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
獨立蒼茫自詠詩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初唐,是封建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大唐王朝的開始,也是中國古典詩歌黃金王朝的序幕。當前臺的帷幕剛剛拉開,閃亮登場的便是被美稱為“初唐四杰”的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稍后便是韓愈在《薦士》一詩中盛贊的“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的陳子昂。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生。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的他,少年時“以豪家子馳俠使氣”(盧藏用《陳氏別傳》),至18歲仍不知讀書。有一次去鄉(xiāng)校聽到瑯瑯書聲大受觸動,于是“慨然立志”而“謝絕門客”,發(fā)憤攻讀,幾年內(nèi)遍覽諸子百家,詩文大進,而且立志達則兼濟天下,報效國家。文明元年(684年)陳子昂中進士,拜為麟臺正字(秘書省典司圖籍),后補右衛(wèi)胄曹參軍,30歲時遷為右拾遺(中書省諫官)。他從政的十余年,正值武則天執(zhí)政之時。他敢于揭發(fā)暴虐貪婪的苛政,反對酷吏與淫刑,不滿于對外的窮兵黷武,所以不但不得重用,反遭當權(quán)的皇親國戚武三思之流迫害打擊而鋃鐺入獄。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攻陷營州(今遼寧朝陽),出獄不久的陳子昂出于報國熱情,為建安王武攸宜的參謀隨軍北討契丹。武攸宜指揮無能,唐軍屢戰(zhàn)屢敗,陳子昂多次進諫且愿為前鋒,武攸宜不僅不予采納,反而將其貶為軍曹。陳子昂悲憤莫名,除在《感遇》詩中抒情寄慨之外,還寫了傳誦千古的《登幽州臺歌》。
《楚辭·九辯》說:“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薄盾髯印駥W》有云:“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标愖影旱摹兜怯闹菖_歌》是一首“登臨詩”,也就是登高望遠抒寫懷抱之詩。幽州臺,又名燕臺、薊丘、賢士臺、招賢臺,即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是燕昭王時期修筑的上置千金以招攬英才賢士的黃金臺。陳子昂登臨此臺,慨然而歌。此詩《陳伯玉集》不載,載于他的友人盧藏用所撰《陳氏別傳》,后為《全唐詩》收錄,題為《登幽州臺歌》,遂傳唱至今。
此詩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者”讀zhā,與末句最后一字“下”xià押韻)的五言對仗句式領(lǐng)起?!肮湃恕?,指戰(zhàn)國時代能招納才俊的燕昭王之類的人物已不能見,此為實指;“來者”,指重視才俊的后來的人,即使有也不及見,此為虛寫?!扒啊?,是時間的過去式;“后”,是時間的未來式。它們分別與“古人”和“來者”相應,加之“不見”的重復使用,便在時間與空間所構(gòu)成的遼闊蒼茫的背景之前,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孤獨者與苦悶者的形象,抒發(fā)了他懷才不遇的憤懣與悲哀。懷才不遇是封建時代的士人或者說讀書人的普遍遭逢與感受,陳子昂僅僅是如此抒寫,也能引起“蕭條異代不同時”的讀者之共鳴。但是,不朽的詩篇之所以不朽,往往是因為作者能將個人的感受提升,并創(chuàng)造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普世價值的藝術(shù)情境,陳子昂此詩正是如此。
“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楚辭·遠游》),“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阮籍《詠懷》其三十二)。陳子昂詩的前兩句從前人的詩句脫胎而出,但更具有賢士不遇的社會意義和悲劇色彩。“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后兩句拔地飛升,別開高遠地臻于永恒的境界?!坝朴啤?,乃無窮無盡之意;“愴然”,為悲傷凄涼之貌;“天地”,為高天厚地的宇宙之形。詩人由個人而人生,由小我而世界,由當下而宇宙,由一己的得失之情而擴大提升到對生命與宇宙關(guān)系之探究,表現(xiàn)了強烈的生命意識與博大的宇宙意識,以及有限與無限的對比所生發(fā)的悲劇精神。古往今來的詩人與哲人,大都對生命之短暫渺小和宇宙之永恒博大感到惶恐與驚懼,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從沒有停止過探究與追問,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就是這樣。他由傷時感遇而悲天憫人,由個人的朝花夕拾而宇宙的地久天長,創(chuàng)造的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詩的世界,讓世世代代的讀者凜然而思,憬然而悟“什么才是有價值的人生”。被譽為“近代歐美四大哲人”之一的英國哲學家羅素,對《登幽州臺歌》頗為推崇,曾說“前此人類尚未夢見過此詩境界”。西方人讀此詩尚且有如此感悟,這不是大可令我們深長思之嗎?
前面已經(jīng)提到,此詩深受《楚辭·遠游》篇的影響,應該補充說明的是,作為一首古體詩,它在句法上運用的也是長短參差的楚辭體句式。前兩句是音調(diào)急促的五字句,后兩句是中有虛字的喟嘆有情的六字句,讀來更覺抑揚頓挫,韻味深長。杜甫《樂游園歌》說:“獨立蒼茫自詠詩?!边@,也可以說正是提倡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浮艷詩風、開啟一代唐音的陳子昂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