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魯迅傳略》

舊鍛坊題題題·朱正卷 作者:朱正,蕭躍華 著


第一輯 朱正著述

2

[朱題]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完全沒有寫好,現(xiàn)在躍華先生購藏此冊,不過是保存了一件我起點甚低的證據(jù)。

朱正

2014年4月3日

作家出版社

1956年12月第1版,1957年9月第2次印刷,

無責任編輯、裝幀設計大名,

字數(shù)105萬,

印數(shù)37500冊,190頁,定價050元。

《魯迅傳略》

先生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出生于湖南長沙,祖籍安徽歙縣,幼名家駿、學古。入幼稚園時他無法將“學”字擠到一個格子里去,總要占兩個格子才行,祖父臨時想了個變通辦法:長沙方言中“正”與“駿”讀音相近,簡單易寫,就選定了這個“正”字。于是朱正這名字沿用至今,本名反而知者甚少,他祖父當初設想將來再改回去的愿望成為泡影。

這本書先生很早就想寫了。他讀初中二年級時,國文老師蕭鴻澍先生在課堂上大講魯迅作品,他在老師的教導和影響下,熱心搜求和學習魯迅著作,魯迅早已成為他心目中一個十分熟悉的人物。后來由于投身學生運動,湖南和平解放后,先生當了《新湖南報》編輯,遲遲沒有動筆?!懊C反運動”中先生被列為肅反對象,高潮過去后開批斗會、寫交代材料這類活動已停了下來。他雖然還不被允許外出,但在報社大門之內可以自由活動,他就利用這一半的自由寫了這本書稿,讓老母親悄悄寄給了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本書的出版相當順利,先生分析原因有二:一是時機,因為要趕魯迅逝世二十年那個大規(guī)模的紀念活動;二是內容,適應了當時需要,幾乎一處不遺漏地引用了毛澤東對魯迅的直接論述,大段引錄了瞿秋白的《魯迅雜感選集序言》,照搬了《人民日報》《文藝報》等主流媒體有關魯迅的文章。

先生的學術生涯從這里開始。他收到了作家出版社寄來的十冊樣書和一千二百六十元稿費。這是他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頭一回一次性收入過千元,時年他二十五歲,月薪僅五十七元。

《魯迅傳略》從書名到體例都模仿《斯大林傳略》,十章只用數(shù)字標次序,沒有標題。此書九個月后再版,準備第三次印刷時因先生被劃為右派分子而中止。先生回憶說:這“完全是一本人云亦云、絕無自己的見解的書……初版本粗疏膚淺,后來一想起來就深覺慚愧”。他還說過,這書不但反映了當時學術界的水平,而且反映了當時所允許達到的水平。如果朱先生當時就寫出今天這樣有見識的文章,他到哪里去找出版社噢!

3

[朱題]

本書第177頁有一錯處,已用紅筆改正。當初我看本篇手稿,將“弄蹩扭”誤看成“弄掣扭”了,后來亡友楊堅兄來信指正,始得改正,特此說明以紀念亡友。

2014年11月29日朱正為蕭先生題跋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封面題字葉圣陶,責任編輯黃仁沛,封面設計王薇敏,

字數(shù)14萬,

印數(shù)6300冊,218頁,定價052元。

《魯迅手稿管窺》

文章是改出來的,這是古今共識。無論是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還是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抑或魯迅先生“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魯迅先生的寫作態(tài)度嚴肅認真?!拔易鐾曛?,總要看兩遍,自己覺得拗口的,就增刪幾個字,一定要它讀得順口;沒有相宜的白話,寧可引古語,希望總有人會懂,只有自己懂得或連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是不大用的?!蔽奈锍霭嫔鐝?960年起陸續(xù)影印出版的《魯迅手稿選集》,就為讀者提供了例證。

“應該這么寫,必須從大作家們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領會。那么,不應該那么寫這一面,恐怕最好是從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學習了。”先生深以為然。他發(fā)現(xiàn)選集中的好些修改很精彩,揣摩作者用意可以得到諸多啟發(fā),是學習作文的好教材,美中不足的是售價太高,難以普及。他想出一個初稿和改定稿對照的排印本,惠及更多讀者,選擇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五猖會》,將修改處一一摘錄,根據(jù)自己理解對修改理由稍加說明。他不知道這樣做行不行,就把稿子寄給葉圣陶先生,葉老復信給予肯定,同時提出建議:“其他不甚重要處,鄙意似可不說。原文既標符號,對觀即見異同。此勝于彼,可俟自悟也?!?/p>

先生按照葉老建議續(xù)作了幾篇,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來了,計劃被迫擱置,重操舊業(yè)已是十多年后。該書收文十二篇,前言、后記簡述了成書經過。第一七六頁“怪我生病,不能和徐懋庸這類惡劣的傾向弄掣扭”的“掣”當為“蹩”?!磅颗ぁ苯裢ㄗ鳌皠e扭”。魯迅先生改“弄蹩扭”為“來搏斗”,語氣更加嚴正。

一代文豪的文章都改來改去,所以我不太相信梁啟超麻將桌上寫(口授)社論,對王勃提筆就作《滕王閣序》也心存疑惑。

這本書印數(shù)太少,未能實現(xiàn)先生的初衷。

4

[朱題]

躍華先生寄來此冊,囑題跋。案此冊初稿作于文化大革命期間,頗多“文革”語言,久應報廢。特奉上今年所出修訂本《被虛構的魯迅》一冊向躍華先生請教。

二○一三年五月七日朱正于長沙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無責任編輯大名,裝幀設計李吉慶,

字數(shù)163萬,印張8,

印數(shù)3950冊,283頁,定價150元。

《魯迅回憶錄正誤》

這個再版本以《馮雪峰致朱正的信》(五封)代序,收文二十三篇,附《編完寫起》《后記》《再版后記》。

胡喬木曾給這本書做過“廣告”。一九八四年他在《就試辦編輯專業(yè)問題復教育部信》里說“編輯學在中國確無此種書籍”,提到的“亦可資參考之用”的五本書里,即包括了姜德明先生的《書葉集》和先生的這一本。(見《胡喬木談新聞出版》,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第五三○頁。)后來,丁東先生和李銳先生交談時,也談到了胡喬木的這個意見:“編輯都要讀朱正的書。朱正的《魯迅回憶錄正誤》,把許廣平的錯誤都指出來了,因為她的《魯迅回憶錄》是根據(jù)政治需要寫的,不符合歷史事實,讓朱正給糾正了,他能夠糾正許廣平,也很了不起?!保ù笊轿幕霭嫔缬邢薰径鹨蝗昶咴掳妗独钿J口述往事》,第二八二頁。)

先生還是摘帽右派時,就《魯迅回憶錄》中的誤記失實之處,陸續(xù)寫了一批考證文章,后來全被造反派抄去了。出獄后,馮雪峰先生鼓勵他重新寫出來,并抱病審閱全稿,充分肯定他“做了對于研究魯迅十分有用的工作”。同時也對他“論戰(zhàn)”的“譴責”口吻和“似乎壓制不住的驕傲”提出了批評,“我希望你認真改一改……希望你改好后再寄給我”。

書稿是雪峰先生托至交孫用先生寄還的。這位知名翻譯家和魯迅研究專家,給先生掛號寄來一本一本圖書資料,包括聞所未聞的重要資料,細心審閱修改他的稿件,介紹先生結識了唐弢、黃源先生并得到他們的指教。文壇前輩提攜后進的不遺余力,與今天丑聞頻出的學界形成了巨大反差。

這本書出到第五版時改名曰《被虛構的魯迅》,先生題跋曰:

躍華先生:此書初稿作于文化大革命期間,書中用了許多“文革”語言甚至“文革”邏輯。后來雖然陸續(xù)改掉了一些,但很不徹底。這一回是由兒子朱曉仔細刪改了一遍,并改換書名以引起較多讀者的關心。這個本子大約是這書最好的一個本子。

5

[朱題]

躍華先生:這是我在魯迅研究之外出的第一本雜文集。是亡友戴文葆兄幫我張羅出版的。他在序言中說有一位認為編輯工作只是一種簡單勞動,不必設立高級專業(yè)技術職稱的領導人,是指由中宣部副部長調任勞動人事部部長的趙守一。

2014年4月19日朱正

書海出版社

1988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責任編輯張安塞,封面設計趙源,

字數(shù)19萬,

印數(shù)3000冊,280頁,定價235元。

《人和書》

該書收文四十八篇。上輯“關于人物”回憶了作者與馮雪峰、孫用、董每戡、葉圣陶等先生的交往。下輯“關于書籍”,如《魯迅翻了秦始皇的案嗎?》《一個令人遺憾的選本》等,讀稿評文,不曲不阿,直陳己見,鞭辟入里,足見其治學為文之公允嚴謹。人民出版社資深編審、首屆“韜奮出版獎”獲得者戴文葆先生欣然為之作序。

戴先生在序言中不無諷刺地說:“個別自稱守一、不知有二的同志……認為編輯不過改幾個標點符號,編輯、記者的工作是‘簡單的重復勞動’,只是一個行當罷了?!边@時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新聞出版從業(yè)人員大都科班出身、術有專攻,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

第十四屆央視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期間,我和范敬宜先生相聚萬壽路的清香林茶樓。范先生感慨:“參賽歌手的文化素質太低了,小學六年級就應該懂的東西居然答不出來,這樣的歌手不可能成為藝術家,頂多只能算是一臺蒼白的發(fā)聲機。”他談到當代媒體的浮躁是因為缺少文化,文化缺失只能靠炒、造、搞來“制作”新聞。我安慰他:民國時期報紙少,都是梁啟超、章士釗、張季鸞等大家辦報。解放后報刊雖有大幅增加,但記者隊伍仍然是全社會學歷最高的群體。如今媒體遍地開花,商業(yè)競爭愈演愈烈,新聞出版從業(yè)人員數(shù)以百萬計,一個行當而已,跟高速公路的收費員有多大區(qū)別?

我說的既是客觀事實,也有世風日下的無奈。當下鄙薄或漠視文化的流弊大行其道,新聞出版人員淺嘗輒止的浮躁、肆行無忌的放縱可謂積重難返,甚至連國字號出版社的責任編輯都不看書稿,他們何曾把自己的飯碗當成復雜勞動?其實,編輯工作是名副其實的復雜勞動,還要評高級職稱,問題可能出在高級職稱泡沫化上啦!

6

[朱題]

此冊系因《人民日報》李輝先生的約稿編成。其中《介紹一封短信》一文曾被某機關注意,即據(jù)此線索開展對臺工作云。此事似可一說。

2014年11月29日朱正為蕭先生題跋

上海遠東出版社

1995年3月第1版,1995年8月第2次印刷,

責任編輯楊曉敏,裝幀設計王月琴,

字數(shù)167萬,

印數(shù)15000冊,239頁,定價1300元。

《留一點謎語給你猜》

“火鳳凰文庫”收入巴金、賈植芳、于光遠、藍翎、朱正、李輝、王曉明、海德格爾(郜元寶譯)先生大作,總體策劃陳思和、李輝。先生此冊收文八十篇,另有作者《后記》,附錄《周衍權復朱正的信》。

這些文章大都寫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后,其中“有不少篇都是被退過稿的”,先生只好另投他處,天津日報社雙月刊《文藝》主編鄒明先生格外優(yōu)容,“他都一字不改給登出來”。如今小冊印成,文友卻天人各異。還有些文章被編輯斧削過,先生憑記憶所及努力恢復了各篇原貌。

先生有“考究癖”,所以他的文章多由歷史典故引開,頗有嚼頭和韻味。比如曹操官渡之戰(zhàn)后一把火燒掉部屬通敵證據(jù),說了幾句頗為大氣的話,先生非得《改寫曹操的一段話》,然后生發(fā)議論:“打敗仗的時候,就不要奢望沒有人反水,而打勝仗的時候呢,這些可能反水的人又會是表現(xiàn)得最忠誠、最恭順、最勤勞的好干部的?!北热纭秲蓷l分界線》,奴隸與奴才的分界線,魯迅和列寧都有精辟論述,這些犀利語言許多人看了都會臉紅?!墩Z言的文野》引出毛澤東《實踐論》中名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最初寫的是“要賺畜生錢,要跟畜生眠”,毛定稿時改得很高明,更加豐富了讀者對這一成語的理解,等等。

《介紹一封短信》原載《民主》一九九四年第十二期。一九三一年四月十日,連橫(一八七八—一九三六)給國民黨大佬張繼寫信,主旨是將剛從東京慶應大學畢業(yè)的獨子震東托其照料:“雅不欲其永居異域,長為化外之人,是以托諸左右。昔子胥在吳,寄子齊國;魯連蹈海,義不帝秦。況以軒黃之華冑,而為他族之賤奴,泣血椎心,其何能惄!”他對兒子說:“余為保存臺灣文獻,故不得不忍居此地也。汝今已畢業(yè),且諳國文,應回祖國效命。”

連橫在日治壓力下撰寫《臺灣通史》,后終老于上海。其子震東,其孫連戰(zhàn),其曾孫連勝文,皆幼承庭訓,于兩岸關系多有貢獻。

7

[朱題]

許醫(yī)農大姐曾將這本書稿推薦給“讀書文叢”,未蒙錄取。退稿時正逢“學者隨筆叢書”約稿,此冊遂以“學者隨筆”之名問世了。

2014年11月9日朱正為蕭先生題跋

東方出版中心

1997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責任編輯雷啟立,封面設計朱海莉,

字數(shù)22萬,

印數(shù)10000冊,306頁,定價1700元。

《思想的風景》

“當代中國學者隨筆”收入鄧云鄉(xiāng)、周汝昌、舒蕪、來新夏、朱正、王春瑜等先生大作。先生此冊收錄隨筆作品五十六篇,大多是他近年來在中國近代史研究和魯迅研究等方面的感悟,其中《為什么有二十四——“帕金森定律”的應用》《一百年前的思考》等文,將歷史與現(xiàn)實的思考統(tǒng)一起來,不但可供治史者參考,也可供一般讀者閱讀。

許醫(yī)農女士因編輯出版“傳統(tǒng)與變革叢書”“三聯(lián)?哈佛燕京學術叢書”“憲政譯叢”和《山坳上的中國》《長江,長江》等影響深遠的學術著作,受到業(yè)界和學界的普遍尊敬。她推薦出去的書稿自然在水平線之上,可別人的評判標準不同,“未蒙錄取”。這個時候舒蕪先生來信,約先生參加“當代中國學者隨筆叢書”,于是他就“學者隨筆”了一回。

先生“十七八歲就到社會上混,中學都沒有念完”。他的知識大都是平日“胡亂”翻書中得來的,“常常痛感到自己基本功的不足,認識到自學之不易成才,要想得到一點成果得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力氣”。所以他將該書《自序》在《文匯報?筆會》發(fā)表時,用了《自學不易成才》這個標題。

這是先生的心里話,不過我以為自學是很重要的,閑暇定終身嘛!即使是同一所大學同一個班級的學生,自學不自學也有天壤之別。厲以寧先生四年大學的寒暑假全部泡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學業(yè)突飛猛進,基礎日益厚實,經濟系代主任陳振漢教授非常喜歡這個刻苦用功的門生,深信他是大有前途的學術接班人,畢業(yè)鑒定給予了“成績優(yōu)異,名列前茅”的高度評價。如果厲先生的四個寒暑假奔波在探親(北京與湖南沅陵)往返途中,這個著名經濟學家的桂冠是不是他的還不一定呢!

自學固然不易成才,但不自學就根本成不了才。勤能補拙,天道酬勤,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先生肯定比我更懂得這個道理的。

8

[朱題]

此初版本,有刪節(jié)。已不足觀。現(xiàn)足本《全史》已問世,最好直接去看足本。不過此冊P23—P32,利用人民日報社論之處,系為應付審稿意見而作,頗費不少心機,而為今本所無,尚可一看。以上掌故,敢請躍華先生注意。

朱正2014年3月9日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責任編輯祝新剛、張志林,美術設計李健強,

字數(shù)456萬,

印數(shù)30000冊,572頁,定價2600元。

《1957年的夏季:從百家爭鳴到兩家爭鳴》

先生打成“右派”分子后,苦思冥想“這是為什么?”并開始留心收集這方面的資料?!睹珴蓶|選集》第五卷一出版,他就立刻買來細讀?!督▏詠砻珴蓶|文稿》、李維漢《回憶與研究》、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等書也一本不放過。一次他去看望邵燕祥先生,邵先生把剛寫好的《1957:中國的夢魘》拿給他看。這是一篇深入探討反右派斗爭的極有分量的文章,也才是一兩萬字的篇幅。先生想要將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講清楚,就要聯(lián)系當時的史實來寫,得寫一本專著。他覺得自己勝任這項工作,邵先生也贊同他這一想法,并表示樂意為之作序。

這本書的初稿一九九三年歲末寫成,約四十萬字,寫得比較順手,可聯(lián)系出版社就極不順利,前前后后找過十幾家,最后還是李銳先生出面向河南人民出版社推薦。書稿送請黨史部門審閱,第一次未能放行,出版社另找他人第二次審閱才獲通過,但提出“送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審讀把關”的建議。先生“節(jié)外生枝”,使審稿和出書時間大為推遲,待他按照審稿意見將“欠妥”和“似欠妥”處刪改完畢,出版社表示滿意照此付印時,不知什么原因書又出不成了。本來一九九六年甚至更早出版的書,生生拖到了一九九八年。

這本書出版后頗受讀書界好評,被民營席殊書屋評為一九九八年非文學類十本好書之一,李銳、龔育之、于光遠等先生應邀出席評選結果公布會,充分肯定這部書的歷史價值?!都~約時報》記者慕名采訪了這本書的出版過程。《文匯讀書周報》請十位學者推薦一九九八年度最滿意的新書,葛兆光、唐振常、鍾叔河先生提出的都是這一本,鍾先生更稱贊此乃班馬一流的筆墨,也是文章高手的本領,“我尤其佩服他把反右派斗爭放到國際共運和聯(lián)共黨史大背景下來分析觀察的識見……所作結論達到的高度和深度,暫時似尚無人能及”。

9

[朱題]

此冊作于十余年前?,F(xiàn)正續(xù)作其后部分。稍可觀。躍華先生炒得此舊本,已可不看了。

二○一四年三月九日朱正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朱正口述,朱曉整理,

責任編輯高秀芹、盧濟恩,封面設計常燕生,

字數(shù)262萬,

無印數(shù),342頁,定價3800元。

《小書生大時代——朱正口述自傳》

“口述傳記叢書”收入蕭乾、侯波和徐肖冰、朱正、何滿子、冀朝鑄、華君武、賈植芳、陳明口述自傳,叢書策劃盧濟恩。這部人生實錄分四十八節(jié),述說了先生六十七年風風雨雨的心路歷程。

《新湖南報》與新華社湖南分社創(chuàng)辦“新聞干部訓練班”六十五周年之際,先生遵命寫了《六十五年三段論》(見二○一四年五月十五日《南方周末》)。他人生第一階段到一九五二年為止。這個滿腦子烏托邦的中學生,滿腔熱忱報名參加新干班培訓,還當上了一班班長。從此,他的烏托邦思想不斷和現(xiàn)實發(fā)生碰撞,一九五二年終于撞出了《向朱正思想宣戰(zhàn)》這場大禍,被開除了團籍,由湖南人民廣播電臺調到《新湖南報》控制使用。他從空想的云端掉到現(xiàn)實的地面上,進入人生第二個階段。

先生在肅反運動中當過一年老虎,降了一級工資??刂剖褂梦迥旰蟊粍潪橛遗煞肿?,從報社掃地出門,開除公職勞動教養(yǎng),“文化大革命”中又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鍾叔河、俞潤泉先生的判決書與先生的內容差不多、判決號相連,卻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十二年,他們很傷感,鍾先生反復說:“我死不瞑目!死不瞑目!”先生寬慰小集團難友:“我這三年是不能少的,你們兩個必定不會坐這么久?!?/p>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重獲自由的先生進入人生第三個階段。他做了一任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總編輯,做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做過《魯迅全集》《聶紺弩全集》《新文學史料》的編委,做過魯迅研究會理事。但他最得意的是離休后寫了七十多萬字的《反右派斗爭全史》,“有了這一本就足可以到上帝那里去交差了”。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任何人都能創(chuàng)造歷史,但是只有偉大的人才能寫出歷史?!边@么說,我們崇敬的先生應該列入“偉大的人”方陣了。

這部書的新版書名改為《小人物走過大時代》,內容有增有刪,本來早該出版了,無奈出版社亂刪亂改,先生索回書稿另投他處。如果不再出什么變故,不久當可出版了吧。

10

[朱題]

這書中有幾篇曾經得到友人的謬獎。如樓適夷先生對《為什么有二十四》、龔育之先生對《唐縱日記……》、王凡西(雙山)先生對《梁漱溟……序》、公劉先生對《粗細辨》都說了好話。這也許是書中較為可讀的幾篇吧。不知蕭先生是否同意他們的意見。

2015年1月3日朱正為躍華先生題跋

花城出版社

1999年8月第1版,2000年3月第2次印刷,

責任編輯秦穎,封面設計蘇蕓、蘇家杰,

字數(shù)22萬,

印數(shù)11000冊,293頁,定價1900元。

《辮子、小腳及其它》

“思想者文庫”第一輯收入舒蕪、朱學勤、許紀霖、邵燕祥、藍英年、朱正大作。主編朱正、秦穎。先生此冊收文五十三篇,附錄《“言過其詞”》,另有《編者的話》和作者《自序》。

《為什么有二十四——“帕金森定律”的應用》大意說:一個王朝自身無法解決的矛盾積累的速度和積累的總量,決定了這個王朝的生存周期。一個王朝的穩(wěn)定性,取決于它自我調節(jié)解決矛盾的能力?!短瓶v日記中所見的一次沒有實行的改革》大意說:國民黨貪污腐敗的嚴重局勢,唐縱、陳布雷、張治中、孫科等人,一直到蔣介石,都看到了,都常常在議論、在思考,可是就是沒有能夠付諸改革,終于一敗涂地?!丁戳菏橥鯇嵨秲Π财健敌颉反笠庹f:這三個人代表著三種不同的信念,三條不同的道路,怎樣解決中國面臨的問題,有過各式各樣的主張,他們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受盡了磨難甚至獻出了生命。《粗細辨》大意說: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恐怕不能不粗一點,不宜太細,但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恐怕還是細一點的好,否則“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就“粗”得找不到痕跡了。

這四篇文章引經據(jù)典,論從史出,難怪得到了四位老黨員、老作家的“謬獎”,晚生哪有不認同的道理?

王爾德在《評論家也是藝術家》中說:“人們對于苦難表示同情是很容易的,要他們對思想懷有同情則非常困難。真的,一般人對于究竟什么是思想了解得太少了,他們似乎以為只要他們說那種思想是危險的,就等于給那種思想定了罪,其實正是這些思想才具備真正的才智價值。大凡不危險的思想都是根本不配叫作思想的。”

誠哉斯言!我想起了馬丁?路德?金的名言:“我們這一代人終將感到悔恨,不僅因為壞人可憎的言行,更因為好人可怕的沉默。”

誰能像先生一樣思考、發(fā)聲?

11

[朱題]

躍華先生,此冊是被出版社抽去《赦免麻雀的“說法”》等四篇文章后才得以出版的。

2014年4月18日朱正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責任編輯林秀鈺,裝幀設計李松樟書籍設計工作室,作者漫畫像丁聰,

字數(shù)10萬,

印數(shù)3000冊,166頁,定價1100元。

《字紙簍》

“南腔北調叢書”第一輯收入方成、何滿子、李普、牧惠、舒展、朱正先生大作,均以三字為書名,叢書主編王春瑜,叢書策劃金生嘆。先生此冊收文三十五篇,附錄三篇,另有作者《自序》、王春瑜《跋》。

《赦免麻雀的“說法”》被收入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編的《2000年中國散文精選》,由此可見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出版人也有膽小的時候。

一九五七年反右派運動前后,中國政治舞臺上鬧出了除四害這個天大笑話。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征詢對農業(yè)十七條的意見》第十三條:除四害,即在七年內基本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一九五六年一月中央政治局提出:分別在五年、七年或十二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毛澤東在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中國要變成四無國:一無老鼠,二無麻雀,三無蒼蠅,四無蚊子。”一時間,全國展開了一場向麻雀宣戰(zhàn)的聲勢浩大的人民戰(zhàn)爭。后來科學家對將麻雀定為害鳥提出異議,說外國也打過后來吃了虧,麻雀的處境稍有改觀?!按蚵槿甘菫榱吮Wo莊稼,在城市里和林區(qū)的麻雀,可以不要消滅?!?/p>

麻雀最終被赦免,是毛澤東在一九六○年三月起草關于衛(wèi)生工作指示中說:“再有一事,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子’。”譚震林一九六○年四月六日在全國人大二屆二次會議上特意作了說明:

麻雀已經打得差不多了,糧食逐年增產了,麻雀對于糧食生產的危害已經大大減輕;同時,林木果樹的面積大大發(fā)展了,麻雀是林木果樹害蟲的“天敵”,因此,以后不要再打麻雀了,綱要所說的“除四害”中,應當把麻雀改為臭蟲。

這一年全國餓死的人數(shù)以百萬(也有說千萬)計,但為了給赦免麻雀找“理由”,還要說“糧食逐年增產了”,我不知了解內情的譚震林“自圓他說”時內心難不難受?

古人說“一為文人,便無足觀”,其實“一入仕途,更無足觀”。他們要說多少違心話才能得以自保和升遷?天知道!

12

[朱題]

這是湖南省文聯(lián)的一個集體項目。人家看得起,找上門來,不好不奉陪。此書不但不發(fā)稿費,還是交了一點錢(大約是500元)才發(fā)了一百本樣書的。

為躍華先生題

2014年4月18日朱正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責任編輯蕭漢初,封面設計羅丹,

字數(shù)20萬,無印數(shù),

本方陣定價15840元,本冊定價1980元。

《文藝湘軍百家文庫?散文方陣?朱正卷》

“文藝湘軍百家文庫?散文方陣”作者依次為王開林、葉夢、朱正、武俊瑤、鍾叔河、彭學明、譚仲池、廖靜仁先生。先生此冊收入《第一次去看望丁玲同志》《增田涉談魯迅愛國主義的特色》《讀巴金〈隨想錄〉后的隨想》《梁山泊的兩次權力轉移》等散文六十一篇,另有文選德《總序》、《朱正主要著作目錄》和文庫總主編譚談《總跋》。

先生從某種意義上說也過了把“學而優(yōu)則仕”的癮。當年他給時任中組部新組建的青年干部局局長李銳先生寫了一封長信,反映新湖南報社的反右派斗爭和個人經歷以及對挫折、苦難的看法?!斑@篇東西發(fā)表(《組工通訊》)后,尤其是耀邦作了指示,形成全國性的影響,朱正的社會地位各方面都起了變化,湖南也就接受了,以前是死不用。”(大山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七月版《李銳口述往事》,第二八二頁。)這里所說的“接受了”,就是湖南省臨時提名他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不久先生又出任了湖南人民出版社的總編輯。

丁東先生說:“那封信確實寫得好,我參加編《大學人文讀本》,里面就有一個主題講:人怎么面對挫折。我建議把朱正這封信編進去,有人不贊成,給撤了。那一卷不是我當編輯,要是我編,一定要收進去?!?/p>

先生信中最后說:“我希望,一切不公正,一切災難,都到我為止。我受到了的,把牙關一咬也就算了。我希望,在我們的國土上,今后不要再有人有權把批評他的人開除團籍(黨籍),不要再有人有權可以把無辜的人列為斗爭對象而加以處分。在涉及任何一個干部乃至任何一個公民的命運問題上,我希望任何一個個人不要享有太大的權威。逆境是可以鍛煉人的……但同時,逆境也可以斫喪人,更多的人確實經受不了這種斫喪而頹喪、虛弱,甚至死亡。我們應該希望人在處于逆境時盡量堅強,但是我更加希望不要無端地把個人置于逆境之中?!?/p>

這些話胡耀邦同志聽進去了。

13

[朱題]

躍華先生:這是我關于魯迅研究單篇論文的第一個集子。其中有些意見已變成《魯迅全集》的注釋內容,不必單獨存在,有些意見不妥不必保存了。可存的幾篇又已編入其他集子里去了。其實此冊是不必看不必存的了。聽說只印1000冊,倒正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