靈,讓人總覺得由某處傳來注視的目光。這是種野生的堇菜,和三色堇親緣較近,名為長蔓堇菜,我國僅于阿勒泰地區(qū)方可見到。雖是難得,我卻對這堇菜心存芥蒂,覺得那張臉孔之下,仿佛暗藏著什么詭謀。直到同行的朋友摘了眼鏡,嘟起嘴,挑高眼角,模仿那堇菜的形態(tài),我才終于笑出了聲——不必介懷,它們原本就是精靈,不然何以倏忽而生,又倏忽消散不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