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北宋李綱作《蓮花賦》,用歷史上的六個美女來譬喻荷花的美。他寫道:
綠水如鏡,紅裳影斜,乍疑西子,臨溪浣紗;
菡萏初開,朱顏半酡,又如南威,夜飲朝歌;
亭亭煙外,凝立逶迤,又如洛神,羅襪凌波;
天風徐來,妙響相磨,又如湘妃,瑟鼓云和;
嬌困無力,搖搖纖柯,又如戚姬,楚舞婆娑;
風雨摧殘,飄零紅多,又如蔡女,蕩舟抵訶。
在這里,作為荷花典型的一種美,第六個比喻描繪了它經(jīng)受風雨后凋零敗謝的姿態(tài)。正像初綻的花蕾,盛開的花朵一樣,它凋零的樣子也被看作是美的。本文將要討論的就是中國古典詩歌所描繪的這種衰颯的荷花形象。
大多數(shù)花在春天開放,花落時節(jié)是綠色的盛夏??墒呛苫▍s是在夏天開的,花謝結出蜂巢狀的蓮蓬,已是秋天了。伴著秋色,它花零香銷,葉子也枯萎下去。由于它的花和葉子都很大,那衰殘之態(tài)給人的印象特別深。于是,在古典詩歌里,殘荷的形象就以獨特的審美意識被詩人們描繪,留下眾多的佳句。
不過應該看到,盡管荷作為吉祥的植物很早就在詩里出現(xiàn),但從那衰颯的姿態(tài)中感到美的趣味,在早期的古典詩歌里卻是沒有的。只有到一定時期,它才成為審美對象而被詠嘆,反過來又成為喚起強烈的審美意識的東西。在這篇論文里,我們將分析和考察這種對殘荷的審美意識何時萌發(fā)、固定并向什么方向發(fā)展等問題。
荷是中國自古就有的植物,并且作為食物栽培。由于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有許多名稱。據(jù)《說文解字》說,蕾曰“菡萏”,花曰“芙蓉”,實曰“蓮”,葉曰“荷”,根曰“藕”,總稱則是“芙蕖”。這一意義分類大體是妥當?shù)?,但因時代、地域、場合的關系,也不太一致。在花的意義上使用的,既有菡萏,也有荷花(荷華)、蓮花(蓮華)、藕花等。蓮葉的說法也是如此。總稱則不僅芙蕖,芙蓉、蓮、荷也可作總稱用。此外,莖、種及胚芽等部分也各有名稱。在古典詩歌中使用頻度較高的詞則是“蓮”、“荷”、“芙蓉”。
本文第一節(jié)就《詩經(jīng)》到六朝的作品來考察殘荷之美的發(fā)現(xiàn)與定型,第二節(jié)以唐詩為中心,論述其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