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這本書中,我將嘗試對我生命歷程中特別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梳理和思考。但是,我所整理出的這些結論,就像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的一艘沉船殘骸,在我的腦海中漂來漂去。在我看來,如果按照某種順序將這些東西排列妥當,那么我可能會更清晰地了解它們的本來面目,書也會寫得更具連貫性。這個想法在我腦海里魂牽夢縈很久了,我不止一次地在開啟一段持續(xù)數(shù)月的旅行時下決心去做這件事??雌饋硭坪鹾芾硐搿5铱偙荒X海中諸多印象所困擾,我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事情,結識了很多激發(fā)我想象的人,我甚至都沒有時間去好好反思。那瞬間的經(jīng)歷太過于生動,我根本無法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去深思內省。
以自己的身份表達自己的思想令我感到厭煩,我的寫作也受制于此。盡管從這個角度我已經(jīng)寫了很多東西,但我還是以小說家的身份進行創(chuàng)作,也就是說,我在某種程度上成了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我更傾向于通過筆下的人物去傳遞話語,長期的習慣使然。我能輕而易舉地左右他們怎么思考,但不易決定自己的想法。前者于我來說是一種樂趣,而后者則是一份寧愿推脫的苦差。但如今我不能再拖下去了。人在年輕時很難意識到他們眼前的漫長時光終將會成為過往,甚至到中年,仍對生活抱著一份平常的期望,人們也還是會輕易地找到借口,推遲該做而不想做的事情。但是,死亡的那一天終會來臨。各地的同齡人不斷地相繼離去。眾所周知,人孰無死(蘇格拉底也是人,因此——眾生皆如此),但對于我們而言,我們終究會認識到在這平凡的歷程中,終點并非遙不可及,在此之前,它只不過是一個合乎邏輯的前提。偶爾瞥一眼《泰晤士報》的訃告欄,便會覺得人到六十多歲的時候身體就不是很硬朗了。我一直以為,在將這本書寫完之前,我就要奔赴西天了,所以我最好立刻著手寫作。完成這本書,我就可以平靜地面對未來,因為那時候我就可以為生命中的工作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我不能再遷就自己腦子里那個“還沒有準備好去寫它”的想法了,因為如果我現(xiàn)在還沒有決定去做這件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大事,那么此生我都可能不會去做了。令我高興的是,最終我收集齊了所有的想法,這些想法長期以來隨意地浮在我意識的各個層面上。它們一旦寫成,我就完成了任務,繼而我又可以自由地馳騁思緒,去思考其他事情了。因為我希望這不會是我寫的最后一本書。人不會在立遺囑后馬上死去,立遺囑是以防萬一。安排好各種事務是在為余生毫無憂慮地度過做準備。寫完此書我便會知道我立身于何處。到那時候,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要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