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湖州的千年一夢——一根湖絲,連接了兩個帝國

行走的村莊 作者:蔣巍


一 那個月夜,大詩人都來了

撥開如絲的雨簾,我踏上一片青翠的蓮葉,湖州。

窗下便是太湖,入夜,伸手便可以捧一輪濕漉漉的明月上來。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中央,湖州風光?!?/p>

別處的夜晚是夢,湖州的夜晚是詩。中國許多古城是用時光和石頭壘起來的,湖州是用青絲綠線繡出來的,繡成江南女兒的一方手帕,半遮一抹紅唇,回眸千嬌百媚。其西南多山陵,有道是“山從天目成群出”,“誰人小筑綠竹幽”;其東北為平原,有詩云“水傍太湖分港流”,“散作千溪遍萬家”。

那個雨后的月夜,我打開唐詩宋詞元曲長長的冊頁,便見一條青石板小巷穿過幽深歲月逶迤而來。不知時光在走還是我在走,漫步經(jīng)過那些燈火寥落、花樹繁茂的民居,經(jīng)過漢代的古寺、唐代的茶社、宋代的酒肆、元代的文館、明代的閨閣、清末民初的藏書樓,歷史深處飄來的陣陣朗笑和書香令我心醉不已。這些古建筑或粉墻烏瓦,或雕梁畫棟,佇立于小巷兩側(cè)。晚風輕拂,亂花沾衣,不時能聽到身后有雜沓的腳步聲、女孩的嬌笑聲、三五行人談古論今的對話聲。我很想停住,等待那些人走近和走過,但驀然回首,所有人影頓然散失于如碎銀般清脆落地的月光中,只有青石板上濕漉漉的燈影樹影在風中搖曳,仿佛曾經(jīng)走過我身邊的那些似曾相識的紅男綠女,絲裙綢袍,羽扇綸巾,驀然歸入遠遠的一幅《清明上河圖》。又仿佛我一伸手,就能牽住他們的笑聲與飄忽的長袖。到了小巷盡頭,經(jīng)過一間傍著碧水石橋、小窗半開的客棧,便看到一個燈火幽明的石碼頭,水中盡是垂柳和閣樓的倒影。恰逢一個頭戴斗笠、身著窄衣寬褲的船娘搖櫓而來,操一口吳儂軟語邀我泛舟賞月。登上船,再回頭,小巷深處那些靜悄悄的門窗和燈影似乎都活泛開來,隱隱有笑語喧嘩。一時間月華如水,柳絲如手,牽住我的綿綿情思,讓我一時難舍這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條古意森森的小巷,隨步移影,從這頭到那頭,便穿過了千年湖州。

烏篷船緩緩搖到岸邊一間門面敞開的茶館,院內(nèi)竹木清幽,山石嶙峋。其時夜已深,燈猶明,茶尚溫,人已盡。時光在這里折疊成一架空空的古老的木樓梯,仿佛睡著了。每一層階梯都磨損得去了近半,吱嘎作響,木板泛白,年輪如織。遙想歷朝歷代,“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但在千載悠悠的風花雪月之間,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曾醉倒在此處。他們或會詩友或攜歌伎,從這里拾級而上,留下一生的情思和半醉的吟誦,于今聽來,依然歡愉而喧響。很大聲,但很靜。

孤獨在別處是一種憂傷,孤獨在湖州是一瓣心香。

驀然間,我憶起了。有過這樣一個風清月朗的夜晚:在湖州安吉縣的一片碧綠竹海中,《臥虎藏龍》里的一群武林高手,從竹林中到屋脊上,從空中到竹梢,經(jīng)過一番龍爭虎斗之后,各懷傷心事,一臉蕭索,黯然離去。武士斗狠要見血,文人斗詩要捧心。此后不過數(shù)天,一次高朋滿座的千年詩會又在湖州某處展開,但我記不清地址究竟在哪里了。

或許在湖州西郊西塞山下的一條雕龍描鳳、綠窗紅燭的畫舫上。因為唐代大詩人張志和曾經(jīng)在此留下一首《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p>

或許在顧渚山下貢茶院里擺著一枰散亂黑白棋子的忘歸亭中。因為名聞天下、深得歷代皇室欣賞的紫筍貢茶產(chǎn)于此地。紫筍茶從唐代開始被列為貢茶,從湖州到長安4000余里,限清明后10日內(nèi)送抵京城,等于當時的“順豐快遞”,必須快馬加鞭,日行400里,故此茶又稱“急程茶”?!安枋ァ标懹鹪谶@兒寫了一篇《顧渚山記》,對紫筍茶贊譽有加。唐代的顏真卿、杜牧,宋代的蘇東坡等人都在這兒品過茶。唐代詩人陸龜蒙因戀茶不歸,在這兒結(jié)廬而居,以種茶為樂,并留有“天賦識靈草,自然鐘野姿”的詩句。

或許在今日湖州市中心的鐵佛寺前的一家酒館里。來湖州,鐵佛寺是必須去看的:大唐開元年間,高僧鑒真曾來湖州一游,臨別依依,期望當?shù)啬芙ㄒ蛔鹚拢员阕约涸朴嗡姆健|渡日本后歸來小住。宋代,該寺鑄起一尊鐵觀音佛像,高2.5米,發(fā)髻高聳,慈眉善目,笑意盈盈,雙手交垂,赤足露趾,側(cè)立于蓮臺上。其姿容上承盛唐豐腴華貴之風,下開宋代俊逸流麗之貌,絕無別處觀音像那種高踞云端、遠離凡塵的莊重神氣,反倒多了許多人間女子的鮮活與靈秀,獨具一格,舉世無雙。到了元代,大書法家趙孟為該寺寫下“天寧萬壽禪寺”六個大字并立巨碑一座。至明代,該寺住持開掘了一口以漢白玉為井圈的深井,井水清冽甘甜,無論旱澇,總是不深不淺,據(jù)稱有養(yǎng)顏益壽之功效。寺內(nèi)還藏有一口鑄造于1706年的日本古鐘,高1.6米,重1.5噸。鐵佛寺有此數(shù)寶,遂成天下名寺。

或許就在我剛剛?cè)ミ^的那條古老幽靜的小巷深處,在我剛剛到達的這間茶館里。登上折疊著千年時光的木樓梯,便可進入古色古香的茶室。

總之,在湖州,詩友、酒友、茶友相聚的處所太多了。我實在難以確定,那次千年詩會究竟是在哪里舉行的。

那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一個月夜,正逢湖州紫氣東來,桃花萬里,燦若云霞,恰如晚清奇才龔自珍的幾句詩所形容的:“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zhàn)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

那個亂花紛落的晚上,他們都來了,放眼一看,皆為唐宋以降的大詩人、大文人、大書法家,個個峨冠博帶,絲履綢袍,羽扇綸巾,氣宇軒昂。這些人有的是老朋友,有的只聞其名未曾謀面。此夜能齊聚此處,自然相見恨晚,歡愉無比。他們滿臉笑容,相互自報家門,斂袖作揖,口稱“今日幸會,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云云。有趣的是,他們?nèi)耸忠话延鹈?,顯然都是在本地購得的旅游紀念品。湖州羽毛扇天下聞名,源于三國時期的吳國重臣諸葛瑾。遙想當年風云際會,群雄蜂起,上演了一場波瀾壯闊的魏蜀吳三國爭天下的壯劇。當時諸葛氏有三兄弟,后人戲稱“龍虎狗”:老二諸葛亮雄才大略,任蜀漢丞相,為“龍”;老大諸葛瑾勤勉敦厚,忠心耿耿,任東吳大將軍,為“虎”;小弟諸葛誕是曹操帳下謀士,但作為不多,加之受史上貶曹之風牽累,為“狗”。劉備聯(lián)吳抗魏之際,諸葛亮前往東吳謀劃聯(lián)盟,常與兄長諸葛瑾來往。諸葛瑾見二弟拜孫權(quán)、會周瑜、舌戰(zhàn)群儒的時候,手搖一把潔白如玉的羽毛扇,云淡風輕,從容應對,很有些仙風道骨,自然很是羨慕,遂要來一把。上殿朝會之際,他也翩然自得地搖來搖去,羽毛扇自此在吳地傳開,于今尤盛。諸葛瑾死后葬于湖州八里店一處風水寶地,其后人和家丁在此守墓,歷經(jīng)千余年繁衍成村,現(xiàn)稱諸墓村,有數(shù)十戶人家都姓諸。想來不知從哪輩兒起,這些諸葛氏的后人忙于男耕女織,斷了文化傳承的香火,又嫌麻煩,遂把姓后邊的“葛”字去掉了。村上現(xiàn)存近2米高的諸葛瑾墓碑一座,惜乎因歲月消磨,字跡已經(jīng)模糊難辨。

話題回到那次千年詩會。

因為來的都是名揚四海的文人雅士,老板特意請來幾個歌伎給客人助興,還讓年方二八的女兒出面招待。姑娘長得玲瓏有致,水汪汪的大眼睛能照見人影,一口吳儂軟語說得十分動聽。席間,這些滿腹經(jīng)綸的來客一邊品嘗著美味佳肴,一邊高談闊論,或暢敘仰慕之情,或談詩論畫說春秋。坐在竹簾后面的歌伎則玉指紛飛,歌喉輕舒,悠揚的絲竹管弦樂聲伴著賓客的說笑聲時起時伏。酒過三巡,該是焚香品茗的時候了,老板端出了名聞天下的好茶紫筍青芽。茶香氤氳在透窗而進的月色里,時光漸漸靜下來。此時憑欄而望,窗外一彎弦月斜掛樹梢,細碎的月光倒映在古橋下的水波上,如同湖州絲綢般閃耀著點點銀光。這些文人墨客,有的是本地的,有的是初來湖州的,有的是先后在湖州做過官的,他們無不為湖州夜景之美所驚艷,自然詩興大發(fā)。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此次相聚湖州,實為千載難逢,大家就為湖州美景賦詩一首吧?!北娙私怨恼品Q好。

座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恃才傲物、名震千秋的唐代大詩人李白,后人評價他“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奇怪的是,今晚李白那張俊朗英氣的臉上似乎有一點點不愉快的陰影,嘴角還掛著一絲嘲諷的微笑。后來大家才知道,昨天他前往拜訪湖州太守時,奉陪末座的迦葉司馬(佛教事務主管)大概在文學上完全是外行吧,一臉懵懂又很不禮貌,開口便問李白是何方人士,都寫過什么。李白想:我李白被稱為“謫仙人”,云游四方,名滿天下,上過金鑾殿,見過李隆基,高力士給我脫過靴,楊貴妃給我研過墨。所到之處,“粉絲”如潮,達官顯貴、鄉(xiāng)紳土豪都出門相迎,免費招待,期望我把他的姓名寫進詩里,以求千古流芳。譬如那個原本名不見經(jīng)傳的汪倫,就因為一句“不及汪倫送我情”而遠近聞名。你居然不知我的大名,太不應該了!此時他很想揶揄一下那名官員,于是脫口吟詩一首《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看這題目就知道李白當時確實有些不高興了:

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后身。

吟罷,座中人哈哈大笑,連稱:“妙極,妙極!”不過也有人心中感嘆,這個李白不愧為曠世奇才,竟然自比為“如來后身”,口氣也太大了!

接著,大家把目光投向清瘦而寡言的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歲,出身名門望族,自小活潑好動,才氣逼人, 7歲能詩,被后人譽為“詩圣”。憶及少年時代,他寫了這樣一首趣味橫生的詩:“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成年后的杜甫科考屢試不第,仕途不順,壯志難酬,性格漸轉(zhuǎn)沉郁孤高,自號“少陵野老”。早年在游歷名山勝水時,他與仰慕已久的李白不期而遇,兩人遂成“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至交,曾三次相約共游。于今想來,那是大唐詩史兩座高峰的碰撞,該是怎樣輝煌的時日?。《鸥β宰魉尖猓鹘^句一首: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然后是號稱“詩魔”的白居易。他白發(fā)如絲,淡眉長目,頦下一綹長須。他從小刻苦治學,年紀輕輕就成了“少白頭”。進入仕途后,因性情謙和,為人通達,曾先后任杭州、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相當于現(xiàn)在的司法部部長。詩人都好杯中之物,白居易任職蘇杭期間,對湖州的酒情有獨鐘,念念不忘,后去九江當官,還特別致信當時的吳興太守稱:“勞將箬下忘憂物,寄與江城愛酒翁?!彼攬鲆鞯溃?/p>

湖山處處好淹留,最愛東灣北塢頭。

……

龍頭畫舸銜明月,鵲腳紅旗蘸碧流。

……

風流倜儻、瀟灑俊逸的劉禹錫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被譽為“詩豪”,與白居易并稱“劉白”。他從小隨父遷居蘇州,入朝做官后,回家探親必來湖州一游。這次是湖州刺史韓泰特意把他請來的,故吟《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詩一首:

駱駝橋上風起,鸚鵡杯中箬下春。

水碧山青知好處,開顏一笑向何人。

杜牧,仙風道骨,超然物外,是晚唐著名詩人,與杜甫并稱“大小杜”。他當了多年的湖州刺史,兩袖清風,名聲甚佳,上任時連官服都是借的,自然感觸良多,成詩一首《新轉(zhuǎn)南曹,未敘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吳興,書此篇以自見志》,共16句,其中有云:

捧詔汀洲去,全家羽翼飛。

喜拋新錦帳,榮借舊朱衣。

……

越浦黃柑嫩,吳溪紫蟹肥。

平生江海志,佩得左魚歸。

座中有一位胖而黑的大和尚釋皎然,乃南朝大文學家謝靈運十世孫,湖州長興縣人,出家后當了香火很盛的妙喜寺的住持,與大書法家顏真卿、“茶圣”陸羽、“詩豪”劉禹錫等名士交往甚密,是有名的詩僧。他低頭斂眉雙手合十,道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賦詩一首:

雙峰開鳳翅,秀出南湖州。

地勢抱郊樹,山威增郡樓。

有趣的是,座中賓客都知道杜牧在湖州有過一段故事。杜牧青年時代初游湖州時,在忘歸亭遇見一個嬌俏可人的少女,他驚為天人,想娶其為妻。當他得知少女才12歲時,遂承諾來日相娶,雙方留下了姓名后才告別。14年后,杜牧出任湖州太守,再訪少女,得知她苦等多年,已經(jīng)于3年前嫁為人婦,不禁愴然淚下,為之賦《嘆花》詩一首: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北宋大詩人蘇東坡方臉寬額,大腹便便,性情豁達豪闊,喜開玩笑。他也在湖州當過幾年太守,自然知道杜牧這段往事。聽了杜牧和大和尚皎然的詩,他即興吟道:

余杭自是山水窟,仄聞吳興更清絕。

……

顧渚茶芽白于齒,梅溪木瓜紅勝頰。

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垂。

亦知謝公到郡久,應怪杜牧尋春遲。

……

座中掌聲四起,杜牧笑道:“一生憾事,讓蘇大學士寫進詩里,也算一段千古佳話了?!?/p>

接下來是性情激昂慷慨的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他因遭朝廷“主和派”排擠,空懷一腔愛國壯志而不能施展,故其詞境界沉雄蒼涼,開一代新風。但他也寫了許多詠嘆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的優(yōu)美小詞。他當場吟了一首《漁家傲·湖州幕官作舫室》,那是應湖州官府好友之邀,在太湖游船上即興而作的:

風月小齋模畫舫,綠窗朱戶江湖樣。酒是短橈歌是槳,和情放,醉鄉(xiāng)穩(wěn)到無風浪。

自有拍浮千斛釀,從教日日蒲桃漲。門外獨醒人也訪,同俯仰,賞心卻在鴟夷上。

這會兒,座中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一身白袍、舉止飄逸的南宋大詩人陸游。陸游出身紹興望族,能文能武能書,詩多慷慨悲歌之句。入仕以后因力主抗金北伐、收復失地,遭秦檜忌恨而官運不暢。錢鍾書這樣評價他:“愛國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而且這股熱潮沖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邊界,還泛濫到他的夢境里去。這也是在旁人的詩集里找不到的。”退官賦閑之后,陸游常來湖州小住,這里如詩如畫的青山綠水、田園風光使他沉郁悲戚的心緒有所放松。此刻他彈劍而歌,吟了一首《送客至湖州市》:

偶駕雞棲送客行,迢迢十里出關(guān)城。

誰知小市蕭條處,剩有豐年笑語聲。

……

然后是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南宋四大家”的楊萬里。他心寬體胖,才思敏捷,談吐甚健,入朝后歷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當過太子侍讀、寶謨閣學士,宋光宗曾為他親題齋名“誠齋”二字,一時風光無限。其一生成詩兩萬多首,以俗語入詩和幽默風趣著稱于世,是中國詩史上風格獨具的一家。他說:“日前我住在湖州德清一家客棧,偶得兩詩,就念給各位聽吧?!?/p>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春光都在柳梢頭,揀折長條插酒樓。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

元初號為“東南文章大家第一人”的戴表元一身布衣,是座中穿著最樸素的。他曾為南宋進士,元兵南下后,為避戰(zhàn)亂辭官歸鄉(xiāng),做了山野之人,多年來輾轉(zhuǎn)江浙一帶,以賣文為生。湖州是他常來常往之地。這里的人性情溫雅,待客熱情,給戴表元留下深刻印象,其詩曰:

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

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被譽為“元代書法第一人”的湖州人趙孟白面長身,美豐儀,是宋太祖十一世孫,他的故居“蓮花莊”至今仍被湖州人精心守護著。此夜他和夫人管道昇都在座,夫婦二人皆多才多藝,詩書畫時稱“雙璧三絕”。心靈手巧的管道昇還有一手絕活兒,能飛針走線將絲錦織成字軸,當時即成為日本及東南沿海諸國藏家求之不得的珍品。趙孟當場賦《浮玉山》詩一首:

玉湖流水清且閑,中有浮玉之名山。

千帆過盡暮天碧,惟見白云時往還。

管道昇眉清目秀,端麗嫻雅。她寫的詩詞頗近民情,多用俚語,市井民間傳唱的很多。此刻她手執(zhí)竹箸,輕敲茶盅,吟唱了兩首《漁父詞》:

南望吳興路四千,幾時閑去霅溪邊?

名與利,付之天,笑把漁竿上畫船。

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

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

正忙著為賓客斟茶添水的老板女兒聽說這位夫人就是管道昇,萬分驚喜,趕緊拿來一柄云絹團扇,請管道昇題名留念,她說:“夫人,我還會唱你的那首《我儂詞》呢!不光我會,我們鄰家的女孩子都會?!?/p>

趙孟笑道:“姑娘唱來聽聽?!?/p>

姑娘整整羅裙,輕啟櫻唇,柔聲唱道: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

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diào)和。

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座中諸公聽罷,紛紛撫掌贊道:“夫人把人間男女之愛寫得如此入骨入髓,柔腸寸斷,敬佩,敬佩!”

這會兒輪到清朝奇才、號為“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了。他骨骼清奇,性情倔強,當過兩任知縣,一生關(guān)切民生。后為放糧救災之事與上級發(fā)生沖突,遂辭官而去,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他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皆別具一格。此夜座中都是凌越千古的風流人物,板橋的詩自然表達得很是謙遜:

吳興山水幾家詩,最好官閑弄筆時。

寄取東坡與耘老,吾曹賓主略如斯。

清代著名詩人李煊,笑對蘇軾吟了一首:

儂家生長碧湖頭,打槳真從鏡里游。

怪道當年蘇學士,杭州不住住湖州。

最后是戴一副黑框眼鏡,頦下一把花白胡須的現(xiàn)代大畫家、書法家豐子愷。他的七絕直接引用了元初詩人戴表元的末一句,后來此句廣為流傳,成了當今湖州最得意的宣傳詞:

飛英塔下小勾留,賓至如歸客舍幽。

魚米豐饒沽酒美,人生只合住湖州。

月影漸漸西移,點點波光仍在古橋下流連。窗外的東苕溪仿佛聽不夠這千載難逢的詩會吟唱,悄悄放慢了遠去的漣漪。終于,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候,這些在中國文壇稱雄千古的文豪巨子紛紛起身告別,手搖羽扇飄然而去,歸入如畫江山、青史深處,給湖州留下許多鮮活的記憶和滿紙華章。這座茶樓轉(zhuǎn)眼間便恢復了往日的寧靜,仿佛什么都沒發(fā)生過,只是做了一個夢。

那一夜湖州桃花落盡,遍地殘紅。只有老板的女兒,至今還斜倚小窗,以手支頤,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沉思般凝望著遠方,好似在癡癡追尋著那個千年一夢。

在湖州,你能想象的一切都是真的。

為了采風和寫作,近幾年我多次來到湖州。常為畫中人,時作畫中游,不由得也詩思綿綿,詩心潛動。但以我之淺陋,實在不敢忝列那次壯觀的千年詩會,去了也就是個肩搭毛巾、來去如飛的店小二吧。閑時口占一絕,算是狗尾續(xù)貂,見笑了:

曾見蓮葉托湖州,今來秋色染畫樓。

一支筆寫絲綢路,十萬華章未到頭!

二 錢山漾的美麗女神

湖州是一個巨大的記憶系統(tǒng),往回看,你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世界的開端。

湖州是一座時光停滯的古城,邁進去,便踏上一部偉大史詩的起點——絲綢之源。

這部史詩的主角無疑是一位頭戴花冠、絲裙飄飄的美麗女神。不過,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歲月里,這位令人類傾倒的女神一直未被發(fā)現(xiàn),絲綢的源頭一片煙雨迷蒙,只有一些模糊零碎的線條與影像。人們不知疲倦地到處尋找她的蹤跡。但她距離我們太遙遠了,仿佛霧里看花,水中觀月,人們始終看不清她的模樣,也不知她是從哪里來的。

最終,由中國人完成了尋找,使今天的我們得以一睹她的芳容。

話題要從華夏文明的起源和一位“純業(yè)余”的考古學家說起,他叫慎微之。

以往,因典籍記載和文物發(fā)掘有限,人們只知有黃河文明、中原文明,而不知有長江文明。這里水霧彌漫,古樹蔽天,猛獸出沒,一向被視為未開化的“蠻夷之地”。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長江下游漸有大量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出土,才得以證明江南文明與北方文明實際上并肩而立,并駕齊驅(qū),甚至發(fā)育得更早和更為成熟。

1934年夏,因為慎微之的到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跟著他的足跡到來了。

湖州時逢百年未遇的大旱,草木干枯,河湖大幅縮水,大量水塘干涸見底。這時,一位黝黑細瘦的中年教書先生出現(xiàn)在湖州八里店鎮(zhèn)的一片荒野上,他就是慎微之。慎微之出身于附近潞村一個名門望族之家,天資聰穎,中學時考入著名的杭州蕙蘭中學(現(xiàn)杭州第二中學)。少年時代和同伴們四處奔跑嬉戲時,他常發(fā)現(xiàn)山野中或水塘邊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像斧頭,有的像磨得尖尖的竹筍。后來讀書多了,學識廣了,知道古人經(jīng)歷過漫長的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他對這些經(jīng)過人類打磨的石頭更感興趣了。1934年夏季大旱,正逢學校放假,時年38歲的教書先生慎微之回家探親,沒事兒常常提著一個竹籃,獨自到河灘、湖漾處尋找和撿拾那些怪石。潞村附近有個錢山漾,干涸之后,便露出許多明顯經(jīng)過打磨的石頭。經(jīng)過悉心研究和比對,慎微之斷定,這些石頭皆為新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石鏃之類的工具。據(jù)此推斷,錢山漾當是四五千年之前一處大面積的古人類遺址。1936年5月,這位業(yè)余的考古學者發(fā)表了論文《湖州錢山漾石器之發(fā)現(xiàn)與中國文化之起源》,文中以大量文物圖解論證了長江下游文明與黃河文明、中原文明同為中國文化之起源。論文在國內(nèi)外考古學界引起轟動,經(jīng)過一番討論和爭議,華夏文明有南北多元、多地的起源這一觀點逐漸為國人所接受。后來慎微之去美國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歸國后在大學任教。每逢假期回家,他依然常常提著竹籃到處撿石頭,故而人送雅號“石頭博士”。

新中國成立后,有留洋背景的慎微之一度被下放到湖州一個小鎮(zhèn)中學去教書。但家鄉(xiāng)人記得他的貢獻,也敬佩他的學識,不久,將他“借”到田野考察隊繼續(xù)從事考古工作。在慎微之的積極呼吁和推動下, 1956年,浙江省考古部門組織人力,對錢山漾遺址進行了大規(guī)模發(fā)掘,出土了大量以石器、陶器為主的史前生產(chǎn)和生活用具,從而驗證了慎微之的一系列重要推斷。其中最為激動人心的是發(fā)掘出200多件種類豐富的有機質(zhì)文物,各類文物顯示的中華遠祖所擁有的精湛加工技術(shù),令現(xiàn)場的考古人員嘖嘖稱奇,嘆為觀止。

正是通過這次發(fā)掘,遠古時代開創(chuàng)中國絲綢之源的一位“美麗女神”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從地平線那邊向我們姍姍走來。

她留下一小塊約2平方厘米的黃褐色絲織絹片(實物現(xiàn)藏于中國絲綢博物館)。經(jīng)碳?14技術(shù)鑒定,這是4700多年前用家養(yǎng)蠶絲編織而成的,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蠶絲織品。該絹片經(jīng)緯各有40根絲線,編織均勻平整。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依靠簡陋的工具,能夠制作出如此精美的絲織品,實在令人難以想象。這塊小小絹片的出土無可置疑地證明,八里店錢山漾是中國絲綢的發(fā)源地。傳說黃帝元妃嫘祖大約在公元前2550年發(fā)明了養(yǎng)蠶抽絲的方法,比錢山漾出土的絹片的制造時間還晚了2000多年。2005年春,錢山漾又進行了一次更大規(guī)模的考古發(fā)掘。面對從歷史深處浮現(xiàn)在后人眼前的八室多開間的房基遺跡,以及陶制紡輪、網(wǎng)墜、石針、稻谷和大量的精美陶器殘片。所有文物集合在一起,完全可以拼合成4500年前的一個“小康村”了!

2017年夏,我首次來錢山漾附近的潞村——慎微之先生的老家采風,應慎潺華女士邀請,去她辦的繡樓看了看。拾級而上,穿堂過屋,見一名粉衣綠裙的纖纖繡女正伏案飛針走線。她的秀發(fā)扎成一束斜搭在肩后,長長的睫毛彎翹著,一抹紅唇猶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她繡的是窗前明月下的一位美麗少女。她全然沉浸在自己的繡品里,仿佛繡的就是她自己——4000多年前的自己。望著她清麗柔美、靜若幽蘭的側(cè)影,我的心驀然一動。她不就是4000多年前錢山漾繡娘的化身和留影嗎?我曾在遼寧省朝陽市擁有四五千年歷史的紅山文化遺址中,瞻仰過遠古時代一位氏族首領(lǐng)——一位美麗女神栩栩如生的頭部雕像。此刻在八里店,在錢山漾,在潞村,我恍然又發(fā)現(xiàn)了遠古時代中國的第一位繡娘,另一位美麗女神!

我的想象力向那個遙遠的史前時空燦然展開……

早在7000年至5300多年前,當我國北方氏族部落還在茹毛飲血,以長矛弓箭飛石追獵禽獸的時候,長江下游包括太湖之畔,因擁有廣闊肥沃的沖積平原、豐富的水源和溫暖的氣候等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那里的先民已將野生稻培育為栽培稻。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桐鄉(xiāng)羅家角新石器時代遺址等地出土的炭化稻谷遺存,證明我國種稻已有7000年左右的歷史。狩獵需要追逐和流動,種植必然導致定居??梢韵胍?,那時的“錢山漾人”已開墾出大片耕地,有了星羅棋布的村舍。人們結(jié)草為廬,過著男耕女織、狩獵捕魚的祥和的生活,他們還學會了燒制陶器,鑿制木舟,編織衣物和漁網(wǎng)。至4700多年前,正是黃帝率部統(tǒng)一北方各部族的時候,江浙一帶的先民已普遍將野生蠶馴化為家養(yǎng)蠶,并開始探索紡線織布的工藝。早先,先民們都是用獸皮或植物的闊葉及粗纖維編制衣物、草裙,用以御寒和遮羞。后來發(fā)現(xiàn)又輕又軟的蠶絲可以做成衣物,于是女人們將蠶繭一個個抽成絲條,編結(jié)起來做成類似現(xiàn)代的披肩、坎肩和圍裙的衣物。但是,時間長了,這種簡陋粗糙、處處漏風的編結(jié)物顯然很難令人滿意。大概是雨季的一天早晨,“錢山漾人”個個凍得發(fā)抖。男人們都帶上石制農(nóng)具下田了,女人們則留在家里,有的在給蠶寶寶喂食桑葉,有的在剝一個個白花花的蠶繭。一團團蠶絲捏在指尖上,柔軟而溫暖。新石器時代,氏族部落中已出現(xiàn)貧富之分,酋長及其家人很少親自下地耕田做工了,他們有了足夠的享受生活、暢想未來的時間,可以設(shè)計器物、琢磨星相、思考人生,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那天,酋長的母親盤腿坐在竹席上,指著部族人“進貢”的一堆白花花的蠶繭說,這樣好的東西,要是能把它抽成絲線、織成衣物多好啊!酋長的女兒年方二八,清秀白凈,亭亭玉立,有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聽了奶奶的話,她突發(fā)奇想,指著奶奶屁股底下的竹席說,對呀!我們可以把蠶繭抽成細細的絲線,然后照竹席的樣子(那時還沒有“模仿”這個詞),把絲線編織起來(“織”這個動詞就是她此刻脫口而出發(fā)明的),就可以做成衣物了!

酋長之女平時閑得無聊,這下可算有事做了,自然熱情高漲。她當即從部族里挑了幾個能工巧匠,經(jīng)過數(shù)十天“科技攻關(guān)”,世界上第一個用陶制紡輪、木料做成的小紡車和織布機,終于在“錢山漾村”誕生了!第一縷長長的白亮的絲線,第一塊平滑白凈的絲布,也隨之悄然問世。

許多天后,酋長率部族一些精壯男丁狩獵歸來,見心愛的女兒頭戴羽冠,頸掛湖珠,足蹬豹皮小靴,身穿從未見過的飄逸、雪白的絲衣短裙,不禁大為驚喜,一把將女兒抱起來原地轉(zhuǎn)了兩圈,口中叫道,我女兒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仙女??!

創(chuàng)造中國絲綢的美麗女神,就此誕生!

白衫白裙穿久了,既單調(diào)又容易臟。一定是愛美又有時間的酋長之女,最先采集了紅、黃、藍、綠等各色花朵,揉碎泡水后為衣裙染色。

這是我想象的4700多年前發(fā)生在錢山漾的故事。不過,第一個織出絲綢的美麗女神無疑是遠古時代錢山漾女性的杰出代表,而且一定是最聰慧的那一個!

慎微之先生于1976年去世,享年80歲。他一生清苦,兩袖清風,為人忠直懇切,做事執(zhí)著嚴謹。中晚年遭遇不公,他與妻子相濡以沫,長相廝守,沒留下多少錢財,也沒留下后代。數(shù)十年里,他以忘我、忘家、忘憂的獻身精神和一個“業(yè)余考古者”的身份,長年徘徊跋涉于寂寞的山野之間,對華夏文明的多元起源的論證和錢山漾遺址的發(fā)現(xiàn)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湖州市博物館收藏了慎先生的14本筆記本,那是他歷年從事野外考古工作的簡要記錄,總計數(shù)萬字。這些封面破損、紙頁發(fā)黃的筆記本沒有統(tǒng)一的裝幀和開本,多是學生的作業(yè)簿,有的還是經(jīng)過拆拼而成的合訂本。其中有幾本較厚的筆記,竟是用學生的考卷裝訂起來的,正面是考題,背面則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田野考古記錄。令人尤為動容的是,那些筆記本層層疊疊貼滿了車船票或旅店客棧的票據(jù),哪怕是兩三分錢的河埠擺渡小票,先生也小心翼翼地一一粘貼整齊——所有這些,顯然都是先生個人支付的費用。人們現(xiàn)已無從得知先生保存這些票據(jù)的初衷。我猜,那大概是先生對自己一生的努力所做的實證和交代吧。在一本題為《考古庶令》的筆記封面上,我們看到先生當年寫下的一行字跡:“內(nèi)附發(fā)票,因為我是業(yè)余考古,不作報銷?!?/p>

我的目光長久地停留在這行已經(jīng)褪色的字跡上,一時不禁淚濕眼眶。

長空闊野,荒草凄風,地平線上,一個堅強的勇士在踽踽獨行呵……

泣斯人已去,幸偉業(yè)長留!

三 中國絲綢,為世界穿上一件美麗的云裳

從湖州八里店鎮(zhèn)錢山漾走出來的中國絲綢,一路花雨紛飛,猶如女神手中舞動的七色彩虹,從東方大地升起,漸漸讓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為之傾倒。

從此,輕柔絢美、色彩斑斕的絲綢,成為帝國皇室、高官權(quán)臣、貴族女性乃至今日時尚美女的“第二層皮膚”。

一定是“錢山漾”的美麗女神把她聰慧靈秀的基因傳給湖州人了,后來湖絲成為中國絲綢(古稱“帛”)中質(zhì)量最好、色澤最亮、柔韌性最高的最負盛名的品類,價格也比別處的蠶絲高。據(jù)說,客商們鑒定比較絲品的質(zhì)量時,抽出一根絲線,吊上兩三枚銅錢而不斷的,一定是湖絲。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平定融通三十六國,大大拓展了大漢帝國的版圖,同時也打開了一條連接歐亞大陸的商貿(mào)之路。當時世界上有兩個超級大國,即分立歐亞大陸兩端的羅馬帝國和漢帝國。民間通商日漸展開后,羅馬的玻璃器皿、香料,西域的番茄、馬鈴薯、葡萄以及“胡樂”歌舞由此傳入內(nèi)地,中國的生絲、絲綢、瓷器、茶葉、鐵器也通過絡(luò)繹不絕的駝隊,運往波斯和歐洲大陸。柔滑輕軟、富麗堂皇的中國絲綢很快風靡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階級。每逢盛大的節(jié)日活動和帝國的重要集會,如觀看羅馬斗獸場的表演,出席宮廷舞會或重要的音樂會和戲劇演出,最高執(zhí)政、權(quán)臣貴族,尤其是他們的家眷和身邊的美女,都以穿戴華美昂貴的中國絲綢為榮。

一根湖絲,連接了東西方的兩個帝國。

公元前47年,愷撒大帝率軍渡海攻下開羅。當他第一眼看到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時,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公元前45年,愷撒大帝帶克婁巴特拉和他們的兒子返回羅馬,他指示羅馬城為這位絕世佳人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當天,克婁巴特拉頭戴珠冠,半裸酥胸,身穿華麗無比的紅色中國絲綢長裙,令整個羅馬城為之傾倒和瘋狂。漸漸地,羅馬人發(fā)現(xiàn)克婁巴特拉女王的統(tǒng)治很快就要覆蓋到廣大的羅馬帝國了。羅馬元老院和諸多部將為此深感恥辱和擔憂,經(jīng)過一番密謀策劃,他們聯(lián)手將愷撒刺殺于元老院大廳。我猜想,愷撒大帝遭此殺身之禍,蓋因他貪戀美色而放棄了對國家的擔當——但不可否認,埃及艷后入城那天所穿的光彩奪目的中國紅綢長裙,大概也算小小的“禍端”——畢竟,中國的絲綢太美了!

前車之鑒,殷殷在心。后來上任的羅馬帝國最高執(zhí)政、號稱“第一公民”的屋大維特別下了一道禁令:為遏止宮廷中的奢靡之風,避免帝國金幣大量外流,凡出席帝國上層集會和舞會的貴族婦女,不得穿戴中國絲綢。但人性所在,美是不可遏止的。美妙絕倫的中國絲綢如同春天盛開的萬千花朵,繼續(xù)在歐亞大陸上到處怒放。史載,至三國六朝時期,中國絲綢順著海路,已出口到東南亞,包括天竺(印度)、獅子國(斯里蘭卡)等國。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任吳興太守時,常用白絹寫字,時稱絹書,別有妙趣。盛唐時,浙江之北形成杭州府、湖州府、嘉興府三大絲綢生產(chǎn)基地,其中湖絲以質(zhì)量高、品相好而“獨甲天下”。宋代,湖州成為全國性的蠶絲中心產(chǎn)地,設(shè)有皇家專派的絲綢生產(chǎn)管理機構(gòu),當?shù)厮a(chǎn)的高級綾羅綢緞皆為貢品,市井民間難得一見。中外商家普遍認定,“湖絲細而軟,色澤光滑純凈,非華南各省生產(chǎn)者所能及”。至元代,湖州“桑麻如云,郁郁紛紛”,養(yǎng)蠶、繅絲、絲織、印染以及絲綢買賣形成專業(yè)分工,盛極一時,號稱“衣被天下”。明代,湖州出產(chǎn)的高級錦緞年年進貢宮中,歲辦5萬至6萬斤,有“蠶絲之貢,湖郡獨良”的美譽。

1851年,英國在海德公園搭建了一座水晶宮,舉辦了“萬國工業(yè)博覽會”(后被認定為首屆世博會)。當時大清帝國的國門已被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中外貿(mào)易大增。時在湖州南潯經(jīng)商的廣東商人徐榮村得知這個消息,靈機一動,遂購買了上佳湖絲數(shù)包,貼上“榮記湖絲”的商標,寄往倫敦參展。那時中國商人的心眼太實,只講貨好,不懂得包裝的重要性。參展初期,那幾包樸素的湖絲擺在展臺上幾乎無人問津。數(shù)十天后,阿爾伯特親王蒞臨參觀,見到“榮記湖絲”,大為驚喜,當即指著自己的高領(lǐng)花邊絲綢襯衫說,他和維多利亞女王的許多衣服都是以湖絲為面料的。消息傳開,“榮記湖絲”的展臺前很快人如潮涌,訂單劇增,“榮記湖絲”一舉獲得博覽會金獎。頒獎儀式上,維多利亞女王親自為“榮記湖絲”的英國代理商頒發(fā)了雕有“翼飛美人”的獎牌。后來徐榮村特意把這個圖案描摹下來,設(shè)計成“榮記”產(chǎn)品的商標。

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榮光……

從錢山漾出發(fā)的中國絲綢,為世界穿上一件美麗的云裳。

2015年6月,錢山漾遺址被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

2018年10月,海內(nèi)外嘉賓云集的首屆“絲路論壇”在湖州市吳興區(qū)召開。

蠶寶寶在吐絲的時候,沒想到自己會吐出一條絲綢之路。

世界更沒想到,中國的蠶寶寶會吐出連通五洲四海、共享發(fā)展機遇的“一帶一路”。

四 八里之外的小鎮(zhèn)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大潮浩浩蕩蕩。對于勤勞、有智慧且不懈追求發(fā)展進步的湖州人來說,挑戰(zhàn)總會接踵而至。擁有歷史上最美絲綢的湖州人,自然擁有最美的千年之夢。進入21世紀,踏上波瀾壯闊的中國改革開放新征程,湖州又發(fā)生了哪些新故事呢?

起點在很久以前。那是晚清年間,在湖州府東部八里之外的一條河邊,有個孤零零的小客棧,草棚土墻,圍著竹籬,屋脊上插了一根生銹的長矛,掛著迎風飄飛的酒旗,老遠就看得到。院內(nèi)有幾張竹凳茶幾,屋內(nèi)用草席隔出三五間客房,供來往行人打尖歇息。傳說男主人本是太平天國的一個兵卒,敗亡后逃到此處開了這家小店。女主人是當?shù)卮骞茫H有幾分姿色且快人快語,燒得一手好菜,故商販們船來舟去,絡(luò)繹不絕,生意還不錯。時間長了,這處地界被人順口稱為“八里店”。隨著歲月的流逝,那家小店已湮沒無聞,但這里的人煙漸漸稠密起來,村落棋布,舟車往來,鄉(xiāng)鎮(zhèn)紛起。1993年,升山、常路兩鄉(xiāng)合并為八里店鎮(zhèn)。2001年,撤銷八里店鎮(zhèn)、戴山鎮(zhèn),合并設(shè)立新的八里店鎮(zhèn)。

這片不大而又相對偏僻的地方,自古為魚米之鄉(xiāng),境內(nèi)山清水秀,名勝古跡眾多。數(shù)萬父老鄉(xiāng)親在這里默默耕作、打魚曬網(wǎng),除了農(nóng)民就是漁民,生活距離湖州市很近,思想又距離世界很遠。直到改革開放打開了國門,也打開了八里店人的視野。泥腿子中間終于出現(xiàn)了“個體戶”“經(jīng)理”“廠長”“供銷員”這類新職業(yè)、新身份,但村民還是走著狹窄濕滑的田埂小道,望去還是一派男耕女織、雞鳴犬吠、漁歌唱晚的田園風光。

21世紀初,湖州市成立吳興新區(qū)并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建設(shè),古老的八里店鎮(zhèn)終于被轟天雷陣般的隆隆機聲驚醒了。種了一千年地、打了一千年魚的鄉(xiāng)親們驚訝地聽著、看著周邊大地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變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但是,八里店鎮(zhèn)畢竟是湖州市吳興區(qū)的一個小小區(qū)塊,整個中國都在激蕩和巨變之中,沒有多少人的目光能望到這個距離市中心八里遠的小鎮(zhèn)。

歷史的關(guān)鍵時刻是在2003年6月到來的。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吳興大地迎來了一個新的機遇。

  1. 汀洲,指湖州。
  2. 雞棲,一種載客小車。
  3. 漾,湖州方言,水塘之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