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無聲戲》是李漁第一次移家杭州時所作。當(dāng)時是分初集、二集兩次梓行的,時間大約在順治十三年(1656)前后。初集即本書所收的《無聲戲》十二篇小說;二集已佚,散見于后出的合刻本或選刻本中。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后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浙江金華人。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戲曲家。十八歲補博士弟子員,在明代中過秀才,入清后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dǎo)戲劇演出。后居南京,把居所命名為“芥子園”,并開設(shè)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著有戲劇《凰求鳳》《玉搔頭》等,小說《肉蒲團》《覺世名言十二樓》《無聲戲》《連城璧》等,另還有《閑情偶寄》等書。
《無聲戲》之名,取于“有聲戲”,即戲曲相反之意,意在描繪一出出人生舞臺上的活劇。其中所收錄的故事大都是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傳聞,涉及社會生活的各方各面,士、農(nóng)、工、商,無所不包。李漁自己說:“竊怪傳奇一書,昔人以代木鐸。因愚夫愚婦識字知書者少,勸使為善,誡使勿惡,其道無由,故設(shè)此種文詞,借優(yōu)人說法,與大家齊聽。謂善者如此收場,不善者如此結(jié)果,使人知趨避,是藥入壽世之方,救苦驅(qū)災(zāi)之具也。”可見作者對于這些民間故事的采擇利用是有其鮮明目的的。懲惡勸善則是這部小說集的基本主題之一??傊瑫袔缀趺恳黄≌f都有些寄寓,而且有的還非常深刻。
本書以日本尊經(jīng)閣文庫所藏《無聲戲》刻本(十二回)為底本,此外,還校以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所藏《無聲戲合集》(殘存二回)。另,書中十二幅插圖為原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