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文泰山

你若有心,塵世溫暖 作者:子薇 著


人文泰山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若非泰山之魂賦予的靈感,世間便缺了這首氣吞河山的千古絕唱。令人欣慰的是,因為杜甫,泰山平添了幾許堪讓世人向往的氣魄和風(fēng)華。

對于泰山,多年來,我雖身不能至,一心向往之。今年,春光明媚的日子,雖說是單位組織,卻也算得上慕名而往,且是集體慕名。25億年前,這是一座海底山脈,她幾度滄海桑田,終于屹立在了中華腹地,其極頂玉皇峰,恰似“東天一柱”,艷驚天下。泰山東望黃海,西襟黃河,汶水環(huán)繞,前瞻圣城曲阜,綿亙于泰安、濟南、萊蕪三市之間,主脈、支脈、余脈涉及周邊十余縣,此等氣勢,堪稱一幅巨幅畫卷。與方苞、劉大櫆合稱桐城三祖的清代著名學(xué)者姚鼐《登泰山記》云:“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p>

和風(fēng)吹拂,暖陽輕籠,我們沿著泰山南坡拾級而上,處于半山腰處的十八盤是泰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827級,為泰山的主要標(biāo)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云梯。泰山有三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十八盤的雄偉氣勢,我們在明朝詩人祁承濮的筆墨里,可見一斑,“拔地五千丈, 沖霄十八盤?!睌?shù)千年來,眾多帝王至泰山封禪 。秦始皇在統(tǒng)一六國之后,于公元前219年登泰山封禪,祭告天地,展示功績。后來的帝王紛而仿之,或封禪,或朝拜,其中,漢武帝八登泰山,康熙四登泰山,乾隆十一次登臨泰山。遙想當(dāng)年,參加封禪大典的二十萬之師,浩浩蕩蕩地向上攀登,那是怎樣一幅波瀾壯闊的震撼畫卷。隨著山勢的逐漸陡峭,我也有些體力不支,但是正因為不輕松、不容易,才體會到攀登的樂趣。這種樂趣,艱難與愉快參半,疲勞與享受并行。每次到達預(yù)設(shè)目標(biāo),我便在心里對自己說,將目標(biāo)往前延伸一點點再休息。這個過程是對自己毅力的無聲宣戰(zhàn)。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每走一步,都努力地將目標(biāo)設(shè)定得高那么一點點,設(shè)在跳一跳尚能夠得到的地方,天長日久,必然斬獲更豐。

上得南天門,其近旁門口懸有“未了軒”三個鎦金大字,據(jù)說此乃著名文學(xué)家郭沫若所題寫,由杜甫的“齊魯青未了”而得名。未了軒,深蘊禪意及深意。到了南天門,便相當(dāng)于進入了人生的中年,經(jīng)過多年的奮斗和拼搏,閱歷漸豐,積累漸厚,步態(tài)亦漸至從容,我們在看風(fēng)景,也成為后來之人眼中艷羨的風(fēng)景。立于此地,“未了軒”在提醒著我們,縱觀泰山風(fēng)云,風(fēng)景前路更好。出南天門院落東折,即為天街。“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惫魧懴碌墓妍愒娬拢c此“天街”之間有多大的關(guān)聯(lián),我不得而知。

站在泰山的極頂——玉皇頂,有人縱臂高呼“泰山,我來了!”蔚為大觀的唐摩崖,俗稱“大觀峰”,也叫“彌高巖”,其上刻有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祭祀泰山時創(chuàng)作的《紀泰山銘》,成為泰山一絕。該銘文為隸書,曾經(jīng)多次貼金,在陽光的沐浴下,浮光耀金,莊嚴富麗。明代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王世貞評論說:“穹崖造天銘書,若鸞飛鳳舞于煙云之表,為之色飛。” 歷代文人墨客也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鬃?、司馬遷、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等,都曾揮毫潑墨,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乾隆曾為泰山岱廟天貺殿撰聯(lián):“青社開封,峙者宗山稱岳長;蒼精降德,圣惟產(chǎn)物與齊天?!碧┥娇胺Q中國書法第一山,一代又一代的炎黃驕子,將自己的輝煌鐫刻進了泰山的懸崖石壁上,成為不朽,成為永恒。自山腳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泰山摩崖石刻規(guī)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xù)性以及風(fēng)格、流派、藝術(shù)之精湛,構(gòu)景之巧妙,舉世名山無與倫比。

據(jù)說,天地初開后,盤古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岳,腹變成了中岳,左臂變成了南岳,右臂變成了北岳,兩腳變成了西岳,眼睛變成了日月,毛發(fā)變成了草木,汗水變成了江河。所以,五岳之首的東岳泰山,被尊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它以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般美好的形象,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泰山之稱最早見于《詩經(jīng)》。泰,其意為極大、通暢、安寧。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做人做事要踏實沉靜,泰然自若,穩(wěn)如泰山;我們總是心存希望,否極泰來,國泰民安……可見,泰山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無可匹敵。

有些勝景,只游覽一次,雖是相識,卻未至相交,何況我們此行,頗有走馬觀花之嫌,雖也算領(lǐng)略了些許壯麗華美以及由此帶來的震撼,但到底“終覺淺”。所以,我期待第二、第三乃至數(shù)次的登臨泰山,品味泰山清香馥郁的女兒茶,看日出,看云海,看霧凇,看暮色四合,看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看天街小雨潤如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