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詩與智慧
古今詩學和優(yōu)秀詩人的創(chuàng)作實踐都昭示著一種共識:詩歌最集中、最凝練、最精美地體現(xiàn)著人類原創(chuàng)性思維的智慧。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一個民族的智慧關系到能否生存以及生存質量:有智慧,才有創(chuàng)造,才有國力的增強和社會的進步。啟智育靈關乎民族和個人的生存、發(fā)展大計。時代呼喚智慧,智慧呼喚詩和詩教。詩和詩教極大地有助于啟智育靈,這就是本講的主題。
一、詩是原創(chuàng)性文化藝術
古希臘人認為“詩性沖動”與作為人類交流工具的語言“制造”是一致的,即人類語言起因于詩性沖動。因此,德國著名學者奧爾格·哈曼(1730-1788)曾說詩是“人類的母語”(據(jù)恩斯特·卡西爾《語言與神話》)。最早出現(xiàn)的原始文化便是詩歌。東漢何休在《春秋公羊傳》的解詁中說:“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毕鄠鳟a生于黃帝時代(約公元前三四千年)的《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倍嗌倌芊从碀h語草創(chuàng)時期的情景。《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卞X鍾書《談藝錄》說:“與其曰:‘古詩即史’,毋寧說:‘古史即詩’,此《春秋》所以作于詩亡之后也?!惫畔ED也是先有荷馬(約公元前一千年)的兩部史詩,之后才有希羅多德(前484-前425)的《歷史》。
從藝術的本源來說,意大利18世紀學者維柯(1670-1774)在《新科學》中說:“一切藝術都起源于詩,最初的詩人都憑自然本性才成為詩人(而不是憑技藝)?!痹娕c音樂的關系,相傳為孔子再傳弟子公孫尼子所作的《禮記·樂記》中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說明詩樂同源,詩在樂先,至少同時。詩與畫的關系,希臘詩人西蒙尼德斯和我國元代畫論家趙孟都曾說:“詩為有聲之畫,畫為無聲之詩?!鼻耙痪洳贿^是指出詩的一種形象化表意方式,后一句才觸及畫產生于詩的實質。因為詩的原始形態(tài)應是口頭語言,畫則產生于原始的“圖騰崇拜”,后者是象形文字的擴張,必在口頭語言之后。因此詩比畫更古老。建筑似乎與詩并無直接聯(lián)系,但當人們把建筑作為藝術來追求并實現(xiàn)的過程中,就不能不像一切藝術以至于一切科學那樣,都需要詩和詩性思維的營養(yǎng)。我們不再滿足于曾經引為自豪的火柴盒般單調的摩天大樓,于是在建筑中還必須考慮與人類生態(tài)環(huán)境密切相關的和諧和環(huán)保問題,以實現(xiàn)德國詩人、哲學家海德格爾(1889-1976)預期的“詩意地棲息于大地”的理想。無數(shù)的實踐證明,藝術如無詩意的指引便會迷失其藝術特質,中國古老的玉雕藝術兩三千年以來一直只被作為“古董”或“工藝品”把玩,到現(xiàn)當代,情況才有了改觀。例如詩人余光中的《白玉苦瓜》一詩便揭示出玉雕中蘊含的生命之歌:
……在時光以外奇異的光中熟著,
一個自足的宇宙飽滿而不虞腐爛,
一只仙果不產在仙山,
產在人間久朽了,你的前身,
唉,久朽為你換胎的那手,
那巧腕千眄萬睞巧將你引渡,
笑對靈魂在白玉里流轉,
一首歌,詠生命曾經是瓜而苦,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從以上語言、文化、藝術史的簡要回顧不難明確詩是原創(chuàng)性文化藝術的地位。
二、詩性思維及其特點
要認識詩是原創(chuàng)性思維的本質,首先要明確詩離不開思維。后人疑成書于戰(zhàn)國的《虞書·堯典》中說:“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边@是我國古典詩論中言志說的開端。唐初孔穎達《毛詩正義》進一步明確:“在事為詩,未發(fā)為謀,恬澹為心,思慮為志,詩之為思志也。”這些都明示了詩即思,與孔子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異出而同義。即便是最重視詩的抒情性的英國湖畔派浪漫詩人華茲華斯(1770-1850)也說:“詩起源于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保ā妒闱楦柚{集·序言》)而“回憶”即是理性之“思”的涵義之一。法國浪漫詩人繆塞(1810-1857)在著名的《五月之夜》一詩中,形象地說明詩不能從強烈的情感中產生:
哦,繆斯,永不知足的精靈!
不要這樣苦苦地追逼著我!
當狂風來臨之時
沙上寫不下什么……
應當指出的是承認“詩”即“思”,“無思即無詩”絲毫不會否定詩的抒情特性。我國是抒情詩的大國,“無情亦無詩”是與“詩即思”相得益彰的。高明的詩人能把詩意的思想性和抒情的藝術性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如王維名作《雜詩》: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清俞陛云評說:“故鄉(xiāng)久別,釣游之地,朋酒之歡,處處皆縈懷抱。而獨憶窗外梅花,論襟期固雅逸絕塵,論詩句復清空一氣,所謂妙手偶得也。”小詩抒鄉(xiāng)思離情,展雅懷素抱。獨憶梅花而不涉其他可憶可懷的人、事、物,這是潛意識中不自覺的選擇性所致。潛意識決定于王維平日的襟期懷抱和詩性經驗?!斑x擇性”雖不自覺,卻是比較思維的產物。至于最終將詩意表達成語言文字,就更不能沒有理性思維的參與了。
詩的原創(chuàng)性思維還體現(xiàn)在詩性思維的特殊性方面。法國著名學者雅克·馬利坦(1882-1973)在《藝術與詩中的創(chuàng)造性直角》中說:“考慮到詩的特定的構成方式,它需要藝術的或技術的技巧,但若考慮到詩的本質和它所涉及的真正的‘瘋狂’,它更得依賴于創(chuàng)造性的理性?!薄白尠乩瓐D的繆斯入于詩人的靈魂之中,但她不再是詩神而是創(chuàng)造性直覺;同時使柏拉圖的靈感入于想象結合在一起的智性之中,在智性中,來自靈魂的靈感成為來自概念的理性的靈感,即詩性經驗?!笨梢?,馬利坦所謂的“創(chuàng)造性理性”是“創(chuàng)造性直覺”(也稱“詩性直覺”)與“詩性經驗”的結合而成的“直覺的理性”。在“直覺理性”中,雖無邏輯推理,但包含邏輯概念(詞語和語法等),這是直覺在經驗基礎上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把握。因此詩性思維具有“直覺理性”與“邏輯理性”相結合的特點。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曾說:“夫神思方運,萬途競萌,規(guī)矩虛位,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這段話描述的就是詩性直覺思維狀態(tài)。宋代詩論家嚴羽《滄浪詩話·詩辯》中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而古人未嘗不讀書,不窮理。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這個“別材說”實即直覺理性和邏輯理性的融匯狀態(tài),不過說得玄奧而已。
三、詩性直覺與詩歌創(chuàng)作
優(yōu)秀詩作中充盈著的詩性智慧,來源于詩性直覺的閃光。鐘嶸《詩品序》中說得比較簡潔:“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薄爸睂ぁ本褪窃娦宰杂X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之一。詩歌創(chuàng)作所不可缺少的想象力其實就是有意識地搜尋直覺的真相,就是直覺與判斷的結合,從而將感覺材料理念化和整體化,并達到加工成審美意象的最終目的。19世紀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理論家柯勒律治在《文學傳記》中的有關論述成為西方文學批評中關于“想象”的主導理論,他說:“想象,在我看來……是一切人類知覺的活力和原動作用,并且在人類有限的心智里,重復著無限的‘我在’的畛域中永恒的創(chuàng)造活動……”柯勒律治的論述架起了直覺和想象的橋梁,還指出了想象力的無限創(chuàng)造性。
詩圣杜甫的名詩《絕句》(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此詩是公元764年,即安史之亂平定后一年,詩人由梓州返回成都草堂時所作。絕句由較少采用的兩個對仗構成,但具有意外的節(jié)奏輕快感,恰與畫面的明麗相匹配,傳達出詩人無比歡快的心情和“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的遐想。首聯(lián)對仗憑詩性自覺,調動了色彩對比、動態(tài)寫生等手法。轉句“西嶺千秋雪”未必僅僅是點綴畫面的需要,與“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盜寇莫相侵”(《登樓》)聯(lián)系來讀,或也寄寓了西南方面的吐蕃覬覦唐帝國的圖謀一定不能得逞,正如白雪皚皚的“西嶺”屹立“千秋”不可動搖一樣的信念。若果如此,則結句就不單是“即從巴峽穿巫峽”的萬里歸航,而更是唐王朝從此中興的“艨艟巨艦”了。應該指出的是,呈現(xiàn)在這副精致而宏闊的畫面中的與其說是視、聽覺形象,倒不如說是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意中之象即意象。因為由成都草堂之“窗”根本望不見被稱為雪山的高黎貢山和夾金山,門前的浣花溪也停泊不了可駛向“東吳”的“萬里船”,這些完全是基于詩性直覺的想象力的創(chuàng)造。
法國早期象征主義代表人物波德萊爾(1821-1867)的一首十四行詩《呼應》是最能表現(xiàn)詩性直覺的象征派杰作:
自然是一座殿堂,那里的活柱石
不時傳出一些隱隱約約的話語
人在這象征的樹林里來來去去
樹林子以親切的目光向你注視
仿佛來自遠方的悠長的回音
終于融入自然的幽深的懷抱
仿佛是浩漫無際的黑夜和白晝
香氣、顏色和聲音在此呼彼應
有些香氣新鮮得如兒童的肌膚
柔和得如雙簧管,翠綠得如牧場
另外一些——爛熟了,還自矜豐富
那永無止境的品物在不斷擴展
如同龍涎香、麝香、安息香和篆煙香
一起歡唱著心靈和感官的狂想。
這是一首表現(xiàn)藝術起源和本質的哲理性象征詩。在詩人的“心靈和感官”的狂想曲里,“香氣、顏色和聲音”成了融入自然懷抱的藝術的象征??捎|、可聞、可見、可嗅(這是錢鍾書先生所說的通感);還能賦予靈性:會熟透、變質,“還自矜豐富”,使一個深奧抽象的哲理主題化入了一個憑直覺創(chuàng)造的意象之中。古今中外杰出詩人共有詩性智慧賦予的偉大創(chuàng)造品格。
四、詩性智慧與科學創(chuàng)造
歷代各國都曾以神話和詩對世界的想象性征服來代替對自然力的科學征服。古希臘神話中出現(xiàn)了達羅斯父子的飛行嘗試,今天已經有了各種飛行器,李白有“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夢想,人類在20世紀60年代實現(xiàn)了登月。這兩次征服之間的橋梁便是詩性智慧的開拓。愛因斯坦認為直覺和想象是科學創(chuàng)造的先決因素。他說:“物理給我們知識,藝術給我們想象力,知識是有限的,而藝術想象力是無限的?!狈▏髷?shù)學家彭加勒則說:“邏輯是證明的工具,而直覺是發(fā)現(xiàn)的工具?!保ň姉钍遄印犊茖W與人文相融而成綠》)1982年諾貝爾獎得主美國腦科學家斯佩里發(fā)現(xiàn)了人的左腦主要從事與科技有關的邏輯思維,而右腦則主要從事與文藝有關的形象思維,右腦的信息貯存量是左腦的100萬倍。日本科學家青山茂雄研究進一步確定了人的左腦是個人腦,右腦則是祖先腦;人類500萬年進化的成果主要存貯在右腦,右腦在人的直覺判斷和決策創(chuàng)意中起決定作用。這個研究成果為開發(fā)詩性直覺、想象與促進科學創(chuàng)造之間的聯(lián)系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我國古代杰出詩人的作品中不乏詩性直覺與現(xiàn)代科學原理暗合的例子。辛棄疾有一首寫于中秋節(jié)的《木蘭花慢》(送月)的詞,與現(xiàn)代天體科學知識有驚人的接近。原詞是: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情由?;秀笔谷顺睢E氯f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全詞因用天問體賦(題頭語)運用神話和詩性直覺猜想了月球圍繞地球在運轉的科學事實。這竟然發(fā)生在距今近九百年前,近代科學遠未醒的時代,真是不可思議。就上半闋而言,不僅說出了此處月亮西落,應在地球背面東升;還猜到了地球上空有現(xiàn)今宇航用語“高空風”的存在;而且覺識了月亮“無根誰系”,定有某種看不見的力量(引力)的作用,以致縛住了“嫦娥”欲嫁不能。
科學史上的許多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來源于直覺和猜想。瓦特從開水壺蓋的跳動中受啟示而發(fā)明了蒸汽機,揭開了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序幕;牛頓從蘋果由樹上掉落悟出了引力定律,建立了機械力學的恢宏體系,鑄就了經典物理學的輝煌。中國歷來有“山中方一日,世間已千年”的仙凡時空不同的傳說,這與奠定近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的愛因斯坦相對論所推斷的高速運動的時鐘變慢的科學結論也相契合。
直覺和想象是原創(chuàng)性詩性思維的本質??茖W技術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直覺和想象。直覺和想象是藝術和科學共有的智力空間,而正是詩教提供了開發(fā)直覺和想象力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