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總序

《紅樓夢》與《金瓶梅》藝術論:傅憎享文集(遼寧社會科學院學者文庫) 作者:傅憎享 著


總序

時值壬辰,遼寧社會科學院走過了波瀾壯闊的五十年征程。經過精心策劃和編排,“遼寧社會科學院學者文庫”終呈其面,令人欣喜,從中不難窺見中國學術傳統(tǒng)的映像和傳承,感知社會科學工作者櫛風沐雨、砥礪研磨的艱辛勞苦,雄立潮頭、凱歌行進的激情與歡樂。

社會科學研究事業(yè)于人類的生存發(fā)展意義重大。自有人類社會起,就開始了各種方式的對社會規(guī)律的探索,以叩問社會之道,尋求社會的良性發(fā)展。這些探索已成為人類探索自身的一部分。社會是人的活動域,有關這一場域的屬性、構造、關系、機能等的規(guī)律性的研討構成了社會科學的內容??档律鷦?、精準而有趣地表述了自然、人、社會的關聯(lián):“大自然迫使人類去加以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建立起一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會。”(《歷史理性批判文集》)人類結成社會以解決來自大自然的威脅,或者說人類以社會的方式告別了自己的自然之屬。從那一刻起,社會就作為人的結構的一部分而存在,它和人的關系是那樣的密切,以至于建設社會就是建設人自身,研究社會就是研究人自己,在對社會的研究中寄托著人類的希望。一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社會關聯(lián)著人類的未來,在馬克思的理想中,“人的社會”將“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理想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一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共產黨宣言》);社會“創(chuàng)造著具有人的本質的這種全部豐富性的人,創(chuàng)造著具有豐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覺的人作為這個社會的恒久的現實”(《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對人類未來的期許成就了社會科學研究充類至盡的學術積淀,成就了社會科學研究事業(yè)的光昌流麗、興旺發(fā)達。

社會科學研究事業(yè)有著不可忽視的學理傳統(tǒng),即要著眼于基礎理論的研究。人類社會代有其變,但有著基本的規(guī)律貫穿其間,對這些基本規(guī)律的研究延續(xù)在數千年來對人類社會的體認之中,其成果構成了社會科學理論的深厚傳統(tǒng),凝聚為人類文明的珍貴積淀,影響著各個時代、各種體制下的社會建設?!疤煊酗@道,厥類惟彰”(《周書·泰誓》)。分門別類,彰顯根本,對社會之道的追問是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職責;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積淀與守護,探索人類社會的運行法則和進步理念,是繁榮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

社會科學研究事業(yè)是與時俱進的,這是它的時代性,它由此建立起有差異的合法性、權威性,建立起與所處時代的血脈關聯(lián),并以此回應時代之問。時代精神賦予了哲學社會科學分析現實的視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必須與時代一同發(fā)展,葆有向新而在的敏銳性、先鋒性,敏銳地在學理傳統(tǒng)中整合進時代的質素,以此推進社會的積極發(fā)展。對于當下的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而言,要處理好八種關系,即學術與政治的關系、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求真與務實的關系、動機與效果的關系、調查與研究的關系、科研與科普的關系、有為與有位的關系、治學與修身的關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做好本職工作,積極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發(fā)展。

社會科學研究又是一項腳踏實地的事業(yè),它的理論不是面向空中筑樓閣,而是朝向堅實大地的實踐結晶,呈具象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個人類共同體之中,與具體的生活、建設、發(fā)展相聯(lián)結。它的應用性體現在作為社會管理、政策制定的智庫,為具體的社會發(fā)展服務。由此,社會科學研究要繼續(xù)“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光榮傳統(tǒng)。事實上,倡導調查研究是現代中國社會科學研究固有的學術傳統(tǒng),早在20世紀初,中國大地上開展的一系列社會調查孕育了現代形態(tài)的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事業(yè),其卓越的成果不僅構架了中國社會科學的基架,而且為中國社會的大變革提供了學理上的合法性依據。當下,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也必須在調查研究中切實致力于發(fā)現、認識并解決中國社會的現實問題,把自己打造成黨和政府的智囊團。這是它安身立命的價值所在,任何一種脫離了社會現實和應用的社會科學都是沒有作為、沒有生命力的。

遼寧社會科學院起步于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1962年,其前身是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迅速發(fā)展于改革開放之后,進而蔚為大觀。五十春秋,篳路藍縷,薪火傳承,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奉獻了彌足珍貴的學術成果,并作為遼寧省委、省政府的智囊團,為推動遼寧的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和文化繁榮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并在此過程中,造就了一支學有專攻、術有所長的學者隊伍,涌現出一批學術精英人才。以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的“十一五”時期為例。遼寧社會科學院共完成學術成果3500項,出版著作104部,發(fā)表論文、研究報告3266篇,有236項成果獲胡錦濤、李長春、劉云山等國家領導人及省部級領導批示,總字數達5056萬字。諸多成果不僅顯示了特有的學術價值,而且被轉化為新政策、新舉措付諸實施,帶來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有關專家成為遼寧省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經濟、金融學、社會學、民俗學、中國語言文學、東北邊疆史地史、明清史、東北近現代史、區(qū)域經濟學的學術帶頭人。

展望未來,剛剛踏入“十二五”時期的遼寧社會科學院,志在通過五年的努力,建成體制完善、機制靈活、人才聚集、學科布局合理、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在國內位居上游水平、在遼寧省內具有權威地位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研究機構,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研究和傳播中心、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服務中心、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和信息交流中心、地方黨委與政府名副其實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遼寧社會科學院因時而生,為民而謀;孜孜以求,唯興國以為宏志。共襄五秩盛典,無不鼓舞歡欣,豪情滿懷。往事可追,前程在望。感慨系之,謹以為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