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更漏子

詞林別裁(套裝上下冊) 作者:盧家明 著


更漏子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朱楨書《更漏子》

華音流韻

更漏子

[唐]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1],夜長衾枕寒[2]?! ∥嗤?,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3]。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臨風(fēng)賞讀

“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溫庭筠或深得孟浩然這一絕對之妙,以梧桐秋雨融情造境,抒寫秋閨離愁,成就了一闋最是凄婉動人的經(jīng)典之作。而后世詞曲中“梧桐夜雨”這一典型意境,多由溫庭筠這首《更漏子》脫化。

詞的上片先從室內(nèi)景物入筆,逗出秋思。潔美的玉爐逸出氤氳香氣,紅燭淚滴空垂,燭光搖曳,映照著畫堂中少婦的秋思愁容。著一“淚”字,不僅妙于形容,且使靜物有了靈性,有了情味。秋思本已難堪,而燭光偏又獨(dú)照伊人,更增其幽怨之深。一“偏”字化無情作有情,無理而妙。次三句寫思婦的容貌和獨(dú)處無眠的感觸。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以至于蛾眉上翠黛褪色淡薄,如云的鬢發(fā)散亂不整,她感到夜長難捱,枕被生寒。思婦本自眉美發(fā)美,可想見其如花似玉,但一“薄”一“殘”,則意態(tài)全非,見出她百無聊賴的內(nèi)心世界。而一“寒”字,不只是情景的凄冷,更寫出其心境的凄冷。

下片由上片“夜長”生發(fā),逗出離情。秋夜漫漫,瀟瀟的秋雨才不理會閨中少婦深夜懷人的苦情,只管讓雨珠灑在一片片梧桐葉上,滴落在窗外空蕩蕩的石階上,無休無止,一直滴到天明。與上片的語言濃麗不同,下片近乎白描,一氣直下,復(fù)以疊字象雨聲入妙,盡見思婦輾轉(zhuǎn)反側(cè)、思極無眠之況,卻始終不道破,故于淋漓盡致中又含蓄頓挫。

整首詞以尋常情事、尋常景物為題材,全由秋思離情為其骨干,寫來濃淡相間,凝重含蓄而又清新明快。上片雖濃麗,情卻疏淡;下片語雖清疏,情實(shí)濃烈,堪稱寫離人之愁的典范之作,難怪李冰若謂“飛卿此詞,自是集中之冠”(《栩莊漫記》)。

清胡錫珪《仕女圖》,其題詩曰:“瑟瑟秋風(fēng)響畫廊,敲棋應(yīng)覺子聲涼。阿儂心事君知否,獨(dú)對青燈不卸妝?!惫蕦m博物院藏

古今匯評

胡仔:庭筠工于造語,極為綺靡,《花間集》可見矣?!陡┳印芬皇子燃选?span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十七)

沈際飛:子野句“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似足該括此首,第觀此始見其妙。(《草堂詩馀正集》卷一)

李廷機(jī):前以夜闌為思,后以夜雨為思,善能體出秋夜之思者。(《草堂詩馀評林》卷四)

譚獻(xiàn):“梧桐樹”以下,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亦書家“無垂不縮”之法。(《譚評詞辨》卷一)

陳廷焯:遣詞凄艷,是飛卿本色。結(jié)三句開北宋先聲。(《云韶集輯評》卷一)又:不知“梧桐樹”數(shù)語,用筆較快,而意味無上二章之厚。(《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卷一)又:后半闋無一字不妙,沉郁不及上二章,而凄警特絕。(《詞則輯評·大雅集》卷一)

李冰若:飛卿此詞,自是集中之冠,尋常情景,寫來凄婉動人,全由秋思離情為其骨干?!瓬卦~如此凄麗有情致,不為設(shè)色所累者,寥寥可數(shù)也。溫、韋并稱,賴有此耳。(《栩莊漫記》)

俞平伯:后半首寫得很直,而一夜無眠卻終未說破,依然含蓄。(《唐宋詞選釋》)

唐圭璋:此首寫離情,濃淡相間,上片濃麗,下片疏淡。通篇自晝至夜,自夜至?xí)?。其境彌幽,其情彌苦?span >(《唐宋詞簡釋》)

清改琦《梧桐仕女圖》

參讀

柳絲長,春雨細(xì),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 ∠沆F薄,透簾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簾垂,夢長君不知。

星斗稀,鐘鼓歇,簾外曉鶯殘?jiān)隆Lm露重,柳風(fēng)斜,滿庭堆落花?! √撻w上,倚欄望,還似去年惆悵。春欲暮,思無窮,舊歡如夢中。

金雀釵,紅粉面,花里暫時相見。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阕魉?,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山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

相見稀,相憶久,眉淺淡煙如柳。垂翠幕,結(jié)同心,待郎熏繡衾?! 〕巧显?,白如雪,蟬鬢美人愁絕。宮樹暗,鵲橋橫,玉簽初報明。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 【┛诼罚瑲w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花間集》錄溫庭筠《更漏子》六首,尤侗云:“飛卿《玉樓春》《更漏子》,最為擅長之作?!保ā痘ㄩg集評注》引)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綦y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稳f俟詠《長相思》寫聽雨失眠之愁情。全詞通篇不出“雨”字,而全是夜雨之聲,愁人之情見于言外,極盡含蓄蘊(yùn)藉、深沉委婉之致。真可謂得溫詞神韻而形象更集中,意境更為深刻含蓄。

詞人心史

溫庭筠(801—866)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鄠縣(今陜西戶縣)郊野,近杜陵,故自稱杜陵游客。不修邊幅,相貌奇丑,人稱“溫鐘馗”。少敏悟,天才雄贍,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嘲權(quán)貴,取憎于時,故才名籍籍,卻屢舉不第,落拓以終。仕終國子監(jiān)助教,因稱溫助教。后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等。

在晚唐文壇,溫庭筠是一個詩、詞、駢文、小說兼擅的全能作家。詩與李商隱并稱“溫李”,是晚唐綺艷詩風(fēng)的重要代表,但亦不乏清暢流麗之作,“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這樣的不朽名句,更是千古流傳。更令他不朽的是他“精妙絕人”的詞。他精通音律,是唐代第一位專力于“倚聲填詞”的詩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歌詞,現(xiàn)存六十八首中,用調(diào)十九個,且不少為其首創(chuàng)。他的《握蘭》《金荃》二集應(yīng)是個人最早的詞集。詞從他開始由巷陌新聲轉(zhuǎn)為士大夫雅奏,被認(rèn)為是詞體蔚為大國的真正奠基者。其詞多以秾艷綺麗之語,狀隱約迷離之境,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溫婉柔美,別具風(fēng)神,從而為詞奠定了一種以綺艷香軟為特征的類型風(fēng)格,被稱為“花間派”鼻祖,對五代乃至宋元明清婉約詞風(fēng)影響極大。

溫庭筠《溫飛卿詩集》書影

溫詞亦有清疏明快之作,且即使是被視為代表溫詞密麗風(fēng)格的《菩薩蠻》《更漏子》諸闋,其佳勝處亦往往在疏朗處。

溫庭筠畫像

品題

溫庭筠詞極流麗,宜為《花間集》之冠。(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


自唐之詞人李白為首,其后韋應(yīng)物……皇甫松、司空圖、韓偓并有述造,而溫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閎約。(張惠言《詞選序》)


飛卿醞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cè)嶂畾?。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痘ㄩg》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fù)可以跡象求矣。然細(xì)繹之,正字字有脈絡(luò)。(周濟(jì)《介存齋論詞雜著》)


溫飛卿詞,精妙絕人;然類不出乎綺怨。(劉熙載《藝概》卷四)


飛卿詞風(fēng)流秀曼,實(shí)為五代兩宋導(dǎo)其先路。后人好為艷詞,那有飛卿風(fēng)格。(陳廷焯《詞壇叢話》)


唐至溫飛卿,始專力于詞。其詞全祖風(fēng)騷,不僅在瑰麗見長?!韺O遹《詞統(tǒng)源流》以為詞之長短錯落,發(fā)源于三百篇。飛卿之詞,極長短錯落之致矣。而出辭都雅,尤有怨悱不亂之遺意。論詞者必以溫氏為大宗,而為萬世不祧之俎豆也,宜哉!(吳梅《詞學(xué)通論》)


飛卿詞溶情于境,遣詞造境,著力于外觀,而藉以烘托內(nèi)情,故寫人極刻畫形容之致,寫境極沉郁凄涼迷離惝恍之致。一字一句,皆精錘精煉,艷麗逼人。人沉醉于此境中,則深深陶醉,如飲醇醴。(唐圭璋《詞學(xué)論叢》)


唐末大詩人溫庭筠是初期的詞壇上第一位大作家……他打開了詞的一大支派,一意以綺靡側(cè)艷為主格,以“有余不盡”“若可知若不可知”為作風(fēng)。……到了庭筠,才是詞人的詞。全易舊觀,斥去淺易,而進(jìn)入深邃難測之佳境。(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第三十一章)

清鄭文焯批?!痘ㄩg集》原本書影

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米泉縣,唐代屬北庭都護(hù)府管轄。此處“輪臺”是邊地樂曲名。

挑錦字,用前秦安南將軍竇滔被徙流沙,其妻蘇蕙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的典故。

低吟/浩唱

更漏子

[唐]韋莊

鐘鼓寒,樓閣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閉,小庭空,落花香露紅?! 熈兀红F薄,燈背水窗高閣。閑倚戶,暗沾衣,待郎郎不歸。

這首詞善于捕捉夜晚所特有的疏鐘、淡月、落花、墜露、煙柳、春霧等景物意象,著意營造出清寒冷落的環(huán)境,烘托出思婦深夜懷人的孤寂凄苦,語淡情深,其思極而迷惘之狀如見。陳廷焯評此詞“‘落花香露紅’五字凄絕秀絕。結(jié)筆(待郎郎不歸)楚楚可憐”(《云韶集輯評》卷一)。

更漏子

[五代·前蜀]牛嶠

星漸稀,漏頻轉(zhuǎn),何處輪臺聲怨?香閣掩,杏花紅,月明楊柳風(fēng)?! √翦\字,記情事,惟愿兩心相似。收淚語,背燈眠,玉釵橫枕邊。

這首詞寫少婦對征人的思念。詞從夜深幻聽的驚喜,到覺來的孤獨(dú)惆悵,錦字難織,玉釵橫枕,寫盡了女子從驚喜到失望,又從失望到自我安慰再到無奈慵懶的心理變化過程,波瀾迭出,層層演進(jìn),曲盡其情,宛轉(zhuǎn)凄咽。李冰若謂此詞“‘月明楊柳風(fēng)’五字,秀韻獨(dú)絕”(《栩莊漫記》)。

宋佚名《丁香飛蜂圖》,繪丁香花一枝,有兩蜂飛向花枝?;ā⒅?、葉形態(tài)自然,蜂的姿態(tài)惟妙惟肖。畫面典雅清淡。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丁香,花蕾緘結(jié)未開,古代詩人多以喻愁結(jié)不解。如李商隱的“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李璟的“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均以丁香結(jié)暗喻愁思幽怨。

毛文錫(生卒不詳)字平珪,南陽(今屬河南)人。唐末進(jìn)士。仕前蜀,官至司徒,因稱毛司徒。前蜀亡,隨后主降后唐。未幾,復(fù)仕后蜀,與歐陽炯等人以詞章任職于內(nèi)庭,尤工艷語。有《前蜀紀(jì)事》。王國維輯《毛司徒詞》一卷。

更漏子

[五代·前蜀]毛文錫

春夜闌,春恨切,花外子規(guī)啼月。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diǎn)燈?! ∑箘e,是芳節(jié),庭下丁香千結(jié)。宵霧散,曉霞暉,梁間雙燕飛。

這首小詞為“花間”名篇之一,詞從春夜寫到清晨,以子規(guī)、紗燈、丁香、雙燕四種意象,實(shí)中寓虛的高妙手法,營造出委婉朦朧的意境,著意烘托出空閨思婦長夜難眠,由愛生恨,由思生怨的感情。“人不見,夢難憑,紅紗一點(diǎn)燈”數(shù)句更是這女子備受煎熬的孤寂心靈的寫照,傳影傳神,動人心魄。難怪陳廷焯評道:“‘紅紗一點(diǎn)燈’,真妙,我讀之不知何故,只是瞠目呆望,不覺失聲一哭。我知普天下世人讀之,亦無不瞠目呆望失聲一哭也!”(《云韶集輯評》卷一)李冰若也說:“文錫詞質(zhì)直寡味,如此首之婉而多怨,絕不概見,應(yīng)為其壓卷之作?!保ā惰蚯f漫記》)

更漏子

[北宋]張先

錦筵紅,羅幕翠,侍宴美人姝麗。十五六,解憐才,勸人深酒杯。  黛眉長,檀口小,耳畔向人輕道。柳陰曲,是兒家,門前紅杏花。

這首詞頗有戲劇性地敘寫了一對才子佳人歌筵酒席之間的邂逅而相愛的故事。全詞以出奇精練、簡潔的語言,將場景及人物、動作、對話表現(xiàn)得極為精彩,一個楚楚動人、熱烈大膽地追求愛情的少女形象呼之欲出。詞意本來艷冶,但寫來如此清麗婉妍,娟潔明秀,堪稱愛情詞中難得的精品。

更漏子

[北宋]晏幾道

柳絲長,桃葉小,深院斷無人到。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 ⊙┫銤?,檀暈少,枕上臥枝花好。春思重,曉妝遲,尋思?xì)垑魰r。

這首詞抒寫春日閨思,上片以輕倩妍秀的筆觸,描寫室外一派怡人的春景,但春院空寂無人隱然透露出閨中人“待郎郎不歸”的愁怨。下片轉(zhuǎn)寫人物情態(tài),閨中人因傷春而憔悴瘦損,伊人不到而結(jié)想成夢,曉起后遲遲不愿去梳妝獨(dú)自尋思清曉的殘夢,其無限幽怨盡在不言之中。全詞筆調(diào)閑雅,情致深婉,耐人尋味。陳廷焯謂此詞“情余言外,不必用‘香澤’字面”(《詞則輯評·閑情集》卷一),俞陛云亦稱其“景麗而情深”(《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更漏子

[北宋]趙長卿

燭消紅,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鴉喚起,馬馱行,月來衣上明?! 【葡愦?,妝印臂,憶共個人春睡?;甑麃y,夢鸞孤,知他睡也無。

這首詞寫別情離愁,上片描寫離人旅店中孤衾冷臥,在烏鴉聒噪亂啼中晨起上路的凄涼況味。下片則敘旅途夜宿時回憶和懷念伊人的情思。結(jié)末筆下飽含深情。通篇著意抒情而以景相襯,情思纏綿,意境凄清。

清費(fèi)丹旭《柳下佳人圖》。臨風(fēng)搖曳的柳樹下,一柳眉細(xì)眼、身材婀娜的俊俏女子似款款行走于園中小橋之上,姿態(tài)自然生動,十分傳神。廣東省博物館藏

更漏子 本意

[清]王夫之

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  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diǎn)點(diǎn)深。

詞人身當(dāng)明清鼎革之際,拳拳故國不能去懷,昔年亡國慘禍、少年時熱血丹心,當(dāng)此漫漫秋夜、滴滴漏聲、寒蟲幽鳴、黃葉飄零,全都涌上心頭。不得已以醉求眠,然小飲又怎能醉?醉鄉(xiāng)不到,愁鄉(xiāng)難入。此詞嗣響楚騷,愴懷故國,表達(dá)了一位仁人志士郁積于心底的大悲大憂,警策動人。詞寫本意乃聞夜深更漏之聲有感而發(fā),但卻勁氣貫注,風(fēng)骨遒上,與花間詞風(fēng)批風(fēng)抹露者迥異。錢仲聯(lián)謂此詞“兼婀娜與剛健而有之,天下事,少年心,正以直達(dá)為佳”(《清詞三百首》)。

參讀

蒼梧恨,竹淚已平沈。萬古湘靈聞樂地,云山韶濩入凄音。字字楚騷心。——朱祖謀《望江南·雜題我朝諸名家詞集后》第二首評船山詞

詞林逸事

一晃八百年,杭州西湖之西深邃的九溪塢,青山依然蒼翠,泉聲依然叮咚,但沒有多少人還記得曾有一位才貌絕世的女子在這里一處小小尼庵中修行。

王夫之像

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nóng),號姜齋,湖南衡陽人。明崇禎舉人。初在衡山舉兵抗清,晚年隱居衡陽之石船山,從事著述,學(xué)者稱船山先生。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兼精經(jīng)、史、子,又工詩文詞,其詞風(fēng)格遒上,多愴懷故國之思。有《姜齋詞》。

王夫之手跡

【本書清代詞人像多出自葉衍蘭、葉恭綽編《清代學(xué)者象傳》】

她本是一位樵夫的女兒,名叫張淑芳,能詩詞,善歌舞。宋理宗選妃時,她本已入選,可奸相賈似道一睹淑芳的美貌,垂涎三尺,居然將其匿下,作了自己的小妾,百般寵愛。從此,賈似道更不上朝,連拜見天子都免了,大小朝政都讓人到他的葛嶺半閑堂中稟報。當(dāng)時正是元軍圍攻襄樊,軍情緊急之時,于是有人作詩譏諷:

山上樓臺湖上船,平章醉后懶朝天。

羽書莫報襄樊急,新得蛾眉正妙年。

更有那太學(xué)生褚生作《百字令》,其中“新塘楊柳,小腰猶自歌舞”之句,亦是暗指張淑芳。可時人只顧譏諷賈似道荒淫誤國,有誰在意過淑芳心中的苦楚。聰慧敏感的她深知賈似道威福肆行一時,終將敗亡。于是,暗地里在五云山下的九溪塢中,為自己準(zhǔn)備了一處住所。果然,恭帝德祐元年(1275),賈似道被迫出兵抵御元軍,兵敗,被貶逐南遷,途中被解送官鄭虎臣錘殺于閩南木棉庵。而張淑芳從此罕有人知道她的去向。其實(shí),早已看破紅塵的淑芳削發(fā)為尼,將預(yù)先準(zhǔn)備的住所改作尼庵,孤身在這人煙曠絕、幽闃靜悄的山谷之中修行,日日與那曲折叮咚的溪澗做伴。在那孤寂的青燈夜雨中,她曾吟成一首《更漏子》:

墨痕香,燈下淚,點(diǎn)點(diǎn)愁人幽思。桐葉落,蓼花殘,雁聲天外寒?! ∥逶茙X,九溪塢,待到秋來更苦。風(fēng)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徑通。

原來,每每夜深人靜,她內(nèi)心仍脫不了一個“苦”,那苦不再來自身的禁錮,而是來自心的寂寥。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中關(guān)于九溪的記載

古時視漏刻以報更,故稱銅壺刻漏為更漏,亦常用指夜晚的時間。

《詞譜》(《更漏子》)

倚聲依譜

《更漏子》又名《付金釵》《獨(dú)倚樓》《翻翠袖》等。唐許渾《韶州驛樓宴罷》:“主人不辭下樓去,月在南軒更漏長。”調(diào)名本此。雙調(diào),四十六字,前片六句,兩仄韻,兩平韻;后片六句,三仄韻,兩平韻。亦有過片不用韻者,平仄與上片全同。此調(diào)音節(jié)急促,調(diào)勢富于轉(zhuǎn)折變化。多抒寫長夜閨思離情。

【定格】

仄平平,平仄,中仄中平中

中仄仄,仄平,中平中仄。


平中,中平,中仄中平中。

中中仄,仄平,中平中仄。


[1] 鬢云,鬢發(fā)如云。

[2] 衾,被子。

[3] 不道,不管,不顧,不理會。王昌齡《送姚司法歸吳》:“但令意遠(yuǎn)扁舟近,不道滄江百丈深?!?/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