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鄭風(fēng)

詩經(jīng)(全2冊) 作者:王秀梅 譯


鄭風(fēng)

鄭,國名。西周宣王時,封其弟姬友于鄭(即今陜西華州),即鄭桓公。幽王末年,犬戎殺幽王和桓公,桓公兒子掘突繼位,是為武公。國號仍稱“鄭”,都城在今河南新鄭?!多嶏L(fēng)》就是鄭武公建國以后的詩,都是東周作品,有詩二十一篇,多言情之作。

緇衣

【題解】

這是一首贈衣詩。詩的大意是說女子贈男子“緇衣”,男子穿上很帥,女子答應(yīng)以后愿永遠(yuǎn)為男子做衣。大約這位女子是貴族婦女,也可能是這位官員的妻妾?!睹娦颉氛f:“《緇衣》,美武公也。父子并為周司徒,善于其職,國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國善善之功焉。”毛詩和三家詩都認(rèn)為是贊美鄭武公的,因為他們父子都做過周的卿士。方玉潤認(rèn)為此詩“美武公好賢也”,也未跳出武公范圍。今據(jù)聞一多說,定為贈衣詩。

緇衣之宜兮(1),黑色官服真合身啊,

敝,予又改為兮(2)。穿破了,我再給你做一身啊。

適子之館兮(3),穿上到官衙去辦事吧,

還,予授子之粲兮(4)。你回來,我給你做好新裝啊。

【注釋】

(1)緇衣:黑色的衣。古代卿大夫所穿。宜:合適。指衣合身。

(2)敝:破敝。指衣服破爛。改為:另作新衣。

(3)適:往。館:客舍,住所。

(4)還:歸回。粲:鮮明。指新衣。

緇衣之好兮(1),黑色官服真好看啊,

敝,予又改造兮(2)。穿破了,我再給你來改造啊。

適子之館兮,穿上到官衙去辦事吧,

還,予授子之粲兮。你回來,我給你做好新裝啊。

【注釋】

(1)好:指緇衣美好。

(2)改造:同“改為”及下“改作”。

緇衣之蓆兮(1),黑色官服多寬松啊,

敝,予又改作兮。穿破了,我再給你來改作啊。

適子之館兮,穿上到官衙去辦事吧,

還,予授子之粲兮。你回來,我給你做好新裝啊。

【注釋】

(1)蓆:寬大,寬松。古以寬大為美。

將仲子

【題解】

這是春秋時期鄭國的一首情歌,寫一位女子在舊禮教的束縛下,用婉轉(zhuǎn)的方式,請求情人不要前來相會。春秋時代雖然“禮崩樂壞”,但婚禮還在流行著。對男女婚姻,也規(guī)定了要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正式結(jié)婚。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鑒于這種壓力,姑娘不敢讓心上人跳墻來家中幽會,只好婉言相拒。但她又深深地愛著小伙子,所以坦誠地表達(dá)了她又愛又怕、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心情?!睹娦颉氛f:“《將仲子》,刺莊公也。不勝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諫而公弗聽,小不忍以致大亂焉?!薄多嵐{》:“莊公之母,謂武姜,生莊公及弟叔段,段好勇而無禮,公不早為之所而使驕慢?!边@個說法是根據(jù)《左傳·隱公元年》的記載附會出來的,后人多不信從。此詩特點是用簡潔的詩的語言,表達(dá)出女子既愛戀又畏懼的矛盾心理,這種委婉曲折的微妙心理,讓人覺得真實而可信。

將仲子兮(1),仲子哥啊聽我講,

無窬我里(2),不要跨過里外墻,

無折我樹杞。莫把杞樹來碰傷。

豈敢愛之(3)?不是愛惜這些樹,

畏我父母(4)。是怕我的爹和娘。

仲可懷也,無時不把哥牽掛,

父母之言,又怕爹娘來責(zé)罵,

亦可畏也。這事真叫我害怕。

【注釋】

(1)將(qiāng):請。仲子:男子的字,猶言“老二”。

(2)窬(yú):跨越。里:五家為鄰,五鄰為里,里外有墻。

(3)愛:吝惜,舍不得。

(4)畏:害怕。

將仲子兮,仲子哥啊聽我講,

無窬我墻,不要翻過我家墻,

無折我樹桑。莫碰墻邊種的桑。

豈敢愛之?不是愛惜這些樹,

畏我諸兄。是怕兄長來阻擋。

仲可懷也,無時不把哥牽掛,

諸兄之言,又怕兄長把我罵,

亦可畏也。這事真叫我害怕。

將仲子兮,仲子哥啊聽我講,

無窬我園,不要登我后園墻,

無折我樹檀。莫讓檀樹枝干傷。

豈敢愛之?不是愛惜這些樹,

畏人之多言。是怕眾人舌頭長。

仲可懷也,無時不把哥牽掛,

人之多言,閑話也能把人殺,

亦可畏也。這事真叫我害怕。

叔于田

【題解】

這是贊美一位青年獵人的詩。這篇贊美不是從狩獵技藝上去贊美,而是以青年獵人離開住所后造成的空虛心境,來追想他平素的舉止;不是用實筆寫事,而是用虛筆抒懷,反復(fù)贊嘆他的“美”。歌者很可能是一位傾心于青年獵人的姑娘?!睹娦颉氛f:“《叔于田》,刺莊公也,叔處于京,繕甲治兵,以出于田,國人說而歸之?!边@個說法也是根據(jù)《左傳·隱公元年》的記載而來的,是說諷刺鄭莊公不能管束其弟共叔段的。從詩中的贊美之辭來看,絲毫無諷刺之意。朱熹說:“或疑此亦民間男女相悅之辭也?!北容^符合詩意。

叔于田(1),叔去打獵出了門,

巷無居人(2)。巷里就像沒住人。

豈無居人?難道真的沒住人?

不如叔也,誰都不如叔呀,

洵美且仁(3)。他那么英俊又慈仁。

【注釋】

(1)叔:人名。于田:去打獵。于,往。田,打獵。

(2)巷:居里中的小路。

(3)洵:信,確實。仁:指溫厚,慈愛。

叔于狩(1),我叔出門去打獵,

巷無飲酒(2)。巷里無人在飲酒。

豈無飲酒?真的沒人在飲酒?

不如叔也,什么人都不如叔,

洵美且好(3)!他那么英俊又清秀。

【注釋】

(1)狩:打獵,一般指冬天打獵。

(2)飲酒:這里指燕飲。

(3)好:指品質(zhì)好,性格和善。

叔適野(1),我叔騎馬去野外,

巷無服馬(2)。巷里沒人會騎馬。

豈無服馬?真的沒人會騎馬?

不如叔也,沒人能夠比過他,

洵美且武(3)!他確實英俊力又大。

【注釋】

(1)適:往。

(2)服馬:乘馬。

(3)武:英武。

大叔于田

【題解】

這篇和上篇是同一主題,都是贊美青年獵人的。所不同的是,《叔于田》內(nèi)容比較單純,而《大叔于田》不僅篇幅較長,打獵場面更為宏大,描寫也更為細(xì)致生動。由詩句可看出,這位獵手是貴族,他善于駕馭車馬,射箭技藝精湛,敢于徒手搏虎。還有些細(xì)節(jié)的描繪,如駕馬控韁、射箭收箭、捉虎獻(xiàn)虎、獵火熊熊等等,使人如親臨其境,使讀者了解古代大規(guī)模狩獵的場面。這種鋪叔的寫法,對后世辭賦的影響很大,被認(rèn)為是《長楊賦》、《羽獵賦》之祖。對此詩主旨,《毛詩序》認(rèn)為:“《大叔于田》,刺莊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義而得眾也?!贝恕笆濉保粗盖f公的弟弟共叔段。諷刺莊公不能管束其弟。方玉潤贊同此說,他說:“案此詩與前篇同為刺莊公縱弟游獵之作,但前篇虛寫,此篇實賦;前篇私游,此篇從獵,而愈矜其勇也?!保ā对娊?jīng)原始》)也有人認(rèn)為這首詩是贊美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的??蓚湟徽f。

叔于田,叔去打獵像出征,

乘乘馬(1)。駕著四馬戰(zhàn)車向前行。

執(zhí)轡如組(2),手執(zhí)韁繩如絲組,

兩驂如舞(3)。驂馬奔馳如飛舞。

叔在藪(4),叔在野草繁茂處,

火烈具舉(5)。點燃獵火焰熊熊。

襢裼暴虎(6),赤膊徒步打老虎,

獻(xiàn)于公所(7)。收獲獵物獻(xiàn)公府。

將叔無狃(8),勸叔不要太大意,

戒其傷女(9)!小心猛虎傷害你。

【注釋】

(1)乘(chéng)乘(shèng)馬:前一個“乘”,駕車。此為動詞。乘馬,古代一車駕四馬為一乘。

(2)轡(pèi):馬韁繩。如組:手握六條韁繩整齊如絲帶。組,絲織的帶子。

(3)驂:車轅兩邊的馬。

(4)藪(sǒu):低濕而多草木的地方。為野獸藏身之地。

(5)火烈:打獵時放火燒草,火焰熾烈。具舉:同時燒起。

(6)襢裼(tǎn xī):脫衣露體。襢,通“袒”。這里指赤膊上陣。暴虎:空手搏虎?!睹珎鳌罚骸氨┗?,徒搏也。”

(7)公所:國君所住之地。

(8)狃(niǔ):熟練?!睹珎鳌罚骸搬?,習(xí)也。”此勸叔不要因為熟練而麻痹大意。

(9)戒:警戒。女:汝,指叔。

叔于田,叔去打獵像出征,

乘乘黃(1)。駕著黃馬戰(zhàn)車向前行。

兩服上襄(2),兩匹服馬頭上揚,

兩驂雁行(3)。兩匹驂馬如雁行。

叔在藪,叔在野草繁茂處,

火烈具揚。獵火隨風(fēng)更熊熊。

叔善射忌(4),叔的射藝很高明,

又良御忌(5)。駕車技巧更出眾。

抑磬控忌(6),時而勒住狂奔馬,

抑縱送忌(7)。時而縱馬任馳騁。

【注釋】

(1)黃:指黃馬。

(2)兩服:駕車四馬,中央兩匹馬叫“服”。上襄:馬頭昂起。

(3)雁行:驂馬比服馬稍后,排列如雁飛之行列。

(4)忌:語尾助詞。

(5)良御:善于駕車。

(6)抑:發(fā)語詞,含有“忽而”之意。磬控:彎腰勒馬。

(7)縱送:縱馬快跑。

叔于田,叔去打獵像出征,

乘乘鴇(1),駕著雜色馬車跑不停。

兩服齊首(2),中間服馬齊頭進(jìn),

兩驂如手(3)。驂馬如手自主行。

叔在藪,叔在野草繁茂處,

火烈具阜(4)。獵火熊熊燒得兇。

叔馬慢忌,叔的奔馬漸漸慢,

叔發(fā)罕忌(5)。叔的射箭漸稀罕。

抑釋掤忌(6),打開箭筒放入箭,

抑鬯弓忌(7)。收弓裝入袋里邊。

【注釋】

(1)鴇(bǎo):黑白雜色的馬。一說黑色的馬。

(2)齊首:齊頭并進(jìn)。

(3)如手:指駕馭驂馬技術(shù)嫻熟,如兩手左右自如。

(4)阜(fù):旺盛。

(5)發(fā)罕:發(fā)箭稀少。

(6)釋掤(bīng):這里指揭開箭筒收拾箭。釋,開。掤,箭筒蓋子。

(7)鬯(chàng)弓:將弓放入袋子。鬯,即盛弓的袋子,這里作動詞。指用袋子盛。

清人

【題解】

這首詩是諷刺鄭國駐扎在清邑的部隊及其統(tǒng)帥高克的。鄭國大夫高克好利而不顧其君,鄭文公厭惡他。公元前660年12月,狄人入侵衛(wèi)國,鄭文公遂令高克率領(lǐng)清邑之兵駐扎在黃河北岸防御。過了很長時間,文公也不調(diào)軍隊回來。清邑之師滯留邊境,無所事事,玩樂遨游,軍紀(jì)敗壞,終于潰散。高克奔逃陳國避難。鄭國詩人因賦此詩?!蹲髠鳌らh公二年》說:“鄭人惡高克,使帥師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這就是關(guān)于《清人》篇最早的記載。

清人在彭(1),清邑軍隊駐彭城,

駟介旁旁(2)。駟馬披甲真威風(fēng)。

二矛重英(3),兩矛裝飾重瓔珞,

河上乎翱翔(4)。黃河邊上似閑庭。

【注釋】

(1)清人:清邑之人。這里指高克及其所率領(lǐng)的士兵。清邑,衛(wèi)國邑名。彭:與下文“消”、“軸”皆地名,都在黃河邊上。

(2)駟介:披甲的四匹馬。介,甲。旁旁:同“彭彭”,馬強壯有力貌?;蛞詾樾凶摺⒈寂苊?。

(3)二矛:插在車子兩邊的矛。重:重疊。英:矛上的纓飾。

(4)翱翔:閑散無事,駕著戰(zhàn)車游逛。與下文的“逍遙”同。

清人在消,清邑軍隊駐在消,

駟介麃麃(1)。駟馬披甲威又驕。

二矛重喬(2),兩矛裝飾野雞毛,

河上乎逍遙。黃河邊上自逍遙。

【注釋】

(1)麃麃(biāo):雄健威武貌。

(2)喬:矛上裝飾的野雞羽毛。

清人在軸,清邑軍隊駐在軸,

駟介陶陶(1)。駟馬披甲任疾跑。

左旋右抽(2),左轉(zhuǎn)身子右拔刀,

中軍作好(3)。軍中好像準(zhǔn)備好。

【注釋】

(1)陶陶:和樂貌。一說馬疾馳之貌。

(2)左旋:向左邊旋轉(zhuǎn)。右抽:右手抽兵器。

(3)中軍:即“軍中”。作好:做好表面工作。指裝樣子,不是真要抗拒敵人。

羔裘

【題解】

這是一首贊美鄭國一位正直官吏的詩。首章贊美其忠于職守,二章贊美其勇武正直,三章贊美其才能出眾。且連用三個“兮”字,加強了詩的感情色彩?!蹲髠鳌ふ压辍罚亨嵙漯T韓宣子(名起)于郊,“子產(chǎn)賦鄭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韓宣子對這樣的評價辭不敢當(dāng),可見此詩是贊美優(yōu)秀官吏的。舊說這是諷刺鄭國朝廷無賢臣的。《毛詩序》:“《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風(fēng)其朝也。”《鄭箋》:“鄭自莊公而賢者陵遲,朝無忠正之臣,故刺之?!睆脑姷膬?nèi)容看,看不出諷刺意味。

羔裘如濡(1),穿著潤澤羔皮襖,

洵直且侯(2)。為人正直又美好。

彼其之子,就是這樣一個人,

舍命不渝(3)。不怕犧牲為君勞。

【注釋】

(1)羔裘:羊羔皮制的皮襖。濡:潤澤。形容羔裘柔軟有光澤。

(2)洵:確實。直:正直。侯:美。

(3)舍命:舍棄生命。不渝:不變。

羔裘豹飾(1),穿著豹飾羔皮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