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牡丹——名花傾國兩相歡
臺上的戲已唱罷三折,戲里的花已落過三春,燈還不見暗,你等的人,怕是不來了吧?旅人,請收了這錦帕,認(rèn)著我這,粉墨登場的人,臺上的戲已唱罷三折,滴漏的夜色已過三更,夢還不見醒,誰去說破這水月假空花,寒山、老僧,請點了這凍蠟,著了這袈裟,度化了這些,戲夢人生。
——扎西拉姆·多多《驚夢》
《清平調(diào)》三首
唐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注釋 清平調(diào)為樂府調(diào)名,實際上這組清平調(diào)是李白用七絕格律自創(chuàng)的。
牡丹花語 圓滿,富貴,吉祥
他們說,每一朵花都是落入凡間的精靈,而牡丹是天外落入凡間的仙子。牡丹是屬于唐朝的仙子,國色天香,千姿百態(tài),在欣賞李白的“清平調(diào)”之前不妨來聽一段關(guān)于牡丹花事的傳奇。
牡丹花開在桃花之后一個風(fēng)情萬種的季節(jié)。張揚的艷,抖落了枝頭的雪霜和塵埃,嫣紅點綴,染映出比海棠更艷的絕色。驚擾了唐朝女皇武則天一個獨艷的夢。某年冬天,武則天突然興致大發(fā),帶著嬪妃、宮女到上苑飲酒賞雪。此時大雪剛停,只見那假山、涼亭、小橋、長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潔白的素裝。突然,她發(fā)現(xiàn)在那白皚皚的雪堆里,有點點燃燒跳躍的火苗。仔細(xì)一看,原來是朵朵盛開的紅梅。武則天真是高興極了!禁不住吟詩一首,抒發(fā)她的喜悅情懷。這時,有個嬪妃說梅花再好,畢竟是一花獨放。如果陛下能下道圣旨,讓這滿園百花齊開,豈不更稱心愿嗎?
這分明是一份阿諛,嚴(yán)冬寒月,梅花開放正適時令。若讓百花齊放豈不是強花所難?武則天此時大概帶著幾分醉意,竟然覺得這個主意甚好,于是寫了一首五言詩: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放,莫待曉風(fēng)吹。
然后命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也就是讓百花明日都要綻放,不然焚燒百花,幾乎所有的花朵都沒有抗命,在寒冬臘月里開了一場百花爭艷的盛事,唯有牡丹仙子性情剛烈不肯配合盛開,武則天大怒,命令侍衛(wèi)將牡丹花貶出長安,扔到洛陽邙山,要叫它斷種絕代。
可是牡丹入新土,不慌不忙,又扎下了根。來年春天,滿山嫵媚。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歡牡丹,就趕來觀看,家家移種。牡丹仙子看洛陽人這樣喜愛牡丹,非常高興。一到谷雨,便株株怒放,千姿百態(tài)。觀賞牡丹的人,愈發(fā)朝暮不斷,人?;ê?,絡(luò)繹不絕,喜不自勝,而牡丹烈火中骨、焦急心剛的氣節(jié)也流傳久遠了,唐朝詩人劉禹錫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边h方一闋舊歌緩緩吟唱,四月的洛陽,牡丹香萬丈;十里長亭外,輕紅盈肩,這香可曾落滿你的城墻?
大唐牡丹因為傳奇而更添了幾許神秘與華麗,我們開篇的《清平調(diào)》是李白在長安期間所作流傳最廣贊美牡丹的詩歌。這也是另一個出自《楊太真外傳》的傳奇故事,唐玄宗開元年間,在興慶池東面的沉香亭畔栽種了不少名貴的牡丹,到了花開時節(jié),紫紅、淺紅、全白,各色相間,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huán)前來賞花,同時帶著當(dāng)時宮中最著名的樂師李龜年。
李龜年看到皇帝與楊貴妃興趣盎然地賞花,便令他那班梨園弟子拿出樂器,準(zhǔn)備奏樂起舞為皇帝與貴妃助興,唐玄宗卻說道:“賞名花,對愛妃,哪能還聽這些陳詞舊曲呢?”于是急召翰林學(xué)土李白進宮,李白進得宮來,略一思索,很快下筆如飛,一揮而就,在金花箋上寫了三首《清平調(diào)》詩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滿意,當(dāng)即便令梨園弟子奏起絲竹,李龜年展喉而歌,楊貴妃拿著玻璃七寶杯,倒上西涼州進貢的葡萄美酒,邊飲酒邊賞歌,不覺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見愈發(fā)興起,忍不住也親自吹起玉笛來助興……雖然歷史上描寫皇帝身邊女子的詩歌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要論起既能夠得到當(dāng)事人的喜愛,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評的卻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這三首《清平調(diào)》莫屬了。
我最喜歡也是最廣泛流傳的是這《清平樂》里的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云想衣裳花想容”,所有立意都是從這一句逐漸展開,句中兩個“想”字,化實為虛,虛實結(jié)合,把唐玄宗此時最為喜愛的“名花”與“女人”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天上多姿的彩云,如貴妃翩翩的錦衣,而眼前嬌艷無比的牡丹,來比喻她的傾城國色,后一句“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更是把人間比作仙境,群玉山,是西天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據(jù)說山上多產(chǎn)美玉,因以為名;而瑤臺,傳說在昆侖山上,也是王母娘娘的仙宮。也就是說,像楊貴妃這般國色天香的女子簡直就不是凡人,應(yīng)該來自九霄云外的仙臺才對呢。
第二首,“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笔走\用典故,以帶露之花比喻貴妃得寵;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哪里及得當(dāng)前的花容人面!而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哪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卻依然是明艷動人呢?
第三首,“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逼鹗锥洹懊▋A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指美人,依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并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體,“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tǒng),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笑擁江山同筑夢,醉看清風(fēng)入朦朧,美人玉色,一笑傾城,國色山河都拱手相讓的豪情便呼之欲出了。
然,牡丹花有焦骨烈心,氣節(jié)不敗,粉白、緋紅、純白,萬古盛開,詩人李白卻郁郁不得志,日漸厭倦了這鞍前馬后歡場尋樂的生活,他帶著天生的俠骨與豪情出宮而去,開始自己游歷山水,過著以天為屋,地為被的另一種閑云生活。
而一個女人再得君王寵幸也逃不開紅顏的老去與衰敗,安史之亂不久就在馬蹄滾滾中到來了。逃不開命定的興衰與落魄。盛唐如牡丹如荼如火的燦爛過后敗落,如牡丹一樣國色的楊玉環(huán)被安祿山下狎昵,以魅惑君主的罪名在馬嵬驛被賜死,六宮粉黛失顏色的容顏就這樣在為求自保的玄宗面前香消玉殞了,牡丹不語,盈盈粉淚濕襟袖,唐朝最鼎盛與頹敗在琴殘弦冷里,就那樣來了……
牡丹在夢中依然盛開,在紅塵深處依然舞蹈,穿越千古的寂寥,在指尖捧起整個春天的曼妙,蝴蝶飛飛,白云飄飄。將所有憂愁,隱藏在微笑背后,靜靜地進入了一折好戲里。
明朝戲曲家湯顯祖在自己的《牡丹亭》里帶給我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fù)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钡恼鸷场?/p>
《牡丹亭》的故事其實耳熟能詳:杜麗娘與柳夢梅,二人因夢生情,牡丹艷艷的花園,人鬼情未了,朝堂定情?!斑@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令人一夢四百年。湯顯祖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任牡丹姹紫嫣紅開遍,戲里戲外,雨絲風(fēng)片,煙波畫船。良辰美景若沒有良人,便不過是一場虛設(shè)。盡管牡丹那么花團錦簇地一直顧盼著、神飛著。
林語堂有一本小說叫《紅牡丹》。里面講的是一個叫紅牡丹的女子的故事,這是一個美貌的寡婦的情感故事,主人公是一個性情熱烈似火的年輕寡婦紅牡丹,她激烈地宣告對愛情這種倚靠著激情而存在的東西的向往,然而,即便是在西太后掌權(quán)的年歲里,女人們、男人們多是恪守著某種不可逾越的道理和操守,委婉地表達著自己的愛恨情仇,即便有一絲絲想要沖破那桎梏的心思,往往也是偷偷摸摸。
但是紅牡丹不是,她的哭和笑,她的喜和怒,她的愛和不愛,都是那么的鮮活和張揚,都是那么的爽辣和干脆。張揚也如一朵驕傲而艷麗的牡丹花。她由著自己的性子去追逐,或許世道容不下她,但是她卻不愿意遷就這世道,她不要在一次苦惱的婚姻之后,因為遷就那世道而陷入第二次苦惱的婚姻。所以,她追逐著一切可能給她帶來幸福的機會,她不但有這樣的性子,還單純著讓她的性子去指使她的行為,她就是如此勇敢,如此熱烈,甚至有一些任性,任性到每一個男人愛她的容貌更愿意愛她的性情,熱烈到每一個男人因為她的到來而興奮、因為她的離去而沮喪。
愛情總是在幻想中豐滿,卻不斷被季節(jié)懷揣又反復(fù)被時光磨礪,徘徊在枝頭簇?fù)淼募t塵里,這位叫紅牡丹的女子在歷經(jīng)愛情的苦之后總算在驀然回首時,重拾了一段舊愛,一如世間所有的女人那般,在顛沛之后最終所能依賴的,無非是一個可以給她細(xì)水長流平凡日子的男人罷了。
霜染眉黛,半懷涼透,鴻雁歸去錦書憑誰遞素手,牡丹是富貴花,是任性的花,也是勇敢的花。喜歡的人喜歡這種花的率性與熾熱,不喜歡的人認(rèn)為這種花俗艷而張揚,花開千種,牡丹也總會是某些人不能舍棄的萬種風(fēng)情中獨愛的那一種。
如果可以,牡丹也不過就是一個尋常女子,名花傾國兩相歡并非她所想要的,再美艷的外表下,她也只是想與那樣一個人尋一座忘憂島,天穹之下坎坎伐檀,采花而歸,一樽酹月且長醉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