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
作者介紹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屬安徽)人。以恩蔭曾任主簿、縣令。召試,賜進(jìn)士出身。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稱。又因與蘇舜欽齊名,時稱蘇梅。陸游在《梅圣俞別集序》中,曾舉歐陽修文、蔡襄書、梅堯臣詩“三者鼎立,各自名家”。歐陽修倡導(dǎo)古文運(yùn)動時,在散文方面支持他的是尹洙等,在詩歌方面支持他的便是梅堯臣等,歐陽修還自以為詩不及堯臣。曾敏行《獨(dú)醒雜志》卷一記王曙知河南時,堯臣為縣主簿,曙見其詩說:自杜甫歿后,二百余年不見此作。這話當(dāng)然有些夸大,但足見其為當(dāng)時人所推崇。
嘉祐五年,汴京大疫,他于四月間病逝。六月,其子載柩南歸。元人貢奎《題梅圣俞于越亭》云:“詩還二百年來作,身死三千里外官。知己若論歐永叔,退之猶自愧郊寒?!蹦┚浼匆皂n愈與孟郊比喻歐、梅。
他的一些寫當(dāng)時政局和社會生活的作品,都很尖銳明朗,寫農(nóng)村的有《岸貧》的“稚子將荷葉,還充犢鼻裈”、《小村》的“寒雞得食日呼伴,老叟無衣猶抱孫”。當(dāng)時還是北宋中期,農(nóng)民卻已無衣蔽體。他在結(jié)末又說:“嗟哉生計一如此,謬入王民版籍論?!痹娙嗽勾讨榭梢?。
在風(fēng)格上,他自己一再說想致力于平淡,但有些卻有酸澀味道,使人真有“漱石”之感,歐陽修在《梅圣俞墓志銘》中也說“間亦琢刻出以怪巧”。大體上說,他的詩風(fēng)可分為古淡與刻畫兩種,但古淡之極易致枯燥,刻畫之極易致怪巧。其次是缺少含蓄,往往和盤托出,也就是“易盡”,和他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名言不相稱。錢鐘書《談藝錄》說:“花上有微陰,水邊無近思,都官之好語也,亦頗似其詩境?!边@比喻很中肯。要之,梅詩在宋詩中的成就,還是龔嘯兩句話最有分寸:“去浮靡之習(xí)于昆體極弊之際,存古淡之道于諸大家未起之先。”(見《宋詩鈔》引)
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1
春洲生荻芽2,春岸飛楊花。河豚當(dāng)是時,貴不數(shù)魚蝦3。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4,怒目猶吳蛙5。庖煎茍失所6,入喉為鏌铘7。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持問南方人,黨護(hù)復(fù)矜夸。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我語不能屈8,自思空咄嗟9。退之來潮陽,始憚餐籠蛇10。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11。二物雖可憎12,性命無舛差13。斯味曾不比14?中藏禍無涯。甚美惡亦稱15,此言誠可嘉16。
1 范饒州,指范仲淹,當(dāng)時他任饒州知州。古人常以此作為一種尊稱。饒州,治所在今江西鄱陽。坐,通“座”。
2 春洲,春天的水澤。荻芽,荻的嫩芽。歐陽修《六一詩話》中曾說“南人多(以河豚)與荻芽為羹”,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亦說:“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p>
3 不數(shù),魚蝦就不足道了。
4 封豕,大豕。
5 怒目句,傳說河豚盛氣易怒。
6 庖煎句,意謂如果燒得不得法。
7 鏌铘,即莫邪,利劍名。
8 不能屈,不能折服他們。
9 咄(duō)嗟,驚嘆貌。
10 退之兩句,韓愈謫潮陽,有《初南食貽元十八協(xié)律》詩云:“唯蛇舊所識,實(shí)憚口眼獰。開籠聽其去,郁屈尚不平?!蓖酥n愈字。
11 子厚兩句,柳宗元謫柳州,韓愈有《答柳柳州食蝦蟆》詩云:“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懼染蠻夷,失平生好樂。而君復(fù)何為,甘食比豢豹?!弊雍?,柳宗元字。
12 二物,指蛇與蝦蟆。
13 舛(喘chuǎn)差,差錯,出事故。
14 斯味句,意謂河豚之味豈比不上蛇與蝦蟆。曾,豈。
15 甚美句,意謂美與惡常互相依附?!蹲髠鳌ふ压四辍罚簳x叔向欲娶于申公巫臣氏,叔向母以其為夏姬之女而阻之,曰:“吾聞之,甚美必有甚惡?!狈Q,相當(dāng)。
16 嘉,贊美。
說明
此詩作于景祐五年(1038),借此諷世。因?yàn)槭郎献杂幸恍┟髦獣拭鼌s拼死吃河豚的人。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極為賞識,說梅詩“只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此詩作于樽俎之間,筆力雄贍,頃刻而成,遂為絕唱”。但陳衍在《宋詩精華錄》中評云:“此詩絕佳者實(shí)只首四句,余皆詞費(fèi)。然所謂探驪得珠,其余鱗爪之耳,聽之而已?!彼@意思,翁方綱在《石洲詩話》卷三中已經(jīng)說了:“宛陵以河豚詩得名,然此詩亦自起處有神耳?!?/p>
田家語
庚辰詔書1: 凡民三丁籍一2,立校與長3,號“弓箭手”4,用備不虞5。主司欲以多媚上6,急責(zé)郡吏,郡吏畏不敢辨,遂以屬縣令7?;ニ衙窨?sup>8,雖老幼不得免,上下愁怨,天雨淫淫9,豈助圣上撫育之意耶?因錄田家之言,次為文10,以俟采詩者云11。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里胥扣我門12,日夕苦煎促。盛夏流潦多13,白水高于屋。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前月詔書來,生齒復(fù)板錄14。三丁籍一壯,惡使操弓
15。州符今又嚴(yán)16,老吏持鞭樸17。搜索稚與艾18,唯存跛無目19。田閭敢怨嗟20?父子各悲哭。南畝焉可事21?買箭賣牛犢22。愁氣變久雨,鐺缶空無粥23。盲跛不能耕,死亡在遲速。我聞?wù)\所慚,徒爾叨君祿24。卻詠《歸去來》25,刈薪向深谷26。
1 庚辰詔書,《續(xù)資治通鑒》卷四十二,載仁宗康定元年(歲次庚辰,公元1040年)六月甲辰詔:“陜西、河北、河?xùn)|、京東西等路,量州縣戶口,籍民為鄉(xiāng)弓手、強(qiáng)壯(宋代鄉(xiāng)兵名稱)以備盜賊。”
2 三丁籍一,唐代已有此制。白居易《新豐折臂翁》:“無何天寶大征兵,戶有三丁點(diǎn)一丁?!奔怯?,征集。丁,壯丁。
3 校,統(tǒng)轄各路弓箭手的頭領(lǐng)。長,隊長。
4 弓箭手,宋代鄉(xiāng)兵名稱,以五十人為一隊。
5 不虞,猶言不測,意外。
6 主司,主管征集弓箭手的官吏。
7 屬,通“囑”。
8 民口,戶口。
9 淫淫,久雨貌。
10 次,編排,編寫。文,古人所謂“文”,有時亦包括詩。
11 采詩,相傳周代有采詩的官吏,從采集的詩歌中觀察民風(fēng)。云,句末語助詞,無義。
12 里胥,地保一類的公差。扣,同“叩”。
13 潦,同“澇”。
14 生齒,舊指男八月而生齒,女七月而生齒,官府即登記入籍,后因稱人口為生齒。板錄,登記。
15 惡使句,謂強(qiáng)迫百姓入伍受訓(xùn)。弓(獨(dú)dú),弓套。這里指弓。
16 州符,州的命令。
17 樸,通“撲”,擊打。
18 稚與艾,小的和老的。古稱五十曰艾。這些稚與艾本來不是被征集的對象。
19 無目,瞎子。
20 田閭,鄉(xiāng)里。敢,豈敢。
21 南畝句,用《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中“馌彼南畝”句意,意謂在這種苛擾下,農(nóng)民怎么還能從事耕作。焉,怎。
22 買箭句,《漢書·龔遂傳》記龔遂為渤海太守,勸民勤務(wù)農(nóng)桑,民有持刀劍者,龔遂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這里反用其語作為諷刺。
23 鐺(撐chēng),鍋?zhàn)?。缶(否fǒu),瓦罐。
24 徒爾句,意謂枉受朝廷的俸錢,亦即韋應(yīng)物“邑有流亡愧俸錢”之意。爾,作詞綴,猶“然”。
25 卻詠句,陶淵明辭官歸隱時,曾作《歸去來辭》以明志。這里表示自己也要像陶淵明那樣棄官務(wù)農(nóng)。
26 刈(異yì)薪,割柴草。
說明
此詩作于康定元年,梅堯臣知襄城縣(今屬河南)時。襄城屬汝州。
這時正值西夏趙元昊侵邊,朝廷因正規(guī)軍隊不足,乃下令以鄉(xiāng)兵補(bǔ)充,防守地方。這從防衛(wèi)意義上說,本來也是對的??墒怯捎谥魉久纳希锺泸}擾,結(jié)果成為上下愁怨的虐政。試想一家有三個壯丁,就要抽去一個,這要抽調(diào)了多少強(qiáng)勞動力。抽去之后,自然不會有積極的善后措施,因此勢必影響防澇滅蝗工作。天災(zāi)和人禍之間本來密切相關(guān)。作者在序中說,他寫此詩的動機(jī),是想通過采詩者而將下情上達(dá)。這愿望未必能在當(dāng)時實(shí)現(xiàn),但說明他是很重視詩歌的諷諫作用的。
悼亡(選二)1
結(jié)發(fā)為夫婦2,于今十七年3。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我鬢已多白,此身寧久全?終當(dāng)與同穴4,未死淚漣漣。
1 悼亡,自西晉潘岳寫《悼亡》詩后,這一“亡”字就特指亡妻。
2 結(jié)發(fā),古代成婚之夕,有男左女右共髻束發(fā)的儀式。
3 十七年,作者《懷悲》中則云:“東西十八年,相與同甘苦?!?/p>
4 同穴,指夫妻合葬?!对娊?jīng)·王風(fēng)·大車》:“穀(活著)則異室,死則同穴?!标愌堋端卧娋A錄》云:“與放翁之‘此身行作稽山土’皆從《毛詩》來?!?/p>
每出身如夢,逢人強(qiáng)意多1。歸來仍寂寞,欲語向誰何?窗冷孤螢入,宵長一雁過。世間無最苦,精爽此消磨2。
1 強(qiáng)(qiǎng)意,猶言強(qiáng)顏為歡。
2 世間兩句,陳衍云:“末韻即荀奉倩神傷之意。”奉倩,三國魏荀粲字。粲妻死后,不哭而神傷。精爽,猶言精神。
說明
古代悼亡詩中的佳作,皆性情中語。
作者夫人謝氏,謝濤女,謝絳妹。天圣五年(1027)結(jié)婚,時作者二十六歲,謝氏二十歲。當(dāng)時作者很窮困,《懷悲》中所謂“自爾歸我家,未嘗厭貧窶”。慶歷四年(1044),作者乘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郵三溝,謝氏死于途中。因貧不能歸葬,乃葬于潤州。此詩即當(dāng)年作。次年七夕,值謝氏逝世一周年,又作《七夕有感》云:“去年此夕肝腸絕,歲月凄涼百事非。一逝九泉無處問,又看牛女渡河歸?!钡谌錁O沉痛,末句用于悼亡,微嫌不莊。他的“見盡人間婦,無如美且賢”,后人亦覺得是語病。
東溪1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fā)船遲2。野鳧眠岸有閑意3,老樹著花無丑枝4。短短蒲茸齊似剪,平平沙石凈于篩5。情雖不厭住不得6,薄暮歸來車馬疲。
1 東溪,即宛溪,在作者故鄉(xiāng)宣城。
2 行到兩句,王維《終南別業(yè)》:“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睅Z,小洲。
3 野鳧,野鴨。
4 老樹句,李白《長歌行》:“枯枝無丑葉。”
5 蒲茸(戎róng),初長出的蒲草。這兩句與作者《夏日晚晴登許昌西湖》中的“煙蒲勻若剪,沙岸凈無泥”,語意相同。有些詩句,在詩人引為得意的,往往略加變化,反復(fù)表現(xiàn)。
6 住不得,不能多逗留。
說明
至和二年(1055),作者鄉(xiāng)居時作。
方回《瀛奎律髓》卷三十四云:“三四為當(dāng)世名句,眾所膾炙?!钡诹鋸纳呈瘍魝?cè)寫溪水澄澈,亦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云: 圣俞詩工于平淡,自成一家,如《東溪》云: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似此等句,須細(xì)味之,方見其用意也”。作者于《讀邵不疑學(xué)士詩卷》中曾說:“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逼降y,道盡此中甘苦。
雜詩絕句十七首(選一)
度水紅蜻蜓,傍人飛款款1。但知隨船輕,不知船已遠(yuǎn)。
1 款款,輕盈徐緩貌。此句實(shí)也寫船行的徐緩,水面的寧靜。
說明
原為組詩,作者原注云:“自此寶應(yīng)道中,起慶歷七年夏。”朱東潤《梅堯臣集編年校注》注云:“七年當(dāng)作八年?!?/p>
詩人在旅途中,看到了度水的蜻蜓動作,不禁記起杜甫《曲江二首》中的“穿花蛺蝶深深見,點(diǎn)水蜻蜓款款飛”一聯(lián),便將下句化為兩句。
船愈走愈遠(yuǎn),蜻蜓卻一點(diǎn)不知道,這就更寫出這個小生物的稚氣憨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