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人的儀式

時間的壓力 作者:夏立君 著


一個人的儀式

2008年深秋,我結束在廣西柳州的會議,返回山東的路上,特意繞道上海。目的很明確,就是拜謁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陳子龍墓。這幾乎是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了。知道這三人特別是前兩人的人,已是少之又少。拜謁他們墓地的計劃,干脆不跟任何人提及,起碼能免掉解釋的麻煩。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來到上海松江區(qū)小昆山鎮(zhèn)、佘山鎮(zhèn)一帶。三百年前相繼捐軀的三位英雄都葬在這里。

多年了,明清朝代更迭之際的歷史、人物深深吸引著我,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難以釋懷。晚明志士、詩人陳子龍,與夏允彝是至交,與夏完淳則是師生兼戰(zhàn)友,三人相繼赴死。

這里是大都市安靜的遠郊。放眼望去是一幅低海拔平原景象,蒲葦青青、阡陌縱橫的田野里,遠遠近近穿插著整齊的樓房。遠處有低矮的山阜,近處則河渠交織。我難以將眼前的山水,與陳子龍、夏完淳詩文中常提到的山水對應。

一個人悠然走在路上。手持地圖,見人就問。后來的事實證明,即使墓地已近在咫尺了,知道的人仍是少之又少。

先到達佘山鎮(zhèn)廣富林村。陳子龍墓在此。

村莊已拆遷,村莊舊址是一片殘垣斷壁,村民已遷到現(xiàn)代化小區(qū)里去了。殘垣斷壁與一片濕地、一條小河相連,周邊瘋長著水葫蘆一類的水草,陳子龍墓就在濕地中間一塊略高的臺地上,墓地與陸路之間有小路相通。一圈圍墻圍成一個約兩畝大小的墓園,園內生滿翠竹綠樹,墳丘很低,幾與地平,幾方石碑立在周圍。這是隔著高高的鐵柵欄門看到的景象。我進不去墓園,門上掛著鎖。不能到墓前憑吊一下,不能讀一讀那些碑文,怎能甘心?我輾轉找到了村委會。村委會工作人員打通了保管鑰匙人的電話,對方卻說有事來不了。

工作人員對我說:沒什么看頭。隔著門看看就得了,進去看也就那個樣。

我不自覺地大聲答復說“好”。心中一個主意已定。

又返回墓園,獨立柵欄門外。鐵柵欄很高,頂部鋒利。我決定翻過去。我望了望周圍,一個人影都沒有。陳子龍啊,你雖是大英雄,卻不能為當代人帶來鈔票,所以注定要寂寞了。好在真英雄不怕寂寞。我打量著這道門,心里說:只好做一回“雞鳴狗盜”之徒了。背包太大了,就放在門外,相機從柵欄間隙塞進去,外套鞋子脫下來塞進去,然后手腳并用,小心翼翼,成功翻過了柵欄。這一回能把該看清的都看清了。墓前有石柱方亭“沅江亭”,已非乾隆年間原物,系上世紀八十年代復建。墓碑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之原物。另有石碑四方,分別刻有陳子龍生平事跡及其雕像。繞墳一周,揣摩碑文,拍照,默哀數(shù)分鐘。再繞墓一周,原路退出。

大英雄陳子龍,你就義時虛歲四十,我已虛歲近五十了。你就義時還是個青年啊。你看我老夫身手如何?就以你大英雄襟懷,對我這“雞鳴狗盜”之行付之一笑吧。

離開佘山鎮(zhèn),來到了小昆山鎮(zhèn)蕩灣村。那個令人驚心的少年夏完淳葬在此。

三百年前就有此村,三百年后這個村仍不大。我轉了轉,村里極安靜,所見多為老幼,沒見到一個年輕人,大約都出去工作了。1644年國變后,夏家由松江府避居小昆山腳下曹溪村,距蕩灣村僅數(shù)里。在那個殘酷的時代,親友之所以選擇將夏完淳葬在這里,應當是出于安全考慮。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村北開闊的田野中,墓園圍墻很新,想必修竣不久。門是規(guī)整木門,加著鎖。幸好,守墓人在村里。

守墓人是個五十歲左右中年人,打開門后就漠然地走了。

夏氏父子墓與陳子龍墓格局近似,只是墓園要大,有五六畝地樣子。石基圍成一塊平臺,墓呈半月形,高約兩米,面寬約三十米。沒有古碑,現(xiàn)有墓碑文“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是陳毅1961年題寫的。墓丘上遍覆翠竹,墓前有九株合抱粗香樟樹,枝繁葉茂,頗具蓊郁之像。父子倆葬于此已有三百多年了。父殉國時虛歲五十,子就義時虛歲十七,他們以近似宗教的虔誠先后獻出自己的生命。生命成了他們向故國山河所能奉獻的唯一祭品。

1645年(清順治二年,乙酉年)9月17日,夏允彝抗清失敗后在家鄉(xiāng)自沉于松塘。允彝殉國之心由來已久,曾屢次告誡家人:“我若赴水,汝輩決不可救……”投水時,家人環(huán)立池邊。池淺,不能沒人,允彝伏水而死。

父親死后,夏完淳又堅持抗清兩年。1647年(丁亥年)9月19日,夏完淳等四十三名抗清義士在南京同時遇難。行刑方式是斬首。夏完淳與同時被捕的好友劉曙攜手昂然而出,拒絕下跪,劊子手只好從頷下以刀抹其喉。一個數(shù)歲即被視為神童,十多歲時所賦詩文就驚動世人的少年,一個有無限發(fā)展可能的天才,以十七歲的年齡被定格在歷史深處。生命實在是過于短暫了啊。

這一老一少,處此天崩地解變局,從容面對命運悲歌。他們的死近似一種儀式,一種獻祭儀式。

我盤桓良久,不忍離去。

這里和陳子龍墓園一樣,一片寂靜,在我到來和離去全過程,除了守墓人,再未見一人。能夠獨自憑吊英雄,應算是難得的人生際遇。

在墓碑前站好。垂手。闔目。默哀。舉行這只有一個人的儀式。不用費勁清理雜念,雜念已無影無蹤。

默哀進行了多長時間,我不知。反正時間較長,遠不止常規(guī)的三分鐘。我從未進行過這種默哀。我在享受這一默哀。情緒、思緒漸漸如潮涌浪突,使我難以從這場默哀中自拔。一陣風來,似從空中壓到腳底,香樟樹葉、竹葉及墓園內所有植物葉片颯然作聲,仿佛三百年前凄風苦雨驟然而至。我忽然悲從中來,禁不住喉頭哽咽,難以自抑。這爺倆的死法,他們的家族、親族以及師友的壯烈,特別是夏完淳這位集年少、審美色彩、壯烈情懷于一身的奇特英雄,我反復研讀過的他的遺作、他的死及他的一切,此時此刻給我以猛烈撞擊。冥冥之中似有一股力量命令我:你就放聲一哭吧。

我張開了喉嚨,放聲大哭,熱淚長流??蘖艘粓?,累了,停了下來。片刻之后,那命令又來了,又哭了一場。哭得很累,軀體很想在墓前趴下去。我理解了,那些嚎啕大哭的婦人為何會不顧一切趴在地上。仿佛被一股大浪推涌著,我不能自已。我似乎成了一只受傷的野狼。不知我發(fā)出的哭聲是何聲,不知我熱淚橫流是何種樣子。

人生中有這場深長的痛哭,是我想不到的。據(jù)母親講,兒時的我以能哭聞名左鄰右舍,能連哭半日或半夜,特討人厭??抟蚴丘囸I還是病痛,就不得而知了。成年后,雖亦流過淚,但未曾這樣痛哭過。

流淚不少,頭昏腦漲,四肢尤其是手指發(fā)燒發(fā)麻。這才知道,人在痛哭之后會有此癥狀。最后,我俯身墓碑,雙手撫摸著冰涼的碑身,過了好久,才讓自己平靜下來。又累又渴,從包中取出一瓶水打開,灑一點在墓前。算是和這爺倆同飲一杯水。

無限的傷感,似乎還有深深的欣慰。

這場痛哭,是否亦有自戀成分?不得而知。一位詩人面海而泣,有人評說:這人有病了。我有病否?我不能回答。

守墓人不知何時回來了。他是個形象敦厚誠懇的人。他可能聽到了我的哭聲。我非常感激,他不但沒把我當作怪物,還對我露出了有些異樣又尊敬的神色。

他望著我,問道:您貴姓?

我答復后,他有些吃驚,朝墓丘揮了揮手說:您是他們后人嗎?

我說:不是。夏完淳沒有兄弟,也沒有男性后代。這您知道吧?

他說:這個我知道。我以為您是他們家族的后人呢。

我說:不是。

守墓人不再多問。

最近幾年,我集中研讀了《夏完淳集》及其他一些相關史料。我感到,明末士子可說皆具一往情深精神風貌。夏完淳在短暫的人生里,是一哭再哭。為故國哭,為君哭,為父哭,為師哭,為友哭。夏完淳喜誦老子莊子六朝詩文,應是一個浪漫而又忘情的人??墒?,他非但沒有忘情,反而是極執(zhí)著——他是忘情之上的深情?!皞骱蟆笨芍^中國古人所關心的頭等大事,夏完淳在遺言中嚴厲聲明決不許任何人為他“立后”?!按笤烀C#K歸無后。”遺言中的這話說得何等透徹呀!你才十七歲呀!

大英雄夏完淳,三百年后我這場哭,能算還你一哭否?望能接納。

夏完淳是人類歷史上少見的偉大少年??v觀橫覽古今中外,很難再舉出第二例?!爸摇笔撬八孔拥淖诮獭!爸摇笔莻€復雜的問題。他為之盡忠的特定對象,也許并不值得稱道,但這不應埋沒他的偉大。他的偉大是人性、人格的偉大。他的文章對包括皇上在內的當?shù)勒叩呐?,不能說不深刻。他的“忠”有極深廣的文化社會關聯(lián)。這個少年僅存世五千八百四十天,卻能大義凜然清楚明白地死去,古今中外,罕有其匹。夏完淳這一人性、人文“巨嬰”,來不及展開更廣闊的成長可能,就夭折了。特別令人傷感之處在于,這一夭折亦是自主、主動夭折。人生實在太過短暫了?。∷攀邭q呀。僅以少年英雄視之是不夠的。夏完淳的生與死皆有豐富的人性人文內涵。有人拿后來民族融合的事實,來否定夏完淳這類人的偉大。這是極麻木的實用主義。歷史與人性的價值,不能以實用主義來抹平。

整個清代,對夏氏父子墓一直是保護的。乾隆時,還對這些抗清義士予以表彰。滿清統(tǒng)治者有些方面并不麻木。后來,極麻木的事竟讓新時代漢人做了。1955年4月,蕩灣村民潘某、諸某盜掘立在他們村邊已達數(shù)百年的夏墓。打開夏允彝棺槨,掘出墓志銘一方、印章二枚、松江布數(shù)匹,還有折扇、扇墜等物,大多被村民分搶。極為寶貴的手稿一卷、線裝書十余冊,當場損毀!一座墓,立在身邊數(shù)百年,不論所埋何人,人們一般都會自然對它產生某種敬畏。對夏完淳父子墓尚不能生敬畏之心,這不是一般的麻木了。

又回到小昆山鎮(zhèn)住地。忽見一個路標,指明前方是“二陸讀書臺遺址”。二陸是誰?陸機、陸云兄弟。二陸是小昆山人,皆為晉代大才子。二陸在“八王之亂”中,因未能及時從仕途退卻,皆死于魏晉特色的慘烈權斗,兄長陸機還被夷滅三族。當?shù)嘏c他們有關景點有多個,都是較熱鬧處所。古才子雖死得悲慘,卻無妨后人輕松“消費”他們。才子似總比英雄好玩。

忽然又想到夏氏墓園里的那些雞鴨。守墓人在這里養(yǎng)了不少雞鴨,它們在墳塋背面叢林里組成一個雞鴨帝國,似一直在嘀嘀咕咕發(fā)議論。守墓人利用他的特權,追求一點經濟效益,似無可厚非。

突然而至的哭聲,只有那些雞鴨聽得最為真切。不知嚇著了它們沒有?它們會不會感慨:這是干啥呀!我痛哭的時候,忘了天地宇宙,也忘了這個雞鴨帝國。對英雄來講,它們倒的確是麻木的。

數(shù)年來,我有時會回味起這一經歷。當時,我必有借英靈之墓,一抒胸中塊壘的沖動。塊壘為何?我說不清。行為可以藝術,語言可資偽飾,深情難以復制。想再有那樣一場痛哭,此生可得否?

2009年10月初稿

2017年10月修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