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隔海寄深情
——張大千贈梅葆玖《梅蘭圖》
許姬傳[1]
我早年曾擔(dān)任過京劇藝術(shù)大師梅蘭芳的秘書,我們友情甚篤,堪稱摯友。1981年,居住在臺北的國畫大師張大千贈梅先生之子梅葆玖《梅蘭圖》一幀。這使我想起了33年前梅、張交往的一段舊事。那是1948年,張大千與梅蘭芳(字畹華)、謝稚柳(名畫家)雅集上海吳湖帆(名畫家,因收藏隋《常丑奴墓志》字帖孤本,自號“丑簃”)的齋室,作成一幅梅蘭圖,題了一首“浣溪沙”小令:
試粉梅梢有月知,蘭風(fēng)清露灑幽姿,
江南長是好春時。
珍重清歌陳簇落,定場聲里定芳菲,
丹青象筆妙新詞。
可惜這幅畫早已失落。1981年,葆玖去香港演出,請友人求張大千補(bǔ)繪這幅畫。大千念及梅先生早已長眠九京,十分哀痛,尤其當(dāng)他看了葆玖演出的錄像之后,至為滿意,稱贊他“頗有父風(fēng)”,并提出要葆玖的戲裝、便裝照片留作紀(jì)念。葆玖返京后得知此事,十分高興,迅即寄去戲裝、便裝照片各兩張。大千先生收到照片后,即補(bǔ)畫了一幅梅蘭圖贈梅葆玖。
這幅《梅蘭圖》是小寫意花卉,畫在一張約二尺來寬、三尺多長的宣紙上。左繪一枝高潔淡雅、芬芳若漾的梅花,右畫一束挺拔秀麗、青翠欲滴的幽蘭。右上部用干筆仍補(bǔ)書了那首浣溪紗小令。大千先生當(dāng)年寫這首詞主要是盛贊了梅先生抗戰(zhàn)時期留居香港、上海等地,蓄須明志,拒絕演出的民族氣節(jié);稱頌了梅先生抗戰(zhàn)勝利后重登舞臺為人民歌舞的愛國熱忱。這幅畫的題跋是:
三十三年前,在海上與朋輩集湖帆丑簃弄筆為歡笑。湖帆先撇幽蘭一握,畹華為補(bǔ)梅花,乃索予倚小令題之,稚柳且為予點(diǎn)易數(shù)字,畹華攜歸綴玉軒。頃者,其公子葆玖蒞香江,云此畫已成陳跡,不在人間矣;其尊人與湖帆俱相繼棄世,倩友人要為補(bǔ)寫。葆玖孝思如此,畹華當(dāng)含笑九京。而予車過腹痛,老淚縱橫矣!
大千老人這一段追昔撫今,感慨萬千的文字,讀來感人至深。題詞和題跋共100余字,字體蒼勁淳厚,與梅蘭相映成趣。畫的右上角蓋一直徑約半寸多的刻有“壬戌”紀(jì)年的圓??;右下角按一長方形豎章“摩耶精舍”。落款,跋后“八十四叟”之下,是“爰大千”的獨(dú)特簽名;再下,則是“張爰”和“大千”兩個小方印章。
葆玖視《梅蘭圖》為至寶,因?yàn)檫@幅畫凝結(jié)著一段張大千和梅蘭芳兩位大師的珍貴友情。
1982年
[1]戲劇研究家,大千先生及京劇藝術(shù)大師梅蘭芳先生生前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