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禮贊
對我來說樹木曾經(jīng)是循循善誘的傳道者。當(dāng)它們在樹林里和林苑中與其他樹木聚集在一起或與其家族共同生長時,我對它們懷著敬意。而當(dāng)它們煢煢孑立時,我對之更是敬佩有加。它們好似孤獨者。它們不像那些由于自身的某種弱點而遁世的隱居者,而像是落落寡合的偉大人物,如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樹梢上簌簌作響,它們的根扎入無窮深的地下,只不過它們未曾迷失其中,而是以它們的全部生命力追尋一個目標(biāo):實現(xiàn)它們本身所固有的法則,擴展自己的形態(tài),展現(xiàn)自我。沒有任何東西能比一棵美麗而強壯的樹更神圣、更盡善盡美的了。當(dāng)一棵樹被鋸倒,它裸露的致命傷口暴曬在日光下的時候,可以在它的樹樁——墓碑的清晰的剖面上讀到它一生的歷史:它的年輪和畸形長勢忠實地記錄了全部斗爭、苦難、病痛,全部好運和興盛,也忠實地記下了歉年與豐年、它頂住的侵害、經(jīng)受住的風(fēng)暴。農(nóng)家子弟都知道,最硬、最珍貴的木材,其年輪最緊密,在高山上、在頻繁遭遇險情的環(huán)境下生長的樹木最堅固、最強勁、最出類拔萃。
樹木都是有靈性的。誰能懂得與之交談,懂得傾聽它們,誰就獲得真理。它們不講大道理,不談濟世安民之策,他們割舍個別的東西,只講生命的原始法則。
一棵樹說:我身上有一個內(nèi)核、一束火花、一種思想,我是永恒生命的生命。永恒的母親拿我所做的試驗和取得的成功是獨一無二的,我的形體和皮膚的脈絡(luò)是獨一無二的,我枝梢上葉子最細微的顫動,我肌膚上最微小的疤痕也都是亙古未有的。我的職責(zé)是,以我鮮明的不同凡俗的長相塑造和展示永恒。
一棵樹說:我的力量是信念。我對我的先輩一無所知,我對每年從我身上繁育出來的成千上萬的孩子也一無所知。我一生就為堅守我的種子的秘密,別無他慮。我深信,上帝在我心中。我深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出于這樣的信念,我生活著。
在我們憂傷的時候,在生活不能好生忍受的時候,一棵樹就會對我們說:靜靜!靜靜!看看我!生活是不輕松,可生活也不沉重。你的這些想法都是孩子氣的。讓上帝在你心里說話吧,這樣,那些想法就會默然無聲。你感到害怕,因為你走的路偏離了母親和故鄉(xiāng)。但是每一步、每一天都會將你重新引向母親身邊。故鄉(xiāng)不在此處或彼處。故鄉(xiāng)在你心中,或者說,無處是故鄉(xiāng)。
當(dāng)我聽到樹木在晚風(fēng)中簌簌作響,云游四方的渴望就撕扯著我的心。你如果靜靜地、久久地諦聽,對漫游的渴望也就會顯示其實質(zhì)和意義。它并非如表面所示,想逃避苦難。它是對故鄉(xiāng)的渴念,對母親記憶的渴念,是對生活新狀況的希冀。漫游引導(dǎo)你回家。每條路都通往家中,每一步都是誕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墳?zāi)苟际悄赣H。
每當(dāng)我們?yōu)樽约汉⒆託庀敕ǜ械娇謶謺r,樹木晚間就會簌簌作響。樹木比人更深謀遠慮,有持久和安靜的思量,正如它們的生命比我們更久長。樹木比我們更聰明,只是我們不聽它們說的箴言。然而,倘若我們學(xué)會了傾聽樹木的金玉良言,那么我們短視、急促和童稚式的冒失的思想就會獲得無比的快樂。要是學(xué)會了聆聽樹木的教誨,那就不用再渴望成為一棵樹了。除了現(xiàn)在的自己,他什么也無須奢望。這就是故鄉(xiāng)。這就是幸福。
(1918)
本文摘自黑塞的《漫游》,柏林,1920年;收錄于黑塞《作品全集》第6卷,美因河畔法蘭克福,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