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國早期民謠

英國歷代詩歌選(上) 作者:(英)杰弗里·喬叟 等


英國早期民謠

英國早期民謠

民謠大都是民間流傳的敘事詩。雖然歷史上各個時期都有民謠,但是有特色的民謠往往出現(xiàn)在文學發(fā)展的初期,反映當時社會質樸的人民生活和重大事件,如中世紀后期流傳在英格蘭和蘇格蘭邊境地區(qū)的民謠即是如此。這些英國北部居民創(chuàng)作的民謠,曲譜已失傳,但仍有極大的文學價值。民謠是早期居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人們憑記憶口口相傳,在流行過程中不斷修改補充,最后被記錄下來。英國早期民謠誕生于約1200年至1700年的五百年間。其中少量作品在18世紀被印成書面文字,有的直到19世紀才印出來。畢曉普·托馬斯·坡西(Bishop Thomas Percy,1729—1811)是最早對民謠感興趣的學者之一,他偶然發(fā)現(xiàn)一批17世紀的稿本,其中有手抄的民謠混在英國中古詩歌作品中。坡西出版了《古代英國詩歌遺存》,引起了一些人的興趣,其中就有著名詩人司各特。他們到英格蘭和蘇格蘭邊境地區(qū)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那里的老百姓仍然在唱民謠,于是根據(jù)人們的口授,把民謠記錄下來,印成書面文字。民謠收集者發(fā)現(xiàn),同一首民謠往往因提供人不同而有不同的版本。例如《帕垂克·斯本斯爵士》就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各版本之間,有的差異小,有的差異大。如果說,各種版本流行之初,有一個最原始的版本,那么,這個版本卻往往因為年代久遠而很難覓得。

一首民謠若是出于自覺的藝術心靈,它或許不需要經(jīng)過不斷的修改就能臻于完善,但確有不少作品經(jīng)過修改之后優(yōu)于最初的原作。民謠的特點是文字儉約,它總是突出事件的要點和情節(jié)的高潮,把文字盡量壓縮,用獨白或對話進行暗示,避免評說。人們在憑記憶口頭傳播民謠時,常常把敘事中無關緊要的部分篩選掉。這種篩選通常起到不斷加工和改造的作用,于是一些最好的民謠作品誕生了。

民謠是為了歌唱而創(chuàng)作的,這一點對它的發(fā)展非常重要。其曲調的單純性不僅影響了它的形式,即每節(jié)四行,每行四音步,而且影響了它的敘述方式。由于敘述緊湊,民謠極少采取跨行的方式。讀者,最初是聽者,總是在重復的短語后感受緊張的氣氛的停頓。重復和疊句的運用,與音樂不可分割,賦予民謠以某種咒語般或宗教儀式般的意蘊。

民謠大都有一個中心:悲劇事件,常常是謀殺或意外死亡,這類情節(jié)時常包含超自然因素。這一主題是歐洲民間傳說中常有的成分。許多英國民謠在其他民族語言中有類似的翻版。這里所選的《阮德爾勛爵》《芭芭拉·亞倫》《阿舍井的婦人》《三只渡鴉》以及《帕垂克·斯本斯爵士》等都是如此。

某些民謠的故事可能有其歷史根據(jù)?!杜链箍恕に贡舅咕羰俊房赡芷鹪从?3世紀末發(fā)生的一個歷史事件。其中的悲劇是古代民間傳說中悲慘故事的典型特征。羅賓漢歌謠的誕生時間似乎較晚,經(jīng)過口頭流傳變化的次數(shù)較少,它們可能是吟游詩人的作品。這些詩人從古老的民間傳說中發(fā)掘出羅賓漢故事,使之成為反抗官府壓迫的民間叛逆者的典型,承載著非常豐富的政治和社會內(nèi)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