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
周是地名(一說國名),在雍州岐山之陽,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帶。這些詩大多是西周末年、東周初年的作品。現(xiàn)存十一篇,內(nèi)容以涉及婚姻、愛情、禮俗居多。
關(guān)雎
【題解】
這是一首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詩。它是《詩經(jīng)》中的第一篇,歷來受人們重視。《毛詩序》說:“《關(guān)雎》,后妃之德也。《風(fēng)》之始也,所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也。……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jìn)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guān)雎》之義也?!惫糯凶x《詩經(jīng)》的學(xué)者,多數(shù)認(rèn)為“君子”指周文王,“淑女”指其妃太姒(sì),詩的主旨是歌頌“后妃之德”。但我們仔細(xì)吟詠,根本找不到后妃的影子,只是講一位青年男子在追求美麗賢淑的姑娘。此詩采用興而有比的手法,以關(guān)雎的鳴聲起興,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主題,然后用賦的手法鋪敘開來,形象生動(dòng)地描繪出青年男子在追求自己心上人時(shí)焦慮急迫以及晝思夜想難以入眠的相思情景。詩中那些鮮活的詞匯,如“窈窕淑女”、“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等,至今還被人們頻繁使用著。
關(guān)關(guān)雎鳩(1),關(guān)關(guān)對(duì)鳴的雎鳩,
在河之洲(2)。棲歇在河中沙洲。
窈窕淑女(3),美麗賢淑的姑娘,
君子好逑(4)。真是君子好配偶。
【注釋】
(1)關(guān)關(guān):鳥的和鳴聲。雎(jū)鳩:一種水鳥,相傳此鳥雌雄情意專一。
(2)洲:水中陸地。
(3)窈窕(yǎo tiǎo):美好的樣子。
(4)好逑(qiú):好配偶。
參差荇菜(1),長長短短的荇菜,
左右流之(2)。左邊右邊不停采。
窈窕淑女,美麗賢淑的姑娘,
寤寐求之(3)。夢(mèng)中醒來難忘懷。
【注釋】
(1)參差(cēn cī):長短不齊。荇(xìng)菜:一種水生植物,葉子浮在水面,可食。
(2)流:順著水流采摘。
(3)寤寐(wù mèi):醒著為“寤”,睡著為“寐”。
求之不得,美好愿望難實(shí)現(xiàn),
寤寐思服(1)。醒來夢(mèng)中都想念。
悠哉悠哉(2),想來想去思不斷,
輾轉(zhuǎn)反側(cè)(3)。翻來覆去難入眠。
【注釋】
(1)思服:思念。
(2)悠哉:憂思不絕。
(3)輾(zhǎn)轉(zhuǎn)反側(cè):翻來覆去,無法入眠。
參差荇菜,長長短短的荇菜,
左右采之。左邊右邊不停摘。
窈窕淑女,美麗賢淑的姑娘,
琴瑟友之(1)。彈琴奏瑟表親愛。
【注釋】
(1)友:親愛,友好。
參差荇菜,長長短短的荇菜,
左右芼之(1)。左邊右邊不停擇。
窈窕淑女,美麗賢淑的姑娘,
鐘鼓樂之(2)。鳴鐘擊鼓讓她樂起來。
【注釋】
(1)芼(mào):采摘。
(2)樂之:使她快樂。
葛覃
【題解】
這是寫已出嫁的女子準(zhǔn)備回娘家探望父母的詩。在當(dāng)時(shí)的社會(huì),已婚女子回娘家探親是件不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作了種種準(zhǔn)備:采葛煮葛、織成粗細(xì)葛布、再做好衣服。征得公婆和師姆的同意,又洗衣、整理衣物,最后才高高興興地回去。古代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家看得非常重要,家有賢妻,家才興旺。從詩中看出,這個(gè)女子是個(gè)能干而又孝順的媳婦,家庭關(guān)系和諧。全詩充滿了快樂的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睹娦颉氛f:“《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于女功之事,躬儉節(jié)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闭J(rèn)為此詩也是講后妃之德的。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駁斥說:“《小序》以為‘后妃之本’,《集傳》遂以為‘后妃所自作’,不知何所證據(jù)。以致駁之者云:‘后處深宮,安得見葛之延于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間鳥鳴叢木景象乎?’”而認(rèn)為“此亦采自民間,與《關(guān)雎》同為房中樂,前詠初昏,此賦歸寧耳”。講得很有道理。
葛之覃兮(1),葛草長長壯蔓藤,
施于中谷(2),一直蔓延山谷中,
維葉萋萋(3)。葉子碧綠又茂盛。
黃鳥于飛(4),黃鳥翩翩在飛翔,
集于灌木(5),落在灌木樹叢上,
其鳴喈喈(6)。鳴叫聲聲像歌唱。
【注釋】
(1)葛:藤本植物,莖的纖維可織成葛布。覃:蔓延。
(2)施(yì):延及。中谷:即“谷中”。
(3)維:發(fā)語詞。萋萋:茂盛的樣子。
(4)黃鳥:黃雀,又稱黃栗留,身體很小。于:語助詞。
(5)集:聚集。
(6)喈喈:鳥鳴聲。
葛之覃兮,葛草長長壯蔓藤,
施于中谷,一直蔓延山谷中,
維葉莫莫(1)。葉子濃密又茂盛。
是刈是濩(2),收割回來煮一煮,
為為绤(3),剝成細(xì)線織葛布,
服之無(4)。穿上葛衣真舒服。
【注釋】
(1)莫莫:茂密的樣子。
(2)是:乃。刈(yì):割。濩(huò):煮。
(3)(chī):細(xì)葛布。绤(xì):粗葛布。
(4)服:穿。無(yì):不厭倦。
言告師氏(1),回去告訴我?guī)熌罚?/p>
言告言歸(2)。我要告假看父母。
薄污我私(3),先把內(nèi)衣洗干凈,
薄浣我衣(4)。再洗外衣成楚楚。
害浣害否(5),洗與不洗整理好,
歸寧父母(6)?;丶覇柡蛭腋改?。
【注釋】
(1)言:連詞,于是。一說發(fā)語詞。師氏:保姆。一說女師。
(2)告:告假。歸:回娘家。
(3)?。壕涫字~。污:洗去污垢。私:內(nèi)衣。
(4)浣(huàn):洗。衣:指外衣。
(5)害:何。
(6)歸寧:出嫁女子回娘家探視父母。
卷耳
【題解】
這是一首妻子懷念遠(yuǎn)行丈夫的詩。全篇通過采卷耳婦女的種種想象,表達(dá)對(duì)丈夫的深切思念。她想象丈夫旅途勞累,人困馬乏,憂思愁苦,以酒解憂。又想象馬兒累倒,仆人累病,丈夫唏噓長嘆。想象的情節(jié)越豐富,表達(dá)的感情越深切,越具有感人的力量。此詩對(duì)后世影響很大,清人方玉潤說:“下三章皆從對(duì)面著筆,歷想其勞苦之狀,強(qiáng)自寬而愈不能寬。末乃極意摹寫,有急管繁弦之意。后世杜甫‘今夜鄜(fū)州月’一首,脫胎于此。”豈止杜甫,后世許多詩人的思念之作都承繼了這一構(gòu)思?!睹娦颉氛f此詩是講“后妃之志”的,也屬牽強(qiáng)附會(huì)。
采采卷耳(1),采了又采采卷耳,
不盈頃筐(2)??偸遣粷M一淺筐。
嗟我懷人(3),只因想念遠(yuǎn)行人,
寘彼周行(4)??饍簛G在大路旁。
【注釋】
(1)卷耳:一種植物,又名蒼耳,可食用,也可藥用。
(2)頃筐:形如簸箕的淺筐。
(3)嗟(jiē):語助詞。懷人:想念的人。
(4)寘:同“置”,放置。彼:指頃筐。周行(háng):大路。
陟彼崔嵬(1),當(dāng)我登上高山巔,
我馬虺(2)。騎的馬兒腿發(fā)軟。
我姑酌彼金罍(3),且把酒杯來斟滿,
維以不永懷(4)。喝個(gè)一醉免懷念。
【注釋】
(1)陟(zhì):登上。崔嵬(wéi):高而不平的土石山。
(2)虺(huī tuí):因疲勞而病。
(3)姑:姑且。酌:斟酒。此處也指飲酒。金罍(léi):青銅鑄的酒器。
(4)維:語助詞。永懷:長久地思念。
陟彼高岡,我又登上高山岡,
我馬玄黃(1)。馬兒累得毛玄黃。
我姑酌彼兕觥(2),且把酒杯來斟滿,
維以不永傷。只為喝醉忘憂傷。
【注釋】
(1)玄黃:馬因病毛色焦枯。
(2)兕?。╯ì gōng):牛角制的酒杯。
陟彼砠矣(1),我又登上土石山,
我馬瘏矣(2),我的馬兒已累癱。
我仆痡矣(3),仆人疲憊行走難,
云何吁矣(4)。我的憂愁何時(shí)完。
【注釋】
(1)砠(jū):戴土的石山。
(2)瘏(tú):病。
(3)痡(pū):過度疲勞不能行之病。
(4)云:語助詞。何:何等,多么。吁(xū):憂愁。
樛木
【題解】
這是一首祝福“君子”安享福祿的歌。以樛木喻男子,葛藟喻女子。葛藟生于樹下,能保護(hù)樹根;青藤又攀援而上,依附大樹生長,比喻夫妻或愛人關(guān)系親密而又相親相愛。全詩三章只變換六字,而往復(fù)吟詠,首言“福履綏之”,祝幸福降臨于他;又言“福履將之”,愿幸福護(hù)佑著他;最后一句“福履成之”,祝他能有所成就,可見濃濃的祝福之意。舊說認(rèn)為此詩是姬妾稱頌后妃能寬容和庇護(hù)下人,而沒有嫉妒之心,實(shí)為穿鑿之說。
南有樛木(1),南方有枝條彎彎大樹,
葛藟累之(2)。滿樹青藤纏繞長長。
樂只君子(3),那快樂的君子啊,
福履綏之(4)。愿幸福降臨他身上。
【注釋】
(1)樛(jiū):樹枝向下彎曲的樹。
(2)葛藟(lěi):葛和藟皆為蔓生植物,攀緣樹木生長。累:纏繞。
(3)樂只:猶言“樂哉”。只,語助詞。
(4)福履:幸福,福祿。綏(tuǒ):通“妥”,下降,降臨。
南有樛木,南方有枝條彎彎大樹,
葛藟荒之(1)。滿樹藤葉纏繞蒼蒼。
樂只君子,那快樂的君子啊,
福履將之(2)。愿幸福護(hù)佑他成長。
【注釋】
(1)荒:掩蔽,覆蓋。
(2)將:扶持,扶助。
南有樛木,南方有枝條彎彎大樹,
葛藟縈之(1)。滿樹葛藤纏繞郁郁蒼蒼。
樂只君子,那快樂的君子啊,
福履成之(2)。愿幸福讓他成就輝煌。
【注釋】
(1)縈:同“累”,纏繞。
(2)成:成就。
螽斯
【題解】
這是一首祝人多子多孫的詩。全詩以螽斯為喻,螽斯就是蝗蟲,它的繁殖力很強(qiáng),生命力旺盛?;认x又善飛,所以詩人又特以其羽為喻。關(guān)于此詩主旨,舊說以為“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詩序》)。姚際恒在《詩經(jīng)通論》中,斥此說“附會(huì)無理”。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也指出“其措詞亦僅借螽斯為比,未嘗顯頌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讀者細(xì)詠此詩,定知姚、方之說不謬。
螽斯羽(1),螽斯扇動(dòng)著翅膀,
詵詵兮(2)。密密麻麻空中飛翔。
宜爾子孫(3),你的子孫如此眾多,
振振兮(4)。你的種族多么興旺。
【注釋】
(1)螽(zhōng)斯:蝗蟲類的昆蟲,具有極強(qiáng)的繁殖能力。
(2)詵詵(shēn):眾多的樣子。
(3)宜:合該,應(yīng)該,為祝愿之意。
(4)振振:盛多的樣子。
螽斯羽,螽斯扇動(dòng)著翅膀,
薨薨兮(1)。在空中薨薨作響。
宜爾子孫,你的子孫如此眾多,
繩繩兮(2)。后代綿綿繼世永昌。
【注釋】
(1)薨薨(hōng):螽斯群飛的聲音。
(2)繩繩:連續(xù)不斷的樣子。
螽斯羽,螽斯扇動(dòng)著翅膀,
揖揖兮(1)。成群在空中飛翔。
宜爾子孫,你的子孫如此眾多,
蟄蟄兮(2)。群居和諧安定歡暢。
【注釋】
(1)揖揖(jí):會(huì)聚的樣子。
(2)蟄蟄(zhé):群聚而和諧歡樂的樣子。一說安靜群居的樣子。
桃夭
【題解】
這是一首賀新娘的詩。全詩以桃樹的枝、花、果、葉作為比興事物,襯托出新嫁娘的年輕美麗以及成婚的快樂氣氛?!疤抑藏?,灼灼其華”不僅是“興”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這個(gè)比喻對(duì)后世影響很大。古代詩詞小說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艷如桃李”、“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詞句,可能就是受了《桃夭》一詩的啟發(fā)。這樣一首賀新婚的詩,《毛詩序》也認(rèn)為是美后妃之德的作品?!睹颉氛f:“《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shí),國無鰥民也?!狈接駶櫋对娊?jīng)原始》駁斥說:“此皆迂論難通,不足以發(fā)詩意也?!薄啊短邑病凡贿^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華初茂,即芳齡正盛時(shí)耳,故以為比?!忠詾槊篮箦?,……且呼后妃為‘之子’,恐詩人輕薄亦不至猥褻如此之甚耳!蓋此亦詠新昏詩,與《關(guān)雎》同為房中樂,如后世催妝坐筵等詞。”
桃之夭夭(1),桃樹葉茂枝繁,
灼灼其華(2)?;ǘ浞奂t燦爛。
之子于歸(3),姑娘就要出嫁,
宜其室家(4)。夫家和順平安。
【注釋】
(1)夭夭(yāo):茂盛,生機(jī)勃勃的樣子。
(2)灼灼(zhuó):鮮艷的樣子。
(3)之:這。子:指女子,古代女子也稱“子”。于:往。歸:出嫁。后來稱女子出嫁為“于歸”。
(4)宜:和順。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面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桃之夭夭,桃樹葉茂枝繁,
有其實(shí)(1)。桃子肥大甘甜。
之子于歸,姑娘就要出嫁,
宜其家室。夫家和樂平安。
【注釋】
(1)(fén):果實(shí)碩大的樣子。
桃之夭夭,桃樹葉茂枝繁,
其葉蓁蓁(1)。葉兒隨風(fēng)招展。
之子于歸,姑娘就要出嫁,
宜其家人。夫家康樂平安。
【注釋】
(1)蓁蓁(zhēn):樹葉繁盛的樣子。
兔罝
【題解】
《兔罝》是一首贊美武士的詩。這里的武士是指保衛(wèi)公侯的衛(wèi)士,這些人打仗時(shí)要隨軍出征,而平時(shí)狩獵不僅為獲得獵物,往往還有軍事訓(xùn)練的作用。此詩通過打獵一事,贊美他們形象的威武、遇事時(shí)的勇敢和對(duì)公侯的忠誠。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說:“竊意此必羽林衛(wèi)士,扈蹕游獵,英姿偉抱,奇杰魁梧,遙而望之,無非公侯妙選?!边@種說法比較符合詩意。《毛詩序》說:“《兔罝》,后妃之化也?!敝祆湟睬鸀橹f:“化行俗美,賢才眾多,雖兔罝之野人,而其才之可用猶如此。”(《詩集傳》)這些說法全屬虛衍附會(huì)。
肅肅兔罝(1),網(wǎng)眼繁密的捕獵網(wǎng),
椓之丁丁(2)。用力捶打固定在木樁上。
赳赳武夫(3),那威武雄壯的武士,
公侯干城(4)。是捍衛(wèi)公侯的好屏障。
【注釋】
(1)肅肅(suō):兔網(wǎng)細(xì)密整齊的樣子。兔罝(jū):兔網(wǎng)。一說“兔”同“”,即捕虎之網(wǎng)??傊?,是捕野獸的網(wǎng)。
(2)椓(zhuó):捶打,這里指打木橛以固定獸網(wǎng)。丁丁:捶打聲。
(3)赳赳(jiū):健壯威武的樣子。武夫:武士。
(4)公侯:周代統(tǒng)治者分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干:盾。城:即城墻。干、城,都用來防衛(wèi)。
肅肅兔罝,網(wǎng)眼繁密的捕獵網(wǎng),
施于中逵(1)。施放在縱橫交叉的地方。
赳赳武夫,那威武雄壯的武士,
公侯好仇(2)。護(hù)衛(wèi)公侯伴身旁。
【注釋】
(1)施:設(shè)置。中逵:即“逵中”,指縱橫交叉的路口。
(2)好仇(qiú):好助手,好朋友。仇,同“逑”,匹配的意思。
肅肅兔罝,網(wǎng)眼繁密的捕獵網(wǎng),
施于中林(1)。放置在林木茂密的地方。
赳赳武夫,那威武雄壯的武士,
公侯腹心(2)。是公侯的心腹愛將。
【注釋】
(1)中林:即“林中”,指密林深處。
(2)腹心:親信,心腹之人。
芣苢
【題解】
這是一首明快而優(yōu)美的勞動(dòng)之歌。全詩只講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這樣一件事,語言極其簡(jiǎn)單。整首詩只有四十八個(gè)字,其中四十二個(gè)字是不變的,只變換了六個(gè)字,即采集車前子的動(dòng)作:采、有、掇、捋、袺、,就將婦女們呼朋結(jié)伴,在曠野中邊唱邊采,一棵棵地采,一把把地捋,手提衣襟來兜,滿載成果而歸的歡樂場(chǎng)景表現(xiàn)出來。清人姚際恒認(rèn)為這首詩“章法極為奇變”,確有道理?!睹娦颉氛f:“《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鼻迦朔接駶櫿f:“夫佳詩不必盡皆征實(shí),自鳴天籟,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zé)o限,若實(shí)而按之,興會(huì)索然矣。讀者試平心靜氣涵泳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fēng)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yuǎn)若近,忽斷忽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xì)繹而自得其妙焉?!保ā对娊?jīng)原始》)說得多么好?。?/span>
采采芣苢(1),車前子啊采呀采,
薄言采之(2)??禳c(diǎn)把它采回來。
采采芣苢,車前子啊采呀采,
薄言有之(3)??禳c(diǎn)把它摘下來。
【注釋】
(1)芣苢(fú yǐ):野生植物,可食。一說是車前子,也叫車輪菜。
(2)薄、言:都是語助詞,大都含勸勉之意。
(3)有:取。
采采芣苢,車前子啊采呀采,
薄言掇之(1)??禳c(diǎn)把它拾起來。
采采芣苢,車前子啊采呀采,
薄言捋之(2)??禳c(diǎn)把它捋下來。
【注釋】
(1)掇(duō):拾取,將落在地上的拾起來。
(2)捋(luō):成把地摘取。
采采芣苢,車前子啊采呀采,
薄言袺之(1)??禳c(diǎn)把它兜起來。
采采芣苢,車前子啊采呀采,
薄言之(2)??禳c(diǎn)把它兜回來。
【注釋】
(1)袺(jié):手執(zhí)衣襟兜著。
(2)(xié):將衣襟掖在腰帶上兜著,這樣放得比較多。
漢廣
【題解】
這是一首樵夫唱的戀歌。在砍柴的時(shí)候,高大的喬木和浩淼的江水引動(dòng)了他的情思,想到心中愛慕的難以追求到的姑娘,心中無限惆悵,就唱出了這首蕩氣回腸的戀歌。詩中用漢水和長江的寬廣難渡,比喻愛情難以實(shí)現(xiàn);又幻想做姑娘的仆人替她喂馬,表現(xiàn)出傾慕之情的深切。此詩長歌浩嘆,意境遼闊高遠(yuǎn);即景取喻,妙如天成;反復(fù)吟唱,動(dòng)人心肺?!睹娦颉氛f:“《漢廣》,德廣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國,美化行乎江漢之域,無思犯禮,求而不可得也。”是說江漢之女,受文王教化,非禮不可求。舊時(shí)解詩,多囿于文王之化,后妃之德,往往曲解詩意。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說:“殊知此詩即為刈楚、刈蔞而作,所謂樵唱是也。近世楚、粵、滇、黔間,樵子入山,多唱山謳,響應(yīng)林谷。蓋勞者善歌,所以忘勞耳。其詞大抵男女相贈(zèng)答,私心愛慕之情,有近乎淫者,亦有以禮自持者。文在雅俗之間,而音節(jié)則自然天籟也。當(dāng)其佳處,往往入神,有學(xué)士大夫所不及者。”可謂切合詩意。
南有喬木(1),南方有樹高又高,
不可休思(2)。樹下休息難做到。
漢有游女(3),漢江有位好姑娘,
不可求思。要想追求路途遙。
漢之廣矣,漢水浩淼寬又寬,
不可泳思(4)。難以游泳到對(duì)岸。
江之永矣(5),長江水流急又長,
不可方思(6)。木筏怎能渡過江。
【注釋】
(1)喬木:高大的樹木。
(2)休思:休息。思,語助詞,下同。
(3)漢:漢水。游女:出游的女子。一說指漢水女神。
(4)泳:游,泅渡。
(5)永:長。
(6)方:用木筏渡水。
翹翹錯(cuò)薪(1),地里雜草高又高,
言刈其楚(2)。打柴還得割荊條。
之子于歸(3),姑娘如愿嫁給我,
言秣其馬(4)。我要把她馬喂好。
漢之廣矣,漢水浩淼寬又寬,
不可泳思。難以游泳到對(duì)岸。
江之永矣,長江水流急又長,
不可方思。木筏怎能渡過江。
【注釋】
(1)翹翹(qiáo):高高的樣子。錯(cuò)薪:雜亂的柴草。
(2)言:語助詞。刈(yì):割。楚:荊條。
(3)之子:那個(gè)女子。
(4)秣(mò):喂牲口。
翹翹錯(cuò)薪,地里雜草高又高,
言刈其蔞(1)。打柴還得割蔞蒿。
之子于歸,姑娘如愿嫁給我,
言秣其駒(2)。我要把她馬喂好。
漢之廣矣,漢水浩淼寬又寬,
不可泳思。難以游泳到對(duì)岸。
江之永矣,長江水流急又長,
不可方思。木筏怎能渡過江。
【注釋】
(1)蔞(lóu):蔞蒿。
(2)駒:小馬。
汝墳
【題解】
這是一首夫妻傷別的詩。從夫妻未見時(shí),妻子的憂慮和如饑似渴的思念,寫到既見后的歡欣和不再分離的美好愿望,還寫到與父母團(tuán)聚的無限欣慰。這種父母、夫妻分離的局面是怎樣造成的呢?是王室的暴政使年輕男子長期在外服役,無有歸期。詩中明確地表達(dá)了對(duì)王室暴政的不滿?!睹娦颉氛f:“《汝墳》,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墳之國,婦人能閔其君子,猶勉之以正也?!敝祆洹对娂瘋鳌氛f:“汝旁之國,亦先被文王之化者,故婦人喜其君子行役而歸。”二說都和文王之化聯(lián)系起來。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駁斥說:“夫婦人喜其夫歸,與文王之化何與?婦人被文王之化而后思其夫,豈不被化即不思其夫耶?如此說詩,能無令人疑議?”方氏認(rèn)為這首詩是說商君無道,天下民眾聞西伯(即后來的周文王)施行仁政,欲歸依西伯,詩人不敢明言,故托為婦人喜見其夫之詞。可備一說。
遵彼汝墳(1),沿著汝河岸邊走,
伐其條枚(2)??橙∧局ψ鞑駸?。
未見君子(3),長久不見丈夫面,
惄如調(diào)饑(4)。如同早晨饑餓受煎熬。
【注釋】
(1)遵:沿著。汝:汝水,源出河南天息山,東南流入淮河。墳:“”的假借字,堤防,或以為河岸。
(2)伐:砍伐。條枚:指樹的枝條。
(3)君子:這里是妻子對(duì)丈夫的敬稱。
(4)惄(nì)如:憂思之極,心情難受之貌。調(diào)饑:即“朝饑”。調(diào),《鄭箋》:“朝也。”
遵彼汝墳,沿著汝河岸邊走,
伐其條肄(1)。伐取樹木新枝條。
既見君子,終于盼得丈夫歸,
不我遐棄(2)。從此再不遠(yuǎn)走把我拋。
【注釋】
(1)條肄(yì):砍后又生出的新枝。
(2)遐(xiá)棄:遠(yuǎn)離拋棄。
魴魚赪尾(1),魴魚勞累尾變紅,
王室如燬(2)。王室暴政如火燒。
雖則如燬,雖然暴政如火燒,
父母孔邇(3)!幸與父母團(tuán)聚相依靠。
【注釋】
(1)魴(fáng)魚:赤尾鳊魚。赪(chēng)尾:紅尾。舊說魴魚的尾巴不紅,勞累則會(huì)變紅。此也暗指服役者的勞累。
(2)王室:周王室。燬(huǐ):烈火。形象王政暴虐。
(3)孔:很,甚。邇(ěr):近。
麟之趾
【題解】
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據(jù)說它的出現(xiàn)是祥瑞的征兆。宋代嚴(yán)粲的《詩輯》說:有足者宜踶(dì),唯麟之足,可以踶而不踶;有額者宜抵,唯麟之額,可以抵而不抵;有角者宜觸,唯麟之角,可以觸而不觸。贊美了麟的美德。這首詩以麟比人,祝賀新婚人家多子多孫,且子孫品德高尚,如同麒麟。這大概是貴族婚禮上唱的一首喜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說:“韓說曰:‘《麟趾》,美公族之盛也?!狈显娨狻?/span>
麟之趾(1),麒麟的蹄兒不踢人,
振振公子(2),振奮有為的公子們,
于嗟麟兮(3)!哎呀呀,你們個(gè)個(gè)像麒麟!
【注釋】
(1)麟:麒麟。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仁獸,麋身、牛尾、馬蹄、一角,角端有肉,全身黃色。它一出現(xiàn),國家就會(huì)有祥瑞。現(xiàn)代生物學(xué)家或以為是長頸鹿。趾:足。
(2)振振:旺盛貌,振奮有為的樣子。公子:公侯的后代。
(3)于嗟:感嘆語氣詞。
麟之定(1),麒麟的額頭不撞人,
振振公姓(2),振奮有為的同姓子孫們,
于嗟麟兮!哎呀呀,你們個(gè)個(gè)像麒麟!
【注釋】
(1)定:同“顛”,即額頭。
(2)公姓:公侯的同姓子孫。
麟之角,麒麟有角不傷人,
振振公族(1),振奮有為的同族子孫們,
于嗟麟兮!哎呀呀,你們個(gè)個(gè)像麒麟!
【注釋】
(1)公族:公侯同祖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