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鍋包魚

和好玩的事物打成一片 作者:祁筱慈 著


鍋包魚

鍋包魚也叫“熏魚”,是小時候我極愛的一種傳統(tǒng)熏制食品。

秋收時節(jié),農(nóng)人們?nèi)章涠?,扛著鋤頭回家的老漢會在路過小賣鋪時拎上兩瓶冰鎮(zhèn)啤酒、一份鍋包魚和花生米,滿足一下辛勞一天后的口腹之欲。他們坐在餐桌前,一口酒一口肉吃得有滋有味,順帶琢磨一下明天地里的活計,一頓飯的工夫也就解了一天的疲乏。

小時候爸爸帶我趕集時,隨處可見集上熟食攤兒上的鍋包魚。往往是一笸籮報紙裹著魚身,細細長長的,大概有七八厘米的樣子,幾米開外就能聞到熏香味。熏魚攤兒旁邊是打燒餅的攤子,爸爸總是稱一斤鍋包魚,再要幾個剛出鍋的吊爐燒餅。打燒餅的攤主麻利地把燒餅從側(cè)旁一刀劈開,冒出燙手的熱氣,爾后迅速把鍋包魚夾進燒餅內(nèi)。燒餅里的熱氣瞬間將魚肉燙熱,一口咬下去,連同魚頭一塊嚼起來外脆里香,別提多好吃了。這是家鄉(xiāng)獨有的好味道。

記得有一次,二爺去河里打上來一口袋大白鰱、小鯉魚,給我們送來一盆。本想著燉一鍋吃,可爸爸卻覺得機會難得,何不親手做一回鍋包魚?他砍好劈柴,把魚一條條地去了鱗,開膛,用水洗凈;然后在大鍋里兌了濃鹽水燒開,把收拾干凈的魚丟到鍋里稍煮片刻,待魚眼泛白即撈出、晾開;等魚身全不沾手時,便把它們擺在鐵箅子上,把楊柳木的鋸末加上點白糖放入大鐵鍋中,不斷翻炒出濃煙,再把鐵箅子上的魚放入鍋中。熏制過程開始了,要翻幾個回合,直到魚身變成黃紅色,再往魚身上刷些香油,就熏好了。

濃煙隨著一大鐵篦子熏魚的出鍋升騰起來。爸爸用兩塊搌布墊著篦子端到飯桌上,一鍋大米粥也熟了,再拍上一盤黃瓜,一家人你一條白鰱魚、我一條小鯽魚地大快朵頤起來。就著鍋包魚的香味,爸爸不免貪杯,嘻嘻哈哈地和我們講起他小時候抓魚吃魚的情景來。媽媽也附和著說道:“你剛出生還不到一周,大冬天就分家了,哪有錢?我跟你爸一個月舍不得買上一斤肉。為了給你增強免疫力,燉上一條白鰱,舍不得一次吃完,給你今天熱一小塊,明天熱一小塊,你爸吃魚尾巴、啃魚頭。現(xiàn)在吃魚頭煲湯是講究菜,以前日子艱難,你爸卻總愛吃魚頭。冬天特冷,你動輒感冒發(fā)燒,還是娃娃的你哪里懂得良藥苦口的道理?藥全是硬灌下去的,剛灌下去,你就吐出來,還放開嗓門兒哇哇哭,把我們弄得筋疲力盡。我也是氣不打一處來,直言要把你丟出去。說來也怪,你好像聽懂了一樣,不僅停了哭,連藥也乖乖吃了下去?!蔽胰滩蛔 翱┛钡匦?,不相信媽媽說的話。爸爸則說:“苦日子不提也罷?!?/p>

時光像飛過大海的羽毛一般看不到影蹤。我雖未親歷舊時艱難,但書本記載的往事和前輩的憶苦,總能讓我感念如今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還好,不知不覺眨眼間我們就大了,相信生活必定會越來越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