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趙衛(wèi)防
鳳群老師囑我為他即將出版的電影文學劇本集《藍蝴蝶》作序。
大概是在2009年的年初,香港的黎錫先生告知我說,廣東作家鳳群即將出版《黎民偉評傳》,從黎錫先生的語氣能聽得出他對這本書非常滿意。黎民偉是中國電影的拓荒者之一,更是香港電影的開拓者,在中國電影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黎錫先生是黎民偉六子,也是一個精通中國內地與香港地區(qū)早期電影史的專家。他的肯定,表明這本書應當是頗具價值的,于是我便產生了要結識這位廣東作家的強烈愿望。終于,2009年年末在香港召開的一次中國電影史研討會上,我結識了鳳群老師,才知道他除了作家這個身份外,另一個更重要身份還是一位學者。他是廣東五邑大學文學院的教授,從事中國當代小說和影視文化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同時還寫出了諸多文學作品。鳳群老師除了出版學術專著發(fā)表相關論文外,他還寫散文和小說,曾經(jīng)出版過幾本中短篇小說集。另外,電影文學劇本的寫作也是他創(chuàng)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鳳群老師今次出版的《藍蝴蝶》,是他電影文學劇本的一個選集,據(jù)我了解,限于篇幅,他還有一些電影劇作沒有收入。但就題材與樣式而言,各種類型都有,算是一個精選的集子。
在當下圖書市場上,由于各種社會原因,作家專門寫電影劇作集書籍已基本上消失,有關期刊上發(fā)表的電影劇作也越來越少。電影劇本大都出現(xiàn)在各類征集評獎活動中以及影視公司的案頭,各種急功近利使得劇本需求量雖很大,但劇本質量卻又急劇下降,好的電影文學劇本越來越少。鳳群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出版這本電影劇本集,顯示出他將功利置之度外而醉心于影視劇作藝術的超然。鳳群老師出生于安徽南方的徽州地區(qū),現(xiàn)在工作的五邑大學位于廣東省江門市,這里是中國著名僑鄉(xiāng),也是很多電影人如黎民偉、關文清、胡蝶、陳云裳、梁朝偉、劉德華等的祖居地,還有大量的華僑碉樓等具有深刻歷史和人文價值的文化遺產。鳳群老師利用這些獨特的文化優(yōu)勢和資源,致力于研究、教學和寫作,所以他的電影劇作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含量和歷史感,這在這本集子的多個電影文學劇本中都有所體現(xiàn)。如《黎民偉》中的早期中國電影文化,《古鎮(zhèn)故事》中的古徽州傳統(tǒng)文化,《碉樓迷情》中的嶺南碉樓和粵劇文化,《逆風》中的美術文化等等。有些電影劇作雖沒有明顯的文化符號,但也蘊藏著一種厚重的歷史感與人文氣息,如《月蝕》、《藍蝴蝶》等,則分別對復雜的人性作了深入幽微的探索。這樣除了情節(jié)外,還賦予作品本身以更多的思辨意義與理性思考,而超于眾多輕飄飄的娛樂性劇本,這對當下中國影視文化建設和長遠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一個好的電影劇本應該結構完整、主線明晰,這些都應當是電影劇作的基本要求。但當下眾多的電影劇作包括一些已經(jīng)拍攝完成的影片,卻連這種最基本的要求都達不到。有相當多的電影劇作結構缺失,沒有明確的敘事主線和主要矛盾線?;蛘唠m有多條敘事線索,但互相之間沒有有機的聯(lián)系與勾連。這些劇作看過之后都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鳳群老師致力于電影藝術的研究、教學和寫作,對電影劇作技巧有著嫻熟的把握。所以,他這本電影劇作集中的每一個劇本都是有著嚴格而完整的結構、明晰的主線以及推動這條主線的若干副線。人物性格的刻畫較為鮮明生動,人物關系的設置也都很規(guī)范講究,顯示出其深厚的電影文學劇本創(chuàng)作功力。其中較為典型的當屬《月蝕》,該劇緊緊圍繞主人公秀月嫁到吳家后的命運來結構情節(jié),人物命運和情感走向貫穿全劇,始終牽動讀者的心。這樣就保證了全劇的結構完整和主線清晰。在這條主線之外,又設計了與之緊密相連且對主線有較大推動作用的副線——吳之軒和瘋女人的線索,人物性格在主線敘述中也刻畫得豐滿、生動,人物關系也處理得非常得體與到位。
影像敘事能力較強,也是這本劇作集中作品的另一個突出特色。以視聽為主的電影語言是影視藝術的首要特色,對影像敘事的把握是電影劇作成功與否的關鍵?!赌骘L》等六個劇本都顯現(xiàn)出了較強的影像敘事能力。如《黎民偉》直接表現(xiàn)香港第一部電影《莊子試妻》的誕生過程,以及黎民偉及其家人的其他電影和革命活動,影像敘事自不必說,同時,劇中還將一些對早期香港電影史的考證和推斷結論以影像化手段呈現(xiàn)出來。此外,《碉樓迷情》中的嶺南碉樓,《藍蝴蝶》中飛舞飄然的藍蝴蝶,《古鎮(zhèn)故事》中的古徽派建筑等都是具有強烈的造型感,頗為其影像敘事增色。
然而,大的劇作結構和敘事主線的確立,有時卻不能代表細部的情節(jié)邏輯。在這本《藍蝴蝶》收入的六個電影劇本中,也有個別作品在具體情節(jié)的設置上存在一定的邏輯問題。劇本總體感覺在大的故事框架上沒有問題,但一旦深入到細部便會有一些因果邏輯方面的糾結。細節(jié)層面的戲劇真實性也是劇作成功的關鍵,不知鳳群老師以為然否?
無論如何,鳳群老師能在當下置身事外,致力于電影劇作的藝術寫作與探究,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對他本人或其他有志于影視劇作藝術研究者而言都是一種正能量。我祝愿鳳群老師今后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優(yōu)秀的影視劇作品,也希望有影視公司能夠慧眼識珠,早日將這些電影劇作搬上銀幕。
是為序。
2013年4月于北京
(本文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副所長、
研究員、電影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