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海天佛國與太虛幻境

紅樓夢·普陀山 作者:劉建平 著


一、海天佛國與太虛幻境

海天佛國是普陀山最鮮明的文化性格,太虛幻境是《紅樓夢》最詭譎神秘的虛構(gòu)境界。這兩者有關(guān)系嗎?

仔細對比,讀者可以發(fā)現(xiàn),《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明顯是照著海天佛國普陀山畫的。《紅樓夢》“大旨談情”,曹雪芹這樣做,目的就是以觀音菩薩照護下的“有情世界”譏刺雍正皇帝統(tǒng)治下的“無情世界”。讀一讀雍正帝留在普陀山的碑文,上面寫著對康熙帝的眷念和對觀音菩薩救度眾生的贊美。而世人在雍正時期感受到的,恰恰與碑文上所寫的相反。這給曹雪芹諷刺雍正帝留下了廣闊的空間。鑒于乾隆時期的文化高壓政策,曹雪芹竭力避免時人輕易看出太虛幻境與普陀山的關(guān)系,一旦時過境遷,又須讓后代讀者明白太虛幻境就是普陀山。為此,曹雪芹在書中對普陀山作了改頭換面的重造,重點是將蓮花洋改為灌愁海,將普陀山改為放春山,將觀音菩薩化身為警幻仙姑。

大家都知道,普陀山以佛家為主,道家次之;曹雪芹改造后,放春山看上去以道家為主,佛家次之,但實際上是道家顯之,佛家隱之,當(dāng)家人成了一個“仙姑”。為此,曹雪芹用多種方法烘托渲染。如寶玉第一眼見到警幻仙姑,書中用了“蹁躚裊娜”四字描寫其姿容,顯然不是佛教用語,卻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中國神話中飄逸美妙的仙子。為牽引讀者思路,曹雪芹又以一賦為其定調(diào):方離柳塢,乍出花房。但行處,鳥驚庭樹;將到時,影度回廊。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荷衣欲動兮,聽環(huán)佩之鏗鏘。靨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纖腰之楚楚兮,回風(fēng)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額鵝黃。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羨彼之良質(zhì)兮,冰清玉潤;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態(tài)度兮,鳳翥龍翔。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艷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應(yīng)慚西子,實愧王嬙。吁!奇矣哉,生于孰地,來自何方?信矣乎,瑤池不二,紫府無雙。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有中國文化常識的人,讀到此賦,會很自然聯(lián)想到曹植的《洛神賦》,聯(lián)想到西施、王昭君,以及瑤池紫府,壓根兒不會想到佛教人物。熟讀中國文化的脂硯齋也認為“此賦則不見長”。脂硯齋這樣說,顯然將此賦與他腦中所有描寫美人仙子的中國辭賦作了比較,怎么也不可能往佛教那個方向想。二百多年來,差不多所有讀者都是這么一個思維。效果如此顯著,曹雪芹還覺不夠,索性讓寶玉從口中呼出稱謂,進一步鞏固讀者印象。書中這樣寫道:

寶玉見是一個仙姑,喜的忙上來作揖問道:“神仙姐姐,不知從那里來,如今要往那里去……”寶玉如此稱呼,脂硯齋評為“千古未聞之奇稱,寫來竟成千古未聞之奇語。故是千古未有之奇文”。脂硯齋顯然也未能識破曹君用心?!吧裣山憬恪彼淖?,屬“假作真時真亦假”,是用中國本土美人仙子引導(dǎo)讀者情思,將佛教為主色調(diào)的普陀山隱藏在道教和民俗之后。這當(dāng)然是曹雪芹的預(yù)設(shè),卻輕而易舉遮蔽了太多讀者學(xué)人的法眼,到了21世紀的當(dāng)下,也沒人意識到警幻仙姑與普陀山佛教人物的關(guān)系。曹雪芹并非賣關(guān)子弄才情,實在是無奈之舉。另一方面,我們不可忘記,曹雪芹的本意還是要將太虛幻境與普陀山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否則頌揚康熙、貶斥雍正的意思就不能有效傳出,切實讓讀者領(lǐng)會,他這本書就真的白寫了,“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钡墓Ψ蛞簿桶踪M了。曹雪芹用了另外一些信息落實自己的企圖。比如警幻仙姑尚未出場,先有一歌聲傳出:春夢隨云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按簤簟笔桥⒆訉γ篮蒙畹钠谂危皇窍裉炜崭≡埔粯颖伙L(fēng)吹散了,可見理想不過是“空”而已;“飛花”指女孩子們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它隨著再不回頭的流水永遠消失了,生命因而也是一場空。“閑愁”即青年男女的愛之情懷,它正是青春時期的“春夢”。既然如此,天下眾兒女何必再去尋覓那本來就實現(xiàn)不了的“空空之物”呢?

顯而易見,警幻仙姑唱的是佛家“四大皆空”的歌。此歌給書中紅塵世界定調(diào),實際是給雍正、乾隆時代定調(diào)。如果用書中情節(jié)印證“閑愁”,非二十二回寶釵的“生日風(fēng)波”莫屬。這一回,黛玉接續(xù)寶玉“你證我證”一偈,用了“無立足境,方是干凈”的禪語,非常徹底地表述了“四大皆空”的佛家思想,寶釵接著說了神秀和尚與六祖慧能的故事,其中慧能一偈是: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黛玉、寶釵所言都是為了說明他們之間是非沖突是無意義的,但細細品讀這四句偈語,誰都能朦朧感覺到,警幻仙姑“春夢隨云散”一曲,似乎正是從此偈翻出。仙姑唱著空空如也又大慈大悲的歌,意在點醒普天下的少男少女,不要妄作紅塵之念。這仙姑顯然是一個覺者,一個女佛,不是觀音菩薩還能是誰?

警幻仙姑與普陀山的關(guān)系,在其向?qū)氂褡髯晕医榻B時道破天機。警幻仙姑說:吾居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虛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半x恨天”是佛教觀念。根據(jù)《漢語大詞典》解釋:佛經(jīng)謂須彌山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間傳說:三十三天中,最高者是離恨天。后比喻男女生離、抱恨終身的境地。警幻仙姑說自己“居離恨天之上”,正是男女生離死別之地;她“司人間之風(fēng)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正是“離恨天”特性使然。

“灌愁?!笔遣苎┣蹖Α吧徎ㄑ蟆钡母姆Q。普陀山“不肯去觀音”的故事世人皆曉。當(dāng)初那個日本僧人手捧觀音像從普陀山乘船回日本時,四周海面突然生成無數(shù)鐵蓮花,讓僧人坐船無法動彈,從此這一片海就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蓮花洋”。這不僅表明觀音要留在自己的道場,也是觀音對眾生苦厄的憐憫??梢姟吧徎ㄑ蟆钡膬?nèi)涵是“情之海”?!俺睢蹦吮妰号目嗲楸迹梢姟肮喑詈!币酁椤扒橹!?。曹雪芹巧妙利用了“蓮花洋”的內(nèi)在意義,造出“灌愁海”一詞,使兩者在“情”字上暗合起來。這里,警幻仙姑與普陀山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初見端倪。

“放春山”,春花滿山開放也。有相關(guān)梵語知識的讀者或許知道,“放春山”即從“普陀山”一詞化來?!捌胀由健辫笪脑x就是“小白花山”。自然造化,不可思議,佛緣更是奇妙無比。每年大地回春的時候,普陀山特有的一種小白花就滿山開放,脫俗、純潔而又安靜,將普陀山裝扮成名副其實的一片凈土。小白花加上其他爭相開放的百花,可以想像普陀山的春天是一幅什么景象。可見,“普陀山”就是“放春山”,“放春山”實乃“普陀山”也。

“遣香洞”的原型是“潮音洞”,也有一定依據(jù)?!扒病保靡?。“遣香”即“燒香”。熟悉普陀山歷史的都知道,普陀山潮音洞是觀音顯圣之所,唐宋以來一直吸引無數(shù)香客前來燒香禮拜。當(dāng)然,將“潮音洞”轉(zhuǎn)化成“遣香洞”,還有更多藝術(shù)元素。實際上,曹雪芹將僧眾燒香之“香”,洞內(nèi)仙女之天“香”,普陀山花草之“香”與佛之“香”都融合在一起,以“香”為媒,將“潮音洞”與“遣香洞”暗合在一起。

“警幻仙姑”的原型是觀音菩薩嗎?似乎也沒有疑問。觀音菩薩俯瞰紅塵,聆聽世音,救度眾生,啟發(fā)愚癡,給人送子,現(xiàn)身顯靈等,警幻仙姑一樣都不少,“仙姑”的美麗華妝,不過是曹雪芹的隱藏術(shù)罷了。如果不隱藏,直接寫觀音菩薩,別有用心之人就會聯(lián)系普陀山,進而聯(lián)想到雍正和他的碑文,曹雪芹一家或許就要再次大禍臨頭,《紅樓夢》也將墮入萬劫不復(fù)之地。

曹雪芹很明智地防止了這一切的發(fā)生。

觀音菩薩和普陀山在書中被藏起來,但她們與太虛幻境之間已經(jīng)有了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為了讓讀者增加印象,本書作者再次歸納如下:

普陀山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太虛幻境有司紅塵風(fēng)月、解人間困厄的警幻仙姑。

普陀山有蓮花洋,太虛幻境有灌愁海。

普陀山有梵天,太虛幻境有離恨天。

普陀山有大名鼎鼎的潮音洞,觀音菩薩曾在洞內(nèi)現(xiàn)身顯圣;太虛幻境有神秘莫測的遣香洞,警幻仙姑讓寶玉夢中聞香、喝茶、飲酒、聽歌、看女子冊頁,也是現(xiàn)身顯圣。

普陀山觀音菩薩能送子,放春山警幻仙姑亦專事投胎。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就是在警幻仙姑親自操持下,從太虛幻境出發(fā),投胎京城賈府和蘇州林府,才有賈寶玉和林黛玉的。

普陀山是“佛道同山”,放春山也常見“一僧一道”同行,也是“佛道同山”?!疤摶镁场?、“警幻仙姑”等名號本身也是“佛道一體”?!疤摗笔堑兰矣^念;“幻”即“空”,是佛家觀念。太虛幻境之“幻”與警幻仙姑之“幻”,實際來自于《金剛經(jīng)》的說法。《金剛經(jīng)·應(yīng)化非真分》中,釋迦牟尼最后對世界及萬物作了一個結(jié)論,形成一句佛界名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本臼廊藷o須執(zhí)著于紅塵中的一切,看來成為警幻仙姑的使命。

總之,普陀山是海天佛國,太虛幻境亦是海天佛國,普陀山是梵天蓮花洋小白花山潮音洞觀音菩薩,太虛幻境是離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警幻仙姑。它們之間的相似度近乎百分之百。

讀者或問:曹雪芹為什么這樣寫?

一是為了繞過文字獄,用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方法抒寫胸中無限積郁,絕對不是曹雪芹有意要為難讀者。二是普陀山與康熙、雍正的關(guān)系太緊密了,曹家與康熙、雍正的關(guān)系也太緊密了。三者就這樣關(guān)聯(lián)起來,在相當(dāng)程度上決定了《紅樓夢》的面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