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紅臉”師將軍
1798年3月4日,奈伊到達亞眠,見到了正等待波拿巴來指揮英格蘭軍團的德塞將軍。德塞將奈伊派去阿布維爾(Abbeville)給騎兵準備宿營,11日將有兩個團到達該地。但是奈伊并未擔任太久指揮。波拿巴現(xiàn)已掌握軍事大權,認為現(xiàn)在還不是入侵英格蘭的時機。他正在準備遠征埃及,北部組建的軍隊悉數(shù)解散。兵團被派往土倫準備登上遠征埃及的艦隊,他們中有很多出色的將軍,德塞本人也在其中。
波拿巴現(xiàn)在還未聽到像奈伊這位旅將軍的功績,而奈伊這位萊茵的“先鋒”走進波拿巴的圈子還是許久以后的事。
4月26日,奈伊離開了軍隊,在梅茨待了3周,至于他為什么去那里沒有任何文字記載,而且也沒有任何記錄表明他是否回過薩爾路易斯——雖然他可能回去了,然后于6月初回到阿布維爾。當月15日,奈伊被派到里爾(Lille)接管當?shù)仳T兵,主要負責駐防和例行公事,以及偵查和物資調動的工作。
◎波拿巴將軍在埃及
8月24日奈伊再度被調往別處。他被派往茹貝爾(Joubert)在萊茵地區(qū)新組建的軍團——美因茨軍團。為了應對奧地利可能出現(xiàn)的敵意,奈伊將接管獵騎兵旅(由第10、20、23團組成)。駐扎在魏爾堡(Weilburg)的這段日子里,奈伊的生活過得平淡無奇。9月,他的參謀部從魏爾堡轉移到了漢切伯格(Hachenburg)。10月11日,第8獵騎團也加入了進來,使他的兵力增加到了4個團。11月4日,他麾下的3個原始團被召回法國,有一段日子里只有第8獵騎團跟著他,之后又有第4驃騎團加入他。12月11日,奈伊把軍隊及參謀部調到了拿騷公國的洪堡——以上就是奈伊在1798年的全部軍事調動。這一年也見證了東部戰(zhàn)役的旗開得勝——占領羅馬,羅馬宣布共和;瑞士改革,共和政體宣布受法國保護。
◎1798年,法軍進入羅馬 | ◎茹貝爾將軍 |
為了應對重開的奧地利戰(zhàn)役,當局將美因茨軍團增加到6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茹爾當奉命指揮司令部在斯特拉斯堡的軍隊,奈伊于2月4日被派去指揮這支新軍團的前鋒——多瑙軍團的騎兵,由第1獵騎團和第4、5驃騎團組成。多瑙河軍團占據(jù)了美因茨軍團三分之二的兵力,剩下的三分之一是之前的萊茵軍團。眾人期待的戰(zhàn)爭終于在春季展開,巴黎當局在1月就制定了大膽的作戰(zhàn)計劃,軍隊組成如下:
軍團名稱 | 司令 | 兵力 |
萊茵軍團 | 貝納多特 | 15,000人 |
多瑙軍團 | 茹爾當 | 40,000人 |
瑞士軍團 | 馬塞納(Messena) | 30,000人 |
意大利軍團 | 謝雷(Scherer) | 50,000人 |
那不勒斯軍團 | 麥克唐納(Macdonald) | 30,000人 |
荷蘭軍團 | 布呂內①(Brune) | 10,000人 |
總計175,000人 |
① 舊譯為布律納。
◎布呂內 | ◎巴拉斯 |
茹爾當全權指揮多瑙軍團,左右兩翼則分別為貝納多特和馬塞納。
行軍計劃為分散抵抗,而不是集中兵力,這番部署是在瑞士同德意志或意大利一樣的錯誤認識上決定的,他們認為軍隊可以隨時如雪崩之勢撲向敵軍側翼。而軍團在山路上行進和補給的困難,地域狹窄難以相互協(xié)調以及南北分兵等問題都沒有被考慮進去。將馬塞納的30,000名兵力用在萊茵或意大利北部都比用在這里的效果好得多。
按照巴黎的計劃,多瑙軍團從萊茵挺進上多瑙河流域,萊茵軍團在左翼,而瑞士軍團已經(jīng)撲向敵人后方和側翼,同時由那不勒斯軍團支援的意大利軍團于威尼斯對奧地利人發(fā)起了攻擊。
卡諾此時已不再是戰(zhàn)爭部長,巴拉斯將他驅逐出了法國。這番野心勃勃的部署體現(xiàn)了他的戰(zhàn)爭計劃中的不足,毫無天賦靈感可言。波拿巴和不少最優(yōu)秀的將軍都遠在東部,法軍現(xiàn)在正由平庸之輩掌管。
另一面,奧地利集結了250,000名大軍,在多瑙河沿岸,由卡爾大公指揮,蘇沃洛夫(Suvorov)率60,000名俄軍支援。既然戰(zhàn)爭不可避免,巴黎向維也納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弗蘭茨(Francis)皇帝拒絕加入俄國聯(lián)軍,并且在8天內阻止蘇沃洛夫過境。在得到拒絕后,1799年3月茹爾當奉命渡過萊茵河。隨后馬塞納報告說奧地利人正撤向瑞士東部,試圖拉攏與瑞士“共和國”敵對的格勞賓登州(Canton of the Grisons)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