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學(xué)研究

郭沫若研究(2018年第1輯/總第14輯) 作者:趙笑潔,蔡震


文學(xué)研究

郭沫若古體詩用韻考

黃毓蕓[1]

內(nèi)容提要:郭沫若精通舊學(xué)又長于現(xiàn)代詩歌創(chuàng)作,他在古體詩創(chuàng)作中分別運用了上古韻、“平水韻”及現(xiàn)代音韻,用韻情況呈現(xiàn)出一定的復(fù)雜性。郭沫若古體詩共274首,其中運用現(xiàn)代音韻最多,且最喜用“寒”韻;“平水韻”次之,以陽聲韻居多;少數(shù)運用上古韻,均為陰聲韻和入聲韻。郭氏古體詩用韻特點有三,其一為部分詩作混用兩套音系標準,其二為方言入韻,其三為仿古用韻。由于郭沫若生平詩作眾多,整理與保存程度不一,流傳中難免有訛誤。今通過出韻發(fā)現(xiàn)訛文一則,望對日后郭沫若詩集修訂工作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郭沫若 古體詩 用韻

郭沫若是我國杰出的詩人、戲劇家、歷史學(xué)家和古文字學(xué)家,是文學(xué)和史學(xué)等諸多領(lǐng)域的開拓者之一,詩歌創(chuàng)作是他文學(xué)活動的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郭沫若詩歌創(chuàng)作與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發(fā)展的同步性和他對中國新詩發(fā)展的巨大貢獻,使郭沫若詩歌成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史上一個無法忽視的存在。當前的郭沫若詩歌研究圍繞著詩歌的內(nèi)涵、創(chuàng)作手法、詩歌精神、對新詩的貢獻等方面展開,而對郭沫若詩歌的用韻特點并沒有清晰地論述,這使得詩歌文本的研究缺乏科學(xué)性及完整性。我們認為郭沫若詩歌用韻研究的價值在于能為詩歌的對比研究提供更豐富的材料,為文學(xué)文本分析提供新的突破口,為四川詩人詩歌用韻研究提供參考。中國文學(xué)研究素呈開放性格局,理論與方法的探討早已趨于成熟,學(xué)者們嘗試在交叉學(xué)科中去研究文學(xué)的生成與發(fā)展,而音韻學(xué)在文學(xué)分析中的合理運用不僅能推進文學(xué)研究的進程,也為郭沫若詩歌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古體詩又稱古風,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它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從詩句的字數(shù)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我們以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學(xué)編[2]及丁茂遠《〈郭沫若全集〉集外散佚詩詞考釋》[3]所收詩歌為研究范圍。郭沫若古體詩共274首(共555個韻段),一韻到底之詩182首,其中逐句押韻5首,隔句押韻177首;轉(zhuǎn)韻詩歌92首,其中逐句押韻9首,隔句押韻83首。按體例分,四言詩48首,五言詩80首,六言詩5首,七言詩60首,雜言詩81首。這里以黃毓蕓《郭沫若古體詩韻譜》[4]為基礎(chǔ),與《佩文詩韻》[5]比較,進一步分析郭沫若古體詩的用韻特征。

一 本韻

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指出,“古體詩的用韻,仍以用本韻較為常見”。[6]而在郭沫若古體詩中,用本韻即獨用一韻到底的詩歌共72首,僅占古體詩總數(shù)的26.3%,與通韻、轉(zhuǎn)韻的古風相比,數(shù)量最少。

(一)平韻古風

平韻古風當其押本韻時,所依照的韻部和近體詩完全相同,如《悼松村謙三先生》:

“渤澥汪,一葦可。敦睦邦交,勸功農(nóng)。后繼有人,壯志必。先生之風,山高水?!保ㄑ?、航、桑、償、長,陽韻)

以《佩文詩韻》為參照,郭沫若的平韻古風共60首,所押韻部及數(shù)量如下:

先韻(15)、陽韻(10)、尤韻(7)、侵韻(5)、歌韻(5)、麻韻(4)、東韻(4)、支韻(3)、微韻(2)、灰韻(1)、真韻(2)、庚韻(1)、覃韻(1)。

(二)仄韻古風

使用仄韻可以說是古體詩區(qū)別于近體詩的一項標志,郭沫若仄韻古風如《贈劉肅曾》:

“虢盤獻公家,歸諸天下。獨樂易眾樂,寶傳永不。省卻常操心,為之幾折。卓卓劉君名,誦傳婦孺??少R孰逾此,壽君一杯?!保ㄓ小⑿?、首、口、酒,有韻)。

以《佩文詩韻》為參照,郭沫若的仄韻古風共12首,所押韻部及數(shù)量如下:

有韻(4)、紙韻(2)、麌韻(1)、養(yǎng)韻(1)、屑韻(2)、陌韻(1)、職韻(1)。

從用韻習(xí)慣角度看,郭沫若喜用平韻,且偏愛用“先”韻及“陽”韻。若將以上獨用情況與《中華新韻(十八韻)》比較,有18例為韻部混用,54例為獨用,所押韻部及數(shù)量如下:

寒韻(16)、侯韻(11)、唐韻(11)、痕韻(7)、波韻(1)、麻韻(3)、東韻(1)、姑韻(1)、微韻(1)、支韻(1)、開韻(1)。

可見,郭沫若用本韻的古體詩中有18首嚴格押“平水韻”而未混入現(xiàn)代音,54首用韻既符合“平水韻”又符合《中華新韻(十八韻)》。

二 通韻

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指出,“所謂通韻,指的是鄰韻相通”,“古風的通韻,可以細別為三種,(一)偶然出韻;(二)主從通韻;(三)等立通韻。如果三個韻以上相通,又可以兼有兩三種性質(zhì)”。[7]郭沫若用通韻的古風共110首,占古體詩總數(shù)的40.1%。

(一)兩韻相通

1.偶然出韻

偶然出韻即全篇用某韻,只有一個韻腳出韻,這樣的古體詩共16首。

[1]東中雜庚(2):《贈友人錢潮》逢蒙紅、《長春行·四頌·頌公社》公中風功同。

[2]東中雜冬(2):《題畫五首(一)》中風同、《題畫五首(二)》紅雄風中農(nóng)。

[3]冬中雜東(2):《題盧坤峰畫雙鷲》蟲瞳紅風、《題內(nèi)聯(lián)升布鞋》功融窮。

[4]東中雜宋(1):《英雄樹下花開放·題贈新會葵扇工廠》中功風。

[5]先中雜元(1):《為運城解放十八周年而作》天年堅。

[6]先中雜寒(2):《代友人答舅氏勸阻留學(xué)之作》堅牽弦鮮竿、《題劉海粟〈夏山欲雨圖〉》先年憐。

[7]虞中雜魚(1):《落葉語》隅呼虞腴枯軀涂株辜無。

[8]灰中雜佳(1):《慘目吟》來堆孩開灰。

[9]紙中雜薺(2):《賀友人訂婚》喜擬蕊理起靡壘已矣、《建設(shè)行》起耳鄙美喜侈址此。

[10]霽中雜寘(1):《吊友》計世逝歲淚曳銳霽。

[11]麌中雜語(1):《題畫虎》虎主苦。

2.主從通韻

主從通韻指以甲韻為主,摻雜少數(shù)乙韻的字,這樣的古體詩有5首。

[1]東主冬從(4):《贈舒舍予》風窮中聾通鐘松、《蔗紅詞》紅眬空鴻中融容濃、《火龍吟》農(nóng)蟲童蒙工紅、《題路工圖》中窮通東崇農(nóng)工公隆宮籠風。

[2]麌主語從(1):《百虎圖》午府虎睹數(shù)乳母怒取苦暑汝圩遙雨伍侮甫羽舞鼓腑栩憮父鵡斧賈與褚腐補窶五武樹主戶古。

3.等立通韻

等立通韻指兩韻字數(shù)大致相當,有時并不完全相等,這樣的古體詩共17首。

[1]庚同用(1):《訪日雜吟·訪日雜詠》一清。

[2]真同用(1):《一位木謠》春心金倫親。

[3]支同用(1):《題畫五首(五)》思

[4]寒同用(1):《訪日雜吟·訪日雜詠(二)》餐。

[5]東同用(2):《題啟東水利工程》東洪、《題傅抱石畫山水小幅》中空松龍。

[6]霰同用(1):《題贈東風劇團(四)》練

[7]魚同用(1):《銘張?zhí)焯撃埂诽?span >孤書。

[8]麌同用(1):《暴虎辭(四)》禹虎。

[9]藥同用(1):《題劉旦宅畫屈原像》莫。

[10]刪同用(1):《贈俠農(nóng)》還山潺。

[11]筱同用(2):《夜苦》小抱好曉了、《與成仿吾同游栗園林》昊腦杲草小了杪。

[12]皓同用(1):《題自畫秋蘭》腦好

[13]屋同用(1):《為〈捉鬼傳〉賦詩》哭斛。

[14]質(zhì)同用(1):《勉三廳同志》日。

[15]麌同用(1):《暴虎辭(三)》縷禹武蠱虎腐睹。

如果與《中華新韻(十八韻)》進行比較,上述詩歌中13首變?yōu)橛帽卷?,其?首變?yōu)楠氂谩皷|”韻,6首變?yōu)楠氂谩昂表崳?首變?yōu)楠氂谩昂馈表崳?首變?yōu)楠氂谩肮谩表崳?首變?yōu)楠氂谩昂邸表崳?首變?yōu)楠氂谩爸А表崱?/p>

(二)三韻以上相通

如果單與《佩文詩韻》進行比較,郭沫若古體詩中三韻以上相通者非常普遍,多達49首,其中三韻相通28首,四韻相通13首,五韻及以上相通8首。我們又以《中華新韻(十八韻)》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以下4種情況。

1.30例韻部通用情況均變?yōu)榱霜氂?/h5>

《游崖縣鰲山》:先天年巔帆暄懸山賢員燔燃篇觀緣尖船餐仙旋原鮮椽傳(“先元刪寒鹽咸”混用,變?yōu)椤昂豹氂茫?/p>

2.13例韻部通用數(shù)量減少

《海南紀行·訪海瑞墓》:越拙缺攝粟闕悅說骨末述舌涉絀(“月屑葉沃曷質(zhì)”混用,變?yōu)椤敖愿璨ü谩被煊茫?/p>

《奉節(jié)阻沙》:阻府徂處輔蠱俯滸羽武數(shù)古顧主甫腑睹土苦語午住步補樹淤杜(“麌魚語遇”混用,變?yōu)椤肮敏~”同用)。

3.4例韻部通用數(shù)量不變

《蘇聯(lián)紀行五首(一)》時低飛棲衣(仍為“微支齊”混用)。

4.1例韻部通用數(shù)量增加

《紫竹院觀魚》:魚喁株衢篪書如(“虞魚支”混用,變?yōu)椤棒~姑東支”混用)。

我們將上述韻部同用數(shù)量不變及增加的詩歌再放入上古音系觀察,有1例變?yōu)榱擞帽卷嵵?,即《紫竹院觀魚》由“虞魚支”混用變?yōu)椤棒~”獨用,說明郭沫若作此詩時采用了上古音系的押韻標準。

(三)異調(diào)相押

郭沫若古體詩中異調(diào)相押者23首,如“東”相押(《自題銅像》:工銅空)、“養(yǎng)陽”相押(《題李白紀念館》:桑)。如果再將它們與《中華新韻(十八韻)》進行比較,則21首變?yōu)橛帽卷?,其?首異調(diào)相押變?yōu)榱藘身嵒蛉嵒煊谩?/p>

由上可知,若以《中華新韻(十八韻)》為參照,使用通韻的110首古體詩中,有64首變?yōu)橛帽卷崳渲小昂表?2首,“豪”韻10首,“侯”韻5首,“唐”韻5首,“痕”韻5首,“姑”韻4首,“開”韻3首,“東”韻2首,“齊”韻2首,“微”韻2首,“麻”韻2首,“支”韻1首,“波”韻1首。

三 轉(zhuǎn)韻

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指出:“唐詩的轉(zhuǎn)韻,可大別為兩種:第一種是隨便換韻,像古詩一樣;第二種是在換韻的距離上和韻腳的聲調(diào)上都有講究,這樣,雖名為古風,其實已經(jīng)是一種新的形式了。前者可稱為仿古的古風;后者可稱為新式的古風?!?sup>[8]郭沫若轉(zhuǎn)韻古體詩共92首(373個韻段),占古體詩總數(shù)的33.6%。轉(zhuǎn)韻形式同樣分為以上兩類,隨意換韻的古體詩共34首,其中逐句押韻者3首,換韻最多達八韻,如《儋耳行》;隔句押韻者31首,換韻最多達十韻,如《游古佛洞》。規(guī)律換韻的古體詩共58首,其中逐句押韻者5首,換韻最多達五韻,如《陜北謠》;隔句押韻者53首,換韻最多達二十韻,如《紀行詩二十韻》。轉(zhuǎn)韻古體詩韻部獨用、同用及混用情況如下。

(一)獨用

在郭沫若轉(zhuǎn)韻古體詩的373個韻段中,若以“平水韻”為參照,韻部獨用共214個韻段。

平韻:庚韻(19)、陽韻(16)、東韻(15)、真韻(13)、歌韻(10)、先韻(9)、支韻(8)、灰韻(7)、侵韻(5)、虞韻(4)、麻韻(4)、蕭韻(3)、冬韻(2)、微韻(2)、寒韻(1)、刪韻(1)、文韻(1)、蒸韻(1)、覃韻(1)、豪韻(1)。

仄韻:寘韻(14)、紙韻(8)、賄韻(8)、屋韻(6)、有韻(5)、宥韻(1)、皓韻(4)、隊韻(1)、尤韻(8)、陌韻(4)、藥韻(4)、養(yǎng)韻(3)、沃韻(3)、漾韻(2)、質(zhì)韻(2)、職韻(2)、覺韻(2)、哿韻(1)、蟹韻(1)、宋韻(1)、翰韻(2)、送韻(1)、梗韻(1)、卦韻(1)、緝韻(1)、月韻(1)、錫韻(1)、屑韻(1)、勘韻(1)、葉韻(1)。

若以《中華新韻(十八韻)》為參照,獨用為170個韻段,分別為唐韻(21)、庚韻(20)、痕韻(20)、齊韻(18)、寒韻(16)、侯韻(13)、姑韻(13)、開韻(12)、波韻(10)、豪韻(8)、東韻(6)、麻韻(4)皆韻(3)、支韻(3)、微韻(3)。

這也說明郭沫若轉(zhuǎn)韻的古體詩中有44個韻段嚴格押“平水韻”而未混入現(xiàn)代音,170個韻段用韻既符合“平水韻”又符合《中華新韻(十八韻)》。

(二)同用

郭沫若轉(zhuǎn)韻古體詩中兩韻同用共93個韻段,如果與《中華新韻(十八韻)》進行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以下現(xiàn)象。

1.74例混用變?yōu)楠氂?/h5>

《別母已三載》:人兵(“真庚”合韻變?yōu)椤昂邸豹氂茫?/p>

2.16例仍為兩韻同用

《畫為書祖》:祖余書居補初布如(“麌魚”合韻變?yōu)椤肮敏~”合韻)。

3.3例反而增加為三韻混用

《白楊來》:髓體以美紙(“紙薺”合韻變?yōu)椤爸R微”混用)。

將上述仍為兩韻同用的韻段再放入上古音系觀察,有3例變?yōu)楠氂茫?/p>

1.屑月合韻:《題贈福州脫胎漆器廠》悅絕輟越(“屑月”合韻變?yōu)椤霸隆豹氂茫?/p>

2.麌語合韻:《遍地皆詩寫不贏·張家口市十首·七里山渠》古宇語(“麌語”合韻變?yōu)椤棒~”獨用)。

3.歌支合韻:《儋耳行》多磨何歌阿那梭坡鵝禾婆過迤拖駝(“歌支”合韻變?yōu)椤案琛豹氂茫?/p>

說明郭沫若在這些韻段中采用了上古音系的押韻標準。

(三)混用

郭沫若轉(zhuǎn)韻古體詩中三韻及以上混用共32個韻段,與《中華新韻(十八韻)》進行比較有以下變化。

1.21例變?yōu)榱霜氂?/h5>

《陜北謠》:愛來塊(“隊灰賄”混用變?yōu)椤伴_”獨用)。

2.8例韻部混用數(shù)量減少

《丹娘魂》:魂芬焚聞員(“元文先”混用,變?yōu)椤昂邸焙享崳?/p>

3.3例韻部混用數(shù)量不變

《井岡山巡禮·綠化歌》:持基宜需泥滋離(“支齊虞”混合,變?yōu)椤棒~支齊”混用)。

(四)異調(diào)相押

郭沫若轉(zhuǎn)韻古體詩中異調(diào)相押共34個韻段,與《中華新韻(十八韻)》進行比較有以下變化。

1.28例變?yōu)轫嵅开氂?/h5>

《游溫州江心嶼》:上鴦裳放(“養(yǎng)陽漾”混用變?yōu)椤疤啤豹氂茫?/p>

2.4例異調(diào)相押變?yōu)閮身嵑嫌?/h5>

《丹娘魂》:頸紘(“梗庚”合韻,變?yōu)椤案龞|”合韻)。

3.2例異調(diào)相押變?yōu)槿嵑嫌?/h5>

《游溫州江心嶼》:之師眉祠枝理(“支紙”合韻,變?yōu)椤爸R”混用)。

將上述押本韻、通韻、轉(zhuǎn)韻之詩中以“平水韻”為標準出現(xiàn)韻部同用、混用或異調(diào)相押而放于《中華新韻(十八韻)》中變?yōu)楠氂玫捻嵍谓y(tǒng)計起來,則為嚴格按照現(xiàn)代語音系統(tǒng)進行押韻的韻段,共187個韻段。加上與“平水韻”、《中華新韻(十八韻)》比較均為獨用者,共411個韻段。而最初與“平水韻”比較,獨用韻段僅286段,說明郭沫若轉(zhuǎn)韻古體詩用韻以押現(xiàn)代音為多,具體韻目及數(shù)量如下:

寒韻(82)、唐韻(45)、痕韻(40)、豪韻(39)、侯韻(36)、姑韻(27)、開韻(26)、齊韻(25)、庚韻(24)、波韻(15)、麻韻(14)、東韻(13)、微韻(11)、支韻(6)、皆韻(4)、魚韻(3)、歌韻(1)。

就用韻習(xí)慣而言,郭沫若最喜用“寒”韻,“唐”韻、“痕”韻、“豪”韻、“侯”韻次之。

四 成因分析

郭沫若精通舊學(xué)又對現(xiàn)代詩造詣頗深,故作詩時并不囿于一種音系,上文我們的比較結(jié)果足以證明這一點。正因如此,也造成了他幾種音系混用的現(xiàn)象,這并非出韻或刻意合韻。

1.《黃山之歌》:眉斯奇奇之辭離泥衣披薇飛旗師稀隨麋非芝歧之啼摧暉辭題癡籬詩皮微卑吹池疵時宜疲鯢為夷期威霓兒機雌揮杯漓。

在“平水韻”系統(tǒng)中,該詩屬“支微齊灰”混用,而在現(xiàn)代音系中,該詩屬“支齊微兒”混用。看似韻部通用數(shù)量未增加,對比每個韻腳字在音系位置的變化可以發(fā)現(xiàn),“眉”在“平水韻”中屬“支”韻,在《中華新韻(十八韻)》中屬“微”韻;“杯”在“平水韻”中屬“灰”韻,在《中華新韻(十八韻)》中屬“微”韻;“衣”在“平水韻”中屬“微”韻,在《中華新韻(十八韻)》中屬“齊”韻。以上諸字在同一音系中并不押韻,放在兩個音系中卻有一些字變?yōu)榱送孔?,反映出郭沫若在用韻時實際發(fā)生了混淆。

2.《丹娘魂》:頸紘。

“平水韻”中,“紘”屬庚韻,“頸”屬梗韻;《中華新韻(十八韻)》中,“紘”屬東韻,“頸”屬庚韻。這里兩字相押,是取“紘”在“平水韻”中的韻部及“頸”在《中華新韻(十八韻)》中的韻部,同樣反映出音系的混用。

然而還有一部分韻段的合韻或混用現(xiàn)象放在任一語音系統(tǒng)中均不能變?yōu)楠氂?,且即使是幾種音系混用,仍不押韻,原因主要有以下數(shù)端。

(一)方言入韻

《顏氏家訓(xùn)》有云:“古今言語,時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異。”不同方言區(qū)成長起來的作家,其語言特征在口語及書面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呈現(xiàn)。如,北宋江西人黃庭堅曾居住蜀地,他的詞中有把“笛”字押入屋韻的,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二記載:“魯直在戎州,作樂府曰:‘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愛聽臨風笛。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予在蜀見其稿。今俗本改笛為曲以協(xié)韻,非也。然亦疑笛字太不入韻,及居蜀久,習(xí)其語音,乃知瀘戎間謂笛為獨,故魯直得借用,亦因以戲之耳?!庇秩琰S庭堅與南宋時長期寓居江西的山東人辛棄疾,都把“兒”字押入麻韻,這是以江西方言入韻。[9]郭沫若生于四川樂山,二十一歲方首次出川,故四川方言尤其樂山方言對他影響極深,他的古體詩中也因此保留了方言的痕跡。

1.[o]、[e]、[uo]韻混用。在郭沫若的古體詩中有4個韻段混用[o]、[e]、[uo]這三種韻尾,如《候車念立群》:坡科多所可我么跎鎖那梭何波柯窠哦爹沱。在樂山方言中,[o]、[e]、[uo]均讀為[o],[10]故以上諸字韻母均為o。

2.[-n]、[-?]韻尾不分。在樂山方言中沒有ing、eng、ung韻母,[11]這種現(xiàn)象也叫“前后鼻音不分”,同“平翹舌不分”一樣,均是四川話具有標志性的語音特點,郭沫若《豫讓歌》《遍地皆詩寫不贏·懷來縣八首·莫道姑娘年紀小》《頭上照耀著紅星》等詩均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

3.[ou]、[u]韻混用。這兩韻的混用在郭沫若古體詩中只有一例,即《豫秦晉紀游二十九首·觀圓形殉葬坑》一詩中“侔”字與虞部字相押。在樂山方言中,“牟”“侔”等字韻母為u,[12]即與“目”同音,故郭沫若將其與虞部字相押。

4.[??]、[u?]、[y?]三韻混用。在樂山方言中,韻母為eng、iong或ong的字多讀為同一音,[13]即[??]、[u?]、[y?]讀[o?],郭沫若的古體詩《儋耳行》“容蒙躬兄通風從終翁中同空孔宗懂東”,即是典型代表。

5.[i]、[y]兩韻混用。這兩韻的混用主要表現(xiàn)在“去”這個字的讀音上。今天四川方言中對“去”有至少兩種讀法,即[t?'i?51](“切”去聲)或[t?'i51](“氣”去聲),郭沫若作詩時將“去”與“弟”“起”等字相押,可見郭氏讀“去”為[t?'i51]音。

6.[ai]、[ie]兩韻混用。這種情況在郭沫若古體詩中僅一例,即《赴解放區(qū)留別立群》一詩將“愛”“械”二字相押,上古音系中屬物職合韻,“平水韻”中屬隊卦合韻,現(xiàn)代音系中屬皆開合韻,是較少見的合韻現(xiàn)象,但我們也并不認為是偶然出韻。我們在對郭沫若現(xiàn)代詩歌的考察中發(fā)現(xiàn)了不少[ai]、[ie]混用的例子,如《第二十六首》“解來”、《外國兵》“械開骸”、《苦味之杯》“懷界”。樂山方言中“皆階解界諧”韻母讀為[iai],[14]即“機械”的“械”讀為[t?iai51],且樂山話比普通話多八個方言韻母,其中一個便是iai,可以說這一韻母的讀音是樂山方言的一大標志。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雖生于沙灣區(qū),但沙灣話將[iai]讀為[i?],[15]這里他將“愛”“械”二字相押,不僅體現(xiàn)方言入韻,也表明郭氏所操方言可能為樂山市區(qū)話。

(二)仿古的合韻

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曾指出:“古風之用韻,顯然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依照韻書。至于用韻的古風,并不純?nèi)灰驗槿∑漤崒?,少受拘束,可能地還有一種仿古的心理?!?sup>[16]郭沫若古體詩中的合韻有三類屬典型仿古。

1.東冬合韻

在郭沫若古體詩中有17個韻段出現(xiàn)過東冬合韻的情況,如:《題畫五首(一)》“中容風同”。

東冬合韻是古體詩中較常見的現(xiàn)象,史存直《從唐七家詩的用韻情況看〈切韻〉的性質(zhì)》曾研究隋至中唐七位詩人即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韋應(yīng)物、白居易、柳宗元的詩歌用韻,發(fā)現(xiàn)其詩作存在大量東冬合韻現(xiàn)象,有173次,占通押總數(shù)的14.6%。[17]

2.支微合韻

在郭沫若古體詩中有7個韻段出現(xiàn)過支微合韻的情況,如:《游溫州江心嶼》“之師眉祠枝理”。

據(jù)史存直統(tǒng)計,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韋應(yīng)物、白居易、柳宗元的詩歌中有168例支微合韻,占通押總數(shù)的14.2%,[18]可見支微合韻也并非個別詩人用韻的偶然現(xiàn)象。

3.魚虞合韻

在郭沫若古體詩中有24個韻段出現(xiàn)過魚虞合韻的情況,如:《畫為書祖》“祖余書居補初布如”。

同樣,這在古體詩用韻中也是較常見的,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韋應(yīng)物、白居易、柳宗元的詩歌中共有158次魚虞合韻,占通押總數(shù)的13.4%。[19]

(三)文獻訛誤

《日之夕矣》是郭沫若1924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全詩36句,共轉(zhuǎn)9韻,當中存在異文。丁茂遠《〈郭沫若全集〉集外散佚詩詞考釋》作“俄而妻至,二子追。子指亂石,定名歐”用韻為“屋微”合韻。后查郭沫若《小品六音》(1946)作“俄而妻至,二子追。子指亂石,定名歐”。“隨、非”為微獨用。從文獻時代看,《小品六音》先于《〈郭沫若全集〉集外散佚詩詞考釋》;從詩義上講,“俄而妻至,二子追隨”意為“一會兒妻子來了,兩個孩子追隨其后”,若為“追逐”,未免難通文意;從詩韻角度看,獨用較合韻更為合理。故丁書此處應(yīng)是訛文。

五 余論

郭沫若研究古文字與古文獻獨成一家,反映出郭氏在音韻學(xué)上有相當高的造詣。他在古體詩創(chuàng)作中,分別運用了上古韻、“平水韻”及現(xiàn)代音韻,因此對其詩用韻的分析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復(fù)雜性。通過與三種音系的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郭沫若在古體詩創(chuàng)作中運用現(xiàn)代音韻的情況最多,且最喜用“寒”韻;“平水韻”次之,以陽聲韻居多;少數(shù)運用上古韻,均為陰聲韻和入聲韻。

郭氏的靈活用韻,也使得古體詩中出現(xiàn)混用兩種音系標準的現(xiàn)象,如將甲字在“平水韻”中的音與乙字的現(xiàn)代音相押,不拘泥于韻書,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用韻習(xí)慣。在郭沫若的古體詩中,還有部分屬于方言入韻,這些韻段都保留了四川方言的痕跡。同時,仿古用韻也是郭沫若古體詩的一項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東冬”“支微”“魚虞”幾韻的合用上。由于郭沫若生平詩作眾多,整理與保存程度不一,流傳中難免有訛誤。上文通過出韻發(fā)現(xiàn)訛文一則,望對日后郭沫若詩集修訂工作有所幫助。

此外,在郭沫若古體詩中也不乏用韻巧妙之處,如《牛郎織女之歌》,全詩24句,一韻到底,每四句有類一絕句,首句入韻,且入韻之字系上句韻腳,末句韻腳與首句同,韻腳字依次為“流牛丘流牛舟舟愁悠悠休頭頭州繆繆浮流”,前后頂接,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連綿的語勢,恰與詩歌基調(diào)相襯。還有一些轉(zhuǎn)韻詩歌,轉(zhuǎn)韻距離的長短緩促體現(xiàn)出詩歌不同的情感,如促收式易體現(xiàn)遒勁之風。此類特征均是深入了解郭沫若詩歌創(chuàng)作手法及挖掘詩歌主旨的線索,也是日后可撰專文探討的話題。


[1] 黃毓蕓,女,西南交通大學(xué)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獻學(xué)古籍整理與出版。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科研項目——“郭沫若詩歌用韻總譜”課題成果之一(課題編號:GY2015C03;主持人:黃毓蕓)。

[2]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學(xué)編第1~6卷,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2。

[3] 丁茂遠:《〈郭沫若全集〉集外散佚詩詞考釋》,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14。

[4] 黃毓蕓:《郭沫若古體詩韻譜》,《郭沫若學(xué)刊》2016年第2期。

[5] 《佩文詩韻》的韻部即“平水韻”的106部,分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平聲韻部30個,上聲韻部29個,去聲韻部30個,入聲韻部17個?!杜逦脑婍崱匪玫馁Y料是金、元以后作詩用韻的根據(jù),至今仍為詩歌創(chuàng)作者所慣用。我們曾將郭沫若古體詩韻腳字與上古韻、《切韻》、《佩文詩韻》、《中華新韻(十八韻)》四種音系分別作過一次比較,發(fā)現(xiàn)郭沫若在古體詩的創(chuàng)作中兼用上古韻、“平水韻”及現(xiàn)代音韻。“平水韻”屬于較中間的語音系統(tǒng),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指出:“仄韻古風如果系用本韻,仍舊是以《唐韻》或《廣韻》為標準,并且依照同用的規(guī)矩,也就等于后代的‘平水韻’為標準?!蓖瑫r《詩詞格律概要》也指出:“古體詩用韻較寬,可以用平水韻,也可以用更寬的韻?!币虼诉@里首先羅列與《佩文詩韻》比較的結(jié)果。

[6] 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中華書局,2015,第314頁。

[7] 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中華書局,2015,第330~331頁。

[8] 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中華書局,2015,第371頁。

[9] 耿振生:《20世紀漢語音韻學(xué)方法論》,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4,第19頁。

[10] 賴先剛:《樂山方言》,巴蜀書社,2000,第33頁。

[11] 賴先剛:《樂山方言》,巴蜀書社,2000,第33頁。

[12] 賴金普:《樂山方言音系》,《樂山市志資料》1983年第1期。

[13] 賴金普:《樂山方言音系》,《樂山市志資料》1983年第1期。

[14] 賴先剛:《樂山方言》,巴蜀書社,2000,第13頁。

[15] 賴先剛:《樂山方言》,巴蜀書社,2000,第10頁。

[16] 王力:《漢語詩律學(xué)》,中華書局,2015,第327頁。

[17] 史存直:《漢語音韻學(xué)論文集》,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7,第179~200頁。

[18] 史存直:《漢語音韻學(xué)論文集》,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7,第179~200頁。

[19] 史存直:《漢語音韻學(xué)論文集》,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7,第179~200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