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歐率更帖

國學經典(50):容齋隨筆精粹 作者:(南宋)洪邁 著,陳才俊 編 周學兵 譯


歐率更帖

【原文】

臨川石刻雜法帖一卷,載歐陽率更一帖云:“年二十馀,至潘陽,地沃土平,飲食豐賤,眾士往往湊聚。每日賞華,恣口所須。其二張才華議論,一時俊杰;殷、薛二侯,故不可言;戴君國土,出言便是月旦;蕭中郎頗縱放誕,亦有雅致;彭君摛藻,特有自然。至如《閣山神詩》,先輩亦不能加。此數子遂無一在,殊使痛心。”茲蓋吾鄉(xiāng)故實也。

【注釋】

①率(lǜ)更:即率更令,歐陽詢曾任太子率更令。率,作“計”解;更,古夜間計時單位。②恣口所須:大飽口福。恣,無拘束。須,同需。③國士:字面意為國中的戰(zhàn)斗之士,實際上它最初是用來專門稱呼被各級統(tǒng)治者從武士中精選出來的勇士的。《左傳·成公十六年》載晉、楚鄢陵之戰(zhàn),晉軍將領深患楚軍“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边@里所說的“國士”,便是指的楚軍中精選出來的武士。先秦典籍中出現(xiàn)的“教士”、“賢良”、“俊士”、“材士”、“桀杰”,其實指的都是“國士”,后用為人之敬稱,所謂“無雙國士”。④月旦:月亮出來爍爍其華的樣子。成語“舌端月旦”,意為常在談話中議論別人。其出處于宋·葉廷圭《海錄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陽秋?!雹輷ぃ╟hī)藻:滿腹經綸。摛,傳揚、鋪展的意思。藻,華麗的文采、文辭。這是指施展文才。

【譯文】

在(江西)臨川縣的一處石刻中夾雜著一卷法帖,這卷法帖記載了歐陽率更的一段話,帖上說:“我二十多歲的時候來過鄱陽郡,這里土地肥沃、地勢平坦開闊,食物和水都很廉價,很多有才華的人時常聚集在這里。每天在這里賞花飲酒,大飽口福。在這些人當中,有兩個姓張的人,才華橫溢,是當時不可多得的人才;殷、薛的兩位士人,其才華也就不必說了;一位姓戴的先生也是當時有名的勇士,一旦發(fā)表評論就是定論;有個姓蕭的中郎雖然顯得放誕不羈,但也不失文雅風度;彭先生很喜歡施展才華,他寫的文章平靜自然。其中寫的《閣山神詩》,前輩高人都不能超過。上面的名士才子已經都不在人世了,特別使人痛心不已?!币陨隙际俏夜枢l(xiāng)值得稱道的事啊。

【評析】

這篇文章主要敘述歐陽率更帖中所記述的一些話。先記述鄱陽郡的生活氣氛,“地沃土平,飲食豐賤”。然后再記述那里文人志士的特點,如“其二張才華議論,一時俊杰;殷、薛二侯,故不可言”等。最后感嘆這些文人志士逝去。此篇文章通過對鄱陽郡才人志士特點的描述來表達對友人的懷念。古代很多詩人在懷念友人時,都會通過寫詩的方式來表達對友人的懷念。比如,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fā)感憤、寄以慰藉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還有北宋詩人黃庭堅《寄黃幾復》詩云:“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這首七律即黃庭堅寫給知交黃幾復以傾訴別離之感、懷念之情的寄贈詩,是為山谷詩中的名篇。古代的文人在社會交往中常常以詩代柬。

八月端午

【原文】

唐玄宗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為千秋節(jié)。張說《上大衍歷序》云:“謹以開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獻之?!薄短祁惐怼酚兴苇Z《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jié)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比粍t凡月之五日皆可為端午也。

【注釋】

①千秋節(jié):又稱天長節(jié)。以唐玄宗生日而得名。②張說:唐玄宗時名相,著名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家洛陽。③赤光照室:古認為帝王將相是上天授予,降世之時必有異兆,常見的說法有赤光照室、祥龍托胎等。④宋璟:唐玄宗時名相,與姚崇并稱為“姚宋”,兩人為開元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⑤仲秋:即中秋。每年八月十五為中秋節(jié)。

【譯文】

唐玄宗出生于八月初五,于是就把這天定為千秋節(jié)。名相張說在《上大衍歷序》中寫道:“謹于開元十六年八月初五即皇帝誕生之日的夜晚,獻上《大衍歷》?!绷硗?,《唐類表》載有名相宋璟的《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jié)表》,其中寫道:“月惟仲秋,日在端午”也就是說每個月的初五都可以被叫做端午。

【評析】

在古代所說的“端午”,并不是像現(xiàn)在,專指陰歷五月五日而言。在唐代以前,把每個月的初五,都叫做端午。直到唐玄宗“端午臨仲夏”一詩出現(xiàn),歷經宋、元以后,端午才成為五月初五的專稱,直到現(xiàn)在。但是,這也有例外。在四川東部地區(qū),就和其他地方不同,因為他們每年過三個端午節(jié)。陰歷五月初五,叫做“小端陽”,五月十五,叫做“大端陽”,五月廿五,叫做“末端陽”。在這三天,以大端陽最為熱鬧,末端陽較為冷清。而如今,當人們提出端午節(jié),自然而然令人想起劃龍船、包粽子與紀念屈原。根據早期的文獻看來,端午節(jié)最初完全是一個喚起全民驅除疫病,促進民族健康的節(jié)日,其作用并不僅在紀念屈原。甚至在屈原以前,端午節(jié)就已存在。后來,因為屈原投江而死的那天,正好是五月五日的端午,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便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和賽龍舟,以免魚與蛟龍去吃屈原的軀體。

禹治水

【原文】

《禹貢》敘治水,以冀、袞、青、徐、揚、荊、豫、梁、雍為次??嫉乩硌灾?,豫居九州中,與袞、徐接境,何為自徐之揚,顧以豫為后乎?蓋禹順五行而治之耳。冀為帝都,既在所先,而地居北方,實于五行為水,水生木,木東方也,故次之以袞、青、徐;木生火,火南方也,故次之以揚、荊;火生土,土中央也,故次之以豫;土生金,金西方也,故終于梁、雍。所謂彜倫攸敘者此也。與鯀之淚陳五行,相去遠矣。此說予得之魏幾道。

【注釋】

①《禹貢》:《尚書》中的一篇。該書把當時的全國分為九州,采用區(qū)域地理方法,記述地理情況,內容包括山脈,河流、蔽澤、土壤、物產、貢賦、交通等,是我國最早的地理科學著作。②九州:傳說是古代中國的九個行政區(qū)劃,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的運行與變化。④彜(yí)倫攸敘:正常運行。彜倫,即常理;攸敘:有序而不亂。⑤鯀(gǔn):禹的父親。

【譯文】

《禹貢》中記述了治水,以冀州、袞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為順序。從地理位置來看,豫州位于九州之中心,并與袞州、徐州接界。為什么從冀州開始,然后是揚州、荊州,而把豫州放在他們的后面呢?我認為這大概是按照五行方位治水順序排列的緣故吧。冀州作為帝都,理所應當為第一個,而且地處北方,又因為五行屬水,水生木,木表示東方,所以之后的順序為袞州、青州、徐州;木生火,火表示南方,所以在徐州之后的順序為揚州和荊州兩州;火生土,土表示中央,所以在揚州、荊州之后為豫州;土生金,金代表西方,因此最后的兩個為梁州和雍州。這就是按照五行常理而有條理的排列次序的。然而禹的父親鯀打亂了五行順序,相差的太遠了。這個我也是從從魏幾道那里得知的。

【評析】

相傳舜命鯀治水,鯀只懂得堙、填之法,失敗后為舜所殺。鯀之子禹接受父親的使命接著治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最終獲得了成功。通過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們發(fā)現(xiàn)人應該順應自然而不是遏制和阻攔?!按鞑幌ⅰ?,一味地堵住洪水,洪水仍會流到別處,就好比現(xiàn)在的江河防洪,一味地修高堤壩只能暫時保證生命財產的安全。然而不及時分流排淤,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仍然可能沖垮大壩,威脅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所以說,治水主要是方法的問題。

淺妄書

【原文】

俗間所傳淺妄之書,如所謂《云仙散錄》、《老杜事實》、《開元天寶遺事》之屬,皆絕可笑。然士大夫或信之,至以《老杜事實》為東坡所作者。今蜀本刻《杜集》,遂以入注。孔傳《續(xù)六帖》,采摭唐事殊有功,而悉載《云仙錄》中事,自穢其書?!堕_天遺事》托云王仁裕所著,仁裕五代時人,雖文章乏氣骨,恐不至此。姑析其數端以為笑。其一云:“姚元崇開元初作翰林學士,有步輦之召?!卑矗涸缱晕浜髸r已為宰相,及開元初三入輔矣。其二云:“郭元振少時美風姿,宰相張嘉貞欲納為婿,遂牽紅絲線,得第三女,果隨夫貴達?!卑矗涸駷轭W谠紫?,明皇初年即貶死;后十年,嘉貞方作相。其三云:“楊國忠盛時,朝之文武爭附之以求富貴,惟張九齡未嘗及門。”按:九齡去相位十年,國忠方得官耳。其四云:“張九齡覽蘇頲文卷,謂為文陣之雄師?!卑矗侯c為相時,九齡元未達也。此皆顯顯可言者,固鄙淺不足攻,然頗能疑誤后生也。惟張彖指楊國忠為冰山事,《資治通鑒》亦取之,不知別有何據?近歲,興化軍學刊《遺事》,南劍州學刊《散錄》,皆可毀。

【注釋】

①《云仙散錄》:又名《云仙雜記》,舊題后唐馮贄撰,內容多從它書摘抄唐五代人士軼聞軼事?!独隙攀聦崱罚阂喾Q《杜詩事實》,已軼?!堕_元天寶遺事》:內容多采民間傳聞,記錄唐玄宗時宮廷內外風俗習尚,事多失實。②孔傳《續(xù)六帖》:宋人孔傳為白居易《六貼》所撰續(xù)書,仿《北堂書鈔》例,雜采成語故事。③步輦之召:皇帝派車去召見。④郭元振(656—713),唐朝將領。名震,字元振。魏州貴鄉(xiāng)(今河北大名北)人。據《舊唐書》記載,少有才智,18歲舉進士,任通泉縣尉。⑤張九齡(678—740):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有《曲江集》。⑥文陣雄師:文壇上成就杰出者?!顿Y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上自戰(zhàn)國,下迄五代,采用正史雜史約三百五十種,取材頗為謹慎。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⑦指楊國忠為冰山事:意指楊國忠借楊玉環(huán)得寵而發(fā)達,其榮華寶貴就像冰山一樣,一旦太陽出來,就融化了。⑧興化軍學刊《遺事》:指閩莆田一帶學舍刊本。南劍州學刊《散錄》:指閩南平學舍刊本。

【譯文】

在民間廣泛流傳的許多淺薄荒誕的書籍,比如有《云仙散錄》、《老杜事實》、《開元天寶遺事》等等類如這樣的書籍,都是可笑至極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士大夫們相信這些書的內容,甚至有些人認為《老杜事實》的作者就是蘇東坡。現(xiàn)如今四川刻制的《杜集》,竟然把《老杜事實》為東坡所作者這件事寫進了注釋??讉鞯摹独m(xù)六帖》,在采集唐朝史事這件事情上做了不少貢獻,然而卻把《云仙錄》中的故事記載在了里面,這簡直就是玷污了自己的書?!堕_天遺事》假托是王仁裕寫的,王仁裕是五代時期的人,雖然文章缺乏氣概,但也不至于寫出這么不濟的文章吧。暫且分析以上幾件事情,就當笑話吧。第一件事,說的是:“開元初期姚元崇做了翰林學士,皇帝曾派車召喚他?!笨疾斓弥阂υ缭谖鋭t天時期就已經成為宰相,到開元初期已經是第三次當宰相了。第二件事是:“郭元振年輕的時候,就已經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了,宰相張嘉貞想要讓他作自己的女婿,于是就把他的第三個女兒和郭元振牽紅線,果然跟著丈夫富貴發(fā)達了?!笨疾橹蟛胖溃汗裨陬W跁r期做過宰相,明皇初年就被貶官過世了,十年之后,張嘉貞才當上了宰相。第三件事是:“楊國忠得勢的時候,朝廷的文武百官都著想要地依附他,以謀求榮華富貴,唯獨只有張九齡沒有登門拜訪過?!笨疾熘蟮弥?/p>

“張九齡辭官十年之后,楊國忠才得到了官職?!钡谒募聞t是:“張九齡瀏覽了蘇頲寫的文章時,評價說:蘇頲算得上是文壇上不可多得的人才?!笨疾橹蟀l(fā)現(xiàn):“蘇頲當宰相的時候,張九齡還沒發(fā)達呢?!边@些都是明白的事實,輕易就可以看出錯誤,因此淺陋得都不值一駁,然而這也頗能迷惑誤導后生晚輩啊。對于張彖說楊國忠的富貴和權勢像冰山這件事,《資治通鑒》也記載了這種說法,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的證據呢?近幾年,興化軍官刊刻印刷的《遺事》,南劍州官刊刻印刷的《散錄》,都應該毀掉。

【評析】

在這篇文章中,對于民間流傳的一些淺薄荒誕的書籍給予了抨擊和揭示,對那些書籍里有的虛假的論述,我們應該予以否定,我們應該有據理論證的精神,而不是一味地服從書中所有的內容。當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一樣,做什么事都不能盲從,應該用科學的事實說話,一切真實的事實都不是我們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有著科學的證明和依據的。達爾文曾說過:“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做出結論。”文章中列舉的四個錯誤的故事,都是有事實和內在規(guī)律證明的??傊?,這篇文章警戒我們:要實事求是,用科學角度認知事實。

地險

【原文】

古今言地險者,以謂函秦宅關、河之勝,齊負海、岱,趙、魏據大河,晉表里河山,蜀有劍門、瞿唐之阻,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吳長江萬里,兼五湖之固,皆足以立國。唯宋、衛(wèi)之郊,四通八達,無一險可恃。然東漢之末,袁紹跨有青、冀、幽、并四州,韓遂、馬騰輩分據關中,劉璋擅蜀,劉表居荊州,呂布盜徐,袁術包南陽、壽春,孫策取江東,天下形勝盡矣。曹操晚得兗州,倔強其間,終之夷群雄,覆漢祚。議者尚以為操挾天子以自重,故能成功。而唐僖、昭之時,方鎮(zhèn)擅地,王氏有趙百年,羅洪信在魏,劉仁恭在燕,李克用在河東,王重榮在蒲,朱宣、朱瑾在兗、鄆,時溥在徐,王敬武在淄、青,楊行密在淮南,王建在蜀,天子都長安,鳳翔、邠、華三鎮(zhèn)鼎立為梗,李茂貞、韓建皆嘗劫遷乘輿。而朱溫區(qū)區(qū)以汴、宋、毫、穎截然中居,及其得志,乃與操等。以在德不在險為言,則操、溫之德又可見矣。

【注釋】

①負:依靠,憑借。②瞿塘:指瞿塘峽,又名夔峽。西起重慶市奉節(jié)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zhèn),全長約8公里。在長江三峽中,雖然它最短,卻最為雄偉險峻。③方城:楚長城北起今河南方城,故稱方城。④覆漢祚:滅亡了漢朝。祚,皇位。⑤劉仁恭: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唐末曾任盧龍節(jié)度使。本為原盧龍節(jié)度使李可舉旗下將領,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在盧龍攻易州的一場戰(zhàn)役中,以挖地道進城的方法攻陷城池,因此軍中號曰“劉窟頭”。⑥乘輿:天子代稱。輿,乘坐的車架。⑦朱溫:唐朝末期將領,曾被賜名朱全忠,稱帝后改名朱晃。宋州碭山午溝里(今安徽省碭山縣)人家世為儒,祖朱信,父朱誠,皆以教授為業(yè)。

【譯文】

古今說到地形險要的,都認為秦國憑借函谷、大河的有利地勢,齊國依仗大海和泰山的險要地形,趙國和魏國依據大河,晉國外境有河,內境有山,蜀國擁有劍門關、瞿唐峽的險阻,楚國把方城作為城垣,漢水作為城池,吳國憑借萬里長江和太湖的險要,都可以建立國家。唯獨宋國、衛(wèi)國的周圍,四通八達,沒有一處險要的地勢可守。然而在東漢末年,袁紹占據了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四州,韓遂、馬騰等分別占據了關中,劉璋憑借蜀地,劉表占據荊州,呂布竊據徐州,袁術擁有南陽、壽春,孫策攻占江東,全國所有的險要地方都分割完了。而曹操最后才得到兗州,從這里崛起強盛起來,最后卻消滅群雄傾覆漢室。討論這件事的人認為曹操挾持皇帝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才能成功。然而在唐朝僖宗、昭宗時期,藩鎮(zhèn)割據,王氏占有趙地一百多年,羅洪信占據魏地,劉仁恭占據燕地,李克用占據河東,王重榮占據蒲州,朱宣、朱瑾占據兗州、鄆州,(王)時溥占據徐州,王敬武占據淄州、青州,楊行密占據淮南,王建占據蜀地,皇帝建都在長安,鳳翔、邠州、華州三鎮(zhèn)鼎足而立,不聽詔令,李茂貞、韓建都挾持過皇帝。然而朱溫憑借小小的汴州、宋州、亳州、潁州幾個地方在危險中求得一席之地,然后慢慢壯大,最后竟能取得和曹操一樣的雄基偉業(yè),統(tǒng)治整個中原。所以就歷史的興衰而言,大多在于德行而不在于地理位置險要。從這個方面來看,曹操和朱溫的德行就可見一斑了。

【評析】

文章說,就歷史興衰而言,大多在于德行而不在于地理位置險要,這個結論是沒有什么疑問的。但就個例而言,曹操和朱溫的立國并不在于他們二者多有德行,而在于對手運氣多么糟糕。所謂“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若不然,何以曹魏46年而亡,后梁16年而亡呢?

長歌之哀

【原文】

嬉笑之怒,甚于裂眥;長歌之哀,過于慟哭。此語誠然。元微之在江陵,病中聞白樂天左降江州,作絕句云:“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吹雨入寒窗?!睒诽煲詾椋骸按司渌松胁豢陕?,況仆心哉!”微之集作“垂死病中仍悵望”。此三字既不佳,又不題為病中作,失其意矣。東坡守彭城,子由來訪之,留百余日而去,作二小詩曰:“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飄泊在彭城。”“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臥北窗呼不醒,風吹松竹雨凄凄。”東坡以為讀之殆不可為懷,乃和其詩以自解。至今觀之,尚使人凄然也。

【注釋】

①裂眥:因發(fā)怒而眼睛睜得極大,形容極其憤怒。②左降:貶官的意思。③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④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

【譯文】

帶著嬉笑的憤怒,超過吹胡子瞪眼的憤恨;通過悠長的歌聲表達的悲傷,超過號啕大哭的痛苦。這句話描述的很正確的。元微之在江陵的時候,生病時聽說白樂天被貶官到江州,于是作了一首絕句說:“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吹雨入寒窗?!卑讟诽煺J為:“這句詩別人都不愿意聽到,更何況是我自己呢?”元微之曾寫過“垂死病中仍悵望”,“仍悵望”這三個字用得既不好,又不說明是在生病時所作,因而失去了最初的意思。蘇東坡在彭城當官,他的弟弟蘇轍前來拜訪他,居住了一百多天才離開,走時還作了兩首小詩,說:“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飄泊在彭城?!薄扒飦頄|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臥北窗呼不醒,風吹松竹雨凄凄?!碧K東坡認為讀了這兩首詩后心里非常難受,便和了兩首用來寬慰自己?,F(xiàn)在讀起來,仍然使人感到悲涼凄慘。

【評析】

痛與不痛,并不是表現(xiàn)在臉上或者顯眼的外表,這就像原文所說的“嬉笑之怒,甚于裂眥”,有些人不是很痛苦,不是很悲傷卻能把悲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些人明明很痛苦,卻為了不讓別人擔心而把痛苦藏在內心,其實后者才是最痛苦悲傷的。換一個角度想,凡是那些能忍受痛苦悲傷的人,其成功的幾率才會更大。忍受孤獨、忍受失敗、忍受屈辱都是忍受痛苦的一種。忍受孤獨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備條件,忍受失敗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業(yè)的前提。

張良無后

【原文】

張良、陳平,皆漢祖謀臣,良之為人,非平可比也。平嘗曰:“我多陰謀,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矣,以吾多陰禍也。”平傳國至曾孫,而以罪絕,如其言。然良之爵但能至子,去其死才十年而絕,后世不復紹封,其禍更促于平,何哉?予蓋嘗考之,沛公攻峣關,秦將欲連和,良曰:“不如因其懈怠擊之?!惫笃魄剀姟m椨鹋c漢王約中分天下,即解而東歸矣。良有養(yǎng)虎自遺患之語,勸王回軍追羽而滅之。此其事固不止于殺降也,其無后宜哉!

【注釋】

①張良:字子房,漢初三杰之一。傳為漢初城父(《后漢書注》云:“張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東南)人。陳平,陽武(今河南原陽)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在楚漢相爭時,曾多次出計策助劉邦。②峣關:故址在西安市藍田縣城南,因臨峣山得名。自古為關中平原通往南陽盆地的交通要隘。

【譯文】

張良、陳平,都是漢高祖手下的謀臣,但是張良的為人,卻不是陳平可以相比的。陳平曾經說:“我善于使用陰謀,這是道家所禁忌的地方。我的后代將會滅絕,這因為是我造的禍根??!”果然陳平的地位傳到他的曾孫時,因罪而被斷絕了,正如他所說的一樣。然而張良的爵位卻只傳到他的兒子,離他去世才十年就滅絕了,后代也不再續(xù)封,他遭到災禍的時間比陳平還快,這是為什么呢?我曾考察過,沛公攻打峣關時,秦國守將想要投降,張良說:“不如趁他放松戒備時進攻。”沛公的軍隊戰(zhàn)勝了秦兵。之后項羽和漢王訂立了合約,平分天下,達成合約后項羽就帶兵向東去彭城了。張良說這是養(yǎng)虎為患,勸劉邦回兵追擊項羽滅掉他。張良的這兩件事不遜于誅殺降兵,因此他應當沒有后代??!

【評析】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張良腹藏壞水、損招頻出。劉邦攻打峣關時,秦國想要投降,張良提出“不如因其懈怠擊之”,于是才打敗秦軍。張良如此陰險,理應受到報應!這件事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如果能夠多作一些善事,盡力的去幫助別人,將來必定能夠獲得相當的回報;即使無力行善或不愿意為別人付出,也無論如何不能心存邪念、加害別人。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

周亞夫

【原文】

周亞夫距吳、楚,堅壁不出。軍中夜驚,內相攻擊擾亂,至于帳下。亞夫堅臥不起。頃之,復定。吳奔壁東南陬,亞夫使備西北。已而果奔西北,不得入?!稘h史》書之,以為亞夫能持重。按:亞夫軍細柳時,天子先驅至,不得入。文帝稱其不可得而犯。今乃有軍中夜驚相攻之事,安在其能持重乎?

【注釋】

①周亞夫:西漢名將。距:通“拒”,抗拒,抵抗。周亞夫(前199-前143),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軍事家,漢族,沛縣(今江蘇沛縣)人。他是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②堅壁:堅守陣地。③陬(zōu):隅,角落。④《漢史》: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漢書》,《漢書》,又稱《前漢書》,一百二十卷。其主要記述起于漢高祖元年(前206),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囊括了西漢一代(包括短暫的王莽政權)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⑤細柳:今陜西咸陽西南。

【譯文】

周亞夫在抵抗吳、楚軍隊時,堅守陣地,并不主動出戰(zhàn)。軍營在夜間時發(fā)生驚動,士兵們互相攻擊擾亂,一直鬧到周亞夫的帳下。周亞夫依然躺著不起。過了一會兒,軍營安靜下來。吳軍對東南角攻打,周亞夫便命令加強西北的防備。果然吳軍又來攻打西北,卻不能夠攻進來?!稘h史》上記載了這件事,認為周亞夫用兵適當穩(wěn)重。據考察:周亞夫在細柳駐軍時,皇帝派的使臣到達那里,卻不能夠進軍營。漢文帝稱贊他的軍隊是不可侵犯的。但軍隊如今竟然發(fā)生夜間受擾而互相攻擊擾亂的事,怎么能夠說他用兵適當穩(wěn)重呢?

【評析】

做事情一定要適當穩(wěn)妥地處理問題。上述文章講述了雖然周亞夫在抵抗吳軍用兵得當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也得到了《漢史》對其“能持重”的評價。但由于軍中出現(xiàn)“夜驚,內向攻擊擾亂”的現(xiàn)象,遭到了作者的質問,最后用反問的形式否定了“周亞夫能持重”的觀點。

秦用他國人

【原文】

七國虎爭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國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國人,如齊之田忌、田嬰、田文,韓之公仲、公叔,趙之奉陽、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為相。獨秦不然,其始與之謀國以開霸業(yè)者,魏人公孫鞅也。其他若樓緩趙人,張儀、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澤燕人,呂不韋韓人,李斯楚人。皆委國而聽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諸人之力也。燕昭王任郭隗、劇辛、樂毅,幾滅強齊,辛、毅皆趙人也。楚悼王任吳起為相,諸侯患楚之強,蓋衛(wèi)人也。

【注釋】

①四方游士:四方游說之士。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眾多,讀書人習縱橫之術,游歷四方,希圖出人頭地。②田忌、田嬰、田文:田忌,戰(zhàn)國時齊國名將,在馬陵道殺掉魏國大將龐涓;田嬰,田文的父親,齊國丞相;田文,即孟嘗君,齊國貴族,有門客數千人,為“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③公孫鞅:即商鞅,本為衛(wèi)國人,被秦孝公封到商地,故而又稱商鞅、商君。④張儀、魏冉、范雎:張儀,戰(zhàn)國時著名縱橫家,當時蘇秦先游說六國合縱抗秦,后張儀策說六國連橫事秦;魏冉,魏昭王母宣太后的異父弟,助昭王即位,為將軍,受封穰侯;范雎,字叔,戰(zhàn)國時魏人。⑤李斯:戰(zhàn)國末上蔡人,因六國弱,無法施展才能而入秦,助秦始皇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為丞相。秦始皇死,又助胡亥繼帝位。⑥楚悼王:即熊疑,其父熊當被盜賊殺死,熊疑繼立為悼王。

【譯文】

七國爭雄天下,沒有不招攬全國各地的人才的。然而六國所任用的相國,都是他們宗族的人和本國人,比如齊國的田忌、田嬰、田文,韓國的公仲、公叔,趙國的奉陽、平原君,魏王甚至將太子立為國相。唯有秦國不是這樣的,最初和秦國商討大計、開創(chuàng)霸業(yè)的是魏國人公孫鞅。還有比如趙國人樓緩,魏國人張儀、魏冉、范雎,燕國人蔡澤,韓國人呂不韋,楚國人李斯。全部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他們并且不懷疑他們,秦國最終能夠統(tǒng)一天下,這都是靠以上這些人的力量。燕昭王任用郭隗、劇辛、樂毅,幾乎滅亡強盛的齊國,而劇辛、樂毅都是趙國人。楚悼王任用吳起為相國,各國諸侯都擔心楚國會變強大,原來吳起是衛(wèi)國人。

【評析】

從上面的歷史背景中可以看出,秦國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六國,統(tǒng)一天下,主要是因為秦國善于用人。其他六國所任用的相國都是自己的親信或是本國的人,而秦國則是任用有實力的人,從不受地域的限制,如趙國人樓緩、魏人張儀、燕人蔡澤、韓人呂不韋等等,甚至“皆委國而聽之不疑”,正是由于秦國用人得當,看問題有長遠的眼光,才最終統(tǒng)一六國。

李太白

【原文】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涂采石,因醉泛月于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臺。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陽冰試弦歌于當涂,公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庇掷钊A作《太白墓志》,亦云:“賦《臨終歌》而卒?!蹦酥讉髁?sup>⑤不足信,蓋與謂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釋】

①采石:即采石磯,在今安徽當涂縣境內。②李陽冰:字仲溫,是李白的堂叔,寶應元年(762)任當涂縣令,為李白詩集作序。③試弦歌:擔任縣令。④李華:字遐叔,天寶間官監(jiān)御史,為權幸所嫉,后去官歸隱,為李白寫墓志。⑤良:這里是實在的意思。⑥杜子美:名甫,字子美。唐代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歷官檢校工部員外郎,故有杜工部之稱。后人還稱其為“詩圣”。

【譯文】

世俗都說李白在當涂的采石磯,夜間因喝醉了酒在江上劃船,看見月亮的影子映在水中,便俯身撈取,卻失足溺水身亡。所以采石磯就有了捉月臺。我考察了李陽冰為李白所作的《草堂集序》,上面說:“李陽冰曾在當涂擔任縣令,當時李白病得很嚴重,有草稿一萬卷還沒有修訂,于是在枕頭上把文稿交給我,讓我作序?!庇钟欣钊A撰寫的《太白墓志》中也說:“李白是寫了《臨終歌》而死。”據此可知,世俗的傳言實在是不可信,大概是與傳言杜甫因喝了白酒,吃了烤牛肉而死一樣的荒誕可笑吧。

【評析】

不可輕易聽取謠言。世俗傳言說李白是因為喝醉了酒,失足溺水身亡。而經過作者考證得知,李白是因為在病重的情況下寫詩而亡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世俗上的傳言不一定就是真的,我們可以一聽而過,但不能全部都信以為真,一定要通過科學的考察證明才可以。

溫公客位榜

【原文】

司馬溫公作相日,親書榜稿揭于客位,曰:“訪及諸君,若睹朝政闕遺,庶民疾苦,欲進忠言者,請以奏牘聞于朝廷,光得與同僚商議,擇可行者進呈,取旨行之。若但以私書寵諭,終無所益。若光身有過失,欲賜規(guī)正,即以通封書簡分付吏人,令傳入,光得內自省訟,佩服改行。至于整會官職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計,并請一面進狀,光得與朝省眾官公議施行。若在私弟垂訪,不請語及。某再拜咨白。”乾道九年,公之曾孫伋出鎮(zhèn)廣州,道過贛,獲觀之。

【注釋】

①司馬溫公:即司馬光,字君實,陜西夏縣(今屬山西)人,北宋史學家。謚文正,追封溫國公。與劉恕等編撰編年史《資治通鑒》。②榜稿:榜,告示;揭,張貼。③闕遺:失誤與遺漏。④干:牽涉的意思。⑤咨白:說明,稟告。⑥贛:贛州,今屬江西。

【譯文】

司馬光當宰相的時候,親筆寫了一篇告示,并張貼在會見客人的地方,上面寫道:“來訪所有的人士,如果看到朝廷政事有失誤遺漏,百姓疾苦,想要提出中肯意見的,請用章奏上奏給朝廷,我和同僚們商議之后,選擇可行的再上交給皇上,經批準就會施行。但是倘若私下寫書給我,結果也是沒有益處。倘若我犯了什么錯誤,也希望大家不吝賜正,把書信封好交給吏員,讓官吏將信傳遞給我,我一定會反省自己,然后改過。對于那些處理官職的委派、平反罪名的事情,凡是牽涉到自身的,都請送來狀紙,我和眾臣商議后施行。倘若到我家里拜訪的,請不要談論公事。司馬光再拜敬作說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司馬光的曾孫司馬伋去廣州做官,路過贛州,才看到了此榜文。

【評析】

批評者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因為他點出我們的缺點。有時候,別人批評我們,并不是對我們本身不滿意,而是對我們所做的事或對人的態(tài)度不滿意,他們的批評只是對我們所做事情的一種建議,并不是無中生有的挑剔。善意的批評,能讓我們知道存在著哪些不足和缺點,這樣就能在日后的生活中慢慢地彌補或改掉缺點,更加的完善自己??梢哉f,司馬光能夠當上宰相,并受人愛戴,這與他善于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有著很大的關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頁應該向司馬光一樣,有一種善于接受別人批評的精神。

牛米

【原文】

燕慕容皝以牛假貧民,使佃苑中,稅其什之八;自有牛者,稅其七。參軍封裕諫,以為魏、晉之世,假官田牛者不過稅其什六,自有牛者中分之,不取其七八也。予觀今吾鄉(xiāng)之俗,募人耕田,十取其五,而用主牛者,取其六,謂之牛米,蓋晉法也。

【注釋】

①慕容皝(huàng):字元真,東晉初年鮮卑族的首領,建立前燕國。他為了紀念自己的功績,自創(chuàng)“皝”字。②假:借。③封裕:封裕,漢人,渤海封氏,封抽的兒子,為前燕記室監(jiān)參軍、太尉領中書監(jiān)。

【譯文】

燕國皇帝慕容皝把牛借給貧窮的農民,并且允許他們在苑囿中種地,但是要收取他們十分之八的租金;如果自己家里有牛的,就收取十分之七。參軍封裕勸說阻止,他認為在魏、晉時期,農民租種官府農田和借用官府的牛所交的租金也不過是十分之六,而自己有牛的,雙方各付一半,也不會收取十分之七或八的租金。如今我看了我們家鄉(xiāng)的風俗,用佃戶耕田,收取十分之五的租金,使用主家耕牛的,收取十分之六的租金,稱之為“牛米”,這乃是晉朝的制度。

【評析】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是李紳《憫農》中的句子,這讓我們又想起滿臉皺紋但又一臉純樸的田間老農,他們起早貪黑,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刮風下雨,依舊要在田間辛苦地勞作。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為了有一碗飯吃,能讓全家老小填飽肚子,但這樣高的租金,誰能承受得了?雖然糧食是他們自己種出來的,可官員卻并不理會他們的難處與艱辛。這就是晉朝收取農民租金的制度??!想一想,生活在現(xiàn)代我們是多么幸福啊,我們應該感到知足。

南夷服諸葛

【原文】

蜀劉禪時,南中諸郡叛,諸葛亮征之,孟獲為夷漢所服,七戰(zhàn)七擒,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蜀志》所載,止于一時之事。國朝淳化中,李順亂蜀,招安使雷有終遣嘉州士人辛怡顯使于南詔,至姚州,其節(jié)度使趙公美以書來迎,云:“當境有瀘水,昔諸葛武侯戒曰:‘非貢獻征討,不得輒渡此水;若必欲過,須致祭,然后登舟。’今遣本部軍將赍金龍二條、金錢兩千文并設酒脯,請先祭享而渡。”乃知南夷心服,雖千年如初。嗚呼,可謂賢矣!事見怡顯所作《云南錄》。

【注釋】

①孟獲:是三國時期南中一帶少數民族的首領,曾經起兵反叛蜀漢,后來被諸葛亮七擒七縱并降服。②嘉州:今四川樂山一帶。③南夷:古代的少數民族。

【譯文】

蜀國后主劉禪時期,南中的幾個郡發(fā)生叛亂,諸葛亮出兵討伐,孟獲是當時被夷民漢人所佩服的人,跟諸葛亮打了七次仗,每次均被抓住,他說:“先生有上天的威嚴,我南夷之人不會再叛亂了?!薄妒裰尽分兴涊d的,只是一段時期的事情。在宋太宗淳化年間,李順反叛蜀國,招安使雷有終派遣嘉州士人辛怡顯出使南詔,到達姚州后,當地節(jié)度使趙公美用書信來迎接,說:“當地境內有條瀘水,過去諸葛亮曾告誡說:‘如果不是貢獻或是征討,就不得渡過這條河;倘若一定要過,就必須祭祀,然后才可以登舟過河?!F(xiàn)在,我已經派本部將士帶兩條金龍、二千文金錢并擺下酒肉,請先祭祀之后再渡河?!庇纱丝梢?,南夷人對諸葛亮是很佩服的,雖然過了千年卻和當初一樣。唉!真可稱之為賢才?。∵@件事被記載到了辛怡顯所作的《云南錄》中。

【評析】

諸葛亮之所能使南夷人對他心悅誠服,除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外,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以理服人。孟獲,跟諸葛亮打了七次仗,被擒獲了七次,也被諸葛亮放了七次,最后,孟獲心悅誠服,真心誠意地佩服諸葛亮,而不再與朝廷作對,即使是在千年之后,南夷人依然謹記諸葛亮的告誡。

晉之亡與秦隋異

【原文】

自堯、舜及今,天下裂而復合者四:周之末為七戰(zhàn)國,秦合之;漢之末分為三國,晉合之;晉之亂分為十余國,爭戰(zhàn)三百年,隋合之;唐之后又分為八九國,本朝合之。然秦始皇一傳而為胡亥,晉武帝一傳而為惠帝,隋文帝一傳而為煬帝,皆破亡其社稷。獨本朝九傳百七十年,乃不幸有靖康之禍,蓋三代以下治安所無也。秦、晉、隋皆相似,然秦、隋一亡即掃地,晉之東雖曰“牛繼馬后”,終為守司馬氏之祀,亦百有余年。蓋秦、隋毒流四海,天實誅之,晉之八王擅兵,孽后盜政,皆本于惠帝昏蒙,非得罪于民,故其亡也,與秦、隋獨異。

【注釋】

①靖康之禍: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軍南下,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徽宗、欽宗被虜,北宋滅亡。②牛繼馬后:指以牛姓代替司馬氏繼承皇位,這是晉朝時的圖讖。③八王擅兵:指西

晉八王之亂。司馬氏得到天下后,分封宗親。惠帝時,各宗親王侯為爭權奪利,混戰(zhàn)達16年,直到懷帝即位才平息。④孽后:指賈南風,西晉惠帝皇后。她把持朝政,引起朝野動蕩。

【譯文】

自從堯、舜至今,天下分裂而又統(tǒng)一了四次:周朝末年,戰(zhàn)國七雄并存,之后被秦朝統(tǒng)一;漢朝末年,魏、蜀、吳三國鼎立,被晉朝統(tǒng)一;晉朝大亂后被分裂為十幾個小國,持續(xù)了近三百年的戰(zhàn)爭,之后被隋朝統(tǒng)一;唐朝滅亡后天下又分裂為八九個小國,如今被本朝統(tǒng)一。然而秦始皇傳了一世而為胡亥,晉武帝傳了一世而為晉惠帝,隋文帝傳了一世而為隋煬帝,最終全部滅亡,葬送了江山社稷。唯獨本朝傳了九代即達一百七十年,雖不幸遭遇了靖康之變,但大概三代以來都沒有如本朝這樣和平安定了。秦朝、晉朝、隋朝都有相似之處,然而秦朝、隋朝滅亡之后就再沒振興起來,東晉雖被稱為“牛繼馬后”,但最終還是保住了司馬氏的社稷,也享有了百余年。大概是秦朝、隋朝禍害了四海,上天都要誅滅他們,晉朝的八王之亂,“孽后”賈南風把持朝政,引起朝野動蕩,都是由于晉惠帝的昏庸無能,并非他殘害百姓,所以晉朝的滅亡和秦朝、隋朝的滅亡是不同的。

【評析】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一個國家立足的基本前提。從上面的歷史背景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秦朝和隋朝,秩序紊亂,統(tǒng)治者昏庸無能,殘害天下百姓,毒禍五湖四海,這兩個朝廷連最起碼的賢明、愛戴百姓都沒有做到,怎會不滅亡呢?晉國的晉惠帝昏庸無能,讓賈南風篡奪了朝政,胡作非為,導致朝野動蕩不安,并最終導致晉國的滅亡。從上可以看出,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想要長久地立足下去,要想使國家昌盛太平,除了要有一個明智賢能的國君外,還要有一個良好可行的治國之道和良好的秩序,當然,最重要還是要擁得百姓的信賴,獲得百姓的認可,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韓信周瑜

【原文】

世言韓信伐趙,趙廣武君請以奇兵塞井陘口,絕其糧道,成安君不聽。信使間人窺,知其不用廣武君策,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勝趙。使廣武計行,信且成禽,信蓋自言之矣。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將黃蓋獻火攻之策,會東南風急,悉燒操船,軍遂敗。使天無大風,黃蓋不進計,則瑜未必勝。是二說者,皆不善觀人者也。夫以韓信敵陳馀,猶以猛虎當羊豕爾。信與漢王語,請北舉燕、趙,正使井陘不得進,必有他奇策矣。其與廣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聽子計,仆亦禽矣。”蓋謙以求言之詞也。方孫權問計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將軍禽之宜在今日。劉備見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正使無火攻之說,其必有以制勝矣。不然,何以為信、瑜?

【注釋】

①廣武君:指楚漢相爭時趙國謀臣李左車。李封廣武君,故稱。韓信、張耳攻趙時,趙權臣成安君陳馀不聽廣武君之言,以至兵敗。韓信獲廣武君而師事之,廣武君遂為之籌策下燕齊之地,見《史記·淮陰侯列傳》。②會:正好趕上。③急:猛烈的,急速的。

【譯文】

世人都說韓信討伐趙國時,趙國的廣武君請求用奇兵堵住井陘口,來斷絕敵軍的糧道,成安君沒有采納他的建議。韓信派遣間諜探聽趙國的情況,間諜打聽到成安君沒有采納廣武君的建議,回來向韓信報告,韓信非常高興,于是立刻率軍攻打趙國,結果戰(zhàn)勝了趙國。如果成安君采納廣武君的計策,那么韓信就會被擒住,這大概是韓信自己說的話。周瑜在赤壁對陣曹操之時,部將黃蓋提出火攻的策略,正好遇上猛烈的東南風,這才燒毀了曹操所有的戰(zhàn)船,曹軍大敗。如果那天沒有刮起東南風,黃蓋也沒有提出火攻的策略,那么周瑜就不一定會戰(zhàn)勝曹軍。這兩種說法,都是不善于觀察人。如果讓韓信去對付陳馀,就像讓猛虎去對付豬一樣。韓信對漢王劉邦說,請求從北面攻取燕國、趙國,若井陘口被堵住,他一定還會想出其他的妙計來應對。韓信對廣武君說:“如果成安君聽了您的計策,我就要戰(zhàn)敗被擒了?!边@大概就是韓信故意謙虛以求廣武君暢所欲言的說法。當孫權詢問周瑜如何戰(zhàn)勝曹軍時,周瑜已經說出了曹操進軍的四種弊端,并說出曹操被擒應該就在今日。劉備見到周瑜,嫌周瑜的軍隊太少。周瑜說:“這些人已經足夠用了,您在豫州就看我怎么戰(zhàn)勝曹軍吧!”如果沒有火攻之計,周瑜必定有其他方法來戰(zhàn)勝曹軍。如果不是這樣,那他們還是韓信、周瑜嗎?

【評析】

但凡胸懷大志、真正聰明之人,其成功絕不是憑借一時的僥幸和小聰明而取勝的。文章中,有人認為韓信之所以一舉攻下趙國,是因為成安君沒有采納廣武君的意見,這種認為者都是不善于觀察的人,文中說道,在韓信討伐趙國之前,韓信已經派間諜到趙國打聽過趙國的情況,當韓信得知成安君沒有采納廣武君的意見后,才隨機應變,采取了攻城的計策,若是間諜得到的情況是成安君聽從了廣武君的意見,那么韓信也一定會隨機應變,采取另一種攻城計策的。文中又說,有人認為,如果黃蓋沒有提出火的攻略,也沒有遇到強烈的東南風,那周瑜不一定會戰(zhàn)勝曹軍,曹軍也不一定失敗,這種論點同樣也是不對的。如果黃蓋沒有提出火攻的計策,也沒有刮起東南風,那么周瑜肯定也會與眾大臣商量其他對策的。韓信、周瑜在面對困境時,臨危不亂,都是善于隨機應變的人。

國初人至誠

【原文】

真宗時,并州謀帥,上謂輔臣曰:“如張齊賢、溫仲舒皆可任,但以其嘗歷樞近,或有固辭,宜召至中書詢問,愿往則授之?!奔罢俣酥?,齊賢辭以恐為人所讒。仲舒曰:“非敢有辭,但在尚書班已十年,若得改官端揆,賜都部署添給,敢不承命?”輔臣以聞,上曰:“是皆不欲往也,勿強之。”王元之自翰林學士以本官刑部郎中知黃州,遣其子嘉祐獻書于中書門下,以為:“朝廷設官,進退必以禮,一失錯置,咎在廊廟。某一任翰林學士,三任制誥舍人,以國朝舊事言之,或得給事中,或得侍郎,或為諫議大夫。某獨異于斯,斥去不轉一級,與錢谷俗吏,混然無別,執(zhí)政不言,人將安仰?”予謂仲舒嘗為二府,至于自求遷轉及增請給。元之一代剛正名臣,至于公移箋書,引例乞轉。唯其至誠不矯偽故也。后之人外為大言,避寵辭祿,而陰有營求,失其本真者多矣,風俗使然也。

【注釋】

①中書:即中書省,當時的最高行政機構。②端揆:尚書省長官。③王元之:王禹偁,字元之,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驅,著名文學家。④中書門下:簡稱中書,即政事堂。⑤廊廟:帝王和大臣議事的地方,通常指代朝廷。⑥二府:宋朝最高國務機關,樞密院管理軍政,稱西府;中書門下管理財務,稱東府,合稱二府。⑦引例:援引舊例。

【譯文】

宋真宗時期,并州缺少一位將帥的職位,宋真宗對輔政的大臣們說:“像張齊賢、溫仲舒均可勝任此職,但是因為他們曾經在樞密院擔任過職位,可能會推辭這個職務,所以應該把他們召至中書省詢問一下,倘若他們愿意就授予官職?!庇谑前讯苏僦林袝?,張齊賢因為害怕被別人進言陷害而推辭這個職位。溫仲舒說:“我不敢推辭這件事,只是我擔任尚書之職已經有十年了,如果任命我為尚書省長官,賜給我都部署之職,同時增加俸祿,我敢不聽命嗎?”輔臣聽后把他們的話匯報了皇上,皇上說:“他們都不想前往任職,不要勉強他們。”翰林學士王禹偁由刑部郎中轉到了黃州擔任知州,派他的兒子嘉祐到政事堂獻書,其書寫道:“朝廷設立官職,是進是退必須按照禮節(jié),安排一旦出了錯誤,因歸因于朝廷大臣。我曾經擔任翰林學士,三任制誥舍人,按照本朝的慣例來說,或者任命給事中,或者為侍郎,或者為諫議大夫。唯獨我不同于他人,我離開官位后沒有轉升一級,這與管理錢谷的俗吏有什么區(qū)別,執(zhí)政大臣不說,誰又怎么會信服呢?”我認為溫仲舒曾經為二府大員,敢要求皇上給其升遷并且增加俸祿;王禹偁作為一代剛正不阿的名臣,敢公開獻書,引用舊例來請求升官。這都是因為他們內心至誠,從不掩飾虛偽的結果。后來的人表面上大言不慚、避寵辭祿,而暗地里卻蠅營狗茍,失去真實的自己的人太多了,這就是社會風氣造成的結果??!

【評析】

《孔子家語》中有“良藥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這句話人們常說,道理也是顯而易見的。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語言,最有價值。假如一個人聽忠實良言感到厭倦逆耳,不僅完全辜負了人家勸誡的美意,關鍵是無法看到自己的缺點,無法反省自己言行的缺點,進而就難以改善缺點,難以更好地督促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文中的溫仲舒不但沒有擔任將帥之職,反而要求皇上給自己升遷并附加增加俸祿,在別人看來是大逆不道,但這卻是他發(fā)自內心的感想,忠言總會逆耳,聽見逆耳的忠言絕對不可以氣惱,如果別人一夸獎,就變得洋洋得意,那勢必會在無形中會削弱自己發(fā)奮上進的精神,也就容易自我陶醉。

孔子欲討齊

【原文】

陳成子弒齊簡公,孔子告于魯哀公,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蹲髠鳌吩唬骸翱鬃诱埛R,公曰:‘魯為齊弱久矣,子之伐之,將若之何?’對曰:‘陳常弒其君,民之不與者半,以魯之眾,加齊之半,可伐也?!闭f者以為孔子豈較力之強弱,但明其義而已。能順人心而行天討,何患不克?使魯君從之,孔子其使于周,請命乎天子,正名其罪。至其所以勝齊者,孔子之余事也。予以為魯之不能伐齊,三子之不欲伐齊,周之不能討齊,通國知之矣??鬃訛榇伺e,豈真欲以魯之半力敵之哉?蓋是時三子無君與陳氏等,孔子上欲悟哀公,下欲警三子。使哀公悟其意,必察三臣之擅國,思有以制之,起孔子而付以政,其正君君、臣臣之分不難也。使三子者警,必將曰:魯小于齊,齊臣弒君而欲致討,吾三臣或如是,彼齊、晉大國肯置而不問乎?惜其君臣皆不識圣人之深旨。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于三子而孫于越,比之簡公,僅全其身爾。

【注釋】

①三子:指當時掌握魯國政權的三家貴族,即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

【譯文】

陳成子殺了齊簡公,孔子告訴魯哀公,請求討伐陳成子。魯哀公說:“這件事你去找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貴族吧?!笨鬃影阉南敕ǜ嬖V了三家貴族,他們都沒有同意?!蹲髠鳌分杏涊d說:“孔子請求討伐齊國,魯哀公說:‘魯國比齊國弱已經是很久的事情了,你現(xiàn)在要討伐他,結果會怎么樣呢?’孔子回答說:“陳成子殺了他們齊國的國君,齊國的老百姓有一半都不會支持他,憑借著魯國所有人的力量加上齊國的一半人的力量,這樣是足可以討伐齊國的?!庇腥俗h論說孔子從不會計較實力的大小,只是他比較注重仁義而已,但從仁義的角度能把事情的道理說明白講清楚就足夠了。如果能順從老百姓的心思而進行討伐,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假若魯哀公接受了孔子的請求,讓孔子出使周朝天子,請求天子降罪于陳成子。至于能不能戰(zhàn)勝齊國,孔子認為這就是與他無關的事情了。在我看來,魯國還不能討伐齊國,三家貴族與齊國的陳成子一樣居心不良,因此不能討伐齊國,周天子失去了權威,因此也不能夠討伐齊國,這是全國上下無人不知的道理。孔子的這一舉動,難道真的是想以魯國一半人的力量去對抗齊國嗎?大概是因為當時魯國的三家貴族目無君主與陳成子的狀況是一樣的??鬃蛹瓤梢允刽敯ЧX悟,也可以警告三家貴族。如果這樣使魯哀公知道了孔子的本意,他一定會認真看待三臣擅權、圖謀不軌的事實,然后想盡辦法控制三臣,然后重用孔子并讓他執(zhí)掌國政,那么國君與大臣之間的關系就不那么生分了。如果孔子的舉動使三家貴族受到警示,一定會說:魯國比齊國小,齊國的大臣殺了君主而導致大家一致要去討伐齊國,我們三人一起去殺君主,像齊、晉這些大國又怎么會置之不理呢?可惜的是,魯國君臣不能理解孔子的這番深意。自此兩年后,孔子死了。又過了十一年,魯哀公竟在三位大臣的逼迫下逃到了越國,這與齊簡公相比起來,只是得免一死罷了。

【評析】

這篇文章講述了孔子苦心孤詣幫助魯哀公解決三家貴族擅權、圖謀不軌的問題,可惜魯哀公不能理解孔子所做的這些事情,孔子死后,魯哀公被逼之下逃到了越國??吹竭@篇文章,讓我想起了韓愈《馬說》中的一句話“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每讀這篇文章,心中必有一番凄涼,有人是注定一生孤獨、壓抑,注定懷才不遇,最終顧影自憐,潦草此生。但也不乏幸運者,將遇良材,最后功成封侯,并且得以善終,哀榮著后。但大多數人雖有伯樂之緣,卻沒有千里馬之福,或英年早逝,或招君主猜忌死于刀下,或抑郁一生。孔子的一生可以說就是這樣。

狐突言辭有味

【原文】

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以十二月出師,衣之偏衣,佩之金玦。《左氏》載狐突所嘆八十余言,而詞義五轉。其一曰:“時,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逼涠唬骸熬雌涫?,則命以始;服其身,則衣之純;用其衷,則佩之度?!逼淙唬骸敖衩詴r卒,閟其事也;衣之龍服,遠其躬也;佩以金玦,棄其衷也?!逼渌脑唬骸胺赃h之,時以閟之?!逼湮逶唬骸褒垱?,冬殺;金寒,玦離。”其宛轉有味,皆可咀嚼?!秶Z》亦多此體,有至六七轉,然大抵緩而不切。

【注釋】

①《左氏》:即《左氏春秋》。②閟:(bì),止,盡?!雹邸秶Z》:《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記錄了周朝王室和魯國、齊國、晉國、鄭國、楚國、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的歷史。④緩:這里指關聯(lián)不緊湊。

【譯文】

晉侯派遣太子申生去討伐東山皋落氏,并命令他十二月出兵,穿上不同顏色的衣服,再佩上鑲金的玉佩。《左傳》中記載了狐突所說有關這件事的八十多個字,其中的含義包括五個層次的轉折。其一說:“時間,是事情的征兆;衣服,是身份的表象;佩飾,是內心的旗幟?!逼涠f:“想要讓他鄭重的對待一件事情,就要提前采取行動;想要符合他的身份,就要穿純色的衣服;想要讓他內心忠誠,就應當佩帶合乎禮度的飾物?!逼淙f:“如今命令他出征的時間如此匆忙,是想要讓他的事業(yè)終止;讓他穿不同顏色的衣服,是想要與他疏遠關系;讓他佩上鑲金的玉佩,是想要舍棄他內心的忠誠。”其四說:“讓他穿不同顏色的衣服目的是要疏遠他;讓他在較晚時間出征目的是要終止他的事業(yè)。”其五說:“雜色意味著凄涼,冬天意味著肅殺;金屬意味著寒氣,玦佩意味著火一般的燥熱?!边@些文字婉轉曲折,耐人尋味?!秶Z》中也有許多類似這樣的文字,有的甚至包含六七個層次的轉折,但大多數都關聯(lián)不緊且不切入主題。

【評析】

狐突原姓姬,為春秋時晉國大夫,史上赫赫有名的晉文公重耳是他的外孫。晉獻公命令太子申生征伐東山皋落氏,是在閔公二年(前660),狐突為太子駕馭戎車。晉獻公指令申生“盡敵而返”,實際是要犧牲他,好改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為太子。狐突從晉獻公為申生“衣之偏衣,佩之金玦”的舉動中看出了端倪,從五個角度婉轉提醒申生,希望他可以醒悟?!蹲髠鳌防锖髞磉€說,梁余子養(yǎng)、罕夷和先丹木都看出事情不對,狐突準備讓大家一起出逃,被監(jiān)軍的羊舌大夫阻止了。于是狐突就勸諫申生,讓他不要出兵。后來申生被逼自殺,晉國大亂,狐突也被殺。百姓對于他的遭遇非常同情,于是立祠祭祀。

孟子書百里奚

【原文】

柳子厚《復杜溫夫書》云:“生用助字,不當律令,所謂乎、歟、耶、哉、夫也者,疑辭也。矣、耳、焉也者,決辭也。今生則一之,宜考前聞人所使用,與吾言類且異,精思之則益也?!庇枳x《孟子》百里奚一章曰:“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繆公之為污也,可謂智乎?不可諫而不諫,可謂不智乎?知虞公之將亡而先去之,不可謂不智也。時舉于秦,知繆公之可與有行也而相之,可謂不智乎?”味其所用助字,開闔變化,使人之意飛動,此難以為溫夫輩言也。

【注釋】

①生:指杜溫夫。②聞人:前人、名人。③百里奚:為百里傒簡作,亦稱百里子或百里,字里,名奚。秦穆公時的賢臣,是著名的政治家。④開闔:指詩文結構的鋪展、收合等變化。

【譯文】

柳宗元在《復杜溫夫書》中說:“你使用語助字時,是不符合法則和規(guī)律的。所說的乎、歟、耶、哉、夫等詞,是疑問詞。所說的矣、耳、焉等詞,是判斷詞。而今,你認為這些字的意思是一樣的,查考前人對這些字的使用規(guī)則,與我們理解的是不同的,可見仔細的思考分析是很有益的。”我在讀《孟子》時看到關于百里奚的一段文字中這樣寫道:“曾經不知道用養(yǎng)牛人的身份去拜見秦穆公是種骯臟的行為,這可以說是明智嗎?他知道勸阻不了虞公,就不去勸阻,可以說是不明智嗎?

他知道虞公將要滅亡,于是提早離開,這不可以說不明智。他在秦國被推薦出來輔佐秦穆公時,便知道秦穆公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便輔佐他,可以說是不明智嗎?仔細品味助字的使用,看詩文結構的鋪展、收合等變化,讓人思緒飛動,這些是溫夫之輩難以理解的。

【評析】

助詞是一種獨立性差、無實義的特殊虛詞,通常附著在其他詞匯、詞組,或是句子之上,以突出句子的結構或者某種功能。助詞若位于句子的前、中、后,通常表示某種語氣;若用于句子中間或詞與詞之間,則表示提示某種結構上的關系。助詞沒有實際的意義,所以經常被人忽視。北宋僧人文瑩撰寫的《湘山野錄》中講了一個故事,說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以后,準備拓展外城,他來到朱雀門前,抬頭看見門額上寫著“朱雀之門”四個字,覺得別扭,就問身旁的大臣趙普:“為什么不寫‘朱雀門’三個字,多用一個‘之’字有什么用呢?”趙普告訴他說:“這是把‘之’字作為助詞用的。”趙匡胤聽后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助得甚事!”然而助詞用不好,文章也不會寫得漂亮。作者轉載古文大家柳宗元給青年學子杜溫夫的講解,并且又通過研讀《孟子》,更加確認了這一觀點。俗話說“之乎者也焉矣哉,用得成章好秀才”。做任何事,都要重視細節(jié),不能因為它不是主要的部分就忽略不管,否則會永遠比別人做得差。

韓柳為文之旨

【原文】

韓退之自言:作為文章,上規(guī)姚、姒、《盤》、《誥》、《春秋》、《易》、《詩》、《左氏》、《莊》、《騷》、太史、子云、相如,閎其中而肆其外。柳子厚自言:每為文章,本之《書》、《詩》、《禮》、《春秋》、《易》,參之《谷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此韓、柳為文之旨,要學者宜思之。

【注釋】

①姚:相傳虞居姚墟而姓姚,此指《虞書》。姒:夏禹姓姒,此指《夏書》。《盤》:盤銘,商湯時代刻在盤上的銘辭?!墩a》:周代的詔令。②《書》:《尚書》,現(xiàn)存最早的儒家經典之一,相傳是經孔子編選的我國上古時期的典章文獻。③《谷梁氏》:谷梁赤撰《谷梁傳》。④《國語》:又稱《春秋外傳》,相傳是春秋時左丘明撰,是記言史書,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敘述史事。

【譯文】

韓愈曾經說過:寫文章的時候,應該效法如《尚書·盤庚》、《尚書·誥》、《春秋》、《易經》、《詩經》、《左傳》、《莊子》、《離騷》,以及司馬遷、楊雄、司馬相如等人的文章,發(fā)揮主旨并充分演繹。柳宗元則認為:每寫文章時,首先應以《尚書》、《詩經》、《禮記》、《春秋》、《易經》為基礎,參照《谷梁傳》的寫法,可使文章思路廣闊,氣勢磅礴;參照《孟子》、《荀子》,可使文章語句流暢、脈絡清晰;參照《莊子》、《老子》,可使文章酣暢淋漓,妙筆生花;參照《國語》,可使文章意趣橫生,更加耐人尋味;參照《離騷》,可以使文章更加意境幽遠;參照《史記》,可使文章語言簡潔優(yōu)美。這就是韓愈、柳宗元寫文章的要領,想學習寫作的人應當仔細揣摩。

【評析】

這篇文章通過引用韓愈和柳宗元兩人的話,為大家闡述了要善于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的道理。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彪S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

洛中盱江八賢

【原文】

司馬溫公《序賻禮》,書閭閻之善者五人;呂南公作《不欺述》,書三人,皆以卑微不見于史氏。予頃修國史,將以綴于孝行傳而不果成,聊紀之于此。溫公所書皆陜州夏縣人。曰醫(yī)劉太,居親喪,不飲酒食肉終三年,以為今世士大夫所難能。其弟永一,尤孝友廉謹。夏縣有水災,民溺死者以百數,永一執(zhí)竿立門首,他人物流入門者,輒擿出之。有僧寓錢數萬于其室而死,永一詣縣自陳,請以錢歸其子弟。鄉(xiāng)人負債不償者,毀其券。曰周文粲,其兄嗜酒,仰弟為生,兄或時酗毆粲,鄰人不平而唁之,粲怒曰:“兄未嘗毆我,汝何離間吾兄弟也!”曰蘇慶文者,事繼母以孝聞,常語其婦曰:“汝事吾母小不謹,必逐汝!”繼母少寡而無子,由是安其室終身。曰臺亭者,善畫,朝廷修景靈宮,調天下畫工詣京師,事畢,詔選試其優(yōu)者,留翰林授官祿,亨名第一。以父老固辭,歸養(yǎng)于田里。

南公所書皆建昌南城人。曰陳策,嘗買騾,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養(yǎng)于野廬,俟其自斃。其子與猾駔計,因經過官人喪馬,即磨破騾背,以炫賈之。既售矣,策聞,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愛也,秘之。策請試以鞍,亢亢終日不得被,始謝還焉。有人從策買銀器若羅綺者,策不與羅綺。其人曰:“向見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質錢而沒者,歲月已久,絲力糜脆不任用,聞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當與銀器投熾炭中,曰:“吾恐受質人或得銀之非真者,故為公驗之?!痹晃U?,買鮑魚,其駔舞秤權陰厚整。魚人去,身留整傍,請曰:“公買止五斤,已為公密倍入之,愿畀11我酒。”整大驚,追魚人數里返之,酬以直12。又飲駔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為?”曰曾叔卿者,買陶器欲轉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從之并售者,叔卿與之,已納價13,猶14問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對:“欲效公前謀耳?!笔迩湓唬骸安豢?,吾緣北方新有災荒,是故不以行,今豈宜不告以誤君乎?”遂不復售。而叔卿家苦貧,妻子饑寒不恤也。嗚呼,此八人者賢乎哉!

【注釋】

①閭閻:指平民老百姓。閭,古代以二十五家為閭;閻,里巷的門。②呂南公:字次儒,號灌園,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宋代文學家,著有《灌園集》。③頃:有近來之意。④聊紀:暫且記錄。聊,暫且;紀,通“記”。⑤居親喪:為父母守喪。居,守。⑥輒擿(tī):挑出、撈出。⑦寓:寄放。⑧仰:仰仗、依靠。⑨猾駔(zǎng):馬市上奸猾的經紀人。⑩靳:吝惜,不肯給予。11畀:給予的意思。12直:通“值”,等值的財物。13納價:已經付錢。14猶:順便。

【譯文】

司馬光的《序賻禮》中說民間有善行的五人;呂南公(今屬江西人)所撰的《不欺述》中,寫了三人,這八個人都是由于出身卑微而不被史家記載。近期我在編修國史時,打算將這八個人的孝行記載在國史中,但是沒能成功。于是暫且記錄在了這里。司馬光所說的這五人,都是陜州夏縣人。一是一個叫劉太的醫(yī)生,為了給父母守喪,守孝了三年從未飲酒吃肉,我認為這是當今士大夫們所難以做到的。二是劉太的弟弟劉永一,特別的孝順友好和廉潔謹慎。夏縣發(fā)生水災時,百姓溺水身亡的數以百計,永一便拿著一根竹竿站在門口,當有人、物流經家門口時,就將其全部打撈上來。曾有一個和尚把數萬錢寄放在永一家里,但之后死了,永一便到縣里說明了這件事情,并請求把這錢歸還給僧人的弟子。鄉(xiāng)親們向他借錢卻因貧困不能夠如期償還的,他就將借條焚燒毀掉。三是周文粲,他的哥哥喜歡飲酒,依靠弟弟文粲供養(yǎng)。他的哥哥喝醉時經常對文粲進行毆打,鄰居感到憤憤不平而安慰文粲。文粲惱火地說:“我哥哥從來沒打過我,你們?yōu)槭裁匆魮芪覀冃值苤g的感情呢?”四是蘇慶文,因為孝敬繼母而聞名,他常常對他的妻子說:“如果你不耐心謹慎地事奉我的母親,我就會把你趕出去。”繼母年輕時就守了寡并且膝下無子,之后與蘇慶文相依為命,最后終老。五是臺亭,善于繪畫,當時朝廷決定修建景靈宮,便征調各地著名畫工到京師。這件事結束之后,朝廷選拔優(yōu)秀的人留在了翰林院,并授予官職發(fā)放官祿,臺亨排名第一。然由于父親年邁,他放棄官職,辭官返鄉(xiāng),侍奉雙親。

呂南公所記載的三個人,都是建昌南城人。一是陳策,曾經買了一匹騾子,買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匹騾不能備鞍,所以也就不能騎和馱物,但陳策不忍心轉手賣給他人,就命人把它養(yǎng)在村外草屋里,等它老死。他的兒子與奸詐的馬匹商人合謀,經過這里的官人有馬死去的,他們就把騾子的脊背磨破,并大肆夸耀這匹騾子,然后賣給官人。賣完這頭驢之后沒多久,陳策就聽說此事,就連忙前去追趕,并告訴買主實情。官人懷疑陳策也很喜歡這匹騾,并且想把騾買走,于是將騾藏了起來。陳策讓官人試著把鞍放在騾背上,折騰了一天也未能成功,這才把騾子退給陳策并十分感謝他。曾經有人向陳策去買質地輕軟、并帶有椒眼文飾的銀器,陳策沒有答應。那個人就說:“我看見你家里有這種銀器,現(xiàn)在為什么不肯賣給我呢?”陳策回答說:“沒錯,我這里是有銀器,可是那是別人借錢抵押給我的,時間已經過了很久,銀器變得很舊又脆弱,所以不能再用了。我聽說你想要用這個給女兒作陪嫁用,我怎么能拿報廢的銀器來坑害你呢?”說完,就將家中的銀器全部扔進了熾熱的炭火中,并對買主說:“我擔心被抵押人欺騙可能使買銀器的人上當,所以為您驗證一下它的真假?!倍俏U?,在買魚的時候,經紀人舞弄著秤錘,故意多給稱了幾斤。賣魚人走后,經紀人就對危整說:“你只買五斤,我暗中給你稱了十斤,你得請我喝酒?!蔽U牶笫殖泽@,連忙去追趕賣魚的人,跑了幾里才追上,把經紀人多給他的魚,按等價付給了賣魚的人。又請那位經紀人去飲酒,并說:“你只是想喝酒罷了,何必去欺負那些賣魚的貧苦人呢?”三是曾叔卿,他買了一些陶器是為了轉賣到北方,但是卻沒能成功。一次,同他一樣做陶器生意的人向他買貨,叔卿答應賣給他,并且付了錢,他順便問道:“如今你買這些陶器做什么?”這個人回答說:“我就是按照你原來的想法去做的?!笔迩淞⒓磳λf:“你可不能這樣做。我是因為北方遭遇災荒,所以才不把這批陶器運到北方去賣的,現(xiàn)在我怎能不告訴你這一點,讓你蒙受如此大的損失呢?”于是叔卿沒有把存貨賣給他。而當時叔卿家中貧窮,就連妻子的饑寒溫飽都難以顧全。哎呀,上面這八個人,真可以稱得上是善人賢人??!

【評析】

本篇記載了八位堪稱賢者的普通人,又因不能將他們的事跡列入正史而流傳,使作者深感遺憾??鬃釉f,人有五種類型:庸人、士人、君子、賢人和圣人。所謂庸人,嘴里不能說出好話,心里也不知道憂愁,被身體的欲念所主宰,思想也就跟著變壞;所謂士人,即使不能盡善盡美,但必定有所操守,說話做事都非常審慎;所謂君子,就是說話忠誠守信而并不自詡有美德,仁義之道充滿在身而臉上并不露出炫耀的神色,思考問題明白通達卻不與人爭辯;所謂賢人,行為符合規(guī)矩法度而不傷害本身,言論能夠被天下人取法而不傷害自己,富裕得擁有天下而沒有私藏的財富,把財物施舍給天下人而不用擔憂自己會貧窮;而智慧能通曉大道、面對各種事變而不會窮于應付、能明辨萬物性質的人就是圣人。

這五種層次,實際上就是一個人通過克制物欲,逐漸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過程。如劉太、蘇慶文等人,躬行孝道,兄弟友愛,不取非分之財,便達到了士人的境界,一生持守,就可稱得上君子。而危整的行為,使魚販不致受騙而蒙損失,指出經紀人的過錯卻又不讓他過于失去顏面,稱得上忠信仁義俱全,就是無可挑剔的君子之行了。至于圣、賢兩個層次太過縹緲,恐怕不是普通人可以達到的,但做到君子的程度,就可以算得上普通人中的圣賢了。關鍵是,不能因為身份的卑微,就不去克制物欲,不去培養(yǎng)道德。道德是一種行動,對于普通人而言,要過一種道德的生活,決非體現(xiàn)在轟轟烈烈的壯舉之中,而只是體現(xiàn)在日常平凡的舉止之中。

諸葛公

【原文】

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于仁義節(jié)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蓋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誠,生于亂世,躬耕隴畝,使無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顧,則茍全性命,不求聞達必矣。其始見玄德,論曹操不可與爭鋒,孫氏可與為援而不可圖,唯荊、益可以取,言如蓍龜,終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間,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敵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臨終,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焙笾麟m庸懦無立,而舉國聽之而不疑。下有以見信于人,故廢廖立而立垂泣,廢李嚴而嚴致死。后主左右奸辟側佞,充塞于中,而無一人有心害疾者。魏盡據中州,乘操、丕積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發(fā)一矢以臨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馬懿案行其營壘處所,嘆為天下奇才。鐘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不得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魏延每隨公出,輒欲請兵萬人,與公異道會于潼關⑥,公制而不許;又欲請兵五千,循秦嶺而東,直取長安,以為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史臣謂公以為危計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謂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方以數十萬之眾,據正道而臨有罪,建旗鳴鼓,直指魏都,固將飛書告之,擇日合戰(zhàn),豈復翳行竊步,事一旦之譎以規(guī)咸陽哉!司馬懿年長于公四歲,懿存而公死,才五十四耳。天不祚漢,非人力也?!鞍詺馕髂闲?,雄圖歷數屯?!倍旁姳M之矣。

【注釋】

①千載人:千年的偉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為。③蓍(shī)龜:蓍草、龜殼,兩者都是用來占卜的,此處代指占卜算卦。④夷夏:指少數民族和中原人。⑤佞:善辯,巧言諂媚。⑥潼關:在今陜西潼關東南。⑦秦嶺:自甘肅天水至河南三門峽一段山脈。⑧翳行竊步:暗中出兵偷襲。⑨譎(jué):欺詐的意思。

【譯文】

諸葛亮是千百年以來的偉人,他行軍用兵之道,都是以仁義之道為原則,自三代以來,從未有過像諸葛亮這樣的人。他的思想和行為,出于對國家的忠誠,他出生在亂世時期,以種田為生,倘若沒有徐庶的舉薦,劉備的三顧茅廬,則諸葛亮必是茍且保全性命,不求揚名顯達了。諸葛亮第一次遇見劉備時,就討論不能夠和曹操較量高低,可以支援孫權,但卻不能對其圖謀,只有荊州、益州可以奪取。這些話就像占卜算卦一樣的準確,果然在他的一生中這樣的形勢都沒有發(fā)生改變。在二十多年中,劉備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少數民族和中原人都佩服他,敵人畏懼他。對上,他完全取得了君主的信任,所以劉備在臨終時,對諸葛亮說:“如果我的兒子沒有治國才能,你可以取代他自己做皇帝”。后主劉禪雖平庸懦弱,沒有立國的才能,但他也敢將國家交給諸葛亮而從不對他產生懷疑。對下,他的誠信與才德威望被所有人信服,所以廖立與李嚴雖然都被諸葛亮彈劾免職,但聽到諸葛亮病逝,廖立痛苦大哭,李嚴因過度傷心而亡。后主劉禪左右的奸佞之臣巧言善辯,遍及朝野,但卻沒有人懷有暗害諸葛亮之心。當魏國完全占領中州地區(qū)之后,還挾有曹操、曹丕父子生前的積威,軍中勇猛的將士如林,卻不敢向西發(fā)一支箭到蜀國,而諸葛亮卻六次率領大軍討伐魏國,致使魏國上下畏懼蜀國如同畏懼老虎一般。司馬懿仔細地巡查諸葛亮的營寨后,感嘆他為天下奇才。鐘會征討蜀國時,曾派人到漢川祭祀諸葛亮廟,并禁止士兵在諸葛亮墓的周圍砍柴,這僅僅憑借諸葛亮的高超才能與足智多謀所獲得的嗎?蜀國大將魏延每次隨諸葛亮出征,總是請求領兵一萬,從暗道走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師,諸葛亮一直沒有答應;魏延又請求諸葛亮給他五千精兵,他想要沿秦嶺向東走,直取長安。并認為這樣可以平定咸陽以西的地方。史臣認為諸葛亮覺得魏延的計策太過于危險,所以不予采納,其實并不是這樣。諸葛公是認為正義之師是不可以用詐謀奇計的,于是他便率領幾十萬大軍,占據要道來討伐敵軍,他舉起大旗,高鳴戰(zhàn)鼓,直指魏國的都城,他本來打算派人給魏軍送戰(zhàn)書,擇日交戰(zhàn),怎么能夠暗中出兵偷襲,以欺詐之計占據咸陽呢?司馬懿比諸葛亮大四歲,但司馬懿活著而諸葛亮卻死了,年僅五十四歲。上天不保佑庇護漢室,這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鞍詺馕髂闲蹐D歷數屯?!倍鸥@兩句詩已經把這件事說得淋漓盡致了【評析】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文學家。他為了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為后代宰相的楷模。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諸葛亮最大的特點是有謀略,所以魯迅曾經評價《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寫得“多智而近妖”。但事實上,諸葛亮能夠取得成功,更多是依靠他強大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他是人應有的心量、雅量和氣量的集中體現(xiàn),是人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結果。有第一等的胸襟、第一等學識,便有第一等的魅力。

論韓公文

【原文】

劉夢得、李習之、皇甫持正、李漢,皆稱誦韓公之文,各極其摯。劉之語云:“高山無窮,太華削成。人文無窮,夫子挺生。鸞鳳一鳴,蜩螗革音。手持文柄,高視寰海。權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余年,聲名塞天。”習之云:“建武以還,文卑質喪。氣萎體敗,剽剝不讓。拔去其華,得其本根。包劉越嬴,并武同殷。六經之風,絕而復新。學者有歸,大變于文。”又云:“公每以為自楊雄之后,作者不出,其所為文,未嘗效前人之言而固與之并,后進之士有志于古文者,莫不視以為法?!被矢υ疲骸跋壬?,無圓無方,主是歸工,抉經之心,執(zhí)圣之權,尚友作者,跂邪衒異,以扶孔子,存皇之極。茹古涵今,無有端涯。鯨鏗春麗,驚耀天下,栗密窈眇,章妥句適,精能之至,鬼入神出,姬氏以來,一人而已。”又云:“屬文意語天出,業(yè)孔子、孟軻而侈其文,焯焯烈烈,為唐文章”。又云:“如長江秋注,千里一道,然施于灌激,或爽于用?!贝苏撘詾椴恢?。漢之語云:“詭然而蛟龍翔,蔚然而虎鳳躍,鏘然而韶鈞鳴,日光玉潔,周情孔思,千態(tài)萬貌,卒澤于道德仁義,炳如也?!笔撬娜苏?,所以推高韓公,可謂盡矣。及東坡之碑一出,而后眾說盡廢,其略云:“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歷唐貞觀開元而不能救,獨公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于正。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豈非參天地而獨存者乎?”騎龍白云之詩,蹈厲發(fā)越,直到《雅》、《頌》,所謂若捕龍蛇、搏虎豹者,大哉言乎!

【注釋】

①劉夢得: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②蜩螗(tiáotáng)革音:蜩螗,比喻喧鬧、紛擾不寧;革,改變。

【譯文】

劉禹錫、李習之、皇甫持正、李漢,都極為真誠地稱贊韓愈的文章。劉禹錫稱贊說:“無計其數的高山,唯華山險要峻削。人文才子層出不窮,誕生了韓夫子。鸞鳳一聲長鳴,蜩螗便改變了聲音。你手持文權,俯視海內九州。你評論高下,一舉一動令世人瞻仰。三十余年間,你的聲名已經充滿天地之間。”李習之稱贊說:“自東漢光武帝建武以來,文風卑弱、文質喪失、文氣萎靡,文體敗落。剽竊吞剝之風大作。而文公你拔其精華,得其本根,上循商、周、秦、漢,使六經樸實的文風絕而復新。天下學文的人也有所遵循,從而大大變革了文風?!崩盍曋终f:“韓文公常以為自楊雄以后,就沒有真正的作家出現(xiàn)。他所作的文章也從來沒有模仿過前人,卻總是能和前賢并駕齊驅。后來人有志學習古文的,沒有不把他的文章看做楷模的。”皇甫持正稱贊韓愈的文章:“先生所作的文章,無論形式和內容,都十分高妙。他深入鉆研六經的精髓,掌握圣人權衡事物的觀點,與天下作家為友,堅決抵制異端邪說并與之斗爭,來扶助孔子,以保衛(wèi)偉大的儒家思想標準。他的思想包古含今、無邊無際。他的文章筆力雄健、辭藻華麗,震驚天下,內容充實縝密,章句妥帖美妙,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從周代以來,也只有他一人而已。”他又說:“先生作的文章,立意、語言都像是自天而降。他學習孔子、孟子并以文章發(fā)揚他們的思想,鮮明壯美,是唐代散文的新篇章。”又說:“先生的文章,就像長江秋水的洪流,一瀉千里,氣勢宏偉,而如用于灌溉,可能就是大材小用了?!边@一點似乎是不太了解韓愈。李漢評論韓愈的文章說:“韓文公的文章奇詭如同蛟龍在飛翔,文采如同是虎鳳在跳躍,語言鏗鏘有力如同韶樂在鳴奏,文章如同日光般玉潔,表現(xiàn)出周代六經中的感情,孔子的思想,千姿萬態(tài),最終還是對道德、仁義的潤澤和表現(xiàn),這是非常明顯的?!边@四個人對韓愈文章的評價可謂是淋漓盡致了。當蘇東坡的《韓文公廟碑》一問世,所有的贊美語都顯得蒼白無力了。蘇東坡說:“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卻能成為百代宗師,說出一句話就能成為天下人效法的準則,這都是因為他的成就可以和天地的化育萬物相提并論,和國家命運的盛衰有密切的關系。自東漢以來,儒道衰喪,文風敗壞,經過唐朝貞觀、開元兩個興盛時期也未能挽救,只有韓文公自己談笑著揮斥邪說,天下的人都瘋狂地追隨他,使思想和文風重新回到正道上來。他的文章使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八代以來衰敗的文風得到振興,他宣揚儒道,把天下人從沉溺中拯救出來,這難道不是贊助天地、關系盛衰、浩大獨立的正氣嗎?”后來,蘇東坡又寫了一首騎龍邀游白云鄉(xiāng)的詩,慷慨激越,一直追隨《詩經》中雅、頌的風格,這就像捕龍蛇、搏虎豹一樣的宏大啊!

【評析】

韓愈的文章在他生活的時代就產生了巨大影響。蘇軾對韓愈作了定論性的評價,并且景仰之情溢于言表,以蘇軾的雄才,能讓他如此佩服的有幾人呢?應該說韓愈是影響中國文學發(fā)展的重要人物,對后世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他承前啟后,開創(chuàng)了新的一代文風。

陳軫之說疏

【原文】

戰(zhàn)國權謀之士,游說從橫,皆趨一時之利,殊不顧義理曲直所在。張儀欺楚懷王,使之絕齊而獻商於之地。陳軫諫曰:“張儀必負王,商於不可得而齊、秦合,是北絕齊交,西生秦患?!逼溲钥芍^善矣。然至云:“不若陰合而陽絕于齊,使人隨張儀,茍與吾地,絕齊未晚。”是軫不深計齊之可絕與否,但以得地為意耳。及秦負約,楚王欲攻之,軫又勸曰:“不如因賂之以一名都,與之并兵而攻齊,是我亡地于秦,取償于齊也。”此策尤乖謬不義。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賂以地;齊本與國,楚無故而絕之。宜割地致幣,卑詞謝罪,復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軫之說于是疏矣。乃知魯仲連、虞卿為豪杰之士,非軫輩所能企及也。

【注釋】

①游說:泛指多方活動陳述自己的建議,希望自己的建議和主張被采納、實施。游說此舉主要出現(xià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時群雄并立,士人聚徒講學,傳授知識,各國國君招徠并任用賢士,以謀富國強兵之道。從橫:合縱連橫。②趨:趨向,追求。③殊:特別,很。④陳軫: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縱橫之士,投奔秦惠王,為其出謀劃策,擴張勢力。⑤陰合而陽絕于齊:暗地里與齊國聯(lián)合,但是表面上和它斷交。⑥茍:如果。⑦負約:背棄盟約。⑧賞:補償。⑨乖謬不義:荒唐乖謬不合道義。⑩割地致幣:割讓土地,貢獻財物。魯仲連:戰(zhàn)國末期齊國人,擅長計謀,常周游各國,為其排解煩難。曾游說趙、魏兩國聯(lián)合抗秦。被后人認為是正義之士。

【譯文】

戰(zhàn)國時期的權術謀略之人,四處游說,都只是為了追求一時的利益,完全不顧及正義道理和是非曲直的存在。張儀欺騙蒙蔽楚懷王,使得楚國和齊國斷交,并且把秦國的商於之地(今陜西,河南一帶)獻給了楚王。陳軫進諫說:“張儀一定會背叛大王,因此不但不能得到秦國的商於之地,齊國、秦國還會聯(lián)合。這樣的話就會使我們在北邊與齊國斷絕了來往,在西面秦國可能就會成為我國的隱患?!边@些話可謂是善意的諫言。然而他又說:“我們不如暗地里跟齊國聯(lián)合,表面上跟它們斷絕關系,再使人跟隨張儀,如果秦國真的打算把商於之地給我們,那時候再與齊國斷絕來往也不遲啊”。此時的陳軫并沒有認真考慮是否真正可以與齊國斷絕交往,他的目的只是為了能夠得到秦國的土地罷了。等到秦國背棄盟約,楚王想攻打秦國時,陳軫又勸諫說:“我們不如此時獻給秦國一座名都,然后與秦國一起聯(lián)合起來去攻打齊國,齊國戰(zhàn)敗之后,我國贈送給秦國的那部分土地,就可以從齊國那里補償回來了?!边@條計策是多么的荒謬可笑,不合道義??!。況且秦國把齊國的滅亡之名強加給了楚國,楚國卻打算把名都賄賂給秦國;齊國本來與楚國是同盟的,楚國卻無緣無故和齊國斷交往來。楚國本應該因為他的過錯向齊國割讓土地作為賠禮,然后用卑微的語言向齊國承認錯誤,再請求齊國的支援。然而卻想要與秦國聯(lián)盟一起攻打齊國,陳軫的勸說實在是太過于疏忽大意了。相比來說,魯仲連、虞卿才稱得上是豪杰之士,不是陳軫這樣的人所能趕得上的。

【評析】

陳軫是戰(zhàn)國時的一位縱橫家,原來投靠到秦惠王門下,受到重用。后來秦惠王任用張儀做宰相,因為陳軫和張儀不和,就投奔了楚國。但是楚王沒有重用他,于是陳軫又回到秦國。然而陳軫在后代的名聲卻不太好,因為他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

唐揚州之盛

【原文】

唐世鹽鐵轉運使在揚州,盡斡利權,判官多至數十人,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揚為一而蜀次之也。杜牧之有“春風十里珠簾”之句,張祜詩云:“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王建詩云:“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毙炷娫疲骸疤煜氯置髟乱?,二分無賴是揚州?!逼涫⒖芍?。自畢師鐸、孫儒之亂,蕩為丘墟。楊行密復葺之,稍成壯藩,又毀于顯德。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能及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

【注釋】

①鹽鐵轉運使:官名,負責鹽鐵管理與運輸。②斡(guǎn):通“管”,主管;掌管。③判官:唐宋地方長官的僚屬,佐理政事。④商賈:商人。商,流動經營的商人;賈,坐地經營的商人。⑤蕩:掃蕩變成。

【譯文】

唐朝時期,鹽鐵轉運使居住在揚州,他們全面掌管著那里的財政大權,判官多達幾十人,商人來來往往如穿梭。所以這才有了諺語“揚一益二”,說的就是天下最繁華昌盛的地方,揚州排名第一,而四川益州僅次于它。對于揚州的盛況,杜牧有:“春風十里珠簾”的詩句,張祜的詩說:“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蓖踅ǖ脑娬f:“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毙炷脑娬f:“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睆倪@些詩句中,就可以想見當時繁盛的景象了。自從畢師鐸、孫儒發(fā)生戰(zhàn)亂,揚州就被掃蕩成廢墟了。楊行密曾經重建揚州,揚州漸漸變成了強大的藩鎮(zhèn),但之后不久又在周顯德年間被燒毀了。我朝繼承太平已一百七十年,還趕不上唐朝的十分之一,如今真是讓人感到心酸?。?/p>

【評析】

揚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西漢時,揚州的經濟就很發(fā)達。漢景帝時吳王劉濞造反,靠的就是揚州自主產鹽鑄幣的權力。隋朝時,由于大運河的開發(fā),揚州居南北要沖之地,成為重要的經濟中心。唐代安史之亂之后,北方大規(guī)模遭到破壞,北人大批南下來到揚州,帶動了揚州的經濟發(fā)展,甚至超過了有“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然而唐末黃巢起義,戰(zhàn)亂波及揚州。后周顯德年間,揚州左近又成為戰(zhàn)場,百年繁華毀于一旦。所謂“寧為太平犬,不做離亂人”,戰(zhàn)爭的危害,就在于對文明的毀滅,這才是讓人痛惜的。宋代以后,隨著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南侵,經濟中心實際上已經轉移到太湖流域,所以揚州的經濟難以恢復到以前的水平。不過“山外青山樓外樓”的杭州,應該不亞于隋唐時的揚州。到了清代,揚州在鹽商的帶動下,再次成為明星城市。所謂星移斗轉,滄海桑田,都是不可轉移的歷史規(guī)律。

爰盎小人

【原文】

爰盎真小人,每事皆借公言而報私怨,初非盡忠一意為君上者也。嘗為呂祿舍人,故怨周勃。文帝禮下勃,何豫盎事,乃有“非社稷臣”之語,謂勃不能爭呂氏之事,適會成功耳。致文帝有輕勃心,既免使就國,遂有廷尉之難。嘗謁丞相申屠嘉,嘉弗為禮,則之丞相舍折困之。為趙談所害,故沮止其參乘。素不好晁錯,故因吳反事請誅之。蓋盎本安陵群盜,宜其忮心忍戾如此,死于刺客,非不幸也。

【注釋】

①故:因此,以其故。②禮下:以禮相待。③何豫盎事:關袁盎什么事情?④適會:恰巧碰上。⑤謁:進謁,求見。⑥舍:住所。折困:折辱為難。⑦沮止:通“阻止”。⑧忮:嫉妒,狠。⑨非不幸也:并非是不幸的事情。

【譯文】

爰盎是個真正的小人,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假借辦理公事而實是報私人恩怨,他的初衷并不是為了盡心盡力地為皇上辦事。他曾經擔任過呂祿的舍人,后來呂祿被殺,因此一直怨恨周勃。漢文帝禮待周勃,這又與爰盎有什么關系呢?可是爰盎居然詆毀周勃“不是國家的忠臣”,并認為周勃不能為呂氏的事勸諍,只是正好碰上誅諸呂成功罷了。這導致漢文帝有了輕視周勃的思想,周勃被罷免官職回到封國之后,又不幸遭受刑獄之難。爰盎曾經去拜見丞相申屠嘉,但是并沒有得到申屠嘉的禮待,于是爰盎就到丞相住處去為難他。爰盎被趙談加害過,于是他便阻止趙談陪皇上乘車。爰盎一直以來都不喜歡晁錯,因此他趁著吳王造反這一件事請求皇帝殺了晁錯。爰盎家原本是安陵地區(qū)的一伙盜匪,難怪他心術不正,殘忍到這種程度。最后他死在了刺客的手里,這并非是不幸的事情啊。

【評析】

爰盎在漢景帝“七國之亂”時,曾奏請斬晁錯以平眾怒,結果七國之亂平定后,他就被封為太常。司馬遷也說他“愛好名聲夸耀才能,終于因為追求名聲而招致禍患”。小人是儒家定義君子的“反義詞”,其特點是喜歡造謠生事、挑撥離間、拍馬奉承、落井下石、仗勢欺人、陽奉陰違??鬃诱f小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玉蕊杜鵑

【原文】

物以希見為珍,不必異種也。長安唐昌觀玉蕊,乃今玚花,又名米囊,黃魯直易為山礬者。潤州鶴林寺杜鵑,乃今映山紅,又名紅躑躅者。二花在江東彌山亙野,殆與榛莽相似。而唐昌所產,至于神女下游,折花而去,以踐玉峰之期;鶴林之花,至以為外國僧缽盂中所移,上玄命三女下司之,已逾百年,終歸閬苑。是不特土俗罕見,雖神仙亦不識也。王建宮詞云:“太儀前日暖房來,囑向昭陽乞藥栽。敕賜一窠紅躑躅,謝恩未了奏花開?!逼渲厝绱耍w宮禁中亦鮮云。

【注釋】

①玚(chàng):古代祭祀用的一種圭,也叫玚圭。②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③躑躅(zhízhú):杜鵑花的別名。④殆:幾乎的意思。⑤閬(làng)苑: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時也代指帝王宮苑。⑥土俗:民間,當地。⑦宮禁:皇宮。

【譯文】

事物因為罕見而變得珍貴,不一定非是奇異的品種。長安唐昌觀中的玉蕊花,也就是如今的玚花,又叫做米囊,黃魯直改稱它為山礬花。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鶴林寺中的杜鵑花,也就是如今的映山紅,又叫做紅躑躅。這兩種花在江東一帶滿山遍野,幾乎跟野草灌木一樣茂盛。而唐昌觀中所種的玉蕊花,據說曾有神女下凡游玩賞花,臨走之前將花全部折走,用來赴玉峰仙境的約會;鶴林寺的杜鵑花,據說是從外國僧人的缽盂中移來的,上天命令三位仙女下凡管理它,已經超過一百年了,最終要回到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兩種花不僅在民間很少見到,即使是神仙也不認識。王建的宮詞說道:“太儀前日暖房來,囑向昭陽乞藥栽。敕賜一窠紅躑躅,謝恩未了奏花開?!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建是多么的重視這種花,可見這種花在皇宮之中也很少見到。

【評析】

作者開篇直陳:“物以希見為珍,不必異種也?!本褪撬自捳f的“物以稀為貴”。魯迅在《藤野先生》中也寫道:“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經濟學告訴我們,商品的價格從根本上說是由價值決定的,但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供不應求,價格上升;供過于求,價格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物”的“貴”有一定的“度”,因為商品價格的變化會引起供求關系的變化,價格升高,利益增大,生產經營者必然增多,“稀”的狀況就會改變,因而價格就會下降。只有因為某些客觀原因,使得商品的供給無論如何不能滿足需求,才會一直“貴”下去。

將帥貪功

【原文】

以功名為心,貪軍旅之寄,此自將帥習氣,雖古為賢卿大夫,未有能知止自斂者也。廉頗既老,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可用,致困郭開之口,終不得召。漢武帝大擊匈奴,李廣數自請行,上以為老,不許,良久乃許之,卒有東道失軍之罪。宣帝時,先零羌反,趙充國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問誰可將,曰:“亡逾于老臣者矣?!奔瘩Y至金城,圖上方略,雖全師制勝,而禍及其子卬。光武時,五溪蠻夷畔,馬援請行,帝愍其老,未許。援自請曰:“臣尚能被甲上馬?!钡哿钤囍畵邦櫯?,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遂用為將,果有壺頭之厄。李靖為相,以足疾就第,會吐谷渾寇邊,即往見房喬曰:“吾雖老,尚堪一行?!奔绕狡鋰?,而有高甑生誣罔之事,幾于不免。太宗將伐遼,召入謂曰:“高麗未服,公亦有意乎?”對曰:“今疾雖衰,陛下誠不棄,病且瘳矣。”帝憫其老,不許。郭子儀年八十余,猶為關內副元帥、朔方河中節(jié)度,不求退身,竟為德宗冊罷。此諸公皆人杰也,猶不免此,況其下者乎!

【注釋】

①貪:熱心于。②被:(pī),古同“披”,覆蓋,穿上。③趙充國: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西漢著名將領。④圖上方略:立刻畫出地圖與想出破敵戰(zhàn)略。圖,動詞,畫圖。⑤愍(mǐn):同“憫”。憐憫,體恤。⑥矍鑠: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⑦瘳:病愈,恢復健康

【譯文】

以求取功名為目的,希望在軍旅生涯中能夠有所成就,這自然是將帥一貫的習氣,即使是在古代時期賢明的卿大夫中,也沒有人能夠知道退讓或是自我收斂的。廉頗已經很老了,但他每頓還是要吃一斗米、十斤肉,披上戰(zhàn)甲,騎上戰(zhàn)馬,用來表示他還可以被朝廷任用,但因困于郭開的讒言,他最終還是不能被召見。漢武帝大舉攻打匈奴,李廣多次請求隨同參戰(zhàn),漢武帝認為他年紀太大了,一直沒有答應他。李廣請求了多次才得到漢武帝的同意,最后卻因為在東路上迷路而延誤了期限犯下罪過。在漢宣帝時期,先零羌造反,此時的趙充國已經有七十多歲了,漢宣帝認為他年紀太大了,派遣丙吉去問他誰可以被重用,他回答道:“還沒有誰能超過我的?!彪S即受詔奔往金城,立刻畫出地圖與想出破敵戰(zhàn)略,雖然他打敗了敵軍,取得了勝利,但他的兒子趙卬卻因此招來了殺身之禍。漢光帝時期,五溪的少數民族造反,馬援請求出征平亂,光帝憫恤他年老,沒有允許,馬援就親自去拜見并請求說:“我還能夠披甲上馬?!惫獾圩屗囈辉嚕R援跨上馬鞍,回頭看看,來表示他可以被任用。光帝笑著說:“這個老將還真是勇健?。 北闳斡盟麕ПI將,結果在壺頭山兵敗身亡。李靖曾擔任過宰相之職,因為腳病在家休養(yǎng)。恰好趕上吐谷渾騷擾邊境,他馬上去拜見宰相房玄齡說:“我雖然老了,但還能出征?!彼髣贁耻姡瑓s又遭到高甑生的詆毀誣陷,幾乎不能幸免。唐太宗打算攻打遼東時,召李靖進宮并對他說:“高麗還是不肯臣服我大唐,您有意愿出征討伐嗎?”他回答說:“如今我雖然有病在身,若陛下真的不嫌棄我的話,我的病很快就會好?!碧铺趹z憫他年齡老了,沒有答應。郭子儀在年紀已經八十多歲的時候,仍然任關內副元帥、朔方河中節(jié)度使,但他并不想告老還鄉(xiāng),最后被唐德宗下令罷免了職位。上述的這幾個人都是英雄豪杰,年老時仍不舍得放棄功名利祿,更何況是那些比他們職位低的人呢?

【評析】

作者認為,武將都喜歡求取功名,即使是素有賢名的人也不能幸免。這種說法是種偏見,但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意思是說,水平再接近的武將,總可以通過比賽較量出輸贏,而同樣優(yōu)秀的文章,卻很難決定誰更勝一籌,因為沒有公認的清晰明確的可以量化的評價標準。武將的舞臺是戰(zhàn)場,在戰(zhàn)場上非勝即負,你死我活,所以武將好勝心強是可以理解的。

漢二帝治盜

【原文】

漢武帝末年,盜賊滋起,大群至數千人,小群以百數。上使使者衣繡衣,持節(jié)虎符,發(fā)兵以興擊,斬首大部或至萬余級,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盜起不發(fā)覺,覺而弗捕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逼浜笮±粑氛D,雖有盜,弗敢發(fā),恐不能得,坐課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盜賊寖多,上下相為匿,以避文法焉。光武時,群盜處處并起,遣使者下郡國,聽群盜自相糾擿,五人共斬一人者除其罪。吏雖逗留回避故縱者,皆勿問,聽以禽討為效。其牧守令長坐界內有盜賊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為負,但取獲賊多少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賊并解散。此二事均為治盜,而武帝之嚴,不若光武之寬,其效可睹也。

【注釋】

①滋:生長,滋生,加多。②持節(jié)虎符:拿著符節(jié)作憑證。持節(jié),拿著符節(jié)。虎符,古時帝王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是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一分為二,其中一塊交給將帥,另一個交給皇帝。只有兩個同時使用,才可以調兵遣將。③覺:揭發(fā),上報。④二千石:漢代的郡守、諸侯相國。⑤寖多:日益增多。⑥殿最:評定優(yōu)劣。

【譯文】

漢武帝末年,盜賊的人數變得越來越多,大的盜匪群多達數千人,小的也有幾百人?;噬吓墒拐叽┥侠C衣,手里拿著掌管軍隊的虎符,派遣軍隊對盜賊進行攻打,斬首了大部分的盜賊,首級達到了一萬多個。于是建立“沈命法”,其中規(guī)定:“成群的盜匪出現(xiàn)沒有發(fā)覺,發(fā)覺了而沒有按其標準進行捕獲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員到下級官吏管理這件事的人處以死刑。”這件事之后官吏們害怕被殺,即使有盜賊出現(xiàn)也不敢上報朝廷,害怕不能按規(guī)定捕獲盜賊而受罰,因此也會連累到上級,上級官員也讓他們不要上報。因此盜賊變得越來越多,上上下下卻相互隱瞞,好躲避國家法律的制裁。在漢光武帝時期,成群的盜賊再次蜂擁而起。漢光武帝派遣使者到各郡里去考察,聽任盜賊們相互爭吵揭發(fā),有五個人共同斬殺一人的,就會消除他們的罪行。官吏們即使停留拖延、回避不前、故意放縱盜賊的,都不加追問,只以捉獲盜賊的成效論處。那些郡守、縣令犯了管轄區(qū)域內有盜賊而不收容捕捉的罪過的,及因為害怕軟弱丟棄城池和職守的人,都不看作過失,只根據捕獲盜賊的多少來進行賞賜,只有包庇隱藏的官員才會被判罪。于是盜賊們互相追捕,最終匪群都解體逃散。這兩件事都是治理盜賊的方法,從中可以看出,漢武帝的嚴厲不如漢光武帝寬容,它們采取措施的效果明顯是不同的。

【評析】

非常之時,用非常之典。治國之道,更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國。本篇文章中,漢武帝見盜賊蜂擁而起,就派軍隊將其全部斬殺,并且建立了“沈命法”,如果發(fā)現(xiàn)盜賊后不能全數緝拿,則當地二千石以下官員以及相關小吏全部處死。眾多官員為了保命,便將盜情隱匿不報,這不但沒有解決盜賊變多的問題,甚至還致使盜賊越來越多。但是到了漢光武帝執(zhí)為帝時,面對嚴重的盜賊問題,漢光武帝并沒有沿襲上面的做法。他下令:未能緝拿盜賊的官吏皆不治罪;參與緝盜的官吏將根據其功績予以考評獎賞;隱匿盜賊的予以追究。于是,眾官吏開始爭相緝盜,盜賊之患漸去。漢武帝在非常時期建立新的政策來應對此時的狀況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所采用的方法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情況越來越糟糕,而漢光武帝采用的方法正好避免了這一狀況。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舉武則天為例。其在稱帝前期,為鞏固政權大肆鼓勵告密風氣。待到政治穩(wěn)定后,又以公開一封檢舉信,而剎住了告密之風。她早年拒諫,晚年納諫!同一個人的行為前后矛盾,但都效果俱佳。證明政策無好壞,只是要區(qū)分不同時候,用不同方法!開明的統(tǒng)治者非對基層要求事事言聽計從,而是要頭腦清醒,對基層之事使用合適的辦法!

光武棄馮衍

【原文】

漢室中興,固皆光武之功。然更始既即天子位,光武受其爵秩,北面為臣矣,及平王郎、定河北,詔令罷兵,辭不受召,于是始貳焉。更始方困于赤眉,而光武殺其將謝躬、苗曾,取洛陽、下河東,翻為腹心之疾。后世以成敗論人,故不復議。予謂光武知更始不材,必敗大業(yè),逆取順守,尚為有辭。彼鮑永、馮衍,始堅守并州,不肯降下,聞更始已亡,乃罷兵來歸,曰:“誠慚以其眾幸富貴。”其忠義之節(jié),凜然可稱。光武不能顯而用之,聞其言而不悅。永后以他立功見用,而衍終身擯斥,群臣亦無為之言者,吁!可嘆哉!

【注釋】

①赤眉:指赤眉軍,指漢末以樊崇等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因以赤色涂眉為標志。②腹心之疾:

心腹之患。③擯斥:排斥;棄去。例: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斥于當年,韞奇才而莫用?!?/p>

【譯文】

漢朝從衰敗到復興,固然都是漢光武的功勞,但是更始帝劉玄卻繼承天子位,漢光武接受了劉玄所封的爵位,面向北做了臣子,等到平定了王郎、安定了河北,劉玄下令撤軍時,漢光武拒絕接受,沒有撤軍,在這時便開始有了二心。在劉玄被赤眉軍圍困時,漢光武卻殺了他的將領謝躬、苗曾,之后攻占了洛陽。打下河東,反而成了劉玄的心腹之患。后世喜歡以成敗來評論一個人,因此不再議論。我認為漢光武知道劉玄沒有什么治國的才能,一定會敗壞大業(yè),因此才采取武力來奪取政權,用文教治理天下,本來就沒有什么可議論的。但鮑永、馮衍,始終堅守并州,不肯投降,聽到劉玄已死后,才投降歸順漢光武,說道:“我實在慚愧帶領我的軍隊到您這里尋求富貴。”他的忠義之心值得稱贊。漢光武不但沒有提拔重用他,聽到他的話后就更不高興了。鮑永后來因立了戰(zhàn)功被任用,而馮衍卻終身被擯棄排斥,大臣們也沒有一個替他說話的,唉!真是令人悲哀??!

【評析】

馮衍,字敬通,幼有奇才,二十歲而博通群書。因為沒有積極投靠劉秀,所以不被重用。后來又遭人讒毀,被廢于家,閉門自保。作者以此感嘆人生際遇之無常。懷才不遇者古已有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圣主之下,賈誼自屈長沙;開明之時,梁鴻不甘出仕。馮衍晚年撰《顯志賦》以自傷不遇。所謂“久棲遲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懷。抑心折節(jié),意凄情悲”,正是他寫此賦的緣由。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fā)其郁抑不平。馮衍們的悲劇,歸根結底是由于封建專制制度,一般人都要“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只有得到帝王的賞識,才能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理想。而在現(xiàn)代多元社會中,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更多的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與其悲嘆懷才不遇,不如主動出擊,才能不做當代馮衍。

曹操用人

【原文】

曹操為漢鬼蜮,君子所不道。然知人善任使,實后世之所難及。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謀臣,共濟大事,無待贊說。其余智效一官,權分一郡,無小無大,卓然皆稱其職。恐關中諸將為害,則屬司隸校尉鐘繇以西事,而馬騰、韓遂遣子入侍。當天下亂離,諸軍乏食,則以棗祗、任峻建立屯田,而軍國饒裕,遂芟群雄。欲復鹽官之利,則使衛(wèi)覬鎮(zhèn)撫關中,而諸將服。河東未定,以杜畿為太守,而衛(wèi)固、范先束手禽戮。并州初平,以梁習為刺史,而邊境肅清。揚州陷于孫權,獨有九江一郡,付之劉馥而恩化大行。馮翊困于鄜盜,付之鄭渾而民安寇滅。代郡三單于恃力驕恣,裴潛單車之郡,而單于詟服。方得漢中,命杜襲督留事,而百姓自樂,出徙于洛、鄴者至八萬口。方得馬超之兵,聞當發(fā)徙,驚駭欲變,命趙儼為護軍,而相率還降,致于東方者亦二萬口。凡此十者,其為利豈不大哉!張遼走孫權于合肥,郭淮拒蜀軍于陽平,徐晃卻關羽于樊,皆以少制眾,分方面憂。操無敵于建安之時,非幸也。

【注釋】

①鬼蜮:陰險的叛逆。②以西事:主管西部邊防事務。③芟:削平,消滅。④禽戮:被擒被殺。禽,通“擒”,擒住。

【譯文】

在漢朝時期,曹操可謂是當時的陰險小人,是君子所不愿提的。然而他很了解人并善于任用,這是后生晚輩所難以相比的。荀彧、荀攸、郭嘉都是他的心腹謀士,共同成大事,不必稱贊評說。剩下的人,聰慧的能被授予一個官位,隨時可以應對各種變化就能掌管一個郡,無論官職大小,才能的高低都與他們所在的職位高低一一對應。曹操擔心關中的將領們產生矛盾,于是就讓司隸校尉鐘繇去主管西邊的事務,把馬騰、韓遂的兒子調到到宮中侍候。當天下戰(zhàn)亂,各軍隊缺乏糧草之際,曹操便派遣棗祗、任峻設立了屯田制度,結果軍隊和國家糧草豐裕,于是消滅了群雄。當曹操想要恢復鹽務制度以謀取利益時,曹操派衛(wèi)覬鎮(zhèn)守安撫關中,結果將領們都心服。河東還沒有平定時,曹操任用杜畿為太守,結果衛(wèi)固、范先束手被擒,最后被殺死。并州剛剛平定,任梁習為刺史,使得并州邊境和平安泰。揚州被孫權攻陷,只剩下了九江一個郡,曹操把權力交給劉馥管理,結果恩德教化能夠很好地實行。馮翊被鄜州盜寇所困,曹操交給鄭渾去處理這件事情,結果百姓安居樂業(yè),盜寇也被消滅了。代郡的三單于軍隊倚仗武力驕橫恣肆,裴潛只乘一輛車便潛入了代郡,使得單于心服。剛剛得到漢中,任命杜襲負責留守漢中,結果百姓安居樂業(yè),近八萬人口從洛陽、鄴地遷來到此居住。剛剛得到馬超的軍隊,馬超軍隊聽說要把他們發(fā)配到別的地方,都驚恐想要兵變,曹操命令趙儼為護軍,結果馬超軍都互相帶領回來歸降,送到東方的人口也有兩萬。上述的十件事所產生的好處難道不大嗎?張遼在合肥打跑孫權,郭淮在陽平抵御蜀國軍隊,徐晃在樊城阻擋關羽,都是以少勝多,解決了一方面的憂患。曹操在建安時期沒有敵手,并非是僥幸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